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塔斯迪瑪希都唱過的歌劇,其實是花腔女高音終極挑戰
大都會歌劇院上演次數最多的歌劇之一
義大利美聲歌劇的頂峰之作
「女高音的試金石」
聽說迪瑪希把歌劇納入了自己的曲庫,好多朋友都坐不住了。還正好是最近國家大劇院與馬林斯基劇院合作的 「史上最慘最難唱 」的歌劇《拉美莫爾的露琪亞》。
今年是義大利歌劇三傑之一多尼采蒂 誕辰 220 周年。為紀念這位歌劇巨匠,「 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17 」 以他的歌劇《拉美莫爾的露琪亞》開幕,並請來著名指揮家丹尼爾·歐倫執棒。(原定指揮為瓦列里·捷傑耶夫)
來自以色列的指揮家丹尼爾·歐倫是中國的常客了,他曾在國家大劇院指揮過《圖蘭朵》,並且很喜愛中國。雖然錯過了 「姐夫」 捷傑耶夫執棒,但也有人認為這次「替補」是賺到了。無論如何,這次上演的《拉美莫爾的露琪亞》,是一部厲害到不得不給大家安利的歌劇。
《拉美莫爾的露琪亞》(義大利語LUCIA DI RUMMERMOORE),是1883年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開幕時上演的第二部歌劇,也是大都會歌劇院130多年來上演次數最多的歌劇之一。
誕生於兩個世紀之前的這部劇,卻帶著流行音樂的魅力。其中女高音的詠嘆,曾是呂克·貝松科幻大片《第五元素》的配樂,也是俄羅斯 「海豚音王子」 維塔斯挑戰的歌劇唱段。
維塔斯《拉美莫爾的露琪亞》
第五元素中外星人的海豚音歌曲 VITAS演唱版本 可以跟電影中比較
1955年,女高音瑪麗亞·卡拉斯、指揮卡拉揚和斯卡拉歌劇院在柏林合作上演了《拉美莫爾的露琪亞》,其現場錄音現已成為經典。
1965年帕瓦羅蒂在美國初次登台,出演《拉美莫爾的露琪亞》男一號埃德加多。1961年多明戈首演美國時,也選擇了該劇。
帕瓦羅蒂1965年2月首次登台美國時的劇照。作為男一號,他與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瓊·薩瑟蘭合演《拉美莫爾的露琪亞》。 John Pinedsa/gettyimages
這部歌劇如此受人追捧,不僅因為其故事的悲劇性,更是那寫入教科書的花腔女高音特技挑戰。
真實的悲劇
比「羅密歐與朱麗葉」更慘
歌劇《拉美莫爾的露琪亞》的故事情節有些類似於 「 羅密歐與朱麗葉 」。蘇格蘭兩個世代為仇的家族,為了爭奪利益,最終葬送了一對有情人的生命。
這個故事並非空穴來風。它在歷史上確有其事,而且確實發生在蘇格蘭兩大家族之間,只不過,在真實事件中,死去的只有一人,即那位瘋狂弒夫的新娘。
美聲女王瓊·薩瑟蘭飾演的 Lucia
1819年,「歷史小說之父」蘇格蘭作家司各特,將這一悲劇事件改編成小說《拉美莫爾的新娘》,地點則設定在了17世紀末蘇格蘭東南部的拉美莫爾山陵地帶。
小說中,戲劇化的衝突、豐富的對白、還有蘇格蘭的異域風情,都是絕佳的劇本素材。因此該書出版之後,多次被改編成歌劇,多尼采蒂的《拉美莫爾的露琪亞》正是其中之一,也是最為傑出的一部。
司各特 (Sir Walter Scott, 1771-1832)
值得一提的是,司各特的作品常常為歌劇創作者提供靈感。
另一位義大利美聲歌劇代表人物羅西尼,曾在1819年,將司各特的同名詩歌改編成《湖上女郎(La Donna del Lago)》;
