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提倡「素食」的意義為何?
許多人把素食視為信仰佛教的指標。其實,佛教最早從印度傳入中國時,並沒有規定僧人不許食肉。《大般涅槃經》里,佛陀言:「食肉者,斷大慈種。」於是後人為了實踐慈悲精神,而倡導吃素。一直到了南朝,梁武帝出於悲心,制定《斷酒肉文》,提倡僧伽全麵食素,並鼓勵在家信眾學習,自此,佛教與素食的關係才更加密切。
素食之所以能流傳是受到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主張仁愛、提倡孝道,孟子說:「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所以君子遠庖廚。」此外,父母過世服喪期間,子女布衣蔬食,禁斷酒肉;甚至遇上重大祭典時,人們也要齋戒沐浴,以示對神祇的敬畏。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戒殺放生」的觀念與儒家「仁愛」思想結合,也使得素食風氣更加興盛。
佛陀時代,出家弟子過的是托缽乞食的生活,不揀別托缽的對象,也沒有飲食上的禁忌。現在的南亞、中南半島一帶如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南傳佛教國家,仍恪守原始佛教托缽乞食的制度,信徒供養什麼就吃什麼,豈能選擇吃葷或吃素?所以,學佛的目的不是只為了吃素,真正的學佛,「吃」並不是重要的問題,心意清凈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滿口的慈悲、仁愛,心裡卻充滿著貪、嗔、邪見,就是終日吃素也違背良心啊!
如今,素食已逐漸成為趨勢,就全世界來說,不僅中國佛教徒吃素,有許多非佛教徒的神父、牧師也吃素。尤其近年來西方社會吃素的人越來越多,不一定都與宗教信仰有關,大部分是基於衛生、健康習慣的理由而選擇吃素。在印度,所有鐵路餐廳都有提供素食;在美國,披薩、漢堡原本以肉餡為主材料,現在也有素食材料。舉凡這些現象,都可以說明素食對人類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吃葷、吃素是個人的生活習慣,有的人以葷食為主,有的人以素食為主,有的人葷、素不計,但是基於「不斷大悲種」的理念,佛教勸人不要殺生,即是為實踐佛陀的慈悲精神。明朝陶周望有首詩說:「一指納沸湯,渾身驚欲裂。一針刺己肉,遍體如刀割。魚死向人哀,雞死臨刀泣,哀泣各分明,聽者自不識。」生命很可貴,「山珍海味」是多少生命的犧牲,如果讓它們安全地生存下去,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嗎?我們何必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而讓動物受苦呢?更何況吃飯,也不一定要珍饈美味,所謂「一杯清和茶,勝喝瓊玉漿;一口菜根香,勝嚼酒肉飯」,即使是青菜蘿蔔也能飽腹啊!
學佛之後若能吃素當然最好,倘若因為家庭、工作環境等等因素不能吃素,可以選擇初一、十五或六齋日吃素,或是選擇肉邊菜、三凈肉。無論是葷食或是素食,最重要的是要帶著一種感恩心、慚愧心來吃。想想,牛一生辛苦地為人類耕田、拉車,甚至死了之後,它的皮、肉還被拿來利用,它如此的把一生都奉獻給人類,難道我們連一點慚愧、感恩的心都沒有嗎?為了自己的貪慾而拆散別人的骨肉已經很殘忍,有的人還說我要吃猴腦、活魚二十吃、三十吃,不斷在吃的方法上面研究,似乎有些過分。
有很多人顧忌皈依之後是不是就要吃素,其實,皈依三寶是信仰的問題,素食是生活的習慣、生活的觀念,是道德上的問題。佛教提倡素食,用意是讓發心信佛、學佛的人都能夠擁有「素心」;心地清凈、善良、簡樸才是最重要。
※人為什麼會感到痛苦?根源在這!
※如何養成齋素習慣?
※念何經可消何種業障?
※佛教的四大吉花
※一曲《迴向偈》,迴向一切眾生存福報
TAG:南普陀寺 |
※佛教提倡「素食」的意義為何
※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佛教提倡「素食」的意義為何?
※素食的禪意
※素食主義真的健康嗎?
※素食主義的「福音」 凈素護膚
※如何看待「素食主義」與學佛?
※弘揚傳統文化,倡導健康素食 走進桐木免費素食「慈心齋」
※佛教素食:避风塘素菜丸子
※佛教素食:五種素食水果幫女性預防乳腺癌
※佛教素食:常吃素要配「營養套餐」
※流言揭秘:素食更益長壽?素食關聯長壽,但光素食還不夠
※【慧燈學修】素食的意義
※你所必須知道的健康素食原則!
※膠原蛋白,素食主義者的絕緣體?
※熊貓是素食主義者嗎?
※葡萄牙最新立法:公眾食堂必須提供素食!
※摻假的素食主義者
※素食的「傳統智慧」與「自然法則」
※素食的生命倫理思考 動物應被道德關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