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獨家】中國球員該不該去NCAA打球?我們問了這三個人

【獨家】中國球員該不該去NCAA打球?我們問了這三個人






3 月 27 日,馬健在騰訊 NBA 演播室解說明尼蘇達森林狼vs波特蘭開拓者,中場休息,鏡頭剛切到騰訊體育製作的中場球星節目,他一把抓起手機發了一條微博,「我大 Pac-12 厲害了(加油)」——隸屬於美國大學籃球 Pac-12 分區的俄勒岡大學,在 NCAA 錦標賽 8 進 4 的比賽中,以 74 比 60 大勝奪冠熱門堪薩斯大學,晉級最終四強,爆了一個冷門。


第二天晚上,上海大鯊魚後衛唐子豪好不容易抽出時間打開電腦,看了另一場 8 進 4 的比賽錄像,北卡大學 75 比 73 險勝肯塔基。「最近只要沒事兒,我都會看一下錄像,」唐子豪說。偶爾他還會和隊友張兆旭聊天,「說說 NCAA 的那些事兒」。



張兆旭倒是沒有看錄像,「太忙了,我只能刷刷 NCAA 新聞,但誰輸誰贏我還是很了解的」。




他們有一個共同身份,前 NCAA 球員。


馬健是最早前往 NCAA 打球的中國球員,1993-1995 年在同屬於 Pac-12 分區的猶他大學打球;張兆旭,2007-2010 年效力於傑森-基德的母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唐子豪,2014-2015 年成為第一個在 NCAA 打球的中國後衛,被譽為「下一個林書豪」,就讀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瘋狂三月的熱潮,席捲全美,也讓大洋彼岸的中國球迷看到了另一種籃球。NCAA(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全美大學體育協會,不只是籃球,橄欖球、棒球、冰球、高爾夫等等大學運動,都算在內,但對熟悉 NBA 的球迷來說,NCAA 已經簡化成了美國大學籃球。


中國球員打 NCAA,到底是怎樣一種體驗?中國球員又該不該去 NCAA 打球?騰訊體育採訪了馬健、張兆旭與唐子豪,讓我們聽聽三個不同年代的親歷者對 NCAA 的理解。


去 NCAA,中國球員該如何操作?



熟悉馬健的人都知道,找他聊 NCAA,他能停不住嘴,聽到中國球員該不該去 NCAA 打球的問題,馬健的回答非常簡單,「當然應該了,人往高處走嘛」。




作為中國第一個打 NCAA 一級聯盟的球員,馬健在 1988 年接到 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邀請時,對 NCAA 一無所知。那一代人受限於條件,別說看美國大學籃球,連 NBA 也是一知半解。




「我都不知道 UCLA 在哪兒,」馬健說,「有人告訴我,全美國最厲害的籃球名校。後來我才知道,UCLA 拿過十個 NCAA 冠軍。」1992 年巴塞羅納奧運會後,馬健啟程前往美國,也正是因為這四年的蹉跎,他錯過 UCLA,只能進入猶他大學,「我是以學生身份去的,自費留學美國,一是學習更多的知識,另一個是打更高水平的籃球」。




現在說來,馬健顯得很輕鬆,但在當時是一個了不得的舉動,因為他等於完全放棄了國內的籃球生涯,用他的話來形容,「克服重重困難」。



幸運的是,馬健去 NCAA 時,中國還沒有 CBA 聯賽,他所在的河北隊也被美國大學視為業餘球隊,為 NCAA 打球不存在任何限制——按照 NCAA 規則,球員如果在職業聯賽打球,拿到薪金或者補貼,就沒有資格為 NCAA 打球,而這也是美國大學籃球被視為「最純潔籃球聯賽」的緣由。





1992 年,從巴塞羅那奧運會歸來的馬健收到了 UCLA 的邀請



29 歲的張兆旭雖然沒有那麼多「困難」,但因為職業聯賽的發展,他的同齡人錯過很多機會。「國內的職業球員,大多數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去打職業隊了,沒有機會去大學,等他們知道還有 NCAA 這條路可以走,已經沒得選擇了,」張兆旭說。




其實張兆旭去 NCAA,也是機緣巧合,2006 年夏天,他在美國打 AAU(業餘聯賽),接觸到了一個與國內完全不同的機會。「大學教練在賽季中沒時間考察球員,但 AAU 是賽會制的比賽,又在夏天,全美各地的球隊一下來了好幾百支,大學教練一坐就是好幾天,能看好多球員,」張兆旭說,「我就是在其中一個比賽被我們學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練看中的。」



