劉備的用人策略與人格魅力
仁民愛物之德行,正是劉備藉以白手起家,由平民一人發展至聚眾集團式的稱王稱帝。
一、英雄樂業
孤軍奮鬥終必難成大事,唯有集合多人的力量,眾志始得成城。
劉備對朋友有信,對屬下有義,貧賤時堅持作風,富貴後不改寬厚,造就人心嚮往。從劉備早年時,便有不少年輕人崇拜而爭相歸附,連往來的馬販都覺得應該多給劉備金財,以助其大事。前往徐州,陶謙送資丹楊兵四千名;投靠荊州,劉表多益增兵卒;增援益州,劉璋大手筆相送「米二十萬斛,騎千匹,車千乘,繒絮錦帛」。
特別是昔日劉備顛沛流離,屢次被曹操擊敗,但是劉備麾下仍願意回歸劉備,為之效力。徐州之役,劉備被曹操擊潰,轉投袁紹,被俘擄的關羽,也亡歸劉備,被人稱之以義。劉備依附時,荊州當地豪傑投靠劉備愈來愈多,包括諸葛亮、徐庶、伊籍、霍峻、向朗、黃忠、魏延、蔣琬及廖化等荊州人,甚至於連廬江郡的雷緒,皆願率領部曲數萬人遠來歸附。廬江人不肯為當地統治者(曹操)效命,也不轉投同鄉人(周瑜就是廬江人)或是孫權等江東政權,卻寧願長途跋涉,向異鄉人劉備靠近,這說明民眾選擇的眼光是雪亮的,何者應親,何者應離,自有分寸。
有道是「水向低處流,人往高處爬」。
劉表死後,曹操如狂風暴雨叩關,劉備在臨急存亡之秋,仍吸引劉琮左右官員及大批荊州民眾追隨,「比至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但是劉備不願放棄軍士人民而自行逃命,抱著被曹操襲擊的危險,故赴義之士願意同甘共苦,荊州士民對劉備的投靠勝於對曹操的依賴。
赤壁戰後,連孫權派兵佔領南郡江陵城,但當地荊州士民不願接受曹操統治,也不願投效南郡太守周瑜,紛紛轉投劉備,渡江之路絡繹不絕,最後居然因人多而擠得劉備埋怨地方太小,不好收容,最後又向周瑜要求分地,始得寬容。荊州士民為何棄周瑜而就劉備呢?荊州士民不願就近服從周瑜,而不辭勞苦渡江投靠劉備,顯然在荊州士民的心目中,周瑜與劉備仍有區別,而且劉備有其值得投靠之處。
收川之役,益州不少人支持劉備,包括原效命劉璋的法正、張松、董和、黃權及李嚴等人,還有吳壹及費觀等劉璋的婚親,皆願意投降劉備而不願為劉璋力戰。除了表示劉璋之失人心,導致眾叛親離,但是可見劉備的得人心,而使魅力動人。
見人有難而相助,從劉備早年出兵援救孔融及陶謙可知,甚至於在曹操強壓之力攜民渡江,可見其仗義行俠的心態。
二、知人善用
重用人才是劉備任賢的最大優點,而且往往能因此得以發揮長才。
關羽及張飛雖為劉備部屬,但是劉備待人和親,「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甚至在劉備稱漢中王時,高升拜關羽為前將軍、加遷張飛為右將軍,劉備稱帝時,又高升張飛為車騎將軍。縱使是文臣武將,劉備仍不吝皆封以將軍,就以漢中稱王時的諸位將軍為例:蕩寇將軍關羽、征虜將軍張飛、鎮軍將軍許靖、軍師將軍諸葛亮、安漢將軍麋竺、鎮遠將軍賴恭、揚武將軍法正、興業將軍李嚴、翊軍將軍趙雲、秉忠將軍孫干、昭德將軍簡雍、建信將軍申儀、副軍將軍劉封及鎮遠將軍魏延。注意到除了征平各將軍外(平西將軍馬超、征西將軍黃忠及征北將軍申耽),其餘各位悉為雜號將軍並列。因此劉備用人幾乎全部責以重任,除非從官位來斷章取義,誤判劉備只用馬超、黃忠及申耽(三位為征平將軍),而輕視關羽、張飛、趙雲及諸葛亮等(因為四位皆為雜號將軍)。
