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偶像到仇人,孔子和風流艷后南子見面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孔子與女人,好像並不搭界。夫子僅有的論斷「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將女人與小人相提並論,態度已然十分明朗。孔子與女人的實質性接觸,史書上也只有「子見南子」這個唯一記載,寥寥數語,近來卻被廣泛挖掘,成為製造孔子噱頭的唯一史實依據。那麼,孔子到底和南子有沒有關係,是否發生過類似言情的傳奇故事呢?
其實南子一輩子最大的錯誤就是得罪了孔子。
孔子是萬世師表,是聖人,即使當時他沒有位尊至此,但畢竟已是知識分子了,不僅能說能寫,而且有複雜的社會關係。哪個朝代的君王,敢得罪知識分子?得罪的,又有幾個不留下罵名?遑論是一個小小的婦人,不是找死嗎!就是孔老夫子不罵,他的信徒和追隨者也能用唾沫把南子淹死。
南子註定不會留下好名聲。
南子是宋國人,後來嫁給了衛國國君靈公。當年奪兒媳庶母的衛宣公,就是這位衛靈公的祖爺爺的祖爺爺的祖爺爺,總之,是他的老前輩。
衛靈公是他死後的謚號。我們前面說過,謚號是古代君王等有名望的人,死後獲得的蓋棺論定的評價,諸如是偉大的、傑出的、優秀的還是別的什麼。「靈」是一個很差的評價,我們從陳靈公、齊靈公的事迹中就可見一斑。這足以證明衛靈公也不怎麼招他後世的待見。可這位衛靈公卻是衛國在一把手位置待得最長的君王,一干就是四十二年。
春秋時代的社會風氣是「人盡可夫」,女人通姦的事情跟吃飯睡覺一樣平常。南子雖然從大國宋國嫁到了衛國,但她在娘家還有一個叫子朝的小情人,是當時著名的美男子。兩人相隔遙遠,卻藕斷絲連,經常幹些不明不白的勾當。令今人匪夷所思的是,衛靈公居然精心安排妻子與情人的約會。《左傳·定公十四年》就載「衛侯為夫人南子召宋朝,會於洮」。
衛太子蒯(音「快」,三聲)聵到齊國出差,路過宋國時,聽到一些人在唱淫穢歌曲:「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意思是,「你們的母豬已經得到滿足,何時歸還我們英俊種豬?」這是明顯在挖苦蒯聵的母親南子,實在太過惡毒。
丟人都丟到國際上了,蒯聵感到莫大羞辱,回國後就開始雇兇殺母,準備在引見殺手拜見南子時,動手幹掉她。沒想到,殺手一見到南子的美貌,立即給鎮住了。蒯聵幾次暗示他快動手,但他根本就下不了摧花的辣手。南子察覺到有些不對勁,驚叫道:「太子要殺我!」慌忙躲避。令人瞠目結舌的是,被戴綠帽子的衛靈公還「執其手以登台」,救了老婆一命。蒯聵見陰謀敗露,趕緊逃跑,先到宋國,後到了晉國。
但除了貪戀男色這點並非大過的瑕疵外,南子其他方面的表現其實很讓人稱讚。如果歷史記錄是可靠的話,南子是一位很有智慧、能說會道、討人喜歡的漂亮女人。
一天深夜,她與衛靈公在王宮裡閑著沒事嘮閑嗑。這時,外邊傳來了馬車駛來的聲音,但到王宮門口時,車聲沒有了;過了宮門,車聲又慢慢響起。衛靈公問南子:「你猜猜這是誰的馬車。」南子笑答:「如此懂得禮數,深更半夜沒有警察、也沒有行人,卻還遵守交通法規,駕車到居民區慢行、不鳴笛的人,只可能是蘧(音「渠」)伯玉!」
蘧伯玉是當時衛國很受尊重的高級官員。他最大的優點是,只要活到下一年,就知道上一年自己的錯誤,不必等到臨死時一併總結或讓人批判(「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因此被譽為賢臣。
衛靈公馬上跑出去看,妻子說得果然很對。不過,他有意騙南子道:「不是,你猜錯了。」南子立即端起酒杯,要敬衛靈公。衛靈公不明就裡,一臉茫然問:「為什麼要敬我酒?」南子答道:「我原來以為衛國只有一個蘧伯玉,可今天又發現了與他品德同樣高的第二人,您已經有兩個賢臣了。好官兒越來越多,這是國家的福分哪!」
衛靈公聽了,頓時泄了氣,嘴上應付著說「好啊好啊」,心裡卻想,哪來的那麼多好大臣!
