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魏普時期的養生思想及影響!

魏普時期的養生思想及影響!



魏普時期的養生思想及影響!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養生觀


魏晉南北朝政權更迭,戰亂頻仍,人們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巨大的損害,為逃避這種困境,人們便迫切需要尋找到一種得全生命、修心養性的方法,在此社會背景下大批上大夫便熱衷於養生之道。這一時期,在養生的具體實踐上,由吐納、導引逐漸轉向了煉丹、服食,從而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濃厚道教色彩的養生方法。


嵇康在《養生論》中說:「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故修性以集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柄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平和。又呼吸吐納、服食養身,使形神相親,表裡俱濟也。」晉人張湛在《養生要集》里提出養生十要,其中即有「嗇神、養形、導引」諸法。

齊梁時著名養生家、醫學家、道教理論家陶弘景由於受葛洪影響,愛好養生術,傾慕隱逸生活,著有《養件延命錄》,並在「自序」中交代了編寫此書的宗旨和過程:夫稟氣含靈,唯人為貴,人所貴者,蓋貴為生。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斃。若能游心虛靜,息慮無為,服元氣於子後,時導引於閑室,攝養無虧,兼餌良藥,則百年耆壽,是常分也。如恣意以耽聲色,役智而圖富貴,得喪縈於懷抱,躁撓未能自遣,不拘禮度,飲食無節,如斯之流,寧免夭傷之患也?余因止觀老君長齡之術,上自農、黃以來,下及魏晉之際,但有益於養生,乃無損於後患。此書廣羅遍收調神、養性、服氣、保精、飲食、房中、導引按摩等各種養生之法,集南北朝以前養生之大成,對養生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存中國養生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地位,此外他還著有《導引養生圖》《養生經》等養生著作多種。


二、隋唐五代時期的養生觀


巢元方等撰寫的《諸病源候論》,就是用數以百計的「養生導引法」或「養生方」,來治療許多常見病和疑難雜症,堪稱一部典型的古代氣功養生醫療著作。清朝末年的廖平等後人將這些導引功法摘編為《巢氏宣導法》,這些導引內容豐富多彩,方法各種各樣,如:呼吸方法、意念練氣法;具體動作的有例如:伸臂、屈足、轉身、搖頸等;而難能可貴的是要針對具體的病證練功,強調辨證施治。


孫思邈,唐朝京兆華原(現陝西耀縣)人,一生專註於醫學和養生學的研究,是中國乃至世界史上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被後人譽為「藥王」,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


孫思邈在《備急千金方》一書中,從「不違情性之歡,而俯仰可從;不棄耳口之好,而顧眄可行」和「易則易行,簡則易從」的指導思想出發,對養生之道作了具體詳細而又通俗易懂的闡述。書中論述了養性、居住、按摩、調氣、服食、房中補益、造葯、雜忌等各種養生方法,還完整地記述了「天竺國按摩婆羅療法」十八式和「老子按摩法」叫十九個動作。另外孫思邈在《攝養枕中方》書中以自慎、禁忌、導引、行氣、守一為養生的五大綱,將切實可行的的養生方法依次編入,特別是論述了行氣的重要性,即「氣息得理,則百病不生,若消息不宜,即諸痾竟起。善攝養者,須知調氣方焉,漏氣方療萬病大患」。


孫思邈強調辨證施治的重要,他認為「人若善攝生,當可免於病」,而「導引、調氣」等方法在養生應用中極為重要。


他還著有《孫真人攝養論》,強調養生應順應自然季節變化的特點,並從四季發展到十二月,儼如一份養生的月曆,內容切實可行。後來宋明的很多養生著作,許多都受其影響。


唐代的另一位著名道教理論家及養生家司馬承禎,著有《天隱子養生書》和《坐忘論》,以老思想出發,重點闡述了收視所聽、遺形復照的內修養生理論和方法,強調「調心」、「坐忘」,並創立了各種服氣、導引的具體養生法。


司馬承禎的養生理論的特別貢獻便是嘗試用中醫理論探討服氣、導引的作用機制,這在中國養生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這個時期道家養牛的最大特點是道教氣功不斷發展並形成了專以調神為練功基本手段的「存思派」和將人體擬為「鼎爐」,把體內的精氣當作「藥物」,靠以神去燒煉,從而使得「精氣神」高度聚合的「內丹派」。