隨著 NCAA 在國內的名氣越來越大,出生於 1996 年的唐子豪,去 NCAA 的方式就簡單多了。因為父母都是搞體育的,對美國籃球也頗為了解,加上有人幫著介紹、推薦,唐子豪初二就去了美國,經過幾番輾轉,他最後進入安東尼、杜蘭特的母校橡樹山高中。「從寄宿家庭轉到了住校,籃球水平也感覺上了一個台階,」唐子豪說。




因為在橡樹山高中讀書,唐子豪也得到了好些美國大學的關注,哪怕他隨後前往西班牙呆了一年,也有一些美國大學聯繫他,給他獎金。「我的教練拉著我,一起決定去哪所學校,教練建議我去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當時校方的人把情況描述得比較好,打動了我和我的教練,」唐子豪說。


去 NCAA,對中國球員來說,是理想,也是希望。


進 NCAA,先要適應美國文化



中國有句俗話,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打 NBA 也好,打 NCAA 也好,去了美國,必然要融入美國文化。


說的再透徹一點,就是得和身邊的人打成一片。這一點唐子豪做得很到位,「剛到美國,我也經常和隊友出去玩兒」。一方面是聯絡感情,加深對美國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就把語言也提升了。說道這兒,唐子豪嘿嘿一笑,「學語言還真的多出去走走」。


當然,要想真的交朋友,其實也有區別。據唐子豪透露,中國球員很難融入白人、黑人的小團體,而且這兩個小團體也是涇渭分明,「白人一般和白人玩兒,黑人和黑人玩兒」。好在 NCAA 還有其他地方的球員,唐子豪說:「我上大學的時候,跟隊里一個墨西哥球員,兩個歐洲的球員玩兒得還不錯」。


飲食方面,唐子豪也花費了很長時間才適應,這是出門在外的中國人都會遇到的難題,「吃的都是西餐,一開始的確難以下咽」。張兆旭也有同感,直到他媽媽去了美國,給他做了半年的飯,他才慢慢適應過來。


?


唐子豪代表橡樹山高中出戰片段


?


與他們相比,馬健遇到的就是另一種情況了。因為他在猶他大學打球,而猶他州是摩門教的地盤,總要信仰特別濃厚。




剛到猶他大學所在的鹽湖城,馬健的心情挺複雜,他最早對美國的印象,完全依賴於好萊塢大片,以為任何地方都跟紐約似的,「全是大樓,遍地黃金」,結果到了洛杉磯,先失落了一把,城市裡只有幾棟大樓,之外的地方都是平房、別墅。去了鹽湖城,更是失望,「那就是一個大農場」。


但他很快收拾心情,「我去那兒就是讀書打球的」。


馬健在鹽湖城的第二天,正好是周日,大早上,他就被教練喊起來,「要不要跟我們去教會看一看?」馬健就去了,「當時我對摩門教、基督教和天主教有什麼區別都不知道」。穿著牛仔褲、襯衣就去了,結果到了教會,他的第一印象是「那兒的人都很漂亮」,因為男的都是西裝革履,女的都是長裙。


在教會裡,馬健呆了三個小時,基本都是半瞌睡狀態,「聽他們唱聖歌,覺得他們很神聖」。


這還沒完,等到了中午,馬健從教堂出來,想去餐廳吃飯,教練趕緊說不,「不能說餐廳吃飯,因為周日是教會的安息日」。說到這兒,馬健也樂了,他還特地講了幾條摩門教的規矩,「比如說不能喝可口可樂、帶咖啡因的東西或者茶。男人穿的短褲一定要過膝蓋,在大學裡,男女生十二點前必須要分開,不能在一起呆著」。


這樣的生活會不會很無趣?


馬健想了想,說:「其實挺新鮮的,我也抱著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在那兒呆了六年,感覺不錯。」

他又說:「年輕的時候去個新環境,不管是對球員,還是普通人,都是好事兒。」




打 NCAA,和打 NBA 又有啥不同?



