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孩子不敢交往,往往是缺乏這種情感

孩子不敢交往,往往是缺乏這種情感

↗↗↗回復「

100

」,

免費下載100本名著錄音




文丨魚爸 來源丨養育男孩(breedboy)






1





我家有一個很嚴肅的姑父。


小孩們看見他都要躲開,因為他總是板著臉。


所以當我帶兒子去他家的時候,總是會跟小傢伙說:「不要太鬧哦!姑爺爺喜歡安靜呢。」



這次清明假回家掃墓,大家在一起住了幾天。


沒想到兒子跟他玩的很好。


有一次去泡溫泉,兒子本來跟我們走到了大路上。


又回去叫姑爺爺,希望拉著他一起去。



才幾天的時間,他輕鬆地搞定了姑爺爺,實在讓我刮目相看。


細細一想,小傢伙還真有辦法。


不吵不鬧,卻又常常去跟他說說話,問這問那的,撒撒嬌,賣賣萌,慢慢就近乎了。



去其他親戚家拜訪,也能落落大方。


在交往方面我倒不要太憂心了。

所以當有媽媽跟我提及:孩子在家裡膽子很大,可到了外邊,跟人不打招呼,變得畏畏縮縮的,該怎麼辦?



這就一定要看看,孩子是不是缺乏這種情感——社會感情。




其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有一種聯結他人的願望。

在和人的交往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價值。



我們人類能夠進化成如今的樣子,就離不開這種社會情感。



而培養一個人的社會情感最好的階段就是幼兒階段,因為這個階段孩子的成長速度慢,也對其他人更具有天然的依賴。







2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單親的孩子,或者留守兒童表現地更加孤獨一些。


因為孩子的社會情感培養離不開家庭這個環境。



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就是在家庭里開始形成的。



所以我會常常鼓勵孩子去跟自己的長輩相處。


比如跟舅舅一起玩瘋狂一點的遊戲,跟姑姑一起說說故事。


父母一定要敢於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著交往。



當孩子第一次跟自己的親人招手時,你要積極地幫他去建立聯結。


然後就交給孩子自己去交流表達。


當孩子用自己那含糊不清的語言跟人打招呼時,不要打斷他,更不要去代替孩子說話。



很多說不好話的孩子都是被父母寵溺的孩子,因為還沒等他們說話,父母已經把一切都準備好了。



看上去是完美的愛,其實不利於孩子去掌握語言。



要鼓勵孩子去運用自己的能力,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就算他們說的很慢,一個長句子要分段說,也要耐心地等待他們說完。



記得剛開始兒子說話也是一個個的短句子,我們聽的都急。


可我還是會讓他們慢慢說,如今他已經能輕鬆自如地運用長句子,有時候還會用一些成語和疊詞呢。


這個跟他平常的閱讀也有很大的關聯,所以要堅持給孩子進行親子閱讀。



而一些語氣助詞的使用,更能讓他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些詞語就是平常跟父母的對話中習得的。


所以,好好跟孩子說話。


並且要

多說說話。








3





有一種父母,無時無刻不在挑孩子的毛病。


好像孩子怎麼做都不滿意。


結果孩子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成年後都覺得自卑。



比如孩子打招呼這件事,我們中國人看的很重。


真的要這麼急嗎?



就拿兒子跟那個嚴肅的姑爺爺的交往來說。


剛開始見面的時候,我也會提醒兒子,「來,這是姑爺爺,是爸爸的姑父,你叫一下姑爺爺。」


兒子瞧了一眼那張嚴肅的臉,可不樂意叫。


我也不能催他,就找法子跟長輩說說話,化解當時的尷尬。


因為我知道兒子需要時間。



可幾天後混熟了,天天姑爺爺姑爺爺地叫著。



我們要給孩子時間,更要去讀懂孩子。


因為很多的孩子是慢熱型,或者性格是偏內向的。



記得有一次,在電梯間碰見鄰居帶著女兒出門。


那個小女孩一見我們就靦腆的低下了頭。


可這個時候熱情的鄰居打著招呼,還要女兒叫叔叔阿姨。



孩子的頭反而更低了。


這時鄰居就大聲起來了,「怎麼不叫,我是怎麼教你的,沒一點禮貌!」然後又對著我們笑笑。


我覺得她在乎的是自己的面子,而不是孩子的感受。



太多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大方方,見人嘴巴甜點。


可這樣的孩子,你越是逼著他去打招呼,讓她越是反感這件事。


久而久之,孩子更不敢跟陌生人打交道。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要尊重其發育階段的特點。



