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古人對五行的人體應用

古人對五行的人體應用



古人對五行的人體應用



五行,五是五,行是行,五是指五種物質,即可為:五音、五向、五臟、五味等;行是指運行,即「通、變、運、化」的功能屬性。

1「五情相勝」法對人體潛能的開發


人體活組織或有機體在環境變化及其他,如溫度的、機械的、聲音的變化時發生相應的反應能力,這種反應可表現為生理活動方而或生物化學方面的變化,從而在此作用下所產生可傳播性、傳導性。其中包括心理的及生理的。如古人曰:「大喜傷心,大悲傷肝,過思傷脾,過憂傷肺,過怒傷腎。」


2古人的智慧應用於醫療


傳統醫學在解決上述病證中,通常使用「五情相勝」的方法,如以怒勝喜法,以喜勝悲法,以思勝恐法,以悲勝怒法及以恐勝憂法,通常此種方法奏效快,而且可完全治癒。

3打嚇方法祛病的實證是古人智慧的顯現


例如我們熟知的范進中舉,范進因大喜而得了瘋魔症,鄰人找來他最畏懼的胡屠夫,胡屠夫當眾給范進一耳光,使范進恢復常態,突顯的正是「五情相勝」的奇效。


據上述醫法,我們不難看出,古人智慧早已把五行的生克制化理論應用於醫療。不得不引起我們對今天醫療方法的反思,我們說醫學的靈魂不是看得見的技術,而是看不見的智慧。


第三節 東方智慧的醫學應用


1祖先的未病先防意識

今天,我們回顧近幾個世紀的醫學歷程,多數以治已病為主,古人的治未病思想則少有提倡。《黃帝內經》中云:「不治已病治未病。」老子《道德經》中有:「防之以未有,治之以未亂。」預防醫學的重要性,保健、養生的重要性,都應該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國民身體整體呈現亞健康的狀態,加之老齡化國家的提前到來,都是亟待我們解決的問題。


中國的養生文化起源於先祖:廣成子、素女、彭祖、黃帝。他們的核心思想是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作為指導恩想。他們認為,字宙的一切都是炁所產生。古人云:「炁是生成萬物之本,炁是調和五行之本,同時也是調和五臟及整個機體之本。」


傳統醫學認為,通則不病、不通則病。通的過程是人體整體的運化過程,天地的運化,促成了萬物的生長。人生的活動,也在於人身整體的氣血運化。氣體的運化即可促成精、氣、神通。精氣神三通,則形神合一,外邪不侵,即可實現人體機能的免疫功能、恢復功能和潛能的激發實現。


2明確「治未病」是道醫養生的基本智慧


《道德經》指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唯病病,足以不病。」強調了道醫「治未病」的醫學思想。

《抱朴子內篇·卷五》深刻闡析了「人在氣中」的生命「氣本論」思想是道醫學的理論基礎,並提出「行炁可以不飢不病」的重要思想:「服藥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氣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葯,但行氣而盡其理者,亦得數百歲。然又宜知房中之術,所以爾者,不知陰陽之術,屢為勞損,則行氣難得力也。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白天地至於萬物,無不須氣以生者也。善行氣者,內以養身,外以卻惡,然百姓日用而不知焉。……行炁可以不飢不病。」


3明確「尚中致和」是道醫養生的基本理念


中國文化是「尚中」文化。中國,中華,中庸,中和.不偏不倚,尚中致和。和而不同,和光同塵,同流而不合污。中國文化的這種特性也鮮明體現在道醫學的理念之中。


《抱朴子內篇·卷六》深刻指出世人「畏死」與「好生」的困擾:「黃老玄聖……小修則小得,大為則大驗。然而淺見之徒,區區所守,甘於荼蓼而不識飴蜜,酣於醨酪而不賞醇醪。知好生而不知有養生之道,知畏死而不信有不死之法,知飲食過度之畜疾病,而不能節肥甘於其口也。知極情恣欲之致枯損,而不知割懷於所欲也。」

