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作總是不標準,你該好好學習「動力鏈」了!
相信各位在剛剛進健身房鍛煉的時候一定有這樣的經歷,站在力量區舉啞鈴,或者在器械區找個機器推胸拉背,不知什麼時候旁邊就站了兩個教練,意味深長的看著你,一會點頭一會搖頭的。
你以為我又要吐槽私教了?
絕對不是。
今天我想純粹的跟你們聊聊:
「
你總能聽到的「動作模式」到底是什麼?
」
我在剛剛接觸健身的時候,那會兒人在國外,每次去鍛煉也並沒有什麼計劃,健身的流程基本上就是先在 YouTube 翻點塊頭又大又有腹肌的外國人鍛煉,然後記在腦子裡去健身房照貓畫虎的做動作。
這種模仿的行為,在某種意義上就算是在 Cosplay 視頻里那個人的「動作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 :
別人怎麼練,我就怎麼練。
因為造成你訓練失敗,效率不高的原因實在太多了:
視頻拍攝漏掉的死角
你本身對動作的不理解
演示的這個人動作也不好
飲食的調整,食材的選擇
…………
我還能說出 20 條不重樣
「
那「動作模式」應該是什麼啊?
」
我認為應該是一套可以應用在各類運動中的「判斷標準」,而且這套標準是可複製的——你可以用「動作模式」去對任何一個陌生動作進行分析和理解。
因為我們人體的「動力鏈」基本上是一致的,這個概念是1985年,一個叫做Franz Reuleaux 的人(這人學機械工程的)提出來的。然後經過這麼些年的優化,動力鏈理論又衍生出了「開鏈」「閉鏈」。
其實這東西就是將你身體的關節之間的「聯繫」給放大,然後再給不同的關節賦予跟運動相關的意義:
分析一個動作對不對,好不好,就是要先看「動力鏈」。
如上圖所示的這個小人:
他在做任何一項運動(跑、跳、蹲、推、拉、抗變形、旋轉)的時候,下面所示的關節都應該是相互配合的。
1
頸椎
我認為應該是完成一個高質量動作中的基礎,比如你在硬拉的時候會被人嚴格要求千萬不要左顧右盼,這就是因為頭部位置變化會影響整個身體的張力分布,而且還會影響你訓練時候的「感覺」。
2
胸椎
還記得我在「你根本不會練肩」那一篇文章里說過的,做肩部推舉的時候記得手肘要有控制的往裡收一收。
當時好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你不能像那些「健身大咖」把胳膊打開來練,其實原因就落在了「胸椎靈活性」上,這個關節即使在承重的狀態,也應該是以足夠的靈活性為基礎的。
如果有的人因為生活或者工作習慣導致胸椎靈活性不好,那麼他在做那種「大咖」類的動作時,胸椎段就是處在不正常的位置,從而導致肩胛骨,肩部,腰椎段都受到牽連,會有受傷的隱患。
3
肩關節
上肢如果出問題,百分之八十都會跟肩部有關,原因很簡單:他實在是太靈活了。這就導致在負重的狀態下,很多涉及到肩關節的動作都需要非常「小心」「認真」的去對待。
4
肩胛骨
作為穩定上肢的一個關節,我相信「肩胛骨收緊」這句話,這麼些年來你們真的應該聽了好多遍了。而且大有一種「萬能回複句」的趨勢:
「哥,我卧推沒感覺」
「肩胛骨收緊了嗎?」
「那啥,我深蹲感覺老晃」
「肩胛骨收緊了么?」
「我最近便秘……」
「肩胛骨收緊了嗎?」
5
肘關節
一個可以用來判斷動作到底「好不好」的重要關節。如果上說上面的「肩胛骨收緊」能給你帶來上肢的穩定,那麼肘關節的運動軌跡就是判斷你訓練年限的標準。
在健身房能看到有人在用非常自然的軌跡完成動作,那是非常賞心悅目的。
6
腰椎
在看待腰椎段的功能時,我覺得他並不應該簡簡單單的被冠以「穩定」的標籤,而是「相對穩定」。
