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帶你去看恐龍園
南陽西峽恐龍遺迹園恐龍蛋遺址隧洞入口
讀楊樹庄先生談恐龍滅絕原因的文章,不禁對這一問題也來了興趣,從網上檢索,看何處可以考察一下恐龍蛋遺迹,搜到河南西峽縣恐龍園,據網上資料介紹,西峽恐龍園屬於白堊紀斷陷盆地,恐龍蛋遺址的蛋化石層是西坪—丹水盆地的最高層位,已暴露的蛋化石達1000多枚,在它的下部地層至少還有16個產蛋層,現已確定的蛋化石分別屬於6科9屬13種。在西峽縣34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恐龍蛋化石群分布面積竟達1000多平方公里,遍布全縣9個鄉鎮41個行政村,規模之大,在世界上無以倫比。從數量上看,在西峽恐龍蛋化石群發現之前,世界上總共發現了500餘枚恐龍蛋,而在西峽盆地出土的,保守的估計也在5000枚以上。有人甚至估計這一地區富集著10萬~40萬枚恐龍蛋。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去的地方,西峽離西安不算遠,只有400多公里的路程,沿滬陝高速公路,行駛到西峽縣丹水鎮出口,半天時間就到了。下了高速公路,按明顯的路標提示,幾公里就到了恐龍園。
1
這個恐龍園現在佔地約2700多畝,規模不小。從地貌上看,是一面臨水、三面有小山岡環繞的小盆地,當然這是現代的地貌,白堊紀時據說也是斷陷盆地,那應該與現在相差不多。園區內分幾個功能區,各有特點,詳情請參見下面的平面分布圖與介紹。
2
地質學(也包括與地質學相關的古生物學)問題,不到現場是永遠難以獲得深刻理解的。這不到了恐龍園後,才發現所見的與事前想的完全不一樣,姑且稱之為「意外」吧。
「意外」一:恐龍蛋嵌在頭頂上。
我們本以為恐龍蛋埋在地下,看到的是挖開的坑裡的恐龍蛋。沒想到,西峽恐龍園的恐龍蛋遺址展館竟是在地下挖的一條長達200多米的地下坑道,恐龍蛋都嵌在頭頂上的洞頂上,恐龍蛋化石看起來像倒掛在岩層上(參見配圖),講解員介紹,為了保證洞壁不坍塌,每隔一米都襯有一層玻璃骨支撐架,但外表做得與洞壁一樣,只有用手敲一下,才能發現。之所以會這樣,原因是:據科學家考證,由於含恐龍蛋化石岩層的顆粒間填充的黏土物質的粘性比下部大,上部岩層壓的不如下部實,容易發展壓裂變形,蛋化石不易與岩石離開,所以從地下岩層中採挖的恐龍蛋都是倒掛在岩石板上或者說是懸掛在石板下的。
嵌於地層中的恐龍蛋
「意外」二:恐龍竟是這樣下蛋的。
在恐龍蛋化石博物館內陳列的已取出完整的一窩恐龍蛋化石居然是排成一個環形的,不禁讓我們追問起恐龍下蛋時的方式。據講解員介紹,恐龍下蛋時,是蹲在中間,下一個蛋轉一下角度,下完一圈再下上一層。(參見圖片)可從那個「圈」的範圍看,也不過60~70公分左右,附近已出土的恐龍化石表明,這裡的恐龍體形不小,至少有2~3米長,這麼大體形的恐龍,怎麼能蹲在這麼小的圈內下蛋呢?當然也有散亂無規則的蛋,也有聚成一團的蛋,看來恐龍下蛋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
南陽西峽恐龍遺迹園展出的恐龍蛋化石
「意外」三:恐龍蛋的分布密度令人吃驚。
以恐龍遺址坑道為例,只有200多米長,少說也分布了20多處恐龍蛋化石,也就是說幾乎每隔10米左右就有一窩恐龍蛋,數十隻體形巨大的恐龍集中在一個狹小的區域集中產蛋,而且是一層層地產,說明這種動物似乎是有個集中的產蛋區的,看來,它們是到較遠的地方覓食,下蛋時才集中在一起的。
3
恐龍生活在約2.25~0.65億年前,三疊紀出現,侏羅紀鼎盛,白堊紀滅絕。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一般有三種說法。
一是火山爆發說,說是白堊紀末期巨大的火山爆發導致恐龍滅絕;二是隕星撞擊地球,產生災變;三是氣候條件變化導致滅絕。
關於前兩種原因,筆者認為難以成立,至少在西峽恐龍園,沒有看見劇烈的火山活動現象,恐龍蛋不是埋在火山灰中的,也沒有見到隕星撞擊的原生或次生痕迹。
楊樹庄先生提出恐龍滅絕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氣溫降低,恐龍蛋孵不出雄性恐龍,只能孵出雌性恐龍,雌性恐龍可以再下蛋,但由於沒有雄性恐龍給授精,所以,新下的蛋就再也孵不出小恐龍,幾個孵蛋期過去,恐龍就滅絕了,而且形成了蛋化石集中在一段地層內的情況。實際上這也就是氣候條件變化引起恐龍滅絕的原因。