《抱朴子內篇·卷六》以「五音合用不可闕」等生動形象的比喻,深刻指出,「形神」兼修是道醫學之根本特徵:「所為術者,內修形神,使延年愈疾,外攘邪惡,使禍害不幹,比之琴瑟,不可以孑弦求五音也。方之甲胄,不可以一札待鋒刃也。何者?五音合用不可闕,而鋒刃所集不可少也。」


葛洪還特彆強調,「博見而善擇」是道醫精要,「偏修」一門實為養生之大忌:「凡養生者,欲令所聞而體要,博見而善擇,偏修一事,不足必賴也。又患好事之徒,各仗其所長,知玄素之術者,則曰唯房中之術,可以度世矣。明吐納之道者,則曰唯行氣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則曰唯導引可以難老矣。知草木之方者,則曰唯藥餌可以無窮矣。學道之不成就,由乎偏枯之若此也。」


4明確「上醫醫國」和「上藥三品」是道醫養生的理論導向


「上醫」理論是道醫養生的核心理論,其特徵,是由道家的母性文化取代儒家的父權文化,以道家「不治已亂治未亂」取代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以「身國同構」模式取代「家國同構」模式。《玉皇經》說:「上藥三品,神與氣精。」道醫的「上藥」以神為本,重視人的精神因素對生命健康的巨大作用,致力於人體自身免疫抗體的激發,為道醫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抱朴子內篇·卷十》指出:「道之為源本,儒之為末流。」「夫道者,其為也,善自修以成務;其居也,善取人所不爭;其治也,善絕禍於未起;其施也,善濟物而不德;其動也,善觀民以用心;其靜也,善居慎而無悶。此所以為百家之君長,仁義之祖宗也。」


《抱朴子內篇·卷六》指出,精神魂魄無所不在,當然也包括人體:「山川草木,井灶洿池,猶皆有精氣,人身之中,亦有魂魄。況天地為物之至大者,於理當有精神。」


《抱朴子內篇·卷八》指出,精炁為人體內之「大葯」,其他外來之物均屬多餘:「欲求神仙,唯當得其至要,至要者在於寶精行炁,服一大葯便足,亦不用多也。」《抱朴子內篇·卷十一》明確指出「身安命延」是道醫的使命,「除病」實乃下醫所為:「上藥令人身安命延……中藥養性,下藥除病。」


《抱朴子內篇·卷九》指出,大葯之理雖然甚明,但是「俗人不能識」:「俗人不能識其太初之本,而修其流淫之末,人能淡默恬愉,不染不移,養其心而無欲,頤其神以粹素,掃滌誘慕,收之以正,除難求之思,遣害真之累,薄喜怒之邪,滅愛惡之端,則不請福而福來,不禳禍而禍去矣。何者?命在其中,不繫於外,道存乎此,無俟於彼也。患乎凡夫不能守真,無杜遏之檢括,愛嗜好之搖奪,馳騁流遁,有迷無反,情感物而外起,智接事而旁溢,誘於可欲,而天理滅矣,惑乎見聞,而純一遷矣。心受制於奢玩,情濁亂于波盪,於是有傾越之災,有不振之禍,而徒烹宰肥腯,沃酹醪醴,撞金伐革,謳歌踴躍,拜伏稽顙,守請虛坐,求乞福願,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萬物生成、延續的理論依據
流傳千年的道醫失眠第一方,沒想到原來這麼簡單!
不懂內經,就不懂中醫,不懂運氣學說,就不懂內經!
老祖宗留下的能治百病的秘方,最好背下來!
祝由科與天醫法!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腎臟對人體的六大作用
腎在人體的作用
辟穀對人體的實際作用
人體穴位與天體對應的奧秘
肝臟在人體中的作用
五行八卦與天體、人體的關係
人體穴位與天體對應的奧秘!
鋅對人體有什麼作用
人體雕塑藝術,用黃金比例分割詮釋人體的迷人魅力!
靈魂對人體的影響
膠原蛋白對人體的作用
硫對人體有什麼作用?
脂肪對人體有哪些作用
鏘鏘三人行 從「人體冷凍」談「人類永生」
人體的腎有什麼作用
富硒大蒜對人體健康的作用
驚人的人體彩繪,堪比隱形人!
驚絕:西方人體雕塑藝術,用黃金比例分割詮釋人體的迷人魅力!
令人害羞的人體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