1存思派


存思,又名存想,它是一種專以調神為基本練功手段的氣功功法。在道教早期的經典《太平經》中,存思法就得到了較為詳細的記載。至晉代,則出現了專以存思法作為修鍊內容的上清派道教。隋唐以後,道教存思派氣功進一步得到發展,僅宋代張君房所輯《雲笈七籤》收錄的《老君存思圖》所述存思法的具體方法就達18種之多,存思的內容也較前更為豐富。


伴隨著存思派氣功的產生和發展,一種具有自我心理保健功能的存思療法也開始得到普及與提高。東漢時期,存思療法已初具規模,《太平經》中就有不少這方面的記載。魏晉時期,存思療法的種類增多,而且論述也更加詳細,如《養生要集》中就提到:「行氣欲除百病,隨病所有念之,頭痛念頭,足痛念足,使其愈,和氣往攻之,從時至時,便自消矣。此養生大要也。隋唐以後,存思療法的運用範圍更加廣泛,《諸病源候論》就是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2內丹派


內丹,是道教煉丹術的一種。該法將人體擬作「鼎爐」,把體內的精氣當作「藥物」,運用「神」去燒煉,從而使精、氣、神凝聚結成「內丹」。內丹派氣功奠基於東漢魏伯陽所著的《周易參同契》。但「內丹」這一名稱卻一直到晉代許遜的《靈劍子》中才始有記載。魏晉時期,道教氣功方面出現了一部融合內丹、存思兩派基本特點的內修專著,這就是《黃庭外景經》內丹氣功興盛於隋唐二代,此時相繼出現了《群仙會真記》和《日月玄樞論》(已亡佚)之類的內丹氣功集大成之作。


三、宋金元時期的養生觀


兩宋金元時期,中國養生文化進入了日臻精密完善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的養生髮展顯現出了兩種趨勢:帝王對養生的高度重視,廣大的知識分子積極的參與。


在宋代,由於真宗、徽宗帝王狂熱崇道,使得道教宗派迅猛地發展,實踐上更多樣、理論上更深化。


如當時氣勢最大、理論最為完善、影響最巨大的道教內丹派中就相繼出現了陳摶、丘處機等著名的養生家。甚至就連宋徽宗趙佶本人都精通醫理,親自撰寫《聖濟經》。清代學者陸心源稱之:文淺而意深,言近而旨遠,是讀《素問》之階梯。皇帝的躬行親倡,使得一大批的人深入研究,其中陳摶為代表。據宋史記載,陳摶曾隱居武當服氣辟穀長達二十餘年。每天只須飲涵數杯,他所著《指玄篇》《陽真君還丹歌注》《二十四氣坐功導引治病圖》等,皆為闡述道教內丹派養生理論和具體方法的專著,既在中國養生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又因具有較大的養生實用作用而在民間廣泛地流傳。丘處機的《攝生消息論》,集錄《黃帝內經》《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及《壽親養老新書》中有關四時調攝諸內容而成,強調「全神練氣,養氣內守」的思想,並結合老年人的生理特徵而有所發揮,全面實用。


皇帝不僅影響了一大批人撰寫養生著作的熱情,他們還親自組織力量,編寫《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之類的大型官修醫書,繼承傳統。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的養生特色,如《聖濟總錄》中就在「導引」、「服氣」兩部分中記載了不少氣功的資料。

例如「導引」部分記載了轉脅舒足、鼓腹淘氣、捏目四眥、導引按蹻.摩手熨目、擊探天鼓、試摩神庭等按摩方法。「服氣」中則介紹了一些氣功的具體練法。


凡初行氣時,先安身和體,若氣未調息不安,目止,和乃行之,氣至則形安,形安則鼻息調和,鼻息調和則清氣來至。與《聖濟總錄》同時編著的《聖濟堂》中,也對氣功養生思想進行論述:「修真之七,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持滿御神,專氣抱一,以神為車,以氣為馬,神氣相合,乃可長生。故曰,精為主,氣有原,呼吸元氣,合於自然,此之謂也。」


