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君子九思(深度好文,薦讀)

君子九思(深度好文,薦讀)




君子九思


編輯整理:菩提果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所談的「君子有九思」,全面概括了人言行舉止的各個方面,他要求自己和學生們一言一行都要認真思考和自我反省,這裡包括個人道德修養的各種規範,如溫、良、恭、儉、讓、忠、孝、仁、義、禮、智等等,所有這些構成孔子的道德修養學說。





  1.視思明:考慮是否看得清楚



  就算是眼睛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實的,所以在看待一件事情時,要求每個角度都要仔細觀察思考。只有看到實物的本質,你才會看的清楚明白。



  君子視思明,要分得清是非,辯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可往往人就是看不清是非曲直,不敢或不想看清真假虛實。放棄了自我標準,換得一時安穩,良心卻遭受煎熬。當然,如果看不清人和事,但是能夠看清自己,願意與世無爭,逍遙自在,這樣的君子,至少還能守住自己內心的凈土。





 

 2.聽思聰:考慮是否聽得明白



  一件事,一種觀念,一個理論,一種言論,都不可人云亦云,要以自己的智慧去判斷,去取捨。所以要聽逆耳之言,要聽遠方之言,逆耳之言可以省思,遠方之言可以攻錯。



  君子聽思聰,不要聽風則雨,要多聽多想,要聽得聰明。人多嘴雜,每個人的標準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同一個事物在不同人那裡千差萬別,有的真實,有的誇張。光是聽人說,安能辨它真偽?君子要多聽,要善於聽不同的聲音,還要聽得聰明,要聽得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




  3.色思溫:考慮是否溫和



  色,就是臉色,一個人的臉色,充分代表著他的內心情感。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往往都是通過面部表情表現出來的。面對他人,自已的臉色,是和藹可親,還是拒人於千里。色思溫,溫者不冷不熱,恰如其分。


  君子色思溫,謙謙君子,自古如是。君子應該有平和的心態,濕潤的言語。要心懷寬廣,有容乃大;要處變不驚,瀟洒自如。有時候太激烈和明顯的表情能瞬間轉變周圍的氣氛,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君子應該有比常人更大的氣量,比常人更穩定的情緒。





  4.貌思恭:考慮是否莊重恭敬



  貌者就是一個人的儀容、儀態。無論是言談、服裝、態度、在任何場合,要給對方一種要謙虛、恭敬,尊重的感覺。



  君子貌思恭,要真誠待人,無論貴;懂得尊敬,也懂得謙卑,就像是玉一塊,不如炭火那麼熾熱,不像冰水那麼寒冷,溫溫的,讓人覺得舒服。只有尊敬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那些目空無人,總是高高在上的人,不懂得自己什麼時候應該謙虛和恭敬的人,不會有好結果的。





  5.言思忠:考慮是否忠誠老實



  忠,首先要做到的是「忠於自己」,不做違背良心,違背道德的事。然後才能做到忠於人,忠於事。對事竭心儘力去做就是忠,忠與信是不可分的,言而有信是做人的根本,誠實是最好的做人態度。



  君子言思忠,要學會說話,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要言行一致,說出的話,擲地在聲。常言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話,要對自己的心忠誠;說出的話,要對自己的行為忠誠。只可惜,有的人陽奉陰違,心口不一,時間久了,讓人生厭。





  6.事思敬:考慮是否認真謹慎



  事無大小,也無貴賤,做好一件事,完成一件事,就是敬業。社會上有百行百業,所謂行行出狀元,你選擇做什麼,要尊重自己的選擇,以負責、盡職的態度去做,自然會出人頭地。



  君子事思敬,要懂得敬業,每一份事業都需要全心全意,都要全情投入。沒有隨隨便便就能做好的事情,只有仔細思考,周密準備,才能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7.疑思問:考慮應該詢問請教別人



  有了疑難的問題,就要不恥下問。旬子《勸學篇》中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韓愈的《師說》也說:「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無惑?」學問之廣之大,無人能通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就問,何恥之有!



  君子疑思問,要好奇,要有疑問,要多問。只有能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思考問題,不斷解決問題,才能不斷進步。學會提問,有了時間的積累和實踐的經驗,才能知道什麼地方有問題。要有提問的好奇心,才能在別人沒有發現的地方發現問題。





 

 8.忿思難:考慮是否會產生後患



  當怒火滿腔,將要暴發時,先想一想如果你的怒氣發完之後,會有什麼後果?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而皆中節謂之和。所以當你不能掌握喜怒哀樂發而中節時,就要剋制自已的情緒,以免招禍。



  君子忿思難,君子要剋制自己的情緒,學會三思而後行,學會忍讓。當然,這些都是在自己的最大限度以內的,不能因為需要做君子就讓那些小人們得寸進尺。首先是要忍讓,其次才是反擊。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時候一時的忍耐,可以換來今後長久的平穩。




  


  9.見得思義:考慮是否合於仁義



  面對唾手可得的利益時,是否應該先想到「義」字?義者,適不適宜,正不正當,合不合理之謂。適宜、正當、合理,得之可也。



  君子見得思義,個人認為是在利益面前,要知道自己堅守的道義。有的人見利忘義,看見即得的好處,便忘記了自己還是人,犧牲別人的一切甚至生命。愛財要取之有道,切不能把道義放兩旁,把利字擺中間。



  (來源:論語微信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了凡四訓 的精彩文章:

南師箴言:小孩老人跌倒,千萬不能馬上扶起!!

TAG:了凡四訓 |

您可能感興趣

讀人(深度好文)。
慾望!(深度好文)
慾望!(深度好文)
讀人(深度好文)
笨!(深度好文)
悟 (深度好文!)
熬!( 深度好文 )
【薦讀】人生之尺(深度好文)
慾望(深度好文)。
希 望(深度好文)
悟,(深度好文)
珍惜(深度好文)
頓悟!(深度好文)
老伴!(深度好文)
欲 望(深度好文)。
沉默(深度好文)
買 碗(深度好文)
懂!(深度好文)
沉澱(深度好文)
十言!(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