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新零售」是一粒春藥而非解藥

「新零售」是一粒春藥而非解藥


  文/五月


  一石激起千層浪。

  去年10月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概念,讓處在轉型期的零售業似乎「抱到了佛腳」,與之相關的解讀及分析也是甚囂塵上。與此同時,自稱和被稱為「新零售」的商業模式,更是將這一概念推上了輿論的焦點。


  馬雲對於「新零售」理解是:「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來。」


  不過,在各大商家的傾情演繹下,「新零售」不免讓人云里霧裡。


  什麼是「新零售」?

  前不久,阿里巴巴與百聯集團的戰略合作,被認為是阿里布局「新零售」的重要舉措。其旗下上市公司百聯股份緊接著的兩個漲停板,甚至引來了上交所對其「新零售」商業模式的問詢函,百聯股份回函稱「公司暫未涉及"新零售"的商業模式,該模式存在不確定性。」


  這,側面反映了各界對「新零售」這一模式探討的熱切度。


  國美控股集團(下稱國美)就是其中之一。在去年底的國美30周年大會上,其宣布了自己的「新零售」戰略,稱將打造以「6+1」為價值創造觸點、以供應鏈為核心競爭力,集互聯網、物聯網、務聯網於一體的「新零售」生態體。



  此外,國美推出的國美PlusAPP,被認為是其「新零售」戰略的落地方式之一。對於上線國美Plus,官方稱可實現「國美網購的數字化」。此外,國美Plus也將成為線下場景與線上融合的唯一入口,通過「社交+電商+分享」模式對消費場景進行重構,進而升級用戶消費體驗。

  這裡的「社交+電商+分享」,舉例來說,就是用戶從國美線下門店購買的商品,可以在國美Plus上支付,再在圈子裡進行傳播和分享,如果有人基於該分享進行消費,用戶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勵。


  也就是說,國美所謂的「新零售」,主要基於其零售模式對數字化的運用,以及消費體驗的構建。


  除了國美這樣自身對「新零售」的解讀外,也有一些比較新穎的零售模式,被稱為「新零售」的範例,典型如亞馬遜。


  2016年12月初,亞馬遜在西雅圖開張了一家線下便利店——AmazonGo,徹底拋棄了傳統超市的收銀結賬過程。在這家便利店,消費者只要用智能手機打開虛擬購物籃,感測器系統會跟蹤定位自動識別顧客所選擇的商品,顧客完成購物走出便利店時,感測器會自動通知系統,對帶走的商品計價並完成結算。


  春藥還是解藥?


  顯然,不論是自稱「新零售」的國美控股,還是被稱「新零售」的亞馬遜,都涉及到了數字化和對大數據的運用,以及關於消費體驗的升級。


  事實上,在「新零售」模式還不明朗的情況下,這樣的解讀和探索,也反映出了零售業當下在線上線下聯動、融合,及消費體驗升級方面的迫切程度。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零售」看似讓處在轉型路口的零售業找到了解藥,事實上,當「新零售」的模式還不明晰時,也恰恰說明,其更多的是發揮了一劑春藥的功效,給了零售業些許精神上的提振。

  同處零售轉型升級的檔口的化妝品行業,自然也需要「新零售」這劑春藥的刺激,關於這一概念的探討更是未有間斷過。那麼,美妝「新零售」到底是什麼?行業出現了哪些比較新的思路?



  5月7日,以「零售新戰場」為主題的中國化妝品「新零售」大會,將在上海大虹橋美博會5.1館召開。屆時,化妝品業內及業外商家、線上和線下代表,將同台激辯美業的「新零售」。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表彰在美業「新零售」道路上的躬身探索,大會針對職業經理人、區域經理、BA、店長等設立的2017金玉蘭獎也將同期揭曉。


  關注青眼的微信公眾號:qingyanwh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眼 的精彩文章:

防脫市場的「地中海危機」
歐萊雅推出全球首款聲波美容儀
口紅為中國美容品牌鋪就發展之路
2021年葯妝市場利潤將近600億
Burberry以1.6億美元出售香水和美妝業務授權

TAG:青眼 |

您可能感興趣

別再找什麼「春藥」了,看看這些!
口紅是女人的春藥,原來是這樣塗的!實在太誘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