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則親歷故事透析「一帶一路」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文】
「一帶一路」三年多來到底取得怎樣的進展,已成為國內外輿論極度關注的焦點議題。大量媒體報道與學術研究習慣用宏大辭彙與不同數據概括,卻往往忽視那些有血有肉「一帶一路」故事背後的多面性。筆者與所在機構同事曾去過40多個國家宣講、對話與參會,寫了一些理論闡述與綜合文章,這次想用十段簡短的親歷故事透析「一帶一路」進程中的複雜與不易。
親歷故事一:
在某區域大國的雙邊《共建備忘錄》談判桌旁,筆者作為中方三位文本談判代表之一,一度如坐針氈。文本中原則性的問題,談得相當快,但僵局陷在具體重大項目的囊括上。對方急切借「一帶一路」重大契機發展本國經濟,把國內許多重大項目都往《共建備忘錄》里塞,甚至還說,「中國在巴基斯坦怎麼做的,也可在我國那麼做」。但那些項目大大超出了原本預設的雙方項目初稿。中方談判人員不得不就每個新增項目臨時打電話回京,尋求相關機構幫助。結果發現,至少相當一部分新增項目是不宜於加入「一帶一路」共建協議的。
這次談判提醒我們,不僅要為「一帶一路」目前得到全球多數國家的支持而喜悅,也要防範一些國家的過高期待以及項目合作中的「大包大攬」。
前三年,「一帶一路」為了更快地推進與國外的合作,與40多個國家簽署相關合作備忘錄,贏得了100多個國家與國際組織的公開支持,做大做強「一帶一路」的全球影響力,進而推進中國下一輪開放勢頭,這是無可厚非的。下一步中國需要防範「貪多嚼不爛」,雖還要努力做大項目、簽大協議、尋求大國支持,但也要從小處著手,完善小細節,嚴防小紕漏,注重小條款。畢竟,「一帶一路」已經取得階段性重大進展,接下來要進入「精耕細作」期。
親歷故事二:
在肯亞,筆者調研該國100年來第一條鐵路:從最大港口蒙巴薩到首都內羅畢的「蒙內鐵路」。這條鐵路完全由中國企業承建。所接觸到的當地官員、民眾都對中國感激不盡,也對中國系統的運營前景充滿信心,給了中國企業未來多年的運營權,希望中國能夠「傳幫帶」肯亞人的鐵路運營經驗,以便實現肯亞經濟的可持續性自主發展。但令人詫異的是,日本某公司在鐵路沿線投資了公路及相關基礎設施,意在對「蒙內鐵路」展開營運競爭。
這個項目警示我們,在經歷千辛萬苦而取得「一帶一路」許多重大項目突破性進展之後,更要繼續戒驕戒躁。過去一二十年,中國企業走出去,實際上是在還債,即兩三百年前,歐美企業就已走向世界,已有無數的企業發展與國家戰略布局。中國企業以物美價廉、合作共贏等方法與西方企業在全球市場分蛋糕、做蛋糕,體現了不斷提升的中國式軟實力,但同樣引起了西方企業的警覺、競爭甚至是市場的反撲。
走到一個新的國家,拿下一些大項目,如同「打天下」,但「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中國崛起之路註定是不平坦的,中國企業在全球崛起之路同樣不容易,而「一帶一路」的推進進程則必將是不平坦之路的集中折射。對此,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中國國內輿論、學者、政府都需要持有長期的平常心。
親歷故事三:
義烏是「一帶一路」貿易領域的重要支點城市。這些年義烏對外貿易連續多年以兩位數增長,2015年更是實現了進出口總額增長41.5%,這在全球貿易多年平均增長僅3%左右的大背景下,無疑是巨大的亮點。當地官員與商戶告訴筆者,義烏批發的小商品物美價廉,不同於歐美奢侈品牌,很對「一帶一路」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胃口。
兩年前,「義新歐」班列開通,目前已來回數百趟,在義烏小商品城專門開設了「進口館」,足不出戶就能一手購買到數十個國家的商品,義烏實實在在受益於「一帶一路」。
這個案例典型反映了「一帶一路」的務實性。不可否認,在義烏數次調研,筆者也看到了一些中小企業在信息化時代轉型升級不力、陷入窘境甚至破產的現象,但那不是普遍現象。
