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朝遠征大宛國的難度係數有多大

漢朝遠征大宛國的難度係數有多大


漢王朝在公元前104年對西域的大宛國進行了一次長久的戰爭,太初元年,西漢王朝和大宛的軍事衝突,整個戰爭持續了4年之久,戰爭爆發了一共兩次。



漢朝遠征大宛國的難度係數有多大


戰爭背景和原因:


大宛國只一個存在於中亞地區的古代文明國,地處帕米爾高原西麓和錫爾河中、上游,土地肥沃,滋養了不少文明,這個地區不僅有人才,還有世界稀有的汗血寶馬,在公元前138年,漢朝使節張騫第一次到達了大宛國,需求西域夾擊匈奴的力量,大宛國國王優待了張騫,這次出使異域邦國很成功,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劉徹聽說大宛國盛產汗血寶馬,動了想要獲取的心思,就在公元前104年,派出大臣車令作為漢朝的使節,攜帶二十萬兩黃金和一匹用黃金打造的金馬,遠赴西域的貳師城(今 土庫曼阿斯哈巴特)向大宛國國王尋求換取汗血馬。


大宛王毋寡非常喜愛國寶級別的汗血寶馬,一口拒絕了漢朝使者的提議,漢朝作為當時的東方霸主,驕傲的使者大怒,口出狂言:「樵金馬而去」,大宛國王看見漢朝使者這麼無理,心中想到,漢朝遠在遙遠的東方,不會大動干戈派大軍前往西域苦寒之地來問罪,於是就暗中命令東部屬邑的郁成王攔截了漢朝使節,殺死了幾乎所有的使團成員,搶奪走了所有的金銀財寶。


漢武帝知道之後,憤怒異常,決定派出軍隊前往剿滅大宛國,在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曾經命令趙破奴率七百個騎兵奇襲樓蘭古國,大獲全勝,並且俘虜了樓蘭王,因此漢武帝十分輕視西域各國的戰鬥力。

漢武帝當時正寵愛著李夫人,想要讓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封侯,但是由於漢高祖規定沒有戰功的人不可以封侯,所以漢武帝遂任李廣利為貳師將軍,趙始成為軍正、浩侯 王恢為嚮導、李哆為校尉,率領附屬國的騎兵六千及郡國惡少年數萬討大宛。因為目的是去貳師城取回良馬,故號「貳師將軍」。



漢朝遠征大宛國的難度係數有多大



戰爭過程:


第一次戰爭

公元前104年,李廣利率軍出征,一路所經西域各國不願向漢軍提供食糧飲水,並且閉城抗拒漢軍。李廣利下令逐個攻打,漢軍一路消耗過大,到達大宛東境 郁成城時,僅剩數千人,且個個飢餓疲睏。郁成城守軍頑強抵抗,漢軍攻城不克,傷亡慘重。李廣利下令撤軍,回到 敦煌(今 甘肅省敦煌市西),漢軍生還者不過十分之一、二。李廣利上書請求罷兵,漢武帝大怒,下令退入 玉門關者立斬。李廣利心中恐懼,只好屯兵敦煌。


第二次戰爭


公元前103年夏,浞野侯趙破奴擊 匈奴,其所部2萬騎兵全軍覆沒。朝臣認為應停止進攻大宛,全力打擊匈奴。漢武帝認為,大軍已發,卻不能降伏大宛小國,有損漢朝在西域的聲望,西域諸國將輕視漢朝,不利於漢對西域的統治,因此堅持要征服大宛。漢武帝將竭力反對出兵大宛的 鄧光等人下獄問罪,然後動員全國的力量準備第二次遠征。


漢武帝下令赦免囚徒,又調集惡少年及邊騎6萬人,加上大量自願從軍者。另外還徵集牛10萬頭,馬3萬匹,驢、駱駝數以萬計,用來馱運軍糧及兵器弓弩等,受命參與這次軍事行動的有50餘位校尉。漢武帝又下令徵集了大批水工,用來切斷大宛水源。同時增派甲兵18萬,駐紮於 酒泉、 張掖以北,並設置 居延、 休屠兩縣以護衛酒泉。漢武帝又徵調全國七種犯罪之人,負責給李廣利軍運送軍糧。漢武帝還拜兩位頗知馬者為執驅校尉,以待攻破大宛後挑選良馬。


公元前102年,漢武帝命李廣利再度遠征大宛。沿途西域小國不敢抵抗,紛紛開城出迎,供給食糧和飲水。只有 輪台(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輪台縣)抗拒漢軍,閉城緊守。漢軍攻數日後破城,屠輪台。為了便於沿途獲得足夠的食糧和飲水,漢軍分作數隊西進,李廣利率主力3萬人先抵大宛。大宛出兵迎敵,被漢軍擊敗,宛軍退守郁成城。李廣利繞過該城,直襲大宛都城貴山城,首先其水源,然後將城團團包圍,日夜攻打,連攻40餘日,破其外城,俘虜大宛勇將 煎靡。

大宛貴族多怨大宛王毋寡匿寶馬、殺漢使,於是殺死毋寡,遣使持毋寡首級赴漢營求和,表示願將良馬驅出供漢軍挑選,如果不許和,則殺盡良馬,與漢軍血戰到底。此時, 康居已派兵來救大宛。李廣利答應大宛的要求,停止進攻內城。大宛也趕出所有馬匹,任漢軍隨意選取,並供給漢軍大量糧食。漢軍取其寶馬數十匹,中等以下馬3千餘匹。又立昧蔡為大宛王,與他盟誓後,撤兵東歸,從此大宛服屬 西漢。


