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紀念二戰結束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紀念二戰結束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紀念二戰結束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紀念二戰結束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之八:二戰簡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史


一、二戰概況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亦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因曾有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故稱為第二次。二戰是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軸心國及追隨國為一方,以蘇聯、美國、英國、中國、澳大利亞等反法西斯同盟國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一場全球規模的戰爭。


二戰迄止時間: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歷時6年。以蘇美英中等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戰爭爆發標誌事件:1939年9月1日,德軍突然對波蘭發動「閃擊戰」。戰爭結束標誌事件: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簽署無條件投降書向同盟國投降。


二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按我國傳統的理論是,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霸世界的野心,為了擺脫世界性經濟危機,對資源不可調和的爭奪,英法等國對法西斯侵略的綏靖主義政策,這些都是戰爭爆發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死亡人數最多,經濟損失最嚴重的一場全面戰爭。先後參戰的國家和地區多達61個,人口超過20億;歷時6年;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戰火燃遍歐洲、亞洲、非洲、澳洲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洲四大洋。捲入戰爭的國家之多、戰場之遼闊、戰役戰鬥之頻繁、經驗教訓之豐富,對科學技術的使用和發展之促進,對國家民族造成影響之深遠,都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未有。


二戰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一場全面戰爭,戰爭所造成傷亡和損失難以確切統計,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軍人和平民死亡約7000萬人,其中以蘇聯(2700萬)、中國(1800萬)德國(600萬)、波蘭(560萬)和日本(310萬)的死亡人數為最多。交戰雙方動用的兵力超過1.1億人,二戰消耗軍費約11170億美元,造成約4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住宅、工廠、鐵路、橋樑、博物館、名勝古迹等被毀滅不計其數……。戰爭使許多國家的無數城市鄉村遭受蹂躪,成為廢墟,化為焦土。


二戰是人類自進入文明門檻以來,所累積的科學、藝術、學術成果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一場浩劫。當戰火熄滅時,仍然約有5000萬人正在監獄或集中營苟延殘喘,或正在躲避戰禍四處逃生的路上;歐洲和亞洲的許多城市化為一片焦土;戰爭結束時,至少還有3000萬人在自己國土上無家可歸;人類陷於空前悲慘的境地。戰爭所造成的破壞和創傷長時間籠罩著人們心田,有的甚至影響至今。

二戰雙方陣營


軸心國陣營:德國(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義大利、匈牙利、奧地利、芬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傀儡政府)、克羅埃西亞(傀儡政府)。軸心國的盟友:偽滿洲國、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法國維希政府、泰國、自由印度臨時政府、中國偽滿洲政府、中國南京汪精衛偽政府、中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緬甸巴莫政權、菲律賓勞雷爾政權、塞爾維亞救國政府、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在退出軸心國陣營之後也加入了同盟國。


同盟國陣營:英國、美國、蘇聯、中國、法國(自由法國臨時政府)、波蘭、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屬印度、南非聯邦、加拿大、丹麥、挪威、紐芬蘭、盧森堡、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冰島、愛爾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希臘、南斯拉夫、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多米尼加、薩爾瓦多、海地、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古巴、墨西哥、巴西、蒙古、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泰國、緬甸、菲律賓聯邦、衣索比亞、玻利維亞、哥倫比亞、賴比瑞亞、秘魯、厄瓜多、巴拉圭、烏拉圭、委內瑞拉、土耳其、埃及、黎巴嫩、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阿根廷、智利、馬爾他、伊拉克、伊朗、越南(交趾支那)、印度尼西亞、馬來亞、太平洋諸島、東帝汶、新加坡。



紀念二戰結束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三、主要戰場


西方戰場: 歐洲戰場(法國戰役、敦刻爾克大撤退、不列顛空戰、西西里島戰役、諾曼底登陸等); 蘇德戰場(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柏林戰役等)。北非戰場( 阿拉曼戰役、突尼西亞會戰等);大西洋戰場(大西洋海戰、無限潛艇戰等)。


東方戰場: 中國戰場(抗日戰爭、蘇軍出兵東北);東南亞戰場 (緬甸戰役、馬來西亞戰役、東印群島戰役等);太平洋戰場(襲擊珍珠港、中途島海戰、瓜島戰役、菲律賓戰役、沖繩戰役等)