而多尼采蒂1829年的歌劇《凱尼爾沃斯城堡的伊麗莎白(Elisabetta al Castello di Kenilworth)》也是以司各特的歷史小說為藍本。
據統計,他的小說,共成就了六十多部歌劇劇本。只是都比不上《拉美莫爾的露琪亞》的造詣。
多尼采蒂在歌劇中,不僅保留了原作的悲慘結尾,還有意增加了悲的戲份,使無辜新郎也難逃厄運,不惜用一整幕來呈現男女主角走向死亡命運的過程。
第三幕「發瘋場景」 - 卡拉斯/卡拉揚
1955年,柏林
當女主角露琪亞刺死新婚丈夫、滿身帶血的出現在舞台時,驚魂之感已不言而喻,她幻想著與心上人埃德加多步入婚禮殿堂,以長達近20分鐘的花腔詠嘆,配之「發瘋」的演技,訴出全劇最引人入勝、卻又最惻隱動容的場景。
男主角埃德加多此時在家族墓地邊肝腸寸斷,當得知露琪亞死去時,他唱出「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之句,拔劍自盡,以死相隨。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原文為"se divisi fummo in terra, ne congiunga il Nume in ciel"(DM s opera site英譯成"though we were parted on earth, may God unite us in Heaven"
貝利尼VS多尼采蒂
歌劇三傑沒有硝煙的戰爭
義大利美聲歌劇有三傑:羅西尼、貝利尼、多尼采蒂。
羅西尼Rossini
1792-1868
羅西尼早在37歲就封筆不再寫歌劇,但他仍然為義大利的後們輩尋找機會。
1834年初,正是在他的幫助下,闖蕩巴黎半年未果的貝利尼,最終獲得了巴黎義大利劇院的委約機會。不過,羅西尼同時也給義大利的多尼采蒂發出了邀請信……
貝利尼 Bellini
1801 - 1835
貝利尼和多尼采蒂有過不止一次正面「交鋒」:
1828年熱那亞的卡洛·費利切劇院開幕季
米蘭卡爾卡諾劇院1830-31演出季
斯卡拉歌劇院1831-32演出季
雖然此前貝利尼都佔了些上風,但他始終擺脫不了對多尼采蒂的恐懼。因為多尼采蒂實在太多產了,其創作歌劇的速度,似乎無人能敵。
而巴黎是當時歐洲的藝術之都,若能在那裡獲得認可,意義非同小可。這次首秀機會,決不允許失敗——對貝利尼如此,對多尼采蒂也是如此。
多尼采蒂 Donizetti
1797-1848
利用身處巴黎的地利之優,貝利尼開始以極為謙恭的姿態親近羅西尼,並請求給予指點。羅西尼也慷慨的為他的新作《清教徒(I puritani)》潤色。
而多尼采蒂則特意挑選了一部巴黎人熟知的戲劇《馬里諾·法列羅》作為其歌劇情節,好讓不懂義大利語的法國觀眾更容易接受。
1835年1月24日,貝利尼的《清教徒》在巴黎義大利劇院首次公演,旋即引發轟動。羅西尼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 「歌手和作曲家要求返場謝幕兩次,我得告訴你,這在巴黎是很罕見的,只有真正的瑰寶才值得受此待遇。」
相比於《清教徒》男女主角的幸福結局,3月上演的多尼采蒂的《馬里諾·法列羅》,反響並不熱烈。貝利尼再度佔了上風。
然而,貝利尼還未來得及享用《清教徒》帶來的聲譽,就於當年九月因腸炎去世。
創作精力最旺
多尼采蒂最終「逆襲」
藝術家們往往難以知曉自身創造力的邊界,也難以知曉其創作將耗費多少實際的生命——羅西尼37歲封筆以及貝利尼33歲的死,可謂作了極端的註腳。
從這方面來說,多尼采蒂要相對幸運一些,當年38歲的他,雖然有健康上的困擾,但不至於早逝,而他的創作力也依然保持著旺盛。