諸多地方企業尤其是數以千萬計的中小企業主,主流想法都是想圖變,希望在未來能借「一帶一路」,審時度勢,實現企業的「鳳凰涅磐」,此時,各級政府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優惠政策,創造條件,幫助諸多中小企業順利轉型升級,是不得不面對的重大責任。
親歷故事四:
2015年筆者在波蘭某重要智庫調研。剛落座,對方就調侃,「您是本周我們接待的第四批中國代表團了,相信也是來談一帶一路的。我們已知曉,但就想問一個問題:中國到底能給波蘭什麼實際利益?」此後的談話中,對方還反覆問及中國帶來的務實利益。當時筆者回應:「如果波蘭不給中國一些利益,恐怕一帶一路難以推進」,讓對方真正知道互利互惠的重要性,也讓波蘭智庫學者知道如何多以更長遠的角度看待兩國合作。
這段回憶至今如鯁在喉。當下,「一帶一路」研究與對外交往多是強調給對方帶來利益,生怕對方不願合作,這代表著中國走向世界進程的誠意與善意。但必須注意,類似的善意、誠意有時也會助長一些區域大國的傲慢,甚至是偏見,誤以為中國主動送上門的合作意願,意味著中國有求於他們。事實往往相反,中國走出去是相互需求的結果,不是誰求誰,更多時候,中國是合作的「甲方」。
「一帶一路」追求合作不是中國無償讓利,而是共贏。對方要贏,但中國也要贏。全球面臨著經濟增長長期低迷、貿易增長萎靡不振、各國基礎設施落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發展經驗有助於世界的未來,越來越多國家主動尋求對華合作。因此,對外合作,也需要自信。這應是未來「一帶一路」進程的重要規則。
親歷故事五:
在某拉美大國調研,與一位國企老總交談。問及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誰?他沒有指涉美國、日本或歐洲公司,而是談到同行業的某些中國公司,還列述了一些項目競標過程中國公司競相壓價的難堪與尷尬,末了感嘆「全是中國一帶一路品牌在埋單」。他的另一句話更加令我瞪目,「中國企業不怕與任何發達國家在海外競爭,但很害怕與國內企業在競爭。」他暗示,國內企業有時會出現競相壓價、不守規則的現象。
這類競爭狀況當然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市場化表現,但也折射了「一帶一路」大背景下一些企業蜂擁而出,以「佔領市場份額」為唯一戰略目標的盲目擴張性。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強化企業「走出去」進程的行業管理與規則制訂,提升中國企業的品牌,打造「百年老店」式的企業,目前看來越來越變成了「一帶一路」當務之急。
親歷故事六:
在奧地利薩爾茨堡,筆者曾給來自中歐各國上百位企業家、商會負責人與政府官員宣講「一帶一路」。課後,副州長感嘆道,沒想到近兩小時的課程,下面竟如此鴉雀無聲地聽講,他們太渴求知道「一帶一路」的真實故事與實際情況了。一些企業家的問題顯得非常基礎,比如,「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過程?「一帶一路」倡議中到底有哪些內容?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到底會持續多久?等等。這些問題都反映了中國的思想供給還遠遠未跟上。
奧地利薩爾茨堡
類似感嘆許多出國調研的學者都曾遇到過,致使中國的對外傳播工作壓力倍增。筆者在數十個國家宣講「一帶一路」,遇到更多的問題不是聽眾的刁難,而是一些「一帶一路」的基礎知識。這些年,國內已有數百萬篇的一帶一路新聞報道,但外語傳播的有效性、廣泛性仍不夠,如何藉助新媒體、新技術更多深入人心的傳播中國信息,藉助電影、文學等膾炙人口的方式講好「一帶一路」故事,傳播好中國故事,涉及到話語體系、傳播機制、運營人才等對外傳播方面更深化的供給側改革,可謂任重道遠。
親歷故事七:
在阿斯塔納,幾位哈薩克學者當面感嘆道:一帶一路令中哈兩國走近,但許多哈薩克人在社會心理上仍覺得與歐洲國家更近。的確,在許多中國人眼裡,與西方的心理距離也是更近的。事實上,恐怕很多中國人不知道,北京飛到新疆自治區省會烏魯木齊需四個小時,而哈薩克最大城市阿拉木圖飛到烏魯木齊卻僅需一個小時。筆者曾問過一個研究生班的學生,有誰能說出「中亞五國」的首都?結果沒有任何一位同學能立刻背出。
