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佛教文化:佛教中傲慢的含義

佛教文化:佛教中傲慢的含義


傲慢是用於形容人的態度、表情、舉止,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也指看不起別人,對人不敬重,主要用於描述人的態度。



佛教文化:佛教中傲慢的含義


在佛教文化裡面,傲慢是七宗罪之一。佛教中把人的心理活動分為若干類,譬如從性質來分,有煩惱心、善心等;從認識結果來分,有正確認識(量)、錯誤認識(非量)以及猶豫不定心等。傲慢則屬於煩惱心。所謂傲慢,是指通過對比自他而在內心產生的一種洋洋自得的心態。


通常來說,傲慢在對法(即阿毗達摩)中被分為七種或九種,七種傲慢分別為:


一慢、二過慢、三慢過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



佛教文化:佛教中傲慢的含義


慢:雖然明知他人不如自己,或者自己跟他人相同,但內心還是產生洋洋自得的心態,稱為「慢」;


過慢:過慢是本來他人比自己強,但自己認為跟他人同等;本來自己跟他人同等,卻認為自己比他人強,這種洋洋自得的心態更超過慢,所以稱為「過慢」;


慢過慢:本來他人比自己強,卻傲慢以為自己比他人強;


我慢:對自己以及自己所擁有的產生一種洋洋自得的心態。譬如認為自己比他人漂亮、帥氣、有氣質、有錢等等。


佛教文化:佛教中傲慢的含義



增上慢:對於自己不具備的超常特質,誤以為自己具備和擁有,稱為增上慢。譬如自己本來沒有證悟覺得自己證悟等等。這和大妄語的區別在於,增上慢是誤以為自己有,無欺人之心;而大妄語則是認定自己沒有而刻意行騙。


卑慢:這種傲慢類似我們常說的自卑。對比他人強過自己的地方,雖然知道自己比不上他人,但是內心還是產生一種「有什麼?我也差不到哪去」的心態,稱為「卑慢」。



佛教文化:佛教中傲慢的含義


邪慢:自己本來沒有什麼功德,卻認為自己有功德;本來沒有什麼才華,卻以為自己有。諸如此類自己本無卻認為有的自得心態,就是「邪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故事 的精彩文章:

佛教文化:佛教中隨喜的含義
如何處理殘破的佛經、可不可以在經書上畫重點
故事:狐女點醒夢中人
故事:狐仙斷案破疑 道士救人指路
佛教中過午不食的含義

TAG:民俗故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佛教中「普」字的含義
缽在佛教中的含義
龍的含義:《哪吒鬧海》中的中華文化與道教元素
【佛教常識】唐三藏中的「三藏」是什麼含義?
佛教前五識的基本含義
古文中「淫」的含義
自然、禪意及傳統東方文化含義的老院子
月亮在佛教中的表法含義
佛教無常的真正含義!
文化|京劇臉譜的性格含義
擊掌空聲 藏傳佛教辯經的含義
念佛的含義
牝:雌性動物的生殖器,在《道德經》中表示什麼含義?
外蒙古烏蘭巴託大廈的掛像斯大林居中,其中含義不言而喻
佛教雙手合十有何含義
專家解析:認清中華民族玉石文化含義,為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東風導彈為何如此命名?其中含義大揭秘,中華文化果然博大精深
七月初七 可知佛教的含義?
佛教的佛珠108顆的人生含義
道德經中的」愚民「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