NCAA 一直被視為 NBA 預科班,尤其在禁止高中生直接進入 NBA 之後,除了外籍球員,NBA 鮮有未效力於 NCAA 的球員。


但在 NCAA 打球,又與 NBA 完全不同。一位國內經紀人曾經試圖運作幾位年輕球員去 NCAA,無疾而終。「去 NCAA 打球先要讀書,成績不過關,沒法上場,」這位經紀人告訴騰訊體育。按照 NCAA 規則,大學招生就必須達到一定的學分,而到了大學,如果成績不過關,就將受到禁賽處罰,這讓不少中國球員有了畏難情緒。


馬健的話非常直接,「第一,你有沒有足夠的運動天賦,好拿到運動獎學金。第二就是文化課,你能不能通過?」


張兆旭對此深有體會,他說:「當時我在加州伯克利分校,屬於 Pac-12 聯盟,要求不得低於 2.6 分(GPA,相當於國內百分制的 70 分),低於這個分數就要留校察看,有些學校的主力球員也會因為成績不行上不了場,」這也讓他在 NCAA 的首個賽季承擔了很大壓力,「因為我沒讀過國內的大學,所以怎麼上圖書館查資料,怎麼寫每星期的報告都不知道。第一年我精神綳得很緊,好在最後完成的不錯。」



為了能更好地拿到學分,張兆旭還挑了一個適合自己的專業,「ISF,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Field,是我們學校一個特有的專業,學習內容就是把不同領域的東西寫在一起,比如國際關係、娛樂、經濟、體育管理,每門學科的課拿一些,綜合起來寫成一個論文,就算是我的一個跨領域研究。」




因此,他也給後來者一個建議:「選學校、專業、甚至未來發展的時候,整個過程註定會非常辛苦,一定要做好充足準備。」




早早前往美國的唐子豪適應能力更強一點,「畢竟我高中就在美國讀書了」。但他選擇專業的時候頗為謹慎,「剛進大學,我先沒有選專業,得看看自己喜歡哪方面,第一年快上完,我才決定主修商科,」唐子豪說。這個專業並不容易,學業繁重,和大多數學生一樣,唐子豪還會在課堂上打個盹,說到這兒他還有些慚愧,「一天要上五六節課,有時候太累了」。




不管是張兆旭還是唐子豪,讀大學之前英語都已經過關,學業也打下了一定基礎,但更早前往美國的馬健就不同了,他當時連英語都說不利索,更不用提學業過關了。無奈之下,只能先去了猶他的社區大學,也就是大學預科班,補習了一年。




現在回憶起來,馬健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非常自信,「通常,高水平的運動員智商都挺高的,美國本科基礎的知識不會比中國難,而是相對更加容易。有了國內初三、高一、高二的數理化基礎,在美國就會輕鬆過關」。不管是呆在社區大學,還是一年後進入猶他大學,馬健都做的相當不錯。



「我們得分清楚,在大學裡,籃球特長只是學生的輔助,整個身份還是學生,以學為主,體育則是『兼學別樣』,首先要考慮的還是文化課,」馬健說。




為了能將學業與籃球分開,NCAA 球員選課的時候要花費更多心思。「一年兩個學期,四年下來一共 20 個學分,每個星期上 20 個小時,」張兆旭說,「我們運動員不能挑下午的課,因為要訓練,也盡量不能挑周四以後的課,因為客場比賽周三就出發了。要盡量避免這些情況。」




但這恰恰就是 NCAA 的可貴之處,馬健說:「NCAA 強調的是教育,知識。毛主席說過,一支沒有文化的軍隊,是一支愚蠢的軍隊。有了知識,你做的事情就可以事半功倍。




NCAA 改變了我的知識,也改變了我的世界觀。有了這些知識的時候,我才知道,全世界還有不同種類的籃球。看似同樣大小的籃球、場地,但真正不同的是知識。」




話很直接,人很驕傲。




學 NCAA,最大優點是獨立自主




從美國回來,又打了 CBA,唐子豪很快就了解了大學籃球和職業聯賽的區別。「NCAA 對於球員的執行力要求非常高。如果教練說了什麼,就必須按照他的要求去做。美國大學訓練時間比較緊湊,強度也相應大一些,」唐子豪說。他還透露,一旦訓練犯錯,教練就會當場喊出來,然後罰折返跑,教練在一邊掐表,沒跑到時間的話就繼續跑。




別以為這只是個別現象,馬健也同樣被罰過折返跑,現在說起來他還有點虛,「每天 30 多次,教練動不動就沖我說,『去,回到更衣室,看看你犯了什麼錯誤』」。這不只是靠教練的一雙眼睛,訓練時,場館裡也會有兩到三台攝影機,跟著拍,只要一看錄像,什麼錯都逃不了。




但訓練之後,教練就不管不顧了,也沒有人會單獨來照顧球員。「每周的訓練量不能超過 21-23 個小時。其他的時間則是自己來練,教練不可能帶著你練,否則就是違背了 NCAA 的整個規則,」馬健說。