所有這些養生方法都為後世的養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明清時期的養生觀


明清時期,養生文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養生的大眾化和通俗化。


早期的養生,雖然有一大批人士身體力行,但總是局限於皇家貴族、方士道,最多也只是文人騷客的參與。但明代,由於資本主義開始萌芽,產生一大批新的階層,他們在經濟上擁有優勢,這勢必激起其在社會上積极參与政治活動的熱情,同時也就促使他們效仿貴族階級的生活,養尊處優,對身體及生命的關注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另一方面,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變化,帶來了整個社會經濟的繁榮,經濟的繁榮發展,使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同時人們也開始關注如何保養身體,延長壽命,這也勢必激發民眾們的養生熱情。大眾化的參與,就迫切地需要將玄妙牛僻的養生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切實可行的方法。在這樣的背景下,養生文化開始形成了通俗化、大眾化的特點。《道藏精華錄提要》中在評價明代冷謙撰寫的《修齡要旨》時說:「凡言吐納導引諸法,皆至簡至易,又至顯明。且無分在官在俗在士商,均可不妨其業務。但於二六時中,略得空閑,行往坐卧,意一到處,便可行之。真是修養之捷訣,延齡之要旨也。」這部書即做到了明白易懂,簡單易行,且無論是官宦平民,還是賈商士人,無論行、動、坐、卧、走,皆可操練。內容上摒棄了原有的玄奧晦澀,而是從個體的哀樂憂喜、言笑視聽、以衣食住行等日常行為活動去談養生。明代沈仕輯錄的《攝生要錄》就分為喜樂、忿怒、悲哀、思慮、憂愁、驚恐、愛憎、視聽、疑惑、談笑、津唾、起居、行立、坐卧、洗沐、櫛發、大小腑、衣著、四時、旦暮……方面論述,文字簡明扼要,可操練性強。正因養生兼顧了通俗化和大眾化的特點,因此在明清時期養生文化得到了很很好的普及和發展。


其次,有關養生的書籍和著作如雨後眷筍般出現。


清代尤乘撰有《壽世青編》,對古代各種導引法作了研究,將其主要方法歸納為十六勢,化繁為簡,實用易行。徐文弼的《壽世傳真》,對古代養生方法進行系統整理,歸納補充,實用性強。曹庭棟撰寫《老老恆言》專談老年保健養生,且不淡神仙丹藥,只講白然、合理;馬大年所撰寫的《怡情小錄》,主張怡情適性、安樂延年的養生觀;李漁《閑情偶記·頤養部》則倡導順勢自然,以意調攝,不在生活之外添枝加葉,只在生活之中覓法尋方的養生觀。除此之外,明清兩代論述養生的書籍還有明代朱權撰寫的《運化玄樞》,方孝儒的《遜志齋集》,李豫亨的《推蓬寤語》,李梃的《醫學入門》,孫文胤的《丹台玉案》,胡文煥的《養生導引法》和《類修要訣》,董其昌的《延壽丹療》,洪基的《攝生種子秘剖》等等。而清代則有李慶遠的《長生不老決》,徐大椿的《醫學源流論》,陸以湉《冷廬醫話》,陳士鋒的《石室必錄》,程國彭的《醫學心語》,俞樾的《枕上三字訣》,閔一得的《古法養生十三則闡微》,夭休子的《修崑崙證驗》,楊鈺的《太極法說》,暢兆清的《太極拳說十要》,曹庭棟的《慈山粥譜》,王士雄的《隨息居飲食譜》《思科簡效方》,章楠的《醫門棒喝》等,可以說數量繁多,不勝枚舉,涵蓋了養生的各個方面。

第三,養生的理論更加完善。


明清時期眾多的養生書籍必然引起養生文化理論的交流和探討,這就促使了養生文化理論進一步的完善。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高濂的《遵生八箋》,高濂是明代著名的戲曲家和養生家。其書共十九卷,四十餘萬字,以遵生為主旨,從八個方面論述和介紹了延年之術,祛病之方。卷一、卷二曰清修妙論箋,皆養身格言,其宗旨多出於二氏。卷三至卷六曰四時調攝箋,皆按時修養之訣。卷七、卷八曰起居安樂箋,皆寶物器用可資頤養者。卷九、卷十曰延年卻病箋,皆服氣導引諸術。卷十一至十三曰飲饌服食箋,皆食品名目,附以服餌諸物。卷十四至十六曰燕閑清賞箋,皆論賞鑒清玩之事,附以種花卉法。卷十七、十八曰靈秘丹藥箋,皆經驗方葯。卷十九曰塵外遐舉箋,則歷代隱逸一百人事迹也。《清修妙論箋》,將修行作為養生的第一要義,並從儒釋道三教一百多種著作中摘要立論二百五十餘則,論及修身養性之道、惜氣保精之法、永年夭生之理、棄私去欲之義,議論警策切實,言語淺近易曉。


