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丁香花
點擊播放 GIF/365K
同事從青海出差回來,翻出手機讓我幫他辨識幾張花草圖片,其中有一張紫丁香,在高原之上,開得安靜,悲憫,不爭不搶。
「這花可真香呢,香得怪異,」他跟我形容。
印象之中,第一次見到丁香是在蘇州的一個尋常巷子里,某戶的院牆之上,葳蕤的一樹紫丁香,讓過往的行人少有不駐足的。人生當中的很多際遇其實特別奇妙,一旦遇著了機緣,一切曾經在詩詞里遭逢過千萬遍的場景,就會在現實中一一兌現,像那一次,我是瞬間就想起了那首「偷得浮生江南遊,丁香空結雨中愁。恨無深巷賣紙傘,此生只合住蘇州。」
但是不得不說,第一次聞到丁香時,還是很不習慣的,它那種怪異的香法是怎樣的呢?不圓融,也不通透,甚至過於潑辣,隔著很遠就能被它醒腦和召喚,對於只是路人的我來說,是太過盛大的澆灌。啊,反正我突然能理解丁香為什麼多數生長在高原之上,試想落日焚燒之時,當高原的遼闊、壯烈盡收眼底,唯獨欠的是一個缺氧的長吻吧?而丁香的香法就是那樣啊,能香得人瞬間犯迷暈。
必須承認,一個人被自然的香氣裹挾的時刻並不常有,如同真正的人生馥郁鄉。但幸好我活得越久,就越學會了敞開來享受,彷彿時刻帶著點常人處於生命最後光陰時,爆發出的眷戀。一輩子光為「香」這一個字,就當要浮一大白,哪管它是煙霧彈還是迷魂湯還是渡深桃源。
曾經細細觀察過丁香,發現細看之下,它其實不耐看,首先它沒有特點,長得像茜草科的滇丁香,又像忍冬科的紅蕾莢蒾,有時還像使君子科的使君子,但相比起這幾種花,丁香的花序又很粗糙,是缺少設計感的複製粘貼,就像普通的南方女子,眼耳鼻舌都沒有毛病,但組合在一起就是沒有那一抹氤氳的靈動。
好在丁香的整體形象,還算是符合大眾審美的,儘管單株並不算特別,然而看全株的話,霎時就不一樣,一大簇一大簇蓬鬆的粉紫或純白,像一種親切的碎碎念,是春天特有的母性。就像祖屋裡老木床上放著的大棉被,雖然破敗,不盡如人意,但恰是生活本身的模樣。
離開蘇州以後,我就很少在別處看到丁香了,這種普通的且能開花很長時間的植物,談不上珍罕,但它因為被詩人寫得周身都結著愁緒,似乎並不被所有人喜愛。
但丁香這個名字的確是太好聽,花有丁香,香料也有丁香。
香料丁香不僅是一味中藥,還可調味,桃金娘科的植物,每到夏天才開花,以花蕾入味,宜熬湯宜燉肉。我有個朋友,成都人,鍾情火鍋,所以對火鍋底料也很有研究,就植物學層面上,他說火鍋底大致有以下這些:姜,八角,桂皮,丁香,香葉,草果,孜然,香茅,花椒,辣椒,草豆蔻和肉豆蔻。這些調料當中,丁香就擁躉數眾,與前述木犀科丁香散發的那種濃香味不同,桃金娘科的丁香,天然就是調味良品,氣味清雅芬芳。
作為調料的丁香
至於說到為什麼人類要在火鍋中放入如此多的香料,科學家解釋是因為人的味覺系統龐大且靈敏,識得配合之美,比如牛肉中的谷氨基酸和核苷酸,遇上土豆中的谷氨酸鹽會變得更鮮美。
這番配合之美,就像法國菜為什麼要跟紅酒密不可分,或許也是為了強化美味予人的感受。紅酒作為一種從希臘文明起就代表了感官與本能的飲品,代表著太陽神阿波羅與酒神狄俄尼索斯,或者說也是西方文明中理性與感性的二元,這二元一直也是秩序與創造的二元。以前看過一部電影《芭比特的盛宴》,裡邊就對芭比特選酒有重點的介紹,什麼時候上什麼酒,用什麼杯子,芭比特都要對幫工的小廝仔細叮囑,而席中的美食家將軍光是從小廝上酒的規矩,就能知道今天廚房中調擺的幕後之人不是等閑之輩。
當然,作為調料的丁香,畢竟還是小眾,人們平日常說的丁香,更多的是指木犀科植物的花朵,種類還很繁多,有紅丁香、毛丁香、紫丁香、羽葉丁香、北京丁香、暴馬丁香等數十種。只是最常見的,是每年三月底四月初開的丁香花,有紫白兩種色系,花香富於侵略性,其實不算好聞,但足夠獨特,好像一下子就能抓住你。
桃金娘科蒲桃屬 丁香
在這麼多年辨識植物的路上,只有不斷被遺忘折磨過的人,才知道抓住一切獨特性的意義吧?任何的臉譜化的存在都是虛的,因為無可依憑的慣性特徵,隨時可以被全盤顛覆,要認清一種植物,只有掌握了它的獨特性,你與它才算擁有了一段關係。
在我的認知系統里,木犀科植物大多嬌小玲瓏,最著名的要數迎春,之前有寫過它。至於這個科里,還有一種不得不提到的隸屬擬女貞亞屬的暴馬丁香。
佛家寺院,多數有栽種菩提樹的傳統,傳說釋迦牟尼曾在印度一棵菩提樹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終於大徹大悟,所以菩提樹除了表示信仰的忠堅和虔誠,其要義還是為了紀念佛祖得道成佛。
菩提樹
