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限購,是省著地給活人用
導讀:隨著地價越來越高,買不起房子的你,一樣會面臨買不起墓地的問題。各地政府都在緊縮墓地的土地供應,更提倡節約土地的塔葬、壁葬,甚至不需要佔地皮的海葬。
作者:沈彬,騰訊·大家專欄作家,前法律人,資深媒體評論員。
清明節前夕,有個「限購」的新聞讓人哭笑不得。蘇州市清明工作會議規定,嚴禁經營性公墓跨蘇州市區域外銷售。對外市戶籍人員確需在蘇州公墓安葬的,要報經公墓所在地民政部門同意。
蘇州的公墓不賣給外地人!「墓票」和「房票」一樣,與戶口掛鉤,讓人背後一涼。
坊間一直傳說「蘇州的墓地里,睡的一半都是上海人」,到了清明時節,滬牌的車子會把通往蘇州大小墓園的路堵得滿滿當當。為什麼上海人喜歡到蘇州買墓地呢?其實這裡頭原因挺複雜,基本和「葉落歸根」情結沒關係。
一、上海整整20年無地安葬
公募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相當晚近的概念。甚至,「人死後要安葬」這個很樸素的要求,也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才得以「重生」的。
公墓是伴隨著現代化大都市發展形成的;公墓出現在中國只有百年歷史。中國傳統上,強調「葉落歸根」,人死在客鄉,靈柩要送回家鄉安葬,如果一時安葬不了,就要「停厝」,把靈柩暫寄在義莊、寺廟,等機會運回家鄉,這成為一筆沉重負擔,所以屢屢有「孝女賣身葬父」的故事。
上海開埠之後,外國人帶來了公墓文化。當時有不少外國人死在上海,需要集中安葬,漸漸地就有了「外國墳山」。比如,現在浦東陸家嘴東方明珠邊上,就是當時的「外國墳山」,邊上的碼頭就叫「墳山碼頭」。
1950年代,政府剷平了這些「洋墓地」,改造成了公園,成為如今上海的靜安公園、淮海公園,還有作為東方明珠塔前身的浦東公園。如今都是繁華CBD地區,當初卻是很冷僻的墳山。城市發展(地價升值)和公墓的矛盾,貫穿於公墓問題的始終。
上海的洋墓地
前述「洋公墓」里的骨殖,當時被弄到閘北、寶山一代安置,不過等到1966年的「大破四舊」,這些洋骨殖也都灰飛煙滅。
新中國政府有著移風易俗、宣傳唯物主義的宏大意識形態願景,也有著節約土地的現實考量,在農村搞過平墳還田政策(比如,周總理帶頭平自己祖墳的故事),在大城市實施嚴格的限制墓地政策。
另一方面,當時很多市民希望「落葉歸根」,還葬家鄉。所以,「文革」之前,上海就有過「鼓勵外運」的政策,就是希望上海市民死亡之後,能夠在家鄉安葬。
這樣一來,上海市民對於公墓的需求並不大。而在「文革」中,在「破四舊」的名義下,上海幾乎所有公墓都被毀壞,40多萬墳墓被平毀。龍華公墓被改成火葬場、烈士陵園,9個公墓被改建成倉庫等單位,34個軍管的公墓也被陸續改為建設用地。
這樣一來,1980年代中期之前,上海幾乎無地可葬,政府也不希望你葬。
當時主要處理骨灰的方式,就是寄在骨灰堂里,或者把老人的骨灰放在家裡。在當時上海擁擠的家居環境當中,還要放骨灰盒,是挺嚇人的事情。小時候,有一次搞「小隊活動」,到了一個小隊長家,這家柜子上就放著他爺爺的骨灰盒,小女生嚇得奪門而出,活動被迫中斷。
你可以想像一下,上海這麼一個大都市,從文革開始到1980年代中期,差不多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死了這麼多人,公墓全部被毀,沒有安葬的地方,積累了多少魂魄?