楊先生的觀點是1997年提出的,在西峽恐龍園的一塊展板上,我們見到有位叫方曉思的學者於2003年也提出了氣溫下降是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由於白堊紀末期恐龍蛋殼的孵化適應不了驟然變冷的氣候,孵化率降低,在一個不長的地質歷史進程中,造成大批恐龍的滅亡。」
楊樹庄先生的看法有其環境條件前提,他認為,白堊紀紅色岩層是熱水沉積,當時的陸地許多是發燙的,而白堊紀大海侵代表氣溫變暖,白堊紀末全球海退代表氣溫變冷——海水冰封到兩極去了。西峽恐龍園的地質情況可以支持楊先生的看法,這裡廣泛分布著白堊紀的紅層(園區說明上說要建一個專門的白堊紀紅土地貌展示區,但現在還沒建起來)。這裡的恐龍蛋主要出現於白堊紀早期,是氣溫較高的時期。
4
沿著楊先生的思路,筆者進一步往下推理:如果恐龍是因為下的蛋孵不出小恐龍而滅絕的,那麼,在恐龍蛋集中的地方,應該恐龍骨的化石較少。因為,如果恐龍蛋不能正常孵化的原因是氣溫(也包括水溫)降低,那麼,成體恐龍也會感覺到氣溫下降,它們便會集體遷徙,去尋找更溫暖的地方,在新的地方,它們會孵出新的小恐龍。西峽恐龍園現在的發掘情況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這裡只發現了少量散落的恐龍骨化石,與恐龍蛋的數量不成比例,說明大批的恐龍遷徙走了,留下的只是孵不出小恐龍的蛋。
想要進一步證實此問題,還有以下工作可以做。
1.根據這一地區的其它古生物、地球化學材料,弄明白從早白堊(甚至三疊紀)到晚白堊紀這一帶的溫度變化情況(包括氣溫、水溫、地溫)。溫度變化會引起多種生物變化(不只是恐龍)和地球化學變化,會留下很多證據的。由此可以推測出適宜恐龍生活的溫度與時間以及孵不出蛋的時間。
2.恐龍如果是因為溫度變化而遷徙的,那麼放大空間尺度,能看到全球性的恐龍遷徙路線痕迹,恐龍的最後滅絕是因為它們最後的棲息地的溫度也降到其生存溫度之下。恐龍的遷徙路線就是氣溫下降區域變化線。
3.對恐龍蛋化石進行深入研究,對比能孵出蛋和不能孵出蛋的化石的特徵(這方面的工作已有學者在做,比如分析蛋殼的厚薄,但在整體思路上,似乎還不那麼完整、透徹)。
4.要弄清楚西峽恐龍蛋化石17個埋藏層位的時間關係。如果孵不出小恐龍,用不了多少時間,成體恐龍就會發現,從它們集中產蛋的方式,可以推測,它們有意識到孵蛋異常的智力,一定會換一個地方再去集中下蛋。再者,它們也會感受到氣溫變冷,主動去尋找更暖和的地方,也就是說,17個層位很可能是在1年到2年間下的全部的蛋,而不可能是間隔數萬年(乃至百萬年這樣的地質年代)。這個層位的時間是可以根據沉積學和地球化學手段去分析判斷出來的。
南陽西峽恐龍遺迹園中的紅色土層剖面,沒有具體說明,不知是否是白堊紀的紅層
5
西峽恐龍園已投入兩億多資金完成了景區建設,2014年剛被評為5A級景區,其旅遊效應已經初步顯示出來了。但其科學研究價值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熱切地盼望有更多的專家對這裡進行深入的研究,這裡號稱是世界最大的恐龍蛋化石遺址公園,就應該利用充分的資源,在世界上最早解決恐龍滅絕的原因問題。那時,我們再來這裡,就會看到更豐富的科學陳列內容,其旅遊價值也會進一步獲得提升。
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我們,
禁止盜用所有文圖,違者必究。
更多文章
更多遊記
讀書 思考 旅遊 記錄 收穫
TAG:休閑讀品雜誌社 |
※中華恐龍園:一秒帶你回到三億年前
※四皇團還是恐龍園?4位古代種能力者全是凱多手下,凱多也是巨龍
※未出過恐龍化石,卻建了全國最大恐龍園,衛星地圖上的地標之常州
※非人哉:朱雀奇葩滅火方式換來掌聲,青龍園藝技術被朱雀神吐槽!
※僅599元!中國第一家恐龍主題酒店 + 超大 40 泡池溫泉!距離恐龍園僅30米!自助晚餐可選!
※京都白龍園 - 1日限定100人、京都的秘密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