紀念二戰結束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四、戰爭經過


(一)德日意進攻階段


1939年9月1日,德軍集中強大的兵力,在大批飛機、坦克的配合下,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波蘭軍隊的精銳是騎兵,馬刀難敵鋼鐵坦克。波軍雖然奮力抵抗,但武器裝備陳舊和技戰術落後,無法抵擋德軍「閃電戰」,只能節節潰退,波蘭大片土地淪陷。英法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限其48小時內撤出波蘭領土,德國根本不予理睬。於是9月3日,英法兩國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9月7日,蘇聯軍隊從東邊入侵,波蘭遭受東西兩面夾擊。而英、法對德宣戰後,因遠隔西方,無法對德國立即發動進攻,致使波蘭軍隊孤軍奮戰。蘇聯趁德軍侵入波蘭之際,向波蘭進攻,開闢「東方戰線」,向西擴展疆域,建立緩衝地帶。納粹德軍和蘇聯紅軍很快在波蘭腹地會師,1939年10月5日,波蘭覆亡(向德蘇兩國投降)。波蘭人命運悲慘,數萬計波蘭精英選擇了向蘇聯投降,但最終卻遭受斯大林的屠殺,這就是「卡廷森林慘案」。


德蘇兩國達成瓜分波蘭的默契後,德軍隨即將戰火引向西方。1940年4月,德國發動「白色閃電」攻勢,閃擊北歐。4月9日攻佔丹麥和挪威,5月10日攻佔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隨後進攻法國。 德軍攻佔了荷比等國,即繞過了法軍重兵設防的馬其諾防線,深入法境,重挫英法聯軍。


與此同時,蘇聯進攻芬蘭,以報此前蘇芬戰爭失利之仇。德意軍隊則掃蕩南歐,吞併巴爾幹。德意軍隊如洪水,在歐洲大陸不可阻擋。戰火一直燃燒到地中海和北非。


5月,英法比聯軍在法國大敗,向敦刻爾克大撤退。當德國裝甲部隊沿法國海岸線包抄英法比聯軍時,希特勒奇怪地突然命令裝甲部隊停止追擊,致聯軍在敦刻爾剋死里逃生,渡過了海峽登上英倫,英軍全部撤離歐洲大陸。6月,德國恢復進攻,義大利也對法國宣戰。6月22日,法國投降。


1940年9月27日,在柏林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三國正式結成軍事同盟。


1940年7~10月,希特勒下令執行「海獅計劃」,德軍對英國發動猛烈空襲和潛艇戰。英國奮力抵抗,德軍入侵英國本土的計劃失敗。德國隨即將戰爭矛頭轉向蘇聯。


1941年6月20日,德國撕毀墨跡未乾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實施「巴巴羅薩計劃」,德國軍隊以550多萬人、4000多輛坦克和近5000架飛機的強大兵力,分為三路,突然向蘇聯發動全面的進攻,蘇德戰爭爆發,二大戰擴大。由於蘇聯軍隊猝不及防,節節失利,蘇聯大片領土淪陷,人員和武器裝備損失慘重。德軍勢如破竹,很快兵臨莫斯科城下。


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在廣播演說中表示,蘇聯的衛國戰爭,不僅是為了保衛蘇聯,還要幫助那些在德國法西斯主義蹂躪下的各國人民。對此英美也須要對戰爭表明態度。


1941年8月初,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乘軍艦在紐芬蘭的阿金夏港舉行會談,並於8月13日簽署,14日公布了聯合聲明,史稱《大西洋憲章》。聲明宣布了對德戰爭的目的和戰後和平的處置。英美聲明反對侵略擴張,消滅納粹暴政,消除貧困,放棄武力和威脅使用武力,尊重各國人民選擇自己政府的自由,使所有人都有和平自由的生活。《大西洋憲章》給戰爭、戰後格局、聯合國成立及其宗旨的確立都帶來深刻影響。


1941年9月6日,德軍向蘇聯首都莫斯科發動代號為「颱風」的閃擊戰,妄圖在冬季到來之前攻佔莫斯科,蘇軍調集兵力頑強抵抗。 至11月,德國軍隊已經佔領蘇聯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控制了蘇聯大約40%的人口以及大部分的工業區。


1941年12月6日,蘇軍從莫斯科城郊開始反攻,到1942年4月下旬共擊潰德軍50多個師,殲敵50多萬人,將敵軍擊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對莫斯科的威脅,奪回了60多座城市。蘇軍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擊戰」徹底破產,為斯大林格勒戰役即二戰轉折奠定了基礎。


1941年10月,在亞太地區,日本乘希特勒入侵歐洲之際,迅速向東南亞擴展,奪取歐洲在亞太的殖民地,企圖建立亞太霸權。這嚴重損害了美英等國利益,於是美國決定,禁止向日本出口鋼鐵、石油等戰略物資,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增加對中國的援助。英國等國也同樣採取相應的措施。這對戰略物資依賴進口的日本是個嚴重的打擊。日本軍部決定趁美國戰爭準備尚未就緒,發動突然襲擊,迅速將美國擊垮。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突然偷襲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同時,日軍還向關島、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發動大規模進攻。珍珠港事件後次日,12月8日,美國英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同時還向所有軸心國宣戰,中國也正式向日本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


