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Nature》封面刊登北師大課題組成果!揭秘大腦關聯學習機制!

《Nature》封面刊登北師大課題組成果!揭秘大腦關聯學習機制!

《Nature》封面刊登北師大課題組成果!揭秘大腦關聯學習機制!



2017年3月6日,《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在線發表了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章曉暉教授課題組關於大腦關聯學習的內嗅皮層?海馬環路機制的重要發現!此論文將作為封面推薦文章正式發表於4月刊《自然?神經科學》。

這項研究主要由章曉輝教授課題組的博士生李一丁完成,華東師範大學林龍年教授和博士生徐佳敏、華中科技大學曾紹群教授和劉亞豐博士、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澄宇研究員課題組、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羅敏華研究員課題組、以及北京大學滕俊琳和陳建國教授課題組參與了合作研究。此研究獲科技部973項目(2011CBA00403)資助。


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篇論文的摘要吧,文末有驚喜呦~

《Nature》封面刊登北師大課題組成果!揭秘大腦關聯學習機制!


圖1,內、外側內嗅皮層海馬CA1的長程通路和直接通路


當我們在探索一個新環境或城市時,不但需要錨定自己的空間位置,同時也收集標定周邊環境和物體的特徵,並將這兩方面信息關聯在一起形成可描述的場景記憶在大腦中存儲。我們大腦的內側顳葉中一個形狀類似海馬的結構體 「海馬」與其相連的內嗅皮層是負責和執行這些功能的關鍵神經網路。內嗅皮層?海馬神經網路是大腦學習、形成場景(陳述式)記憶、以及執行空間導航的關鍵中樞,其中最矚目證據來自於對H.M.病人順行性失憶症的研究、以及2014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翰·奧基夫( John O』Keefe)、梅-布里特·莫澤(May-Britt Moser)和愛德華·莫澤(Edvard Moser) 教授發現的海馬「位置細胞」和內嗅皮層「網格細胞」。


內嗅皮層是大腦皮層加工後的感覺信息進入海馬體的「閘門」(gate)。一般認為,空間位置(where)和物體特徵(what,如氣味、形狀和聲音等)信息分別由內側和外側內嗅皮層輸入海馬體進行關聯、學習和記憶。 早在1893年,西班牙神經解剖學家拉蒙-卡哈爾(Ramón y S. Cajal)已基本描述了內嗅皮層海馬體連接並存兩條經典通路,即長程通路:內嗅皮層第2層 海馬齒狀回(DG)CA3CA1區;短程或直接通路:內嗅皮層第3層CA1區(圖1)。但是,至今對內嗅皮層海馬神經元之間怎樣形成特異連接通路來傳遞不同信息、又如何參與海馬學習等基本問題的了解仍不清楚。


在《自然-神經科學》發表的工作中,博士研究生李一丁及其他合作者首先利用光遺傳學技術和自主研發的激光快速刺激系統詳細地解析了內嗅皮層-海馬體直接通路的突觸連接規則。他們發現,外側內嗅皮層(編碼嗅覺等非空間信息)興奮性投射選擇性地與海馬體CA1區一類表達calbindin、形態複雜的錐體細胞直接突觸;但內側內嗅皮層(編碼空間信息)興奮性投射則支配CA1區所有錐體細胞。內、外側內嗅皮層的興奮性投射同時支配大部分CA1區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但它們的抑制性投射都只與CA1區小部分錐體細胞和中間神經元。這些翔實的直接通路連接規則的解析結果提示,內嗅皮層直接通路將空間和非空間神經信息差異性傳遞入海馬CA1區神經元,其中CA1 複雜錐體細胞同時接受兩類信息。

《Nature》封面刊登北師大課題組成果!揭秘大腦關聯學習機制!


圖2:解析得到內嗅皮層CA1直接通路的投射規則


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採用光遺傳學方法(Arch或NpHR)抑制外側內嗅皮層CA1 複雜錐體細胞的興奮性突觸傳遞、或CA1 複雜錐體細胞的放電活動皆可顯著地延緩小鼠嗅覺關聯學習。但光遺傳方法抑制內側內嗅皮層CA1錐體細胞直接通路、或內、外側內嗅皮層海馬齒狀回長程通路卻不影響動物學習行為(圖3a-c)。利用在體光電極(op-tetrode)記錄海馬體CA1區神經元的嗅覺相關放電活動發現,複雜錐體細胞放電在學習中更顯著地建立對氣味線索的不同偏好性。這些實驗發現從細胞、突觸連接、學習行為和神經放電層次上首次系統地揭示了在經典的內嗅皮層 海馬直接通路中存在一個特異神經通路參與大腦關聯學習,並且海馬體CA1區存在一類複雜錐體細胞負責加工和關聯不同的輸入信息。這些重要發現為剖析海馬環路和學習記憶機制了奠定了重要基礎。如所示照片所詮釋,海馬體的關聯學習如特定角度的光照一般,將分散無關聯的積木塊的陰影組構成一個完整海馬圖案(圖3)。

《Nature》封面刊登北師大課題組成果!揭秘大腦關聯學習機制!


圖3:光遺傳學抑制內嗅皮層CA1 複雜細胞直接通路延緩小鼠嗅覺關聯學習、以及光影構建海馬圖案。


本文來自:北京師範大學mp


如文章涉及版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歡迎來稿、歡迎廣大科幻愛好者和專家學者來稿


掃一掃關注 科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幻 的精彩文章:

2020年停產!你知道水銀溫度計怎麼來的嗎?
長胖會增加地球的重量嗎?天文學家:一個好問題
《猩球崛起3》公布全新預告:凱撒踏上復仇之戰
木衛二星球每隔7小時,會噴發出白色液體
拍攝不到20天的5部電影 4部成經典一部淪為爛片

TAG:科幻 |

您可能感興趣

清華大學醫學院劉雲才課題組《Nature Immunology》發文揭示過敏性疾病調控新機制
Nature:北大口腔醫院周彥恆課題組揭示幹細胞介導骨代謝新機制
山東大學武大雷教授課題組研究成果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發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發表我校生命科學學院俞曉春教授課題組研究成果
舒紅兵課題組Cell Research發文,揭示抗病毒天然免疫新機制
哈佛大學醫學院Yu Shrike Zhang課題組聯合上海交大-仁濟醫院合作發表3D生物列印精準構建復層空腔組織的最新研究
顏寧課題組Science新成果 、中國首個自主研發抗癌新葯……|BioWeek一周事
Nature:中科院潘巍峻課題組揭示一類造血幹細胞歸巢機制
Bai Lab喜報!:《Bone》發表課題組最新研究
顏寧課題組Science新成果 、中國首個自主研發抗癌新葯……|BioWeek
兩篇Science!施一公、顏寧課題組發表「結構生物學」最新成果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史衛峰課題組發表關於lncRNA調控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綜述文章
顏寧課題組Science新成果、中國首個自主研發抗癌新葯…
Circulation:中科院周斌課題組發現成體心臟幹細胞並不存在
Org.Lett.:北大楊震與陳家華課題組完成Insulicolide A等多個天然產物的首次全合成
北林大張德強教授課題組揭示miRNA形成與遺傳調控機制
Nature:中科院潘巍峻課題組揭示一類巨噬細胞引導造血幹細胞歸巢機制
PLoS Pathogens 張林琦課題組發現廣譜抗性艾滋病病毒
28歲成中科院課題組長,最近他接連在Nature和Science發文
「柑橘艾滋」的發病機制研究取得重大進展-Wenbo Ma課題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