自己練,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我在 NCAA 感受最大的一點,就是要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要有規劃,」張兆旭說。這和在 CBA 打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覺,為上海大鯊魚打球,用張兆旭和唐子豪的話來說,「所有的心都被人操了」。「每天早上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去場地,穿什麼衣服,都有人通知,我照做就行,」張兆旭說。




而在大學,這一切全部要靠球員自覺。這也是很多圈內人士擔心國內球員去 NCAA 打球也許很難提升的原因,一位 CBA 教練告訴騰訊體育,「國內好多球員都會養『懶』了,不是說他們訓練不認真,而是完全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一沒比賽,全荒廢了。」




但換個角度,國內球員如果被逼到必須獨立的時候,他們未必不會爆發出更多的能量。




尤其是中國球員去 NCAA 打球也有好幾位球員了,但很少有人能成為核心,這就需要他們付出更多的精力。「教練的精力肯定主要放在主力球員身上,這時候其他人就要考慮怎麼保證自己的狀態,」張兆旭說,「不像國內教練,很負責任,也足夠有精力,會照顧到所有運動員。」




這就意味著他們對自己有什麼要求,以後有什麼計劃,都要不停地動腦筋。「但怎麼說呢,獨立也挺好的,」張兆旭說,「這讓我成長的很快。」




帶著點懷念,又帶著點自豪。




提到對 NCAA 的印象,三位不同時代的中國球員異口同聲,「那種氛圍別的地方真沒有」。


但說到中國球員該不該去 NCAA 打球,他們也沒有盲目樂觀,張兆旭說:「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出國去 NCAA,都是人生路上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一定要認真對待。」而馬健想的更遠一點,他認為家長在其中應該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我不太相信十四、五歲的孩子,會對個人未來發展有著特別堅定的目標,家長更應該考慮更多的問題,比如語言水平是否達標,生活是否有很好的保證。」






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人的眼界越來越開闊,去 NCAA 打球的束縛越來越少,也許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的中國球員,進入 NCAA,進而進入 NBA。用馬健的話來說,「現在這個社會,信息非常發達,至少還可以跑過來問我這樣的人,我會毫不吝嗇地和你分享我的經驗。"





「這一代的孩子,比我們那一代更幸福。」


熱門導讀



四個理由告訴你,他為什麼能入選名人堂



22分逆轉!勇士經歷賽季最強一戰



火箭輸在哪?兩贏球秘技全被勇士廢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NBA 的精彩文章:

【揭秘】NBA沒人能逃過這種傷 知道它毀了多少天才嗎?
【決戰】4日視頻直播NCAA總決賽 北卡彌補去年之憾?
他們上次進季後賽時,北京房價還只有3000一平
【預告】5日視頻直播11場精彩比賽 勇士盼豪取12連勝
【答疑】獎項評選為何艱難?球星可因此損失數千萬

TAG:騰訊NBA |

您可能感興趣

每個上進的年輕人都想過:我該不該讀個MBA?
真REAL陳冠希該不該站C位?他自己這麼說
野球場打球,真不該學NBA的?至少,有女朋友的球員深有體會!
CREAM D不該被淘汰,但我們又何必去罵Vex
美國專家給出善意提醒:3艘航母就夠用了!這次中國該不該聽
崩壞3:紅方劇場的NPC,艦長誤會你了,不該點你這麼多次
戀愛七年全是AA,這樣的男友該不該嫁?
作為一個遊戲宅,我該不該立即下單GeForce RTX?
第一次跟女友家人吃飯到底該不該請
究竟該不該等iPhone SE 2?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世界排名前三的特種兵團,美國第二,最後一個中國人都不該忘記
曼聯名宿:范加爾最不該放走這兩人!他們身上有曼聯的DNA!
第一次去婆婆家,女人該不該做家務?這是三個過來人的肺腑之言!
女明星都在為它打Call,CPB這款V臉黑科技精華,究竟該不該入手?
新到店 | SSHEENA:這是每一個Cool girl都不該錯過的品牌
第一次去男友家該不該做家務?採訪幾個女人回答不同,婚後也不同
該不該和TA分開?答完這6問就知道了!
二婚女人該不該要「彩禮」?這三個中年男人的回答很贊
湖人該不該引進第三名球星組超級強隊?他給出了看法!
你有猝不及防的尷尬事嗎?網友:第一次去親戚家不該相信那是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