到1942年春天,美英軍隊處處失利,日軍侵佔了大部分東亞、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國家和許多島嶼。


(二)戰略轉折階段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由於法西斯勢力不斷壯大,美國出於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考慮逐漸改變了「中立」態度。並且加強對英國、蘇聯等國的援助。1941年8月,羅斯福和丘吉爾在大西洋一艘軍艦上會晤,並發表聯合宣言《大西洋憲章》。倡導自由、和平,反對侵略。


1942年1月1日(珍珠港事件後),蘇聯、美國、英國、中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等26國在華盛頓發表《聯合國家共同宣言》,表示贊成《大西洋憲章》,並決心共同戰敗德、日、意的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國無條件投降,決不和敵國單獨議和。《聯合國家宣言》標誌著反法西斯陣線的最終形成。這大大增強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對法西斯的鬥爭,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進程。


1942年6月,日本軍部為了徹底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進攻美軍基地中途島,美軍截獲了日軍的作戰情報,設下伏擊,重銼日本海軍,取得了中途島海戰的勝利,從而使太平洋戰場的形式發生轉折。隨後日軍在瓜島戰役中遭受重大失敗,雙方進攻和防禦態勢易位。


1942年夏天,德意軍隊進逼阿拉曼,開羅告急,北非阿拉曼戰役爆發。在蘇德戰場,莫斯科戰役的勝利,使德軍受損嚴重,再無力發動大規模全面攻勢。希特勒決定集中兵力,進攻蘇聯戰略要地斯大林格勒,以便奪取蘇聯南方重要糧食、石油產區,進而包抄莫斯科。由此斯大林大會戰爆發。


1942年7月17日,德軍集中150多萬兵力和大批飛機、坦克,對蘇聯進行南北夾擊,向斯大林格勒發動猛烈進攻;蘇軍拚死抵抗,德軍始終未能完全佔領該城,反而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在極其殘酷而又曠日持久的城市巷戰中,吸引德軍兵力的同時,蘇聯調集更多兵力,分割包圍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軍主力,對德軍發動大規模反攻。


1943年2月,蘇軍付出了極大代價,取得了斯大林格勒大會戰勝利,30萬德軍被殲滅,蘇軍開始轉入戰略反攻階段。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不僅改變了蘇德戰場的形式,更推動了整個戰爭形式的轉變,成為二戰轉折點。


1942年10月,北非的英軍發動反攻,德意軍隊損失慘重,倉皇西逃,北非戰場形勢發生重大轉變。 1943年年4月,北非德意軍隊投降。


1943年7月,蘇德庫爾斯克大會戰,德軍精銳的坦克主力部隊遭蘇軍殲滅,德軍損失極為慘重,紅軍則開始向德軍大舉反攻。


1943年7月10日,美英軍隊進攻義大利,在西西里島登陸。這次重大戰役中,德、意軍被殲約16萬人,而盟軍總計損失2.2萬餘人。不久義大利發生政變,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1943年9月8日,義大利宣布投降。法西斯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


(三)戰略反攻階段


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及其隨員在埃及首都開羅會晤,簽署了《開羅宣言》。聲明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將堅持對日本作戰,直到日本法西斯無條件投降,明確規定日本侵佔的中國領土必須歸還。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等人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會議,通過了三國在對德國作戰中一致行動和戰後合作的宣言。會議決定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代號「霸王計劃」以儘快打敗納粹德國。


1944年1月,被德軍圍困了三年的列寧格勒解圍。德軍被擊潰西逃。


1944年2月,緬甸,英帕爾會戰打響,英中軍隊向日軍民起反攻。


1944年6月6日,由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等國部隊組成的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闢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第二戰場。諾曼底登陸戰役到7月24日結束時,盟軍共投入288萬人,5300多艘戰艦和13700多架戰機。德軍投入的兵力達51萬人。戰役中,盟軍共消滅德軍11.4萬人,擊毀坦克2117輛,飛機245架。盟軍方面有12.2萬名將士獻身疆場。此後,盟軍向歐洲腹地推進,在3個月的時間裡相繼解放了法國和比利時等國,並攻入德國本土。


當美英等同盟國軍隊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時,蘇軍在東線對德軍發動更加猛烈的進攻。盟軍開始兩面夾擊德軍,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8月,美軍進入巴黎,法國光復。