南子最出名的事,並非是她作為衛靈公身邊女人的秘聞,而是她跟孔丘發生了聯繫。
其實,我們從南子對待蘧伯玉的態度上,就完全可以看出南子的性格,她是十分崇拜、景仰有德行的男人的,所以她和孔子的事情肯定要發生的。
孔子見南子的事情,不用史書記載,孔丘自己已經全招了。
「子見南子」把後世搞得沸沸揚揚,研究者差點鬧出人命,連魯迅、林語堂這樣的大家也都被拉進來上陣助威。這個事件其實一點都不複雜。只不過是因為這位不近女色的聖人,跟真正的色女有了一次親密接觸,才引發了所有聲稱不好色的研究者極大的關注和熱情。
當時的孔丘在社會上已經有了不小的知名度,當然跟今天的聲望比,還差得很遠。他周遊列國,販賣他的學說,同時賺取銀子,過小康日子。孔丘是魯人,魯國是姬姓國家。衛國國姓也是姬,還是鄰國。所以,孔丘多次到衛,而且在衛國呆的時間也很長。衛國看孔丘四處流浪賺錢也很辛苦,甚至都想給他一個官噹噹,安撫一下知識分子。
孔丘不僅能說會道,而且具備當時知識分子的另一個優點:十分愛走上層路線。他在衛國結識了賢臣蘧伯玉,關係還很鐵。蘧伯玉待孔丘也不薄,孔丘一來衛國,蘧伯玉就把招待和警衛工作(孔丘當時還是很招一些人恨的,曾經被抓過)全包下。孔丘成了蘧伯玉家裡的常客。
我們知道,南子是很看重蘧伯玉的。當南子得知蘧伯玉如此深交這樣一個朋友,再加上也聽說過孔丘的事迹,覺得他肯定是個不錯的人,於是想見見。南子從心裡希望自己的國家多一些像蘧伯玉一樣的人。
南子想見孔子很好理解,但對於孔子為什麼應邀去見了南子,後世打得一塌糊塗,很多史學家都認為孔子見這麼一個名聲不好的女人,是被迫的。
事實可能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複雜。當時的孔丘並不是今天的聖人,就是一個四處蹭飯吃的教書匠。即使他自視清高,但整天在朋友蘧伯玉家蹭吃蹭喝,朋友的主子想見一下,恐怕他也沒法磨開面子。況且,一個窮困潦倒的知識分子,聽說國君夫人要召見,說不定早就心花怒放了呢。對於南子來說,其當時的聲譽也不是我們今人想的那麼糟,相比於當時說跟誰「通」就跟誰「通」的社會風氣,南子的婚外性行為還是很有節制的。如果從她對蘧伯玉的態度看,南子應該是一位十分難得的好女人,說不定在當時有很好的社會影響力。
所以,當我們摒除了今人的觀念,歷史地看待這次會面,根本就不存在什麼道德上的瑕疵。
歷史記錄下了這次會見,南子對孔丘十分恭敬。會面時,按禮制在兩人間掛了一道帷帳,南子身著接見國家禮賓時才穿的盛裝參加會見。孔丘行禮後,南子在珠簾裡面向孔丘跪拜回禮。兩人具體談了些什麼,不見記載。
這本來是件平常的事,問題出在孔丘的學生子路非要跳出來搗亂。《論語·雍也》是這樣說的—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同「悅」)。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只有二十三個字,精妙形神躍然紙上,搞文學的稱絕,搞歷史的卻糊塗—正經的事情一點也沒說。
老師見了漂亮的國君夫人,作為學生的子路為什麼不高興?他說了些什麼話,害得孔丘急赤白臉,跳著腳對天發毒誓:「我要是做了不正當的事,天打五雷轟,天打五雷轟啊!」那麼,子路到底說老師幹了哪些不該乾的事情,他的弟子沒在《論語》里記下,由此成為一樁眾說紛紜的公案。