比較起孫權用人,如果年紀太過短命的話,不是在還鎮某地、留鎮某地、還備某地中虛度光陰,還沒有開始大展手腳或真正發揮實力時,可能會不幸早死,周瑜除了赤壁之戰,曾經三度鎮守邊土而無機會立功;倘若年紀太長壽的話,可能被冷凍不用,就像託孤大臣張昭,孫權堅不拜相,「在里宅無事」,以年八十一的高齡在家等死,終老一生而毫無作用。因為孫權不願重用的話,不管長命或夭壽,下場都一樣,來不及參加或是苦無良機,壯志未酬而身已死。
劉備這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作法,不過是分享與寬待,這也是眾心所向,願意賣命的真正原因。只要能投入劉備門下,可充分可享機會出頭天,而且不論出身高低、或是派系黨別,除了犯錯或觸罪,劉備待人比起曹操及孫權等人,和諧而溫情,而且恩澤及後世,皆能舉用。曹操猜忌荀彧及楊修等人,甚至於進逼賜死;孫權派人罵死陸遜,甚至於廣興二宮之變,大殺群臣。而且孫權對功臣的後代,毫不手軟,像周瑜之子周胤、甘寧之子甘瑰、潘浚之子潘平、蔣欽之子蔣休、凌統之子凌烈、顧邵二子顧譚及顧承等,均因犯罪而徙放或免職。排除江表諸將的後代皆為偷雞摸狗的可能,不盡然每人如此虎父犬子,最有可能就是孫權有意的迫害,所以才導致江表諸將後繼無人。曹操的士寒之爭與孫權土人與門閥之爭,造成派系鬥爭,故使人才凋零,反觀劉備融合人才,一視同仁,不問出身及背景,反而造就成傳承的蜀漢集團。
比方陶謙時的徐州爭奪中,發生過丹楊兵卒與廣陵豪族的矛盾,甚至產生曄變兵爭,再加上劉備被呂布及曹操擊潰,但是劉備最後卻能錄用徐州士大夫及兵卒,而消弭其中衝突。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劉表時的荊州內部紛爭,曾有親曹派與反曹派的爭端,下場卻被劉備網羅人才而走,不復其中互斥。還有劉璋時的東州與本土兩派,亦被劉備入主後,逐漸減弱影響(最後則是諸葛亮完成用人統一,消除異聲雜音)。合作都來不及,那有時間互斗,劉備以重用代替爭鬥,人才只有就任先後或高低,而無任用與冷凍的差別。因此劉備集團只分劉備派與非劉備派,人人皆欲共抗外侮而減少內鬥,而無中原所謂被猜忌而死、或在江東因支不支持太子而死等、或在矛盾鬥爭中互咬而亡、要不然就是後代因罪而流放等,全無劉備集團多用故將後代之子。
再不濟也是忠良之後,眾多人才仍然可觀,總不成人人皆沒出息,若像孫權治罪群臣之後,縱使是虎父犬子也所剩無幾。
三、高舉仁義
厚以待人、仁義填膺,故投靠劉備大多能有機會一展抱負,除非觸犯罪罰或在戰場傷亡等。昔日徐州矛盾、荊州內鬥及益州互爭,皆被劉備廣納百川而成其大。若以被人送來空盒而被迫自殺(荀彧死)、被人派人罵死(陸遜亡)、劉備重用諸葛亮(任丞相)及廣陞官職(諸位雜號將軍),再如關羽之後關興、張飛之子張苞及張紹、趙雲之子趙統及趙廣、陳祗之子陳粲及陳裕、還有李嚴之子李豐等,群臣之子在劉備死後,仍未被翦除而不用。若是周瑜、甘寧、潘浚、蔣欽、凌統及顧雍等人後代也能被用,或許江東也不會因為沒有人才,陸機在《辯亡論》也不必感嘆江東已無「高才」,末季連「中才」亦亡,最後只剩「劣才」,江東不得不亡。
劉備收川後慷慨行賞,「置酒大饗士卒,取蜀城中金銀分賜將士,還其谷帛。」,對待群臣也傾向不嗜殺。曹操雖以「急、暴、譎」,劉備則應之「寬、仁、忠」,才能免除桓靈以來的宦官與外戚互斗、名士與勢族相爭、甚至避免董卓亂政、曹操血腥殺戮及孫權術勢壓榨臣民。漢末宦官之禍雖滅,外戚也死傷殆盡,等於是兩敗俱傷;黨錮之禍的朝野相爭,不但見於曹操士寒之爭,也興起孫權二宮之爭;至於嗜殺及屠城等,更直接使生靈塗炭,難怪中原避禍民眾紛紛離開遷徒。