最初,貳師將軍從敦煌以西啟程,因為軍隊人數眾多,所經沿途國家無力供給糧食,所以將軍隊分成幾支,從南北兩路前進。校尉 王申生和曾任 鴻臚之職的壺充國所率的千餘人的到達郁成城時,向守軍索要食物和飲水,遭到拒絕。郁成城守軍偵知王申生人少勢孤,便於一日清晨以3千兵馬出城突襲漢軍。王申生全軍覆沒,僅數人得以逃脫。李廣利命搜粟都尉上官桀攻打郁成城。經過激戰,郁成城守軍抵抗不住,戰敗投降,郁成王逃往康居。上官桀率軍追至康居,康居王見大宛已破,遂將郁成王交與上官桀。上官桀手下上邽騎士趙弟在途中殺郁成王。


戰爭後續:


漢軍雖然在第二次戰爭中並未遇到重大傷亡,但由於將領不體恤士卒,大軍到玉門關時僅余萬餘人。而汗血馬經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也僅餘一千多匹。

漢武帝得知勝利後大喜,封李廣利為海西侯、趙第為新畤侯、趙始成為光祿大夫、上官桀為少府,李哆為 上黨太守。軍官中升任 九卿者三人,諸侯國相、郡守、二千石的官員有百餘人,千石以下的官員千餘人,士卒得到的賞賜價值四萬金,充軍的罪犯免罪。


公元前100年,大宛貴族認為昧蔡過於巴結 漢朝,遂發動政變殺死昧蔡,另立毋寡之弟蟬封為國王,並派遣蟬封之子入漢朝為質。漢朝也派使者向大宛贈送禮物加以安撫,並承認蟬封的地位。大宛同意每年向漢朝進貢兩匹汗血馬。


戰爭影響/漢攻大宛之戰


漢軍擊敗大宛後,西漢自敦煌以西至 鹽澤,沿途修築烽燧亭障,並在輪台、渠犁一帶實行軍事屯田,置 使者校尉管理,為去西域的漢使提供住處和食糧、飲水。在 西域都護正式設立之前,使者校尉實際上成了代表西漢政府領護西域各國的官員。


漢軍擊敗大宛,威震西域,西域諸國紛紛遣子弟入漢朝貢,並作為人質,使西域各國與漢朝交往日益增多。



漢朝遠征大宛國的難度係數有多大



遠征大宛國的難度係數:


首先看看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在蔥嶺以西,離漢朝萬里之遙。


從西安出兵,李廣利帶著一幫浪蕩子長途跋涉,跨過蔥嶺進行超長距離遠征。


這對後勤補給,統帥能力,軍隊素養都是極大的考驗。


第一次三萬大軍征大宛結果全軍覆沒。第二次20萬大軍出征,因為路途遠漢武帝下令這次不提供後勤,要軍隊問沿途各國要軍糧,但沿途各國哪裡能供養20萬軍,所以20軍隊去大宛仗是打勝了,但回來的只有1萬多人。好慘。


我要說,漢武帝打出了民族尊嚴與國威!


從表面上看,死了幾萬人,但樹立的威望綿延幾百年,以至於後來班超等幾十人就能在胡人那裡當大爺,發號施令,異族部落就會乖乖聽話。強漢就是這麼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塵子 的精彩文章:

印度起點和中國差不多 為啥幾十年都發展不起來
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孫悟空頭上帥氣的雉尾裝束的由來
澳洲土豪每晚更換6個不同的女友 揭秘狂歡背後的真相
諾門罕戰役蘇軍繳獲日本94式輕型坦克 士兵鑽不進去

TAG:無塵子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君,大漢朝有三位入選,有人比成吉思汗更偉大
圖文數據直觀的告訴你漢朝有多強大!
你可知道漢朝有多強大,國恆以弱滅 而漢獨以強亡。
漢朝以來,東北地區一些少數名族的「大人」,權力大到無法想像
中國歷史上疆域面積超過一千萬平方公里的五大王朝,最大的是漢朝
漢朝當年到底有多強大?比現在的美國還強悍!
大清亡了,但是大漢朝還在
明朝與漢朝相比,最大的差距在這
唐朝與漢朝誰更強大?從滅匈奴的時間看就知道唐朝比漢朝強大太多!
漢朝大將趙充國。
奪位弒父,逼後母為妻,欺壓大漢幾十年,建立比漢朝還強大的帝國
堪比漢朝的帝國,擁有最強騎兵的拜占庭怎麼亡國的?
漢朝有多強大,一個使臣就敢把一國國王殺死,全國竟無一人敢反抗
明朝與漢朝相比,最大的差距在哪?
明朝與漢朝相比,最大的差距在哪裡?
一個小小的郎中,差點成了漢朝大亂的關鍵
差點滅了古印度的這個帝國 對漢朝是懼怕又討好 大漢從沒正眼瞧它
漢朝和明朝對比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漢朝強力的削弱藩鎮
三國史上的一個無名小卒,成就堪與大漢朝的百年功勛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