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拍電影有何不同?到他的作品裡尋找答案
文 |布魯姆、AsuraHu
理科生轉行拍電影是什麼樣的?直到遇見扎努西,我們才對這個問題有了直觀的印象。
理性不單組成了其主題的重要部分,更是「這塊水晶」結構的決定性成因。
其代表作儘管與同期其他波蘭導演分享了相似的主題,關於歷史、政治與道德焦慮,但扎努西卻通過由理性引領的這種方式,創造出別具一格的個人風格。
這位儒雅又睿智的波蘭電影代言人,於上周六(5月6日)下午,再次造訪了中國電影資料館。
或許與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史學者李鎮老師的主持有關,此次對話引領我們看到了更多過去的波蘭,和扎努西曾經的努力與嘗試。
這天放映的兩部電影分別是他早中期的諷刺經典《黑幕風雲》與最近一部作品《人性誘惑》(近期還將有新片出爐)。
非常有趣的,我們可以從扎努西談及的歷史以及這兩部影片,看到一些我們相當熟悉或者似曾相識的情況。波蘭電影與中國電影,似乎真的有了一些「緣分」,比如都曾以國營體制支持創作、比如老導演晚年都轉向了通俗類型的探索……
《黑幕風雲》
創作於1977年的《黑幕風雲》被戲稱為「波蘭黃建新」,令人心驚又失笑。但更為迷人的是,扎努西創作中的理性精神,關於精神與本性的分離討論,為影片的電影語言、影像邏輯增加了更為現代的特性與方向。
儘管主體是學術夏令營中細碎、鬆散的日常事件,但兩位主要人物繁密的對話卻在現實之上架出了一條思維的步道,二人相對於周邊環境實際上已經成為更抽象一層的遊覽者。
《黑幕風雲》
如此,影像的含義、攝影機的目光真正成為了立體的,打破了單一的時空。
這種不見得自覺的影像觀念,當然是其知識分子寓言的化身方式,從《水晶的結構》一直延續到《靈性之光》、《山巔的呼喚》。
《人性誘惑》
扎努西笑稱《人性誘惑》作為一生四十部作品中的「小兒子」,最受作為自己「寵愛」。
這部群像作品其實也通過宗教與現實的分野,劃開了抽象與具體兩層。其討論的主題與情感的邏輯中,仍舊充滿了歷史傷痕和道德焦慮,甚至包含著殘留的冷戰陰影。
不同的是,這部據導演說靈感來源於表姐的真實故事中,加入了許多類型元素與商業化嘗試,比如商戰、陰謀、性虐乃至跨國風光。
《人性誘惑》
其創作轉向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似乎與中國同齡導演有些許相似。
《人性誘惑》(《異物》)不足以與扎努西巔峰時期的作品相比,但我們仍然讚賞導演不停息的思考與創作。
在2015年的那次對談中,他談到「社會進步是由精英而非大眾推動的,精英並非由階級劃分,而是一種道德品質。」在波蘭電影人身上,我們尤為深刻地感受到了這樣的道理,以及如此的精英品質。
這部電影同時也是扎努西終生好友、波蘭傑出音樂家、電影配樂大師吉拉爾的最後一部作品。
那種傳承自肖邦的精神氣質,當然,或許還有扎努西導演完美無瑕的英文口音,深深折服了我們。
接下來為您獻上由熱心又快手的觀眾AsuraHu主要整理的本次映后座談的文字紀錄。
北京是扎努西巡展亞洲之旅的第一站。此次巡展還有5月11日晚19:00的最後一場可供參加,將于波蘭共和國駐華大使館播放《我們神的兄弟》。
感興趣的觀眾可以寄送郵件至:
(報名人數、每位前來者的名字)
《黑幕風雲》映後談
主持人李鎮
嘉賓克日什托夫?扎努西
歡迎大家今天下午來觀看扎努西導演的電影展。在今天的對談正式開始之前,先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扎努西導演,以免有些觀眾不是太熟悉。
扎努西導演是波蘭電影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希特勒侵佔波蘭的1939年,他20歲畢業於華沙大學物理專業,轉而學習哲學專業,後來又進入了著名的羅茲電影學院。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據說因為作品過於具有實驗性,被學校開除了,後來經過不懈努力,又重新獲得學校錄取。
70年代中後期到80年代初,是波蘭電影的又一個黃金時代,這時候有一批藝術電影導演湧現,這時期,扎努西導演接手了一個國家電影公司TOR,公司二把手大家很熟悉,就是基耶斯洛夫斯基。
80年代之後,扎努西導演保持創作,獲得過很多大獎,在威尼斯、柏林、戛納都拿到過很多重要獎項。這些年來,他也仍然在拍攝電影、電視片、紀錄片、舞台劇,也出版了不少著作。
他剛才還將自己新出版的著作,一些關於他自己的故事,贈送給了中國電影資料館。接下來,我先替大家問幾個問題,而後開放觀眾Q&A環節。
嘉賓訪問
剛剛放映的這部《黑幕風雲》是您1976年的作品,請您談談它的創作背景,是在什麼樣的環境,為什麼而拍的呢?
