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一戰和二戰之間中德兩國的微妙關係
資料圖:孫中山
一戰和二戰之間的中德關係非常微妙。20世紀初,德國曾是最為中國所仇視的外國侵略勢力。可一戰期間,中國卻存在一股強大的親德勢力,反對與德國為敵。這裡即包括南方的孫中山勢力,也包括北洋政府的一些勢力。據顧維鈞的看法,孫中山所以突然變得親德,且反對對德國宣戰,原因是孫擔心美國的援助將因此落入北洋政府之手,這對孫中山的南方政權非常不利。
在英日美推動下,中國還是對德宣戰了。但在親德勢力主導下,對德國人卻相當客氣。一戰後,由於德國喪失了全部在華權益,與中國的矛盾反而較少。德國人對凡爾賽合約不滿,中國也不滿,於是關係很快又熱乎起來。而代表「進步」的孫中山的親德態度,對中國的影響也極為深遠。孫中山甚至鼓吹由德國幫助中國富強,建立強大軍隊,然後中國再幫助德國擺脫凡爾賽合約,德國可以把中國看成「希望之曙光」。
可是,德國外交官對幫助孫中山建立軍隊沒興趣,卻認為這是獲得巨大經濟利益的大好機會。於是他們向柏林建議,既要和北洋政府保持關係,也要從傾向蘇聯而且對德親善的孫中山手中撈足好處,同時又不至於讓北洋政府太生氣。
有趣的是,20年代,當蘇聯和北洋政府以及孫中山勢力建立聯繫,共產主義在中國傳播之際,德國魏瑪政府(與蘇聯也是「朋友關係」)也樂觀其成。德國駐華外交官的報告甚至認為,共產主義在中國引起了對英國和日本的仇視情緒,但對德國卻非常有利。一個德國領事的報告指出:在「反帝」旗號下,俄國人最受中國(指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歡迎;其次受歡迎的是喪失在華利益的德國和奧地利;再次是美國人;英國、日本和法國最差。德國外交官認為,國民黨正在掀起一場「普遍排外性的或種族仇視的運動」,但這對德國無所謂。事實上,北伐前後的排外運動中,英日美等國僑民多有死傷,在華德國人卻幾乎沒受什麼衝擊。德國人對此不僅幸災樂禍,還認為這有利於在華獲得商業利益,排斥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以恢復德國的經濟。
另一方面,當屠殺共產黨的蔣介石登場後,德國也表示歡迎,並且很快建立起更密切關係。左右逢源的態度讓德國獲益匪淺,很快成為對華第二大武器輸出國,這些武器既賣給蔣介石,也賣給蔣介石的敵人張作霖。到1928年國民黨北伐成功後,德國人軍事顧問團也來到中國,顧問團頭頭鮑爾曾參與德國國內的極右軍事政變,是支持希特勒的魯登道夫將軍的親信。他們開始指導國民黨剿共,同時在中國展開商業遊說,為一戰後遭到壓制的德國軍事工業界搞到了一筆又一筆有油水的訂單。這些資金對德國後來重振軍備作用甚大。
希特勒上台後,為了重振軍備,也頗重視中國這塊的經濟利益。而德國派往中國的軍事顧問們既歡迎國民黨剿共,也歡迎國民黨和日本人打仗。因為這樣既可以練手,也可以把德國軍火更多賣給中國。自1932年128事件到1938年,德國軍事顧問一直在指導對日戰爭,但卻屢戰屢敗。希特勒則越來越感覺到,比起中國的錢財,日本的軍事力量對第三帝國的戰略更為重要。尤其是,持反共立場的希特勒,把中日戰爭視為蘇聯「赤化」中國的陰謀,把國民黨看成蘇聯的跟班。德國一度擺出要調停中日戰爭的姿態,但也沒啥結果。此後不僅德國顧問撤退了,到1941年德國甚至和蔣介石完全翻臉。
※罕見絕密照片,二戰中美兩國並肩作戰、親密戰友
※希特勒的中國情節:二戰後德中兩國共管世界?
※魔頭希特勒的中國情節,曾設想二戰後德中兩國稱霸世界!
※二戰中,蘇聯這樣對待兩國的女戰俘,畫面殘酷讓人心酸
※二戰後德國:被冷戰「鐵幕」分裂成兩國家
※被視為軍史謎團 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一場戰爭:長津湖血戰
※二戰是如何爆發的?英法兩國為什麼要向德國宣戰?
※假如二戰入侵中國的是德國,兩國單挑中國能撐多久?
※上甘嶺之戰,中美兩國共同隱藏了一秘密,被曝光後震撼世人!
※沉睡在海底的財富,二戰美軍報復英法兩國的結果
※戰國最大一場戰役,決定了秦趙兩國命運的戰爭
※最奇怪的戰爭:兩國為一小國,在中國打起來
※抗戰武漢會戰 兩國廝殺四月 決定中國的命運
※中國和緬甸發生過戰爭嗎?兩國之間到底什麼關係?
※戰鬥力剖析,中美兩國誰的「航母殺手」武器會更勝一籌?
※中美兩國對峙中,美國或將被拖垮,中國這戰術連俄羅斯都學習
※二戰中日美兩國的六大差距,日軍輸掉太平洋戰爭的原因一目了然
※中英兩國艦隊對峙三天三夜,差一點開戰!驚險內幕曝光
※中英兩國艦隊對峙三天三夜,差一點開戰!驚險內幕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