千萬不要給孩子扣上一頂「不講禮貌」的帽子。


也不要強迫孩子去按照大人安排地模式進行交往。


因為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退縮。



而你的理解和幫助,加上耐心地等待。


有一天,你會為孩子的進步感到吃驚。






4






對自我滿意的孩子,才能更自信地融進集體。


孩子在1-2歲這個階段會有自我意識的產生。


他們會產生物權意識,會覺得這個是我的,跟你說「不能拿,不給你」。



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階段,因為交往不是去逢迎拍馬,而是有禮有節。


這個基礎就是「有自己」,事實上孩子對物權的關注是開始去關注自己和他人的不同。


獨立性和自主意識也往往是這時候開始萌芽。



如果父母沒有理解孩子這個行為,就會覺得孩子是自私自利,無理取鬧。


反而去強迫孩子服從。



當孩子拚命拽著自己的玩具,不想給另外一個孩子玩的時候。


有的媽媽出於情面,一定要強迫孩子分享。


生硬地搶去,又任憑孩子去哭。



這樣能鍛鍊出孩子的分享意識嗎?


絕不可能,從來沒有被滿足的孩子,永遠不會去主動分享。


反而讓孩子對自我產生模糊感,終其一生都活在別人的眼裡。



當然,在交往中,不懂分享的人往往不會被人接納。


我們還是願意看到一個大方的孩子。



那就先培養好孩子的安全感,讓他知道自己的東西不會被搶去,只是給其他孩子暫時支配。



另外就是父母的行為往往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比如我們家吃水果,我一般不會一個人吃一個,而是要分開給每個人吃一點。


這不是小氣,而是讓孩子體會大家一起吃的感覺。



而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我不會勉強他。


而是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其實孩子心情好的時候,一般樂於分享一部分的東西給其他的孩子。


只是很多時候,孩子們會同時去爭一樣物品而起了衝突罷了。


所以,父母要多觀察,讀懂孩子的行為。



一般孩子到了5歲的時候,社會情感的一些模式會基本固定下來。


在這之前,一定要努力培養孩子的社會感情。



這樣孩子離開家以後,不管是升學還是工作。


父母都不要那麼操心,孩子也會更受歡迎一些。


今後的婚姻和家庭也會幸福很多。




作者:魚爸 ,公眾號:養育男孩(breedboy),一個最有愛的公眾號,面向家長群體,每天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家庭關係建造知識,以男孩養育為切入點,精選有趣、有愛、有信的內容!



免費MP3音頻資料







影響世界的100本名著(MP3音頻)下載


從小聽名著的孩子,語文不會差






長按掃描關注,回複數字

100

即可


重要說明:由於網盤資料比較大,100本名著總計145段音頻,建議先用電腦下載再傳手機




關於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ID: satirxinli


專註你的婚姻和孩子教育
每天分享最深刻的心理情感文章


主編在這,等你呢


推薦閱讀

7歲孩子模仿爸爸和「小三」聊天,在場全淚奔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鄭爽?唉……
經常對孩子說"謝謝",影響竟這麼大!
孩子,我為什麼要你學做飯?
老公帶了幾天孩子後,大寶的變化讓我目瞪口呆
換個老婆(老公),你就一定幸福了嗎?

TAG: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擺脫不了爛感情,是因為你缺乏這種能力
婚後折磨人的不是婚外情,也不是婆媳關係不好,而是缺乏感情教育
孩子一直見不得別人好,原來是因為缺乏這個……
沒能和孩子及時分床睡,原因通常不在孩子,而在父母,父母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
男女交往中,什麼樣的關係才能讓你不再缺乏安全感?
准媽媽注意,父母如果給不了孩子這個,容易使孩子自卑和缺乏安全感
真愛不是沒有,而是我們缺乏等待的勇氣
「我不敢,我做不到「,孩子缺乏自信,會錯失Ta的美好人生
可怕的不是真相,而是缺乏面對的勇氣
好人難做,如果缺乏智慧,往往會好心辦壞事
不吃早餐,缺乏運動,整體抱怨,我感覺說中了你,而且全對!
你不是不會追求人,你只是缺乏了這一項技能!
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一種什麼感受?
孕晚期寶媽缺乏這種物質,最好不要選擇順產,不然很可能順轉剖
如果出生能選擇,孩子最不願生在這三種家庭,缺乏幸福感
你所不知道的恐懼之肥胖!並不是所有的肥胖都是缺乏運動!
手指這樣的話不是缺乏營養,可能是癌症的早期!
分開兩地的感情,又如何讓缺乏安全感的她回到你身邊
猴子也能像人一樣說話?他們只是缺乏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