一般說來,孔丘的「歌德派」認為子路是指責德高望重的老師,不該去見寡德樂淫的南子。這確實有點說不通,因為子路的道德尺度未必符合當時的社會情況,而且即使這樣,孔丘也犯不上如此激動,連發毒誓,「予所否者」的回答也講不通了—他都見完南子,怎麼還說沒做不該做的事?都聖人了,不至於如此睜眼說瞎話吧。
那麼,剩下的可能就是子路的話說得很重,比如「為什麼吃獨食,不帶上我們啦」之類的。只有這種話,才會讓孔丘老臉實在掛不住,跳腳蹦高,捶胸頓足,說出那麼激烈辯解的話。這種懷疑,早有人提出過,但差點鬧出人命,我也不敢多說了。當然,還有一種更嚴重的可能,那就是孔丘真的佔到便宜了。這一點,估計很多人都想到了,只是不敢說出來,人家是聖人。
其實,孔子應該是很喜歡這位美女的。肯定是在這次會見之後,南子有一次與老公衛靈公同車出遊,也把孔子叫上了。但這次卻把孔老夫子得罪了。原因是南子沒有讓孔子上主車,而是把他安排在了另外一輛車上。在主車上陪著衛靈公和南子的,是一名宦官。孔子本來是想藉機風光風光,找找感覺的,但沒承想所到之處,歡迎人群都是向主車致敬,根本沒人捧他。孔子覺得自己作為名人被忽視了,受到了侮辱,非常生氣,扔下了一句千古名言:「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說完這話,孔子就離開了已經呆了一個多月的衛國,與南子徹底絕交。
當孔丘變成聖人,擁孔成為社會主流時,自然他就沒有什麼錯誤了。所有的髒水都潑到了南子的身上。對不起南子夫人了,認倒霉吧。誰讓人家孔丘是知識分子呢。作者:孫傑
※三國中不懼生死挑戰曹操的三個女子,最後一個竟是他的女兒
※東漢悲劇皇后,因一封信慘遭曹操滅族全家百餘人被殺
※春秋戰國哪個國王被大臣戴綠帽子後竟還重用提撥他
※美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海軍特級上將,用零損失打贏了美西海戰
※日本軍官信件中描述慰安婦,暴力之下她們溫順得如同一群貓
TAG:老兵軍事 |
※風流才子膽子不小,連皇帝的女人都敢撩,還居然撩到手了
※風流才子唐伯虎到底有沒有點過秋香,唐伯虎的妻子到底是誰
※風流才子唐伯虎給一青樓女題匾額,上書「風月無邊」,好友祝枝山看到後讓趕緊取下來,出啥事了
※從風流才子到得道高僧,他是活得最像人的人
※古人的風流,都在這字里了
※潘金蓮貌美從頭看到腳,風流往下跑;從腳看到頭,風流往上流
※她苦逼了大半輩子,卻因一夜風流,懷上龍子,位居太后!
※紀曉嵐生性風流,有眾多子女,但都沒什麼出息
※從風流才子到一代高僧,他一生風雲變幻,臨終僅留4字發人深省!
※傳說中的風流才子唐伯虎,過的卻是潦倒一生
※從風流才子到一代高僧,他一生風雲變幻,臨終僅留4字發人深省
※雙子座女孩風流倜儻,見到帥哥就小鹿亂撞,犯花痴!
※鎮南王風流多情,最後老婆給戴了綠帽子,真是這樣嗎
※從風流才子到一代高僧,他一生風雲變幻,臨終僅留4個字發人深省!
※中國歷史上文人才子的四大風流韻事,最後一起看不出風流在哪裡?
※傳說和珅竟是雍正的妃子轉世:風流乾隆與大臣妻子偷偷生了個兒子
※風流才子書法,這麼看太爽了
※從風流才子到一代高僧,他一生風雲變幻,臨終僅留4個字發人深省
※從風流才子到一代高僧,他一生風雲變幻,臨終僅留4個字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