扎努西:
這部電影的主要議題就是道德腐敗。每個社會、每個體制內都有腐敗。社會很容易就產生腐敗。這部電影基本上是對腐敗的一次辛辣抗議。如果這個國家非常好的話,腐敗這個詞都不常用呢。
《黑幕風雲》
76、77是波蘭電影振興的年代,當時的年輕的創作人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呢?似乎有競爭也有合作。我聽說TOR和瓦伊達的X集團就處於相對競爭的狀態。請您談一談?
扎努西:
競爭是人性的特點,每個人都想做得更好。但也不止如此。所有活著的東西,動物、植物也都是在競爭的,都一樣,樹也希望長得更好,。藝術家也一樣,我們都會競爭,我們都在努力成長。在製片廠,有很多不同團隊的導演。我們也一直都在競爭,因為每個人都想證明自己比別人好。有的時候我們會成功,有時候不行。但重要的是我們一直在做努力。
聽說您和瓦依達住在一個社區里。競爭的同時,你們也時常在討論。我們通常說的波蘭學派,想知道這個「學派」內是否有學術的氛圍?
扎努西:
雖然一直在競爭,但我們也有交流。我認為瓦依達很非常有天賦,是一位非常好的導演,說天賦我不如他。他不喜歡的作品,我都喜歡。我們是夥伴,是朋友,是競爭者。
瓦伊達與扎努西
但你們的電影討論的主題都相似的非常嚴肅,關於歷史政治、道德焦慮?這種深刻是當時的潮流是嗎?
扎努西:
是的。不管怎麼說,我們都是朋友。你可以和朋友競爭。
在這部電影中,展現了學生、助教和導師的故事。這個和你本人在大學裡的經歷有關嗎?你有投入自己的故事在創作中嗎?
扎努西:
實際上沒有。因為我大學的專業是物理和哲學相關,這兩塊的學術比較乾淨,沒什麼機會接觸這種情況。電影里主要說的是人文科學。這些故事主要來自我朋友的經歷,我也參加過類似的學術夏令營活動,我也觀察到了類似的故事,但我沒有經歷。參與其中的學生也有告訴我一些。
羅茲電影學院
您第三年到底拍了什麼電影,讓學校把您除名了?我很好奇。看資料您是經過了一些「戰鬥」,成為了一個「鬥士」才讓學校重新錄取了你。
扎努西:
羅茲電影學院的名額非常緊張,競爭十分激烈。一百個申請者對應只有一個位置,當時,只有包括我在內的六個人成功了。這個時候他們認為我非常有前途,可以做很好的電影。過了三年之後,他們對我的水平產生了懷疑。
那時候我不能理解,但年紀大了之後我逐漸獲得了一些智慧和領悟,可以理解我的教授。但同時,我也理解我自己。所以我認為我是對的,他們同樣也是對的。
當我申請電影學院的時候,我已經拍攝了很多作品,作為非專業人士,得了很多獎。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找機會去了一趟法國,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兒。在巴黎碰上新浪潮運動的主將,我採訪了戈達爾、特呂弗等人,我認識到,拍電影有不同的方式。他們用手持攝像機,讓演員很自然地在鏡頭前展現自己。
因此回到學校之後,我也用這種方式去拍攝我的作品。我的教授不能接受我的方式,認為這樣不學院、不專業,為了警示其他學生「如果你們不用規範的方式來拍電影,你們就會被踢出局」,由此決定讓我退學。
TOR廠標
TOR這個公司是國有的,到現在還存在。它成立於1956年,當時政府在創作上有什麼要求,費用上有什麼限制嗎?
扎努西:
過去,每個項目都必須有文化部官員審批,他們會做出選擇,讓有些通過了有些沒有。我們都是僱員。但近二十五年,波蘭轉型了。TOR還算國有公司,但我們不再直接受國家自持了,但還是可以申請一些國家撥款。
在這樣的國有機構中,藝術家的個性能被充分接受嗎?什麼樣的作品是比較不確定能通過的呢?
扎努西:
當你在這樣的一個體制中時,藝術家需要知道規則大概是什麼樣的,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行,就像玩遊戲一樣。每部影片在拍攝之後會受到審核或刪減。像是這部電影中就有不少敏感的台詞。我會為了一些台詞去奮鬥,但有一些就是不能被接受,會被刪除,有的改變很小,我也就接受了。
扎努西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影迷》中
出演自己
我感覺我看到的波蘭電影都是藝術電影,沒有商業電影。而且其中充滿了理性思考,總是在討論生命、宗教、戰爭等等嚴肅的話題。這是不是波蘭電影的傳統?
