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清明丨一年一清明,一歲一追思

清明丨一年一清明,一歲一追思


?????????



怎麼才能每天免費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

只需要點擊上方

「梵心佛語錄」

免費關注



沙畫演示清明節來歷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說起「清明」,不管垂髫孩童、還是龍鍾老太,都會吟起這首詩。




這一天,我們低頭追思永逝的親人。這一天,我們抬頭邁向生機綻放的春天。






今年的清明時間是2017年4月4日 ,農曆丁酉年 三月初八 星期二。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



在古人的觀念里,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凈,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清明節是融合了「節氣」與「節俗」的綜合節日,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後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基本主題。






節氣起源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說的是這時開始準備養蠶。其中的「清明節」還只是一個節氣,不是節日。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華




此時桐樹開始開花。







二候田鼠化為鴽




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喜愛陽氣的鴽鳥開始出來活動。田鼠為至陰之物,鴽鳥為至陽之物。田鼠化為鴽,意指陰氣潛藏而陽氣漸盛。







三候虹始見




虹為陰陽交會之氣,純陰純陽則無,若雲薄漏日,日穿雨影,則虹見。







節日起源




清明後來變成了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餓,已也無力站起。隨臣介子推從自己大腿上割下的一塊肉,煮了碗肉湯讓公子喝下,重耳知道實情後,感激地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




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結果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







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中國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由於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







節令食品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




· 青團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青團,用艾草汁或者是漿麥草的汁,拌進糯米粉里,再包裹進豆沙餡兒,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 清明果




安徽、江西等我國南方省份多在清明節吃清明果。清明果和青團相似,但略有不同。其一,清明果多為餃子型。其二,清明果裡面的餡多為五香乾、筍乾等,是鹹的;青團則是以豆沙甜口餡為主。其三,清明果通常用鼠麴草,而青團喜歡用艾草。







· 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和青團的原料一樣,也用糯米,艾草汁。形狀上略有不同,多會壓成扁圓狀。







· 子推蒸餅




俗稱蒸餅,是山西地方的傳統食品,據說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子推蒸餅,相傳是寒食節流傳下來的一種熟食,人們為了紀念忠誠堅貞的介子推,就在他死的這一天,不舉煙火,也不進熱食,所以這一天便被稱為寒食節了。







· 螺螄




清明前後,螺螄肥壯。俗話說:「清明螺,賽只鵝。」農家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這天用針挑出螺螄肉烹食,叫「挑青」。







· 粽子




看到粽子,你是不是不禁會懷疑是不是跑錯了場?然則並沒有,要知道,最開始吃粽子不是端午,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現在,塘棲、長興、吳江一帶仍盛行清明吃粽子的風俗。俗話說「清明粽子穩牢牢」,「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 桃花粥




除了上面幾種流傳至今的清明傳統美食,古人還會在清明節以新鮮之桃花瓣煮粥,熬成一碗桃花粥。唐馮贄《雲仙雜記》詩云:「洛陽人家,寒食裝萬花輿,煮桃花粥。」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次一次的想念。




清明祭祀是一種文化,提醒健在的人,記住遠去的人。




自古清明游,騷客賦閑愁。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

帶著家人走進遠山近水的田園村落,沐浴清新秀美的春日風光,珍愛世界,學會感恩。




人生不長壽,何事不重來?




自嘆人生短短几十載,不憶往事看祭台。然而身後靈台一柱香,兒孫晚輩情意長。笑呵呵的談古論今,也許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世有代謝,枉自多煩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梵心佛語錄 的精彩文章:

◢煩事天天有,貴在心放寬。
寧可孤獨,也不違心。
你的格局決定你的結局(勝讀十年書)
四顆糖,成就最好的教育
佛歌《菩提本無樹》超好聽,清理你的心...

TAG:梵心佛語錄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年一清明,一歲一追思。
明日清明,一首《天堂》,為故親送上一份思念,點亮一盞心燈
又是一年清明節……
清明節恰逢三月初一,有人說初一不能上墳,這種說法可信嗎?
滿月和清明的愛情,一千三百年像塵埃一樣陪伴在身邊
從宋到清,每一個朝代,都有一卷《清明上河圖》?原因少有人知!
又是一年清明至,念故人,寄哀思
這種野味清明節前最肥美,妹子隨手一找就是一把,一下滿滿一桶!
清明前,必須把家裡這幾樣東西扔掉,多留一天窮一天
這位八十七歲的老翁清明掃墓後發生了一件奇事,了解一下?
清明五一哪裡玩,可以來山吧走一走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後,這細節夠我笑一年,原來宋朝人這麼幽默
清明上河圖記載一幕:如果沒有亂世大元一世紀,滿清必定稱霸天下
清明過後,中國還有這些小城深藏人間四月之美,錯峰游可以來一波了!
【清明】春風拂煦楊柳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墳頭清明上"三不留,一放窮三代,子孫無福祿,一代比一代 窩 囊
清明掃墓:祖墳若是出現這2個現象,一代不如一代過得好!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幽幽清明,滴滴相思;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世間我們只來一回
清明3天假,五一4天假,想要短途游,親親這邊建議您及早計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