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針灸的26種刺法

中醫針灸的26種刺法

輸刺

中醫針灸的26種刺法



2


遠道刺

下肢合穴能主治六腑疾病,這種刺法稱為遠道刺。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陽六腑之氣下合於足三陽經的六個腧穴,故稱下合穴,主要分布於下肢膝關節附近。《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指出:「合治內府……胃合入於三里,大腸合入於巨虛上廉(上巨虛),小腸合入於巨虛下廉(下巨虛),三焦合入於委陽(?橫紋外端,股二頭肌腱外緣),膀胱合於委中央(?橫紋中央),膽合入於陽陵泉」;《靈樞·刺節真邪篇》:「刺府俞,去府病也」;《靈樞·官針篇》講:「遠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瑣府腧也。」如患者張某某,男,已婚,本院汽車駕駛員,於1990年1月31日,應邀做客,飽食後,於晚11時自感腹脹難忍不適,起坐不是,來寓求治。查視患者痛苦面容,腹部膨隆拒按,按之不適,即給針刺足陽明胃經之下合穴雙足三里行氣消滯,留針15分鐘,頻行其針,針感以患者舒適為度,繼之排氣即舒。次日晨問之,一切如常,無其它不適。此患者飽食後腑氣不通,食氣停滯於腸胃,故腹部膨隆脹滿不適難忍,起坐不是,因六腑以通為用,故取雙側下合穴足三里遠道刺之通其腑氣而獲愈。


3


經刺

中醫針灸的26種刺法



4


絡刺


這是刺皮膚上的小絡脈,使其出血以瀉邪的一種治療方法。《素問·調經論》中指出:「病在血,調之絡。」目的在於瀉郁滯絡脈之間的邪熱。《靈樞·百病始生篇》講:「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病熱之邪所致血溢,必調治絡脈。由於是刺在絡脈上,所以稱「絡刺」。近代臨床上應用的各種淺刺、點刺放血法———如三棱針(古代叫鋒針)或小針刀放血法、皮膚針重刺放血法等都屬於本法範圍。「刺絡(放血)拔罐法」,就是在本法的基礎上與拔罐療法結合應用的一種方法。

中醫針灸的26種刺法


5


分刺

中醫針灸的26種刺法



6


大瀉刺


7


毛刺


這是一種浮淺刺法,用以治療皮膚表層的痹證。現在各種特製的皮膚針,如梅花針等,大多是受此種刺法的啟示改進而成。如臨床上所見的「皮神經炎」所致的局部皮膚麻木不仁等均用此法治療,效果滿意。貴陽市重點公路指揮部的一蔣姓患者,男性,51歲,1991年11月11日就診,患者右股外側有30厘米×15厘米大小的皮膚麻木不適。經某醫院診為「皮神經炎」,經它法多方求治不顯效,故前來採用此法治療月余獲效,隨訪年余,患者未訴不適。正如《靈樞·官針篇》說的:「毛刺者,刺浮痹皮膚也。」


8

巨刺


這是一種左病取右側的腧穴,右病取左側的腧穴,也就是在健側取穴的一種治療方法。由於經脈在人體上交互錯綜,大都有左右相交的腧穴,如手足三陽皆左右交會在督脈的大椎穴,足之三陰也都左右相交會在任脈的中極、關元穴等,故經脈之氣能夠左右交貫,轉輸傳送。如臨床中風中於經脈所致的半身不遂,臨床上常左癱針右,右癱針左,也就是「巨刺法」的具體應用。此法在臨床中頗為常用。正如《靈樞·官針篇》說:「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


其與巨刺類似的還有一種「繆刺」,其法亦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交叉施治,但在適應症和方法上有所區別。刺經脈的稱「巨刺」,刺絡脈的稱「繆刺」。


關於繆刺的方法,在《素問·繆刺論》中說:「邪客於五臟之間,其病也,脈引而痛。時來時止,視其病,繆刺之於手足爪甲上,視其脈,出其血……有痛而經不病者繆刺之,因視其皮部血絡者盡取之。」說明繆刺的部位,都是刺各經的井穴和所屬皮部的血絡。

中醫針灸的26種刺法



9


粹刺


《靈樞·官針篇》有「粹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所謂燔針是以火燒針,將針燒紅後刺入皮膚,要求速進速出,如用手探湯。用來治療寒痹證,不宜用來治療局部灼熱、肌肉弛緩的「熱證」。《靈樞·經筋篇》曰「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俞」;「粹刺者,刺寒急也,熱則筋縱不收無用燔針」。


10

偶刺

中醫針灸的26種刺法



11


報刺


這種刺法是用來治療沒有固定疼痛的病證。如果疼痛是上下竄走的,用針直刺而入,在留針的過程中用左手沿病痛所處上下按摩,然後出針再刺。「報」有「復」之意,因刺之而復刺,故稱之為「報刺」。與臨床中的間歇運針法有類似之處,不過報刺是出針後再刺,後者是在針刺過程中反覆提插刺。正如《靈樞·官針篇》說的:「報刺者,刺痛無常處也,上下行者,直內無拔針,以左手隨病所按之,乃出針復刺之也。」此法臨床中較常用,如「坐骨神經痛」等病均採用這種刺法,效果滿意。