扎努西:
這個問題很難解釋。我們或許可以從歷史中去尋找原因。18世紀波蘭曾經被俄羅斯帝國、奧地利帝國以及普魯士王國瓜分,直接導向了國家的滅亡。但波蘭人民仍然為自己的國族而戰鬥,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才在一戰後重新復國。儘管國家破滅了,但我們最好的藝術家、音樂家、文學家,詩人,比如肖邦,仍然像國王一樣,用文化把這個民族團結起來。
在20世紀的時候,波蘭電影繼承了這樣的角色,在危亡的時刻,聯結、錘鍊著民族的精神。
商業化的影片也會存在,不過大多數商業電影你當天看完晚上還記得,第二天就忘了。它在商業上可能掙得錢不少,但對藝術家來說,這樣是很失敗的。作為藝術家,我更希望能給觀眾留下印象,即使藝術電影受眾很少,我的會計可能會不開心,但我會很開心。
德國、波蘭、美國合拍的《寂靜太陽年》
中國的電影人也在討論民族性,如何在電影中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作為波蘭的電影人,您考慮這個問題嗎?如何在電影中體現波蘭的民族性?
扎努西:
我拍攝了大概四十部作品,其中一半基本都是跨國製片的。它們不僅保留了我作為波蘭人的身份,也需要考慮其他國家的受眾,這對於歐洲電影來說是很常見的情況。儘管大家來自不同國家,卻也有不少共同點。作為導演是可以找到一個方式讓不同民族的人產生共鳴的。
很多人有美國夢去好萊塢發展。我也去美國拍過電影,我認為那不是我最好的作品。有一位捷克導演米洛斯福爾曼告訴我說,這個電影不錯,但你如果不愛可樂和漢堡,你是沒辦法做一個成功的美國導演的。我不喜歡喝可口可樂,也不喜歡吃漢堡包。這個真的不一樣,我喜歡這個國家也喜歡這個國家的文化。想要做一個還行的美國導演或許也可以,但我更願意保留自己的文化身份。
觀眾提問
您在學習物理和宗教的過程中,或者在您的電影討論這些問題、您汲取信仰(不止包含宗教)的過程中,你自己的人生哲學是什麼?
扎努西:
我是一個天主教徒。但我認為讓我保持信仰的最強烈的動力,是我的物理背景。我看到世界如何運轉、發展的。在這個科學背景上,你會發現物理研究的所有東西,也有神秘性。你承認世界存在神秘,就會有一些哲學的迷思。
《水晶的結構》
腐敗和官僚主義在現在、在此處仍然存在。四十年前拍攝的這個電影已經提出了這個問題。我想問,您認為類似的問題波蘭現在還存在嗎?你認為你的作品有沒有對社會產生一點影響?
扎努西:
我很希望能告訴你這個電影已經過時了,腐敗已經不再存在了,希望告訴你電影能解決問題,但這不是事實。腐敗就像癌症,在每個時代、每個社會中都會滋生。現在波蘭的腐敗情況比以前好了一點吧但這仍然存在。
這還是一個非常諷刺的電影。我帶它到美國的大學展映時原以為他們或許不能理解,但學生們還是產生同感,他們說自己也會遇見相似的情況。這樣的問題在哪兒都是存在的,只是呈現細節不太一樣。
推薦 |「文慧園路三號」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求賢。
※《銀河護衛隊2》片子好看,但導演的吃相有點難看
※張敏和周慧敏「女神CP」,讓人想起這部石破天驚的電影
※葛格帶你看《家族之苦》,談談山田洋次高在何處
TAG:文慧園路三號 |
※人生到底有何意義?孔子的作為,是最好的答案
※喜歡一個的理由是什麼?相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你所有的不開心,都能在這部電影里找到答案
※人生是什麼?我應該怎樣對待人生?不同的我會告訴我不同的答案
※重生還是毀滅,這部電影有了答案
※我們窮其一生追求的是什麼?這部電影也許能給你答案
※你有沒有被護膚品商家坑過 這裡都能找到答案
※自己當導演拍的影片可以拿到電影院放嗎?答案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如何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不」?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餘生不能將就?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不能向孩子哭「窮」?這是我見過最理性的答案…
※懷孕後到底能不能同房?對胎兒有影響嗎?答案都在這裡
※孕期能同房嗎?對胎兒會有什麼影響?這應該是最完整的答案了
※理想生活到底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大海上該如何求生? 你想到的答案幾乎都是錯的 正確的求生方法其實很簡單
※原生家庭問題有那麼嚴重嗎?從這些明星身上你或許能找到答案
※生不生二胎?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生活沒有答案,生活不需要答案
※生完孩子為什麼腰疼,真是打麻藥引起的?答案讓你想不到
※輸卵管檢查造影好還是通水好?這裡有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