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元青花瓷「鐵斑」細觀

元青花瓷「鐵斑」細觀

元青花瓷圖紋所用的鈷料即顏料中因含有雜質,故在燒制中雜質和色素顆粒聚集常形成條形或斑狀的積青處(或稱做凝聚斑,即出現在青花顏色中凝成的深色發黑的斑塊、斑點帶),如積青處雜質含量過多達到臨界值,便又會析出一種很小的斑點狀結晶,被稱做結晶斑,俗稱為「鐵斑」。「鐵斑」現象在書中都介紹得十分簡單,比如《中國古代瓷器鑒賞詞》中說:「元青花蘇料、進口料、釉面有黑鐵斑點」。《元代瓷器》中說:「進口料為畫的青花文飾濃艷……帶有黑褐色的斑點。」僅此而已。

至於通過觀察「鐵斑」之形態,來鑒定器物年代屬性或真假之分可靠性有多大,現階段研究表明其只能提供參考為宜,還不能夠像元青花瓷的其它構成因素,如顏料、胎土、釉質、繪畫風格、工藝形態等的判斷起到決定性作用。

另外,並非所有的元青花瓷都會出現「鐵斑」,特別是一些至善至美之器無「鐵斑」,還有一些元青花瓷器物「鐵斑」極少極小,得用放大鏡才能觀察到。無「鐵斑」器物也是元代時力求在工藝上追求完美的根本目標,因此,實不宜以有無「鐵斑」來做唯一真假依據。這是我們在說「鐵斑」時應掌握在先的情況。

我們談到有「鐵斑」的器物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以進口蘇勃尼青鈷料(或譯為蘇尼勃青、蘇麻離青、蘇來麻尼、英文Soleimani等等,都是一個東西)為代表的器物。另一類是以進口和國產鈷料混合後為代表的器物。

進口蘇勃尼青鈷料的「鐵斑」形成是因雜質中含有鐵成份,國產鈷料則因雜質中含有錳成份所以再稱「鐵斑」實為不宜,但目前也沒有直接叫「錳斑」的,而是仍然都叫成「鐵斑」,包括進口和國產混合鈷料形成的「鐵」、「錳」混合斑也都稱「鐵斑」。這只能看做一種稱謂,大家的習慣而已。

這裡,一定要搞清「鐵斑」和積青處(凝聚斑)的關係,「鐵斑」是在積青處的基礎上形成,即積青處是先決條件。無積青處則無「鐵斑」。積青處是一種凝聚出來的發黑色的斑,而「鐵斑」則是從這種聚成黑色的顏色斑中析出的結晶狀含金屬斑。這種含金屬斑以前者為基礎,是前者的反應。這種結晶體的含金屬斑其化學成份不僅僅只有「鐵」或「錳」,還有很多其它成份現未能揭示(鐵元素為三氧化二鐵,錳為氧化錳)。

「鐵斑」的鑒定價值在於,可以通過其形態、顏色的不同得出判斷的參考意見。但是「鐵斑」現象很複雜,大小形狀、顏色均變化萬端。每一器之間均不相同。如不是真正掌握其關鍵特點,很易由此得出錯誤以偏蓋全,即以「鐵斑」一點來否定全體,特別是在器物主要特徵均相符的情況下,如顏料、胎釉、胎土、加工造型均符,確因沒看對「鐵斑」對器物進行一點否定,這樣的結果是不公正的,也是不能服人的。故我們有必要對這一敏感性的參考性因素進行反覆闡釋。

一、「鐵斑」形狀:

1、變形點、塊狀。有單點、多點、聚合點。不論單、多或聚合,均為不規則圓、塊或不規則多點聯綴灘涂紋。其邊緣或較毛糙、或較圓潤。大小直徑在1毫米至2毫米左右或更大。

2、變形長條狀。長條、短條,方向隨積青處凝聚斑深黑顏色的走向或垂或橫或斜,邊緣不規則多變或毛糙。長3至5毫米左右,或更細長,或點狀排列成長條等更複雜形態。

3、絲散狀。40倍放大鏡下,呈現如蜘蛛絲般的結構紋,有的如同絲網紋、或亂態變化絲紋、或點狀、條狀加絲網紋、或點狀混合加絲狀紋等。

4、火山坑狀。點、塊中間破泡後形成類似火山口形狀,即破處一圈為小深坑,周圍一圈陷於釉內(有根),稱為火山斑。

5、極小斑。需使用40倍放大鏡才能看到的極小的斑。元青花瓷的「鐵斑」數量隨器物精細程度或燒制情況不同而不同,一般情況下,進口鈷料或以進口鈷料為主之精妙器物「鐵斑」相對趨少趨小,國產鈷料為多的混合料或比較一般的器物,「鐵斑」相對趨多、趨大。

二、「鐵斑」顏色:

進口鈷料中的雜質主要是三氧化二鐵,而國產鈷料中的雜質主要是氧化錳,故「鐵斑」即結晶體形成後的顏色均不同。

1、進口蘇勃尼青鈷料「鐵斑」呈色為發暗的黑、黑灰、灰或色中略帶褐色,褐色不重,當我們看蘇料時,其「鐵斑」色越暗則料越精純。一般「鐵斑」隱在積青處的黑暗中,我們需仔細看才能發現,且越純的蘇料「鐵斑」數量一般均顯少。

2、混合鈷料和國產鈷料的顏色最為複雜。混合鈷料則指進口蘇勃尼青鈷料同國產鈷料混合,但由於比例不同,「鐵斑」顏色變化多數量也會趨多。通常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進口鈷料混入國產鈷料後(當時多為江西瑞州即今上高產的石子青鈷料,該料發暗發灰,多含錳成份),即氧化錳成份增多,「鐵斑」色明顯開始趨褐,40倍放大鏡下可見藍褐、黑褐、灰褐、黃褐等以褐為特點的斑。因此可知,褐過重的斑,是國產鈷料氧化錳含量過多後的反應。這是和純進口蘇勃尼青鈷料的不同處。

第二種情況是,混合鈷料中有的器物「鐵斑」易出現「錫光」或稱「銀光」,即通常所說的「錫斑」,發有錫或銀的亮光,只有在進口鈷料中三氧化二鐵同國產鈷料中氧化錳成份混合比例適當時才會發生。並不是所有器物都會產生錫光斑。

3、回青料為主的器物和蘇勃尼青料器物相類似,內中含鐵成份較多,其「鐵斑」呈黑、黑灰、灰等色。如摻入適當國產料,也會出「錫光」,摻入過多則會趨褐而無「錫光」。這裡需說明的是回青料當時也屬於外來料。明《天工開物·回青》中說:「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頭青。」可見產於當時元朝的西部不是內地所產。回青這種鈷料在元代時也多使用,是一種青中發紫並較濃艷、顆粒比蘇料略細但比後來明末開始使用的浙料稍粗的上等鈷料,當時相當貴重。其特點正如《江西大志·陶書》中指出的「回青浮,則色散而不收。」就是說回青料的顏色顆粒容易放散,不凝聚,因此回青料為主的器物圖紋中,凝聚斑(積青處)的表現力不強,色素顆粒在圖紋中往往出現一種漂散狀態,沒有明顯的條形凝聚流散和斑狀凝聚流散。因此看回青料器物同看蘇勃尼青料器物不同,特別是兩者顏料燒制中表現在凝聚特徵上的不同:一個為聚,一個為放散或不太聚。故回青料為主的器物之「鐵斑」在圖紋上的析出更有隨意性。

元代時,回青料中也經常加入石子青來調節,因石子青較凝聚,這樣可使「散」得到適度收聚。這種器物也較多。

三、「鐵斑」的附釉情況:

1、燒制過程中,生成的「鐵斑」有一部分比釉層表面低,向釉表下陷,稱為「吃胎」現象。

2、還有相當多的器物「鐵斑」既有下沉的,也有不下沉的。並非所有的「鐵斑」都下沉,而是相當一部分都浮在表面。比如,包頭和上海等地館藏的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包頭燕家梁元代遺址出土元青花瓷片都是這種情況,建議有興趣者可前往參觀細察,即知如此。目前,包括一些理論家,拍賣行在介紹時往往只強調第一種下沉,而忽略第二種浮在表面情況,顯然不夠全面。

3、上面已經說過,有一部分「鐵斑」類似火山口形狀,其頂部冒出釉表形成一個凹陷圓圈,而底部抓住釉下胎體,即有「根」。這是燒制時火候控制不均等特殊狀況所造成,同現代仿火候控制極均勻狀況不同。

故不宜以斑吃不吃胎、下不下沉做為評判標準,否則會造成極大誤導,這是需反覆強調讓大家知道的。

仿品中反而不少器物的「鐵斑」都能做到下沉,仿品的「斑」,主要是顏色不像,都做得較大而誇張,類似馬口鐵皮煙筒燒出的渣皮色,不黑也不褐,顯生和新鮮。

通過上面論述我們應掌握這樣幾條要領:

1、 元青花瓷的積青處可產生「鐵斑」,但不是積青處都有「鐵斑」。

2、 純進口蘇勃尼青鈷料和混合鈷料「鐵斑」顏色是有區別的,越純的蘇勃尼青鈷料其「鐵斑」色越趨暗,並且斑趨少趨小,越不易發現;而加入國產料越多,斑越趨褐趨多趨大。由此我們可知,凡「鐵斑」趨褐趨多趨大明顯的器物,其實已經混入其它鈷料特別是國產鈷料了,只不過是以哪種鈷料為主或比例大小的問題。包括被我們所知道所認同的伊朗伊拉克保存的那些元青花瓷精品,當時也都是在國內加工,其用料也各不相同,有的相當純,但有的發色卻一般(這是最近我的朋友們專門考察回來後得出的結論)。

3、「鐵斑」有的吃胎,有的仍然浮於釉表,並非所有「鐵斑」都下沉。希望有方便者專門去看看身邊能看見的諸如包頭元青花瓷大罐等館藏器物,以解釋疑。

4、「鐵斑」越少越小的器物,越是工藝精良之器,同時也存在無「鐵斑」器物。

5、「鐵斑」現象只宜做參考,並非決定元青花瓷屬性的關鍵。

元青花瓷「鐵斑」細觀

元青花瓷「鐵斑」細觀

元青花瓷「鐵斑」細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玉儒於成 的精彩文章:

宋徽宗神妙真跡之《抖毛鷹圖》珍賞
至和重寶鐵母 天圓地方自然
古泉行業打油詩
落紙如漆,萬載存真的千年徽墨

TAG:玉儒於成 |

您可能感興趣

元青花瓷的積青處和「鐵斑」
青風瓷韻——元明青花瓷展
元青花瓷器和明早起青花瓷器的青花發色
元代民窯青花瓷與官窯青花瓷的差異
淺議元代民窯青花瓷與官窯青花瓷的差異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里透分明—青花瓷
天青色等煙雨——青花瓷
青花五彩、青花紅彩及哥釉青花三種明清時期青花瓷的衍生品種特點
花香鳥語、青花瓷瓶、古典花格
元青花瓷器鑒定之紋飾和青花料鑒定
青白之境——湯劍煒青花瓷作品
元、明青花瓷進口青料呈色對比
元朝青花瓷與明朝青花瓷有什麼不同
青花瓷的巔峰時刻——康熙青花
藍灣半島青花瓷式樣板房設計
青花瓷的發展史,大英博物館藏:國寶元青花
出土元青花瓷器精品選,是鑒定元青花瓷器的標準器
清冰梅開光博古圖青花瓷罐
成化青花:青花瓷中的真「絕色」
花枝纏繞,綻放國色天香!小小青花瓷壺,見證中外文化交融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