《四時調攝箋》,分春夏秋冬四卷,據四時季節的不同,詳細地闡明、介紹不同的攝養之道,以及不同季節不同的氣功呼引方法和不同的方劑醫藥。《祛病延年箋》以氣功導引為主要內容,外加各種按摩法,立論確當、切近易行,尤為養生保健所必備。《飲饌服食箋》將飲饌服食作為養生的一個主要內容,收錄有養生飲膳的各種製法及各類服食方劑,具有極大的資料價值。《燕閑清賞箋》,把清玩賞鑒作為養牛的一個重要內容,這在以前養生書中論述不多。


《靈秘丹藥箋》為醫藥方劑專章,內容豐富,是極具研究價值的醫藥資料。《起居安樂箋》圍繞「節嗜欲,慎起居,遠禍患,得安樂」的中心論述,內容平實,易於躬行。《塵外遐舉箋》以「隱德以塵外為尊,惟遐舉者稱最」,錄入了塵外高隱共百人。作者在這八部分中不僅將醫藥衛生、氣功導引、飲食烹調納入養生範疇,而且還將文物書畫的鑒賞、花卉草木的栽培觀賞納入陶冶情志、舒體養心的重要內容,把養生作為一門藝術來立論,在這之前是前所未有的。


第四,氣功養生理論被大量地應用於醫學養生理論和養生實踐之中。這種現象被大量地記載於各種醫學著作。


我國明代著名醫家萬密齋在其《萬密齋醫書十種》的《養生四要》中說過:「人之學養生,曰打坐、訓息,正是主靜功夫。但到打坐、調息時便思要不使其心妄動,妄動則打坐、調息都只是搬弄,如何成得事。」另一位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則在其《奇經八脈考》中談到氣功時極有見地地指出:「為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意謂經絡只有在練靜返觀內視時才能被發現。這個說法高度地肯定了氣功的作用和價值,也為後續研究經絡、針灸學指明了方向。明代著名針灸醫家楊繼洲存《針灸大全》中認為:「如果人在意念中想像氣至任督二脈流通,即可以百病不生。」


總之,這一時期是中國養生文化的集大成和定型成熟期。所有的養生觀念和方法,在這一時期都基本上達到了頂峰。此後,養生無論在觀念上還是在方法上,都沒有什麼新的突破和創造,且逐漸地走向衰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這麼幾類人,你要刮刮心包經!
道醫學堂方士醫學!
保養後背比臉還重要!身體好不好,看看後背全知曉!
上善若水不看你永遠不明白人生哲理!
道醫一絕:每晚搓指甲,60天後竟有這樣的奇效!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順時養生!感恩有你!
長期修仙還想朋克養生?吃它就對了!
人生壯年時期的養生要點你了解嗎?
生薑的養生功效強大,什麼時候吃薑最好?
注意!睡前的兩個小時,養生黃金時期
養生,順應天時很重要,十二時辰養生法!
道教的環境養生思想是什麼?
道教的養生思想是什麼?
夏季如何養心護陽?「老生常談」的養生知識你真的了解嗎?
養生問答之牙齒也是需要養生的?
因天之序,順時養生-《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之申時養生
找準時間養生效果翻倍,九個最佳養生時辰
順應天時來養生
養生,是生命的覺醒!
朋克養生黨流行,如何彌補長期熬夜帶來的傷害?
什麼叫養生?平常不養生,日後養醫生!請不要拒絕和你談養生的人!
因天之序,順時養生-《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之午時養生
閔一得內丹養生思想
【順時養生】夏至
我們現在都提倡養生,那麼你知道養生的最佳時間是幾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