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場戰爭,西漢停止與匈奴和親,原因其實很簡單
馬邑之戰發生在漢武帝時期,次戰役對於漢朝和之後的匈奴關係可是影響深遠的。那麼這場戰役到底是怎麼開始的,起因是什麼還有為什麼此次戰役會讓匈奴開始了慘無人道的燒傷搶奪,這其中究竟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下面咱們就來一起研究一下。
馬邑之戰的起因是什麼?其實最初漢朝跟匈奴一直是有和親往來的,雖然不是十分和睦但也是可以和平共處,而馬邑之戰徹底的打破了這一關係,據史料記載,馬邑之戰是發生了公元前的133年,再次之前,漢高祖劉邦一直是奉行和親政策的,也就是大漢的公主嫁給匈奴的首領,這樣可以確保雙方邊境的安寧。
匈奴地區最早從冒頓單于開始自立為王,統一了邊境部落,而且還不斷的擴大軍事實力,讓匈奴走向了歷史最強盛時期。到秦朝末期,楚漢之爭爆發,漢朝內部大亂,無暇管理邊境,於是北部邊境的匈奴不斷的對漢朝邊境進行侵略和強佔。漢高祖劉邦登記之後曾經攻打過匈奴可是最終失敗,隨後和親政策就開始維持漢朝和匈奴之間的關係。
到漢武帝時期這種和親政策依然存在,可是匈奴已經不滿於現狀,不斷的對邊境進行騷擾,所以當時的漢朝大將軍王恢主張不和親,而是出兵討伐,結果這一提議遭到了和親派的堅決反對,漢武帝最初採取了和親的建議,到後來王恢跟漢武帝獻計圍剿匈奴,並且計策看起來是完美無瑕的,這一次漢武帝終於採取了王恢的建議,並且命令王恢來操練兵團,暗中埋伏,趁機來消滅匈奴。這就是馬邑之戰的開始。
而馬邑之戰卻並沒有取得意想之中的勝利,因為在單于發兵的時候擒獲了漢朝的雁門尉吏,此人膽小,將王恢的全部作戰計劃告訴了單于,單于聽後迅速的將自己的部隊撤退,而王恢等人率領的軍隊埋伏了數天結果一無所獲,最後只能撤退,這就是馬邑之戰的簡單經過。
王恢的計策失敗之後,匈奴並沒有任何的損失,結果卻觸怒了冒頓單于,更加變本加厲的殘害大漢的普通百姓,所到之處燒殺搶奪,無惡不錯,四處騷擾漢朝的邊境,導致漢朝邊境百姓處於了水深火熱之中。
此次戰役之後漢武帝也非常自責,讓自己的百姓深受蹂躪,所以就改變了之前的和親政策,然後數年開始了對匈奴的大規模的戰爭,所以馬邑之戰結束了西漢和匈奴之間的和親關係,同時對於我國北方的經濟以及文化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所以從這些方面來看還是有很多積極的歷史意義。
※古代有一位霸道皇后,「二聖」之一,曾逼皇帝離家出走
※大唐滅亡的真相,有個原因很重要
※蜀漢與東吳反目的真相,關羽最終成了犧牲品
※袁崇煥的成名一戰,一炮轟傷努爾哈赤
※朱元璋為什麼打贏了陳友諒?
TAG:Witty |
※大漢王朝最屈辱的一場戰爭,被匈奴吊打,並被迫與匈奴和親
※戰國時打的如此慘烈,匈奴為啥沒能趁虛而入?因為有這三國
※史上讓我軍稱霸的三樣神器,至今仍在用,所謂的匈奴其實不堪一擊
※這一戰,匈奴在膽寒之餘不禁感嘆:壯哉,漢人!
※這位「最會打仗」的皇帝,為何對匈奴的挑釁一再忍讓?
※蝴蝶效應: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國,竟然毀滅於東漢一場搞笑的謀殺?
※除匈奴外,漢朝最痛恨該國,必欲除之而後快,其實都是自己作死
※战国时打的如此惨烈,匈奴为啥没能趁虚而入?因为有这三国
※歷史上善於作戰的匈奴,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消失不見?
※史上讓我軍稱霸的三樣神器, 至今仍在用, 所謂的匈奴其實不堪一擊
※李牧是個「軟蛋」,為何還能打敗十萬匈奴?原因其實很簡單
※匈奴冒頓單于兵圍白登山,劉邦能脫險其實因為一件兵器?
※東漢對匈奴的挑釁一忍再忍,全靠這父子三人,才讓匈奴乖乖來降
※中行說背叛西漢投降匈奴,甚至給漢朝製造了細菌戰,是真是假!
※據說匈奴的寶刀,削鐵如泥殺人無形,張騫因此出使西域!
※除了匈奴之外,漢朝最痛恨這個國家,必欲除之而後快,其實都是自己作死
※漢武帝初次攻打匈奴雖然失敗了,但是這一收穫比戰勝更有意義
※漢武帝曾想改變對匈奴政策,結果被匈奴單于忽悠的吐血,太難堪
※史上最會打戰的皇帝面對匈奴的挑釁,是這樣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