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與以色列曲折的和談歷程
1948年阿以衝突爆發以來,與以色列前線對抗的四個阿拉伯國家是埃及、敘利亞、約旦和黎巴嫩。他們的對以政策決定著阿以之間的戰和關係。其中,敘利亞位於阿拉伯世界的心臟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敘利亞一直主張與其他阿拉伯國家團結對付以色列,不與以色列單獨談判。1978 年9月,埃及與以色列單獨媾和後,敘利亞更成為阿拉伯世界對抗以色列的重要支柱。敘利亞對以色列立場強硬,而且對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與以色列和談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制約作用。
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敘利亞不僅在軍事上損失慘重,戈蘭高地也得而復失。1974年5月,敘以簽署脫離接觸協議,敘以邊境一直保持平靜。1977年12月,在薩達特訪問以色列之前,敘利亞與巴解組織、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和南葉門組成了「拒絕陣線」,譴責埃及對以色列的「妥協」行為,繼續奉行第三次中東戰爭後確立的「不談判、不締約、不承認」三原則。20 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局勢發生巨變。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美蘇對峙的冷戰宣告結束。隨著海灣戰爭的結束,伊拉克遭到沉重打擊,中東反美勢力大為衰弱,美國獨霸中東的局面逐漸形成。
1991年10月30日,美國主導的中東和會在馬德里召開,它是美國中東新政策的主要內容,是美國主導中東新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的積極斡旋下,敘利亞同意參加馬德里中東和會,並按議程開啟了同以色列的雙邊談判。敘利亞與阿拉伯各國的基本立場是:堅持「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以聯合國242號和338 號等相關決議為基礎解決阿以衝突,以色列撤出其所佔領的阿拉伯領土。
1991年12 月到2000 年3月,在美國積極介入和國際社會的推動下,敘以雙方經過了十五輪談判。1991 年12月到199 年 4 月,沙米爾領導的以色列利庫德集團政府與敘利亞進行了五輪談判。以色列政府主「以和平換和平」,堅持「先和後談」,要求敘利亞首先同以色列簽訂和約,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存在,而後再談有關問題。這與敘方「先撤後談」的立場針鋒相對,雙方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1992年6月,拉賓為首的以色列工黨贏得大選,以色列新政府宣布接受聯合國242號決議,並表示「以土地換和平」原則適用於戈蘭高地。敘以和談氣氛緩和。從1992年8月到1993年6月,敘以雙方又進行了五輪談判,最終在「撤軍」和「和平孰先孰後問題上歧見太深而沒有獲得突破。1993 年初,柯林頓入主白宮,美國開始以正式夥伴身份參與和推動中東和談進程。1993年8月1994年1月,敘以雙方又進行了兩輪談判,但談判仍然裹足不前。為打破僵局,美國、埃及等國際社會加強遊說和協調工作,敘以雙方的強硬立場均有所鬆動。
1995年11月4日,積極推動中東和平進程的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刺身亡。1996 年6月,利庫德集團的內塔尼亞胡重新上台執政。他提出了「不允許建立巴勒斯坦國,不從戈蘭高地撤軍,不談耶路撒冷地位問題」的「三不」政策,使整個中東和平進程停滯不前,敘以和談出現倒退。內塔尼亞胡否定前工黨政府「以土地換和平」的立場,聲稱敘以和談必從零開始敘利亞則堅持,談判從哪裡停止就從哪裡開始。雙方談陷入停頓。1999 年7月,以色列工黨新領袖巴拉克上台,在美國撮合下的敘以和談在中斷 4 年後恢復。1999年12月到2000年1月,敘以雙方在美國進行了兩輪談判,由於分歧嚴重,談判沒有取得進展。2000年3月26日,美敘領導人在日內瓦會晤。柯林頓直接向阿薩德表明了巴拉克的立場。阿薩德覺得巴拉克從拉賓的立場後退了,敘以談判宣告破裂。2000 年 6 月10 日,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去世。隨著國際和地區形勢的變化、敘以雙方領導人的更迭和政策的變動,敘以恢復和談的希望更加渺茫。
※滑鐵盧戰敗,拿破崙自身失誤
※埃及古王國時期「瑪阿特」的意義
※埃及國王喪葬儀式都要準備什麼?
※「武士道」的起源
※「盤古」起源的六種說法
TAG:程佳銘 |
※敘利亞與以色列的又一次交鋒,敘利亞這下憑什麼壓制以色列
※以色列轟炸敘利亞
※赴敘利亞反恐作戰的以色列美女
※以總理:伊朗正在把敘利亞和黎巴嫩變成根除以色列的前沿陣地
※以色列是怎樣摧毀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核設施的?
※以色列瞄準敘利亞陣地後,迫使戈蘭炮擊
※以色列對敘利亞軍隊的立場是怎樣的?
※以色列將在敘利亞開戰,以對抗伊朗
※觀點:以色列空襲敘軍用機場 敘利亞和以色列會開戰嗎?
※近鄰不如遠親,以色列和敘利亞的恩怨情仇
※以色列的聖盾-成功攔截敘利亞射向己方飛機的導彈的「箭」
※內塔尼亞胡說,以色列決心對敘利亞戰爭進行打擊
※俄軍秀敘利亞戰績,接連斬殺美國、以色列、土耳其無人機
※敘利亞導彈擊落以色列無人機?以色列國防軍否認
※繞口令:以色列攔截敘利亞攔截以色列戰鬥機的導彈
※美軍在敘利亞停火談判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以色列對敘利亞的空襲是中東問題
※動蕩的敘利亞再遭傷害:以色列為何空襲敘利亞軍事基地?
※阿斯塔納和談推動敘利亞政治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