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易與養生 清明時節養生要訣

易與養生 清明時節養生要訣



易與養生 清明時節養生要訣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後進入「辰」月,辰中藏干即為乙、癸、戊,癸水為陰水,故這個月份濕氣重。養生也要順從自然,抒發陽氣,創造活力。如果身體被水濕之邪侵犯就會阻擋陽氣生髮,輕者精神疲倦,無力,愛睡覺,食慾不佳;重者發燒,高熱,煩躁,夜晚熱,早上涼,四肢涼身上熱等癥狀,兩者都表現出陽氣被濕邪阻閉無法升發到體外。祛濕,化濕,防濕,除濕為預防的關鍵要素。


易與養生 清明時節養生要訣



中醫學認為,「濕邪」是「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之一,在人體正氣不足時,就會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導致疾病。



易與養生 清明時節養生要訣


注意事項:


1、注意室內的通風和抽濕。


2、不要穿沒幹透的衣服。


3、潮濕往往與「寒」一起來,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也不要吃寒涼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濕的食物,適當溫補,讓濕氣隨大小便外排。

4、不要久居潮濕之地,盡量不要到外面潮濕的地方勞作。


5、濕氣大、陰雨天時不要常開窗,但也要適當通風。


6、天氣好時要多出外曬太陽,適當運動。



易與養生 清明時節養生要訣


濕的對立面是燥,防濕就需要燥來防,燥指的是辛溫芳香之品。例如:衣櫥里加入芳香之物可以保持乾燥而不生蟲。身上佩戴香囊,可以防濕,保持清新之氣,一舉兩得!


另外,清明時節,凡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均應避免。此節氣中不可對肝臟進補。古人所謂「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臟,乃順天理」。


春氣旺即肝氣旺,春天是人的肝氣最旺的時候,如果再吃動物肝臟來補肝,則使得肝氣更旺,木盛則克土,肝氣太旺則傷脾。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則春季應增甘省酸以補脾,夏季應增辛省苦以補肺,秋季應增酸省辛以補肝,冬季應增辛省咸以補心。



易與養生 清明時節養生要訣


但要用陰陽思維辯證施治,對於病人恰恰相反,春季是治肝病的季節,因為春天肝氣最旺,這時候治療效果最好,肝氣虛的人則可以吃動物肝臟來補肝,但這只能由專業人員來完成。


肝屬木,木生火,火為心,在此節氣中心臟會過於旺盛,所以這一段時間是高血壓的易發期,對此要高度重視。其次,旺木傷金,金為肺,所以這一節氣對呼吸系統疾病也要予以高度重視。


此外木旺生火邪,火的特點是上炎,如火苗向上,所以人一上火往往首先表現在頭面部,像口舌生瘡、牙痛、眼睛紅腫、臉長痘痘等。這個時節臉上長痘痘,甚至還會口腔潰瘍、牙痛,這就是火邪傷身的表現。



易與養生 清明時節養生要訣



總之,清明時節,天地陽氣上升,正是人體火氣最旺的時候,您如果在飲食起居方面稍不注意,很容易就會「惹火上身」。看來,學學易理與養生是十分重要的。



易與養生 清明時節養生要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易象 的精彩文章:

4月1日農曆三月初五,今日宜靜養修德 利學習交友
養生之道 茵陳的功效竟然如此強大!
惠風和暢 弘一大師改過十法
易醫探秘 運氣與生命密碼
時令養生 起居時間選擇中的養生奧妙!

TAG:東方易象 |

您可能感興趣

四季·養生 立夏養生提要
小滿時節養生須知
五臟養生的要訣 眾多養生功法之核心
養生也要養心
立夏養生:這個節氣不生病,這些養生知識要謹記
養生知識 夏季養生
夏季養生要熱養,出汗也養生
養生又養顏的養生壺,讓你體驗佛系生活
秋季養生淺談——灸療養生重清肺排毒
節氣養生:小雪養生
養生最要養情緒
立夏時節養生重養「心」
冬季養生多靠吃,幾款養生湯讓你少生病
養生備於理:養生須知時節 疾病方可遁形
茶與養生
四季養生——不生病的智慧
四季養生之春養生
養生問答之牙齒也是需要養生的?
養生,順應天時很重要,十二時辰養生法!
秋冬吃養生湯,保健又暖身,二十款養生湯做法教你好好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