雖以干戈起家而爭天下,但劉備更善於待人接物的統治,士人俯首、民心歸向、軍隊服命,人民用行動來表現投靠劉備。從三國群臣下場的比較,也可知劉備麾下謀生,比起在曹操及孫權的猜忌及殘害中苟活要強。仁義澤民,多多益善,高舉親善友好,總比主張暴政虐殺要好,孫皓以殘暴亡國,曹髦卻因無援而死,在用人與識人皆失方寸。
這就是劉備與孫權及曹操最大不同之處,按儒家之道則稱之仁義,竭盡用人而為民謀福,不嗜殺人及鮮興猜忌,故人心所向,安居而樂業。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法正、龐統、孫干及麋竺等人,皆能隨著劉備高升而水漲船高,乃因劉備不吝於提拔追隨,而且子孫也能克紹其裘。但是曹操猜臣忌下、孫權廣刺僚屬,不是被逼死就是羅織問罪,對荀彧、陸遜、孔融、崔琰、朱據及暨艷等人的下場,彷彿伴君如伴虎,這種恐布致死的氛圍,與劉備集團所存在的安心,成為強烈的對比。除了人臣常因不得志鬱鬱而終,沒有發展或參與的空間,早死晚亡的下場都一樣,甚至於子孫還被追帳清算,包括張綉、周瑜、甘寧、顧雍及潘浚等人之子,皆因犯罪而中斷用人,除非名臣之後全為天生的劣根性,否則不太會發生這種大規模的犯罪,因為劉備集團的群臣之後,犯罪比率就不大,反到是曹操與孫權臣屬之後,常常犯罪,而且罪可抄家滅族,或永不錄用等。「孔曰成仁,孟雲取義」,劉備以仁待人,故臣民欣然嚮往,而且多有善終,至少與曹操及孫權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魏蜀吳三國之中,唯一不標榜屠城,不殘殺功臣及後裔,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劉禪以缺乏人才而亡國,更顯出劉備三顧茅蘆的遠見。家之興,必因人眾;國將亡,則乃人微——獨行而無助,則孤漏而寡力。
結論:
劉備征旅屢敗屢戰,或見其污,但從其用人之善,亦詳其優。
※玄武門之變是怎麼回事?是李淵偏心不立李世民而起的政變嗎?
※劉亦菲、趙麗穎、唐嫣、劉詩詩、楊冪、baby ! 仙氣值PK
※興也浡焉,亡也忽焉——探析太平天國失敗原因
※杜月笙:時光夾縫的真男人
※一個康熙皇帝想得得不到的女人:蘇麻拉姑!
TAG:小喆看歷史 |
※救人的策略······
※個人健康管理的重要策略
※中年男人保持性能力的六個策略
※價格歧視的策略
※不同性格的女生準備不同的表白策略才能成功
※權謀文化職場鬥爭致勝策略
※跨境電商更重要的是堅持在某一策略投入和配備足夠的資源
※一代商聖的選育用留人才策略
※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信息化戰略實施策略調研
※合理補充維生素 備孕營養保險策略
※政策限制之下蘇寧改變國米轉會策略 不賣人就不可能買人
※游族獲得《權力的遊戲》授權 將推出策略手游
※女人全面提升魅力的七個關鍵策略
※百瑞贏:有效市場與相關策略
※將遺傳演算法應用於智能投顧,諸葛量化將為用戶提供量化策略自動生成系統
※個人軟實力建設策略之三 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
※組織需要轉型,這些用人策略你有沒有忽視?
※沒有硝煙的戰場 安吉的策略能否幫助凱爾特人再創巔峰
※秦國緣何能統一天下?不僅靠強大的武力,更靠人才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