12


恢刺


這是從肌腱的側傍刺入,直對肌腱一前一後橫卧多向透刺,用來松解肌腱攣縮的一種方法,可治療「筋痹」。由於多透刺,能擴大針刺的針感直達病所,所以稱「恢刺」(古時「恢」作「大」解)。「恢刺」和後面所要講的「關刺」,雖同屬於刺肌腱的方法,但二者各有其特點,前者是從側旁刺入,橫針多向透刺;後者是從正面刺入,單向直刺。臨床中參合應用較多。《靈樞·官針篇》說:「恢刺者,直刺傍之,舉之前後,恢筋急,以筋痹也。」


13

齊刺

中醫針灸的26種刺法


中醫針灸的26種刺法



14


揚刺


這種方法是在正中直刺一針,四周斜向中心橫卧透刺四針的一種方法,用其來治療受病部位較淺而相對來講範圍較大的痹病。這種刺法分散而浮淺,含有「揚散」的意義,故稱之為「揚刺」。《靈樞·官針篇》曰:「揚刺者,正內一,傍內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在臨床中常用來治療皮下結節或腱鞘囊腫等病。後世有醫家認為皮膚針中的「梅花針」,是揚刺法的演變。


15


直針刺

這種方法是一種沿皮卧針直刺的方法,臨床上適宜於治療寒氣較淺毋須深刺的疾病。因邪淺針深,反致引邪深入,故從皮刺之,用瀉淺表部的寒邪。李氏使用此刺法治療,如陽白穴下透魚腰,地倉向後橫刺頰車等。正如《靈樞·官針篇》講:「直針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氣之淺者也。」


16


輸刺


這種刺法是將針直入直出,取穴少,刺得深而留針久,深入而慢退針,此系從陰引陽之意,用來治療氣盛而熱的病症。「輸」有「通」的含義,故名為輸刺,後世醫家「透天涼」手法和理論均是據此而來的。這與臨床中常用的強、重刺激針法相似。《靈樞·官針篇》曰:「輸刺者,直入直出,稀髮針而深之,以氣盛而熱者也。」


17


短刺

中醫針灸的26種刺法


中醫針灸的26種刺法


18


浮刺


《靈樞·官針篇》曰:「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這種刺法是斜針淺刺,以治療屬於寒性的肌肉拘攣的疾病。浮刺、毛刺、揚刺同屬淺刺,但毛刺為少針而淺刺;揚刺是多針而淺刺;本法是斜進針而向肌層橫卧透刺。近代應用的皮內針法,就是浮刺法的演變。如臨床上可用陽陵泉卧透向下遠端治療脛骨前肌及腓骨長肌的痙攣性下肢疼痛等。


19


陰刺


《靈樞·官針篇》說:「陰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後少陰也。」此法是同時取用左右雙側相對的穴位(主要指陰經穴)進行針刺的一種方法。如取足少陰經內踝後的太溪穴治療寒厥病證等,所以稱為「陰刺」。


20


傍針刺


這種針刺法是直刺一針,再在旁邊斜刺入一針的一種方法。另一說法是正刺(直刺)即刺經,傍刺即刺絡。由於正傍配合而刺,故稱為「傍針刺」。《靈樞·官針篇》講「傍針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這種刺法和「齊刺」法相似,都以加強局部疼痛的刺激量為目的,但只是在用針數量上略有差異。臨床中均是相互綜合應用。


21

贊刺


22


半刺


其法是淺刺於皮部,急速髮針,不可刺傷肌肉,猶如拔一根毫毛那樣,可以祛除皮膚表淺部的邪氣。又因肺主皮毛,所以半刺法和肺臟相應。《靈樞·官針篇》說:「半刺者,淺內而疾髮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以取皮毛,皮肺之應也。」李氏常用此法療傷風發熱、咳嗽、喘息等和肺臟有關的疾病,如發熱、咽炎等疾病點刺少商、魚際等常獲良效。


23


豹文刺

中醫針灸的26種刺法



24


關刺

中醫針灸的26種刺法



25


合谷刺


這種針刺法是一種三、四針拼湊在一起,形狀象雞足的刺法。這裡講的合谷並不是指合谷穴,是指針刺於肌肉豐滿之處,如刺風市穴治療股外側皮神經炎,刺腰陽關穴治療腰腿痛。因脾主肌肉,故此刺法能應合於脾。如《靈樞·官針篇》講:「合谷刺者,左右雞足,針於分肉之間,以取肌痹,此脾之應也。」


26


輸刺


這種刺法是直入直出,不多捻轉,將針深刺至骨部,可以用來治療骨痹。《靈樞·官針篇》講:「輸刺者,直入直出,深內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腎之應也。」這種刺法和前述「輸刺」相似,臨床上可以相互為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粹針灸文化 的精彩文章:

黃帝內經:一切疾病,皆起於這五點
這位醫學大咖的病歷,也曾被主任扔出窗……
頭皮針操作細則
這9種蔬菜沒煮熟千萬別吃,有危險!
危險!海鮮的這些部位千萬別吃!

TAG:國粹針灸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針灸治療中風的5種方法
19種針灸治病常用方法
針灸002,針灸穴位丈量方法
20—40歲女性的針灸減產法
自學中醫視頻 針灸013
上海針灸寵物診所 中醫治貓狗疾病4年2000隻來求醫
自學中醫視頻 針灸007
自學中醫視頻 針灸009
針灸醫籍必背-39
自學中醫視頻 針灸008任脈篇
中醫上常用的四種針灸減肥手法
19個病的針灸常用方
針灸美容法的四個特點
中醫必看針灸療法大全
對付糖尿病,中醫有妙招(五):中成藥、針灸療法
中醫針灸法巧治前列腺炎
針灸須知的30個要穴
針灸001,針灸使用時機
針灸鋼針斷體內?有些中醫療法挺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