然而真正的菩提樹,其實只適種於熱帶和極少數的亞熱帶,在中國,也只有華南、東南沿海一帶,菩提樹才能夠生長。所以如今南方大部分的寺院里,都是以「無患子樹」代替菩提樹。「無患子樹」廣東人稱「木欖子」,四川人叫「油串子」。結出的果成熟以後是黑色的,十分堅硬,可作念珠,所以被選擇替代菩提樹;當然,也有北方的一些寺院,它們有更為珍貴的樹——銀杏,來代替菩提。
在西北,一個所謂「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的蕭索之地,無患子和銀杏都不適宜栽種,於是寺院里就會選擇用暴馬丁香來代替菩提樹。並稱其為「西海菩提樹」,「西海」在古時候就是青海的代稱,印象當中,我是在青海瞿曇寺里,見過一樹至今存世最久的暴馬丁香,相傳是明朝洪武年間修建該寺院時栽植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我去的時候正逢它開花,滿樹寶華婆娑,肅然優美。
後來我去青海湟中縣魯沙爾鎮的塔爾寺,也看到了一株巨大的暴馬丁香,塔爾寺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喇嘛教聖地,屬佛教格魯派。相傳,這座宏偉壯觀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的起因就是一棵奇異的暴馬丁香。
史載,佛教大師宗喀巴誕生以後,在他出生的地方長出了一棵白旃檀樹,就是後來所說的暴馬丁香。它根粗葉茂,樹上生有約十萬個葉子,每個葉片上都能自然地顯影出一尊獅子吼佛的形象,就連樹皮上也會出現許多天然身像及字跡,故名「袞本」,袞的意思是繁華,這裡理解為眾多的意思,意為十萬身像木。這棵不尋常的白旃檀樹,就被當地的佛教信徒譽為菩提樹。
到了明洪武十一年,也就是1378年,宗喀巴在西藏學經,他父母由青海去信,催他回鄉探親。宗喀巴收信後也曾彷徨,但是出家的人忌諱與過往的一切再生瓜葛,又念及回青海路途遙遠,影響學經,宗喀巴於是決定,不再返回故里,只是派弟子送去信一封,附上他用自己的鼻血繪成的個人畫像和獅子吼佛像一軸。在信中,他對父母說:「若在我出生的地方,以十萬尊獅子吼佛像及菩提樹為中心,建一座佛塔,則如同親晤兒面。」
塔爾寺的白旃檀樹
他的父母收到此信後,十分悲慟,便將兩尊畫像虔誠供奉。明洪武十二年,也就是1379年,在宗喀巴的信徒的資助下,他的父母得以以白旃檀樹為中心,建起了一座佛塔叫「塔爾大靈塔」。後因塔名太盛,明嘉慶三十九年,即公元1560年,信徒們又在建塔的地方,造了一座寺院叫塔爾寺。就是今天名滿天下的塔爾寺的前身。
塔爾寺里那棵奇異的暴馬丁香樹,算起來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一直記得那天看到它的情景,天剛下過雨,雨後的暴馬丁香,一襲素白,在人跡罕至的寺廟裡,襯得萬物蕭條,天地之間,彷彿震耳欲聾的寂靜。但它那種聞起來衝撞濃稠的香,怎麼說呢,當時我就覺得,明明看起來那樣素凈的花,卻給人撲面而來的濃膩之感,是一種矯枉過正般的用力,就像一樣原本已經很好的素食,上天怕它油水少了,又給添糖又給油炸,生生地把它葷化了。
好多年過去,回想當時情景,我隻身在滿目蒼夷的高原上,看到那樹丁香時,一個特別深切的感受是:此生渺小如蟻徒勞如草芥,根本就對抗不過強大的命運,然而幸有草木,不吝對我以性命相示,可見天地再不仁,卻給出了這一永恆答案。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輕話題 有風景的房間
※《嫌疑人X的獻身》:一個人只要好好活著,就足以拯救某人
※雄安,高房價的釜底抽薪
※突尼西亞之旅: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人民的名義》:比反腐更吸引90後的,是「達康書記的GDP」
TAG:三聯生活周刊 |
※丁香花
※農村山上的丁香花,是兒時頭上的妝容!
※魏東俠原創短篇小說《丁香花》
※丁香花花語、寓意、風水和家居
※一曲嬌嫩的《丁香花》,多愁善感的人啊
※范雪蓮專欄:丁香花開的季節
※丁香花可以泡酒嗎?唐三鏡胡春梅告訴你丁香泡酒的做法
※天國之花丁香花——南光北影拍攝系列
※民間故事:墳頭的丁香花
※北京法源寺丁香花盛開 遊人香客紛至沓來
※思緒如丁香花雨一樣紛紛揚揚飄向遠方
※第28屆鐘錶展 寶舵表丁香花Ⅱ新品驚艷亮相
※丁香花是個寶,溫胃暖腎味美多姿
※周公解夢之夢見丁香花的解析
※你求我教 | 優雅丁香花美甲教程
※大肚子的詹妮弗·梅特卡夫穿著丁香花邊禮服,在電視學院獎
※送你一曲薩克斯《丁香花》,好聽極了!
※原創 你只會唱那首《丁香花》,你不知道它還是一味中藥吧
※丁香花的功效與作用,補腎鎮痛還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