1944年7月,美軍在菲律賓萊特灣戰役中,幾乎消滅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


1944年7——12月日軍在馬里亞納潰敗,美軍攻佔關島、塞班等重要島嶼。日本海軍力量幾乎喪失殆盡,美軍開始進攻沖繩,逼近日本本土。


(四)戰爭勝利階段


1945年1月,蘇軍將德軍徹底從東歐國家逐出,東歐解放,蘇軍攻入德國本土。


1945年1月,菲律賓、東印群島解放。


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為加快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及解決戰後的重大問題,在蘇聯克里米亞的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主要內容: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懲辦戰犯,實現戰後民主化,準備在戰後成立聯合國,蘇聯在歐戰結束三月內參加對日作戰等。


1945年3月—,美軍對日本東京大阪等工業城市進行戰略大轟炸。


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因突發腦溢血而逝世。杜魯門接任美國總統。


1945年4月,蘇軍包圍柏林,美蘇軍隊會師易北河。隨後蘇軍發起對柏林的猛攻。4月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堡自殺。


1945年5月2日,蘇軍以犧牲40餘萬人的代價攻克柏林,德軍宣布向盟軍投降。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5月,在太平洋戰場,美軍展開猛烈的進攻,向日本本土步步逼近。中國等國的抗日武裝也在亞洲各地展開了反攻。


1945年7月,斯大林、杜魯門、丘吉爾(後換為新首相艾德禮)在德國的波茨坦會晤,重申雅爾塔會議精神。以中美英三國的名義發表了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美國投擲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蘇軍圍殲日本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


1945年8月9日,美國投擲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轟炸日本長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國戰艦「密蘇里」號的甲板上籤署無條件投降書。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紀念二戰結束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五、 戰爭評價和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是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給整個人類造成了極大的災難。作為對戰爭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國家,德日兩國能否對戰爭進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為深受戰爭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寬恕,從而成為政治大國的重要條件。當歐洲國家翻過70年前那一頁黑暗歷史時,歷史問題卻仍然深深困擾著亞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日在對待這一歷史問題上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德國建立了反省戰爭的系統機制,對戰爭進行了徹底的反省;而日本卻百般抵賴,自戰後以來竭力否認其對外戰爭的侵略性質,歪曲給世界人民造成慘重災難的歷史事實。 尤其是近幾年來,美化其對外戰爭,為其對外侵略翻案的議論甚囂塵上。日本上至首相、內閣官員及參眾兩院議員,下至數目眾多的民間組織、民間團體乃至個人,掀起美化侵略戰爭的運動,日本這一舉動引起了世界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亞洲各國強烈反對。


第二次世界大戰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歷史。聯合國的成立、民族獨立運動、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等。其影響廣泛地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個層面。以軍事科技的發展為中介,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被極大地釋放出來,戰爭的破壞力空前增大、戰爭手段空前增多、戰爭樣式空前豐富、戰爭空間空前廣闊。人類的戰爭活動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覺、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期的3萬日軍女護士,戰敗時慘遭自己人蹂躪和拋棄
盤點二戰十大手槍:好槍今天還在用,只有盒子炮適合進攻用
二戰蘇聯竟以德國的財物和女人內褲作為戰利品犒賞士兵!也是服了

TAG:二戰 |

您可能感興趣

80年前西班牙內戰結束 第一次反法西斯戰爭以失敗告終
俄羅斯世界盃西班牙點球大戰敗於俄羅斯,2018年世界盃之旅結束
一戰停戰100周年:從美國參戰到戰爭結束
一戰結束100周年:歐洲各種方式紀念奪去1600萬生命的戰爭
一戰結束百年法悼念亞洲人
238 個選手參戰的城市戰爭結束,亞馬遜第二總部選址確定
愛爾蘭總統出席一戰結束100周年紀念活動:向20萬士兵致敬
法國隆重紀念一戰結束一百周年
為紀念一戰結束100周年,倫敦塔將進行8天的點火儀式
多國紀念一戰結束百年
第20屆農心杯三國擂台賽第一階段結束 范廷鈺勝日本新星豪取三連勝
都知道西沙海戰 誰曉得14年後的南沙海戰?50分鐘結束戰鬥
1962中印邊界戰爭結束,中印雙方移交戰俘的談判
【今日歷史】11月21日大事記,中國對印自衛反擊戰勝利結束!
歷史上的今天——1871年5月10日,法德簽訂法蘭克福條約,普法戰爭結束。
恆大U17隊今晨收穫首勝 馬德里冠軍賽第二周賽事結束
西方大國戰爭結束後,三年裁掉九百萬士兵,如今堪稱世界第一
戰爭結束後紐約2萬老兵爭購100輛二戰吉普車
紀念一戰結束100周年,倫敦塔點燃上萬火炬如漫天星辰
為何第3次中東戰爭結束後3年,納賽爾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