版畫《創作〈拉美莫爾的露琪亞〉的多尼采蒂》 teatro la fenice
貝利尼去世之時,多尼采蒂已經回到義大利,為另一部新歌劇首演進行最後綵排。
這部巴黎歸來後創作的第一部新作,就是《拉美莫爾的露琪亞》,它也可被視為多尼采蒂近二十年創作積累的一次迸發。
1835年9月《拉美莫爾的露琪亞》在義大利那不勒斯聖卡羅劇院首演時的節目冊封面。 Venezia, Fondazione Giorgio Cini
劇中最經典的唱段,莫過於第三幕女主角的 「發瘋場景」 。長笛與炫技的花腔女聲巧妙環繞,猶如聲樂的 「高空特技」。這一幕對於花腔女高音演唱技術與舞台表演功力的要求極高,被認為是義大利歌劇中花腔女高音的終極挑戰, 「女高音的試金石」。而最後將主音推至頂峰的那一刻,往往會收穫滿堂喝彩。
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第二幕結束前男主角突然闖入婚禮現場而引發的戲劇化場景,隨之而起的六重唱,也是該劇為最精彩的部分。
第二幕六重唱《此時誰緊拽著我》
(Chi mi frena in tal momento)
多尼采蒂的創作巧思,在此展露無遺,他用逐步疊加的重唱形式,與這一關鍵情節相搭配,六位人物獨自唱著抒發心境的唱詞,漸漸融合成一個整體,並在此消彼長中,將情緒渲染至高潮。
歌劇《拉美莫爾的露琪亞》除了其自身的藝術價值外,也為多尼采蒂打開了通往巴黎的大門。
在首演兩年之後的1837年12月12日,巴黎義大利劇院也上演了該劇,並獲得巨大成功。之後僅過了五個月,多尼采蒂就收到來自巴黎歌劇院的合同,成為第一位獲得委約創作法國大歌劇的義大利人。
在貝利尼英年早逝、羅西尼歸隱之時,多尼采蒂——這位「三傑」中最多產的一位,以義大利歌劇藝術傳承者之姿移居巴黎。他在1835年北上時所懷的憧憬,終於在1838年有了實現的開端……
文_ 譚譚
編輯 _ 梨科夫斯基|圖片來自網路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新媒體旗下分類媒體「靠譜」
今日演訊
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17
國家大劇院與馬林斯基劇院聯合製作
多尼采蒂歌劇《拉美莫爾的露琪亞》
2017/4/9-4/1219:30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
主 演
※法國古樂團演繹巴洛克時期狂歡節,魯特琴奏響中法文化之春
※我都快忘了,用木梳梳發居然這麼舒服
※放下你的傅雷家書吧,聽他講美術史才是正經事
※冷麵冰山男神的琴聲如火山熾熱,他是上帝的小提琴手
※哈佛大學搞出一套「大不一樣的中國史」,到底是啥?
TAG:外灘靠譜 |
※輕盈的華麗,靈活的嫵媚:賞析10段經典花腔女高音
※「古典花腔」吳睿睿獨唱音樂會
※馬丁·瓦爾澤:通過《花腔》和《紅高粱》認識中國文學
※二哈被「容嬤嬤」扎針了!疼的直叫喚,網友卻說聽起來想在唱花腔!
※靈媳婦必教地花腔餅餅服法,教會了讓齊家吃地索然無味!
※《出彩》「擼起袖子」演繹高難花腔 稱唱到90歲!
※曾為周總理演唱,退休後當義工,能唱高難度花腔,78歲於奶奶又出來「奪冠」了……
※78歲理髮奶奶挑戰花腔女高音,4評委集體起立鼓掌!
※魔廚,中餐新玩法or耍花腔?
※李玉剛diss GAI?你得練練黃梅調的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