上面說的是上海的情況,全國各大城市的情況基本相同。就像電影《非誠勿擾》里葛優說的:「我走那會兒(指他出國的改革早期),只有烈士才有墓地呢。老百姓能存架子上。」
《非誠勿擾》電影截圖
二、公墓邊上的高爾夫俱樂部
在1980年代,上海邊上的蘇州人想到了一個發財之路,就是賣墓地。在當年的意識形態之下,這需要有「吃螃蟹精神」的,「安葬」本身就是被認為和當時的純粹的唯物主義相抵觸的,當時蘇州打了一個「擦邊球」,叫建設「華僑墓地」。
現在人們說十幾萬的墓地屬於「天價墓地」,其實在1980年代一樣不便宜。我家在1989年為祖母,在蘇州吳縣(如今的吳中區)購買墓地的費用是800元(當時工人的月收入也就四五十元),這在當時已經屬於巨款了!當時上海剛剛興起「商品房」,價格也不過是五六百元一平方。
1980年代,上海沒墓地,蘇州有墓地,這就是大批上海人入葬蘇州的原因。
鳳凰公墓是蘇州最大的經營性公墓,目前鳳凰公墓管理的20萬墓穴,其中60%為上海人購買,而且「這些墓大多是上世紀80年代賣出去的。當時受社會環境影響,上海本地沒什麼公墓」,蘇州木瀆山陵文化管理委員會相關人員如是說。
這麼多年來,蘇州的地價呈幾何級數增長。旁的不說,我祖母的墓地,1980年代末就是太湖邊上一個荒涼小山,如今緊靠著公墓的是「蘇州太湖國際高爾夫俱樂部」,你猜地價漲了多少倍?可能有人覺得,當年蘇州人地價賣虧了,改建小別墅,建公墓要賺更多的錢。
其實,墓地當年就不便宜。而且,蘇州郊區還是相當貧窮的。印象當中最深刻的就是當時,許多上海人公墓祭掃的飯菜,蘇州本地農民是會要走的,有時吃相實在太難看,還沒有等這個掃墓人走掉,就直接上來搶祭祀的飯菜,當然,這是會被墓地管理人員呵斥的。這種要走祭掃飯菜的事,差不多要一直延續到2000年前後。
上海的公墓,也一樣面臨地價飆升之後的尷尬。在蘇州墓地火爆之後,上海的一些郊區也提出來要營建公墓。當初都是很偏僻的地方,如今都是很成熟的地段,結果就是和一堆豪宅包裹著一片公墓。
三、墓地會成為奢侈品
「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這是《古詩十九首》里的句子。如今古墓不可能被犁為田,只能用來造房子。
城市越來越大,地價只可能越來越貴。原本是人跡罕至的墓園,如今成了繁華的鬧市,地價逼著死人讓路。
比如,1957年,齊白石長眠于海淀區魏公村的墓地,當年這裡是郊區,如今成為了繁華鬧市,周圍都是居民小區。墓園一度成為垃圾場,最終白石老人不得不被遷墳。
事實上,隨著地價越來越高,買不起房子的你,一樣會面臨買不起墓地的問題。各地政府都在緊縮墓地的土地供應,更提倡節約土地的塔葬、壁葬,甚至不需要佔地皮的海葬。
朋友小朱,是蘇州下轄的縣級市常熟人,她說,家裡的長輩走了,以前是可以落葬虞山的,現在不行了,虞山上的公墓「已經賣光了」。查了一些資料,果然!常熟成為江蘇省首家「骨灰堂全覆蓋」的城市,常熟虞山思親苑骨灰堂(不是公墓)可容納骨灰6萬穴,目前已接接納了4萬多穴骨灰。這樣一來,在常熟市,任何人出高價都買不到墓地,除非到蘇州其他地方購買。
蘇州墓地,不向外地人限購還行嗎?
墓地,也是地,在房價飆升下,賣墓地就有巨大的「機會成本」:山上是公墓,山下是高爾夫。不省著埋人,怎麼行?
手繪跑馬地墳場
(本文原標題《山上公墓,山下高爾夫:不「限購」行嗎?》)
※張豐:10年過去了,「房奴」終於成為一個驕傲的階級
※如果中國人都學英國人的樣子吃飯,中國美食一定完蛋
※侯虹斌:全職主婦更怕孩子看不起自己
※孩子,我那塊墓地以後會很賺錢
※許驥:作為男性,我尊重全職媽媽這份工
TAG:騰訊·大家 |
※人,一輩子都在省著,攢著,儲蓄著,不論多摳,錢,還是沒存夠
※俗語: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別傻傻省著了
※「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老祖宗說這才叫生活
※古人言:省著省著,窟窿等著,花著花著,菩薩送著,這話有理嗎?
※真的有俗語:「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這樣的道理嗎?
※俗語:省著省著,窟窿等著;花著花著,菩薩送著,說的就是生活
※老祖宗的生活之道: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
※俗語:「省著省著,窟窿等著;花著花著,菩薩送著」,啥意思?
※流量省著點用吧,以後沒有不限量套餐了
※年輕人,這個身體部位我勸你們省著點用…
※腦子是好東西,所以我經常省著點用
※馬國明買樓元氣大傷,同黃心穎拍拖不用省著花錢!
※這個小男孩照顧流浪貓4年,平時省吃儉用,省著給貓咪們
※賺的再多也會省著點花錢的星座,從不任性買買買
※買房元氣大傷 馬國明同女友拍拖不用省著花
※膝關節要省著用,四招教你珍」膝「到底
※斯波:為什麼要省著用韋德?能用他的時間只剩3周半了
※趣圖段子:腦子是好東西,所以我經常省著點用!
※記住:天大的福報也要省著用!
※聽說旅遊很燒錢,那麼你們出門的時候都會省著點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