舉個例子:你在做平板支撐的時候,腹肌收緊,身體需要一動不動保持「穩定」;
但是在做單手啞鈴划船的時候,上肢明明在晃動,甚至有些體轉,但也是需要保持「穩定」;所以這種穩定應該是相對性質的。
7
髖關節
生活里:你從坐在椅子上到站起來,這個過程髖關節就起到了作用。
衝刺跑,大跳,箱跳,就這麼說:
凡是涉及到你的上半身跟下半身會出現角度變化的動作,都跟髖關節有關。
所以啊,少年仔不要天天想著練腰,懂的人都是練髖。
8
膝關節
這個關節的更多意義在於承擔你身體的重量,以及「緩衝」。
因為正常來說,膝關節應該只提供屈伸的功能(伸腿,收腿),如果你在深蹲或者上樓梯的時候出現膝內扣,這就是膝關節對於你不正常發力的一個緩衝。
你的身體會做出調整來保護自己。
9
腳踝
做一個簡單的回憶,我們在正常下蹲和在蹲便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前者大多數都是腳後跟翹起來,而後在則是整個腳掌都踩在地上。
這樣子,下次你可以在蹲下之後嘗試「刻意的」將腳後跟踩下去,你一定能感覺到「屁股下沉了」。
這其實就是腳踝靈活下對下肢主動發力的一個影響。
我以前在播客、文章里說過聽多次:把身體當做一個整體來考慮。
但是這個整體不是指:
把身體當做一個大塊兒。
而是將身體的各個關節串聯,逐一分析。
舉個例子:假如咱們在健身房看到一個老妹兒在做深蹲,想分析一下,使用關節從頭到腳的來看。
頸椎:目視前方,在蹲起時頭微微向上抬。
胸椎:出杠時候沒有挺胸。
肩關節:兩手握距超過1.5倍肩膀。
肩胛骨:杠鈴沒有卡緊,肩胛骨只做了下沉,沒有內收。
肘關節:深蹲過程中,肘關節朝向一直變化。
腰椎:在最低點腰椎段過度放鬆。
髖關節:蹲起時出現膝內扣。
腳踝:力竭時腳後跟點起。
這裡面每個關節他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小錯誤,整個串聯起來,才會讓整體動作看起來「動作模式」不對。
但,這才是說別人「動作模式」不對時的分析方法,是需要有理有據的。
所以,下次你在面對被人指出「朋友你這個動作模式不對啊……」時,可以用這篇文章懟回去:
「那你說說我這個模式哪錯了?」
「這個……你這……核心不穩定」
「呵呵」


※迷妹們的老公,你們的情敵是怎麼瘦下來的?
※天氣忽冷忽熱不想動?十個Ins健身賬戶給你打雞血
※到底什麼樣的思維才是科學健身?
※女性力量訓練和男性有何差異?
※大體重,如何開始減肥第一步?
TAG:虎撲健身 |
※健身時動作標準很重要,標準健身動作讓身材更好
※瑜伽瘦身動作堅持練,好身材就是你的
※「不規範」動作,居然也能練出好身材?!
※想要肌肉更好的生長,這個健身動作必不可少
※孩子小動作多 好動不安?真的是多動症嗎?
※想要練出一身好腹肌,正確的動作很重要!
※腎不好?一個動作幫你改善
※動作做不起來,盲目借力會怎樣?
※能把這個動作練好,身材都不會差
※同樣是瘦身動作,為什麼它會不一樣
※囚徒健身訓練計劃,這套動作不是誰都能玩!
※新手健身必備步驟,讓你的動作在健身房不那麼尷尬!
※不但健身還能健胸,愛美的你一定要學會這些動作
※腎不好?一個動作幫你健腎壯腰
※健身的你不能忽略的一個動作,好處辣么多!
※你竟然還不知道?這樣的小動作提高耐力,能夠讓她欲罷不能!
※暴強家庭健身動作,讓你更有力!
※易疲勞的人肯定是肝不好,做做簡單小動作,強身健體又養肝
※賴床也能健身的動作,你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