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父母嬰兒出生 細胞核移植技術引爭議
2016 年 4 月,全球首個細胞核移植「三父母」嬰兒誕生。
具有線粒體缺失或突變的卵子,在形成受精卵後,會將線粒體疾病遺傳給後代。美國新希望生殖醫學中心 張進 通過線粒體移植技術,將生母卵細胞核中的 DNA 提出來,注入到線粒體捐贈者的卵子中(另一位「母親」),然後將這一卵子與來自父親的精子受精,形成受精卵。 2016 年 9 月,《 New Scientist 》搶先報道了這一消息,引起廣泛關注和質疑。 10 月 19 日,在美國生殖醫學學會會議上,張進首次發聲,正式宣布了世界首個細胞核移植「三父母」嬰兒誕生及其相關研究進展。
但這項被生殖和遺傳學家大力推崇的技術,卻受到了遺傳學家和倫理學家的質疑。
舊聞新談,給「雞蛋換蛋白」
卵子當中的遺傳信息不僅存在於細胞核中,同時在細胞核線粒體中也有少量遺傳信息。所以父親精子細胞核 DNA 、母親卵子細胞核 DNA 和母親卵子中獨立於細胞核的線粒體 DNA 是每個人從父母那裡繼承的 3 份遺傳物質,而線粒體 DNA 則只能通過母親遺傳。
線粒體中的遺傳信息雖數量不多,但卻能影響肌肉、神經、心臟、大腦、肝臟、呼吸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發育。而線粒體中遺傳信息的突變或者缺失,會使得嬰兒在出生的頭幾年無法存活。
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名為「 spindlenu ?clear transfer 」的方法來培育線粒體健康的胚胎。 2016 年 4 月出生的「三父母」嬰兒的母親罹患線粒體缺陷症,帶有 Leigh 綜合症的基因,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她在此之前已經痛失 2 個因 Leigh 氏綜合症去世的孩子。此次他們將希望寄托在紐約新希望生育中心的主任張進身上。但由於這項技術在美國被明文禁止,因此他們將手術轉移到墨西哥進行。
其實早在這之前,張進團隊曾用同樣的技術幫助一位母親成功懷上三胞胎,為了減輕孕婦孕育三胞胎的壓力,他們在該孕婦懷孕 33 天的時候,從子宮中移除了 1 個胎兒,但另外 2 個胎兒,由於胎膜受損和臍帶脫落的問題,分別在孕程進展到 24 周和 29 周時流產。張進等對流產胎兒進行了組織分析,結果證實,這 2 個流產的胎兒的染色體都正常,並未遺傳母親的線粒體缺陷問題。他們依據這一臨床證據證實,細胞核線粒體移植技術的可行性。
不過,美國的明令禁止,使這項技術臨床推廣的速速大大放緩。而倫理也一直是這類技術研發路上不可繞過的問題。
兩極爭議再現
線粒體移植嬰兒的誕生,很大的鼓舞了生殖學家。此次與張進團隊進行合作的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線粒體疾病中心主任 黃濤生 對「三父母」嬰兒進行了基因方面的評估,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他提到,線粒體疾病通常是非常嚴重的疾病,而且治療的方法有限,細胞核線粒體移植可謂是為解決這一問題帶來了曙光。
黃濤生表示,細胞核移植「三父母」技術已在猴子身上成功進行了實驗,通過這項技術誕生的猴子現在已經7歲多,而且孕育了下一代,截至目前未發現任何健康問題。
美國生殖醫學學會主席 歐文·戴維斯 在一份聲明中稱,這是生殖醫學領域的重要進展。「線粒體疾病一直以來都是頗具挑戰性的醫學問題,如果今後的臨床研究能夠證實細胞核移植可以安全有效的進行,那麼也不失為治療線粒體疾病的路徑之一。」戴維斯說。
雖然生殖學家的觀點樂觀,但是遺傳或生物倫理學家們卻不這樣認為。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生物倫理學與哲學教授 弗朗索瓦絲·拜利斯 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此次的細胞核移植技術,繞開美國而是在墨西哥完成,並未收到任何監管。這個孩子的出生似乎是一種不當行為,因為他無視了英國和美國的規定,並不是以公開負責和小心翼翼的方式推進科學的前進。
而在《Science News》的報告中,美國遺傳學和社會中心執行主任 馬西·達爾諾斯凱 指出,此次的行為是不負責任和不符合倫理的,它開創了危險的先例。 同時更加讓人不安的是,目前許多幹細胞診所打著新技術的幌子,將許多病人置於危險當中。
美國醫學研究院在2016年2月發布的報告中曾指出,「三父母」技術符合倫理,並建議美國批准實施這一技術。但報告中設置的前提條件之一,即使用這一技術生成的胚胎必須是男性。張進團隊此次的大膽創新並沒有遵循這一建議。
爭議之後的思考
面對四起的爭議,張進在接受新華社電話採訪時說,1978年,當全世界第一個試管嬰兒誕生時,80%的評價都是負面的,只有20%是正面的。但這一技術現在惠及數百萬人。所以參考1978年社會對試管嬰兒的態度,就不用奇怪為什麼很多人覺得細胞核移植很難接受。
但他承認,這個技術確實有太多爭議,而且太過強大,需要接受更多監管和很好的規範、指導,應採取謹慎、負責、積極的態度對待它,而不是採取消極、壓制的態度。 這種爭論或許會持續很長時間,正如《New Scientist》報道中,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 伯特·斯梅茨 所說:「不管面臨多少爭議,也不管壓力多大,『三父母』技術用於治療不育已是大勢所趨。因為那些線粒體異常的母親畢竟是少數,而更廣泛的不孕不育,才是這些生殖中心想要關注的對象。」
※安倍出訪歐洲:日本年內有望與歐盟簽署自貿協定
※美媒:特朗普賦予美國中情局無人機對極端分子目標攻擊權
※韓媒稱中國遊客因薩德減少 韓欲轉向日本東南亞
※美智庫稱中國航母「全速前進」:未來或巡航東太平洋
※美媒:亞太將現航母軍備競賽 中國或有6艘航母
TAG:參考消息網 |
※造血幹細胞移植患兒父母發生心理疾病的風險增加
※腦損傷激活膠質細胞產生神經元研究獲進展
※細胞療法有望替代腎移植術
※丙泊酚和七氟醚對乳腺癌手術患者腫瘤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和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功能的影響
※「鳳凰涅槃」小分子誘導肝細胞體外再生助力肝病轉化醫學
※膠質母細胞瘤分型研究取得新進展
※萌出血的泡麵番,《工作細胞》教導我們,人生要關愛生命
※細胞生存
※北京大學白凡研究員:單細胞技術追捕「藏匿」於血液的循環腫瘤細胞,揭示癌症轉移生物學機制
※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取得重要進展
※新型封裝技術助力間充質幹細胞移植
※研究人員優化脈衝電場以鈣離子消滅癌細胞
※將癌細胞轉化成脂肪的技術
※研究發現防止胰腺癌術後癌細胞轉移的方法!
※腎細胞癌
※人工胚胎的創造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科學家在幹細胞『胚胎』中產生生命
※細胞在生物體內以彈射模式遷移
※研究揭示損傷再生中肝細胞可塑性的分子基礎
※卵細胞
※研究將實驗鼠皮膚細胞轉化為胚胎所需三種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