這種反差是對中國社會心理的重大告誡。對於多數中國人而言,國外通常指的是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卻忽視了多數鄰國尤其是中亞國家的存在。「一帶一路」國家在中國社會的心理中是一個巨大的盲區,是中國人的全球觀失衡的重要表現。目前,越來越多國家對華簽證採取免簽、落地簽的方式,這是調適民族心理的重要基礎。中國輿論不妨多建議普通民眾,多加強與鄰國的互動,多到「一帶一路」國家走走看看,完善中國人心理的地緣觀。這也是一項「一帶一路」民心相通領域的重大工作。
親歷故事八:
這些年,筆者在泰國、馬來西亞等個別城市商場、景點能直接花人民幣,有的商家甚至還用人民幣標價。在春節期間,曼谷與北京的航班數量竟超過了「中國航班最忙碌」的京滬線。「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在東南亞有極大的優勢,使得資金融通領域也水漲船高。不只是在東南亞國家,筆者在埃及、衣索比亞等國的一些著名景點,發現幾乎所有當地人都會用「你好」、「謝謝」與中國人打招呼,而人民幣在一些小攤點上,也呈現出了非常強勁的適用性。
這種交易僅僅是開始。中國雖已與23個國家實現了貨幣的直接交易,但僅有8個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資金融通」為目標的金融合作,是「一帶一路」倡議核心內容「五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發揮著人體血液般的作用,保證一帶一路的經濟運行穩定,促進區域可持續投融資機制的構建,防範系統性經濟風險的爆發。
不過,相比於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目前看來,資金融通在「一帶一路」的「五通」中剛剛開始發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便利貿易和投資,讓金融合作成為「一帶一路」新引擎,這應是可預見的期待。
親歷故事九:
2016年夏天,孟買曾舉行規模盛大的全球智庫會議,全球治理是討論重點,提及基礎設施建設時,一些印度學者都推崇中國的貢獻。
在與印度民眾對話時,也很容易感受到對方近年來快速升騰的民族自豪感、國家自信心以及對中國的羨慕。一位計程車司機告訴筆者,「很想去中國。中國比印度富,但印度未來也會越來越好。」另一位貧民窟里的印度教徒說,莫迪總理讓我們看到的希望,我們也有夢想,就像電影《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那樣。
不過,一旦談起「一帶一路」,他們就顯得有些拘謹。對於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多數印度智庫都有各自的想法,使得「一帶一路」南亞段的進程變得複雜。
《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劇照
這種糾結是一些區域大國的典型體現,包括德國、土耳其等區域大國也有部分學者存在類似糾結。一方面他們希望與中國合作,搭中國的經濟增長便車,學習中國的發展經驗,向中國取經,與此同時,他們也焦慮於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怕中國過於壓制本國在本區域的影響力。事實上,「一帶一路」不是零和博弈,共贏價值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如何深入全球人心,在區域大國尤其顯得迫切。
親歷故事十:
2016年4月18日,筆者所在機構與美國著名智庫CSIS共同舉辦了「中美一帶一路智庫對話」,據說這是在華盛頓第一次舉行的一帶一路主題中美對話,上百位官員、學者與相關人士聽取了對話會的新聞發布。一位官員說,為何會有這次對話,因為美國開始嚴肅地思考「一帶一路」。
一年多來,筆者還曾兩次去美國國務院宣講一帶一路,都有數位執行層面的中層官員問詢「一帶一路」的邏輯。他們不是完全排斥「一帶一路」,而是想急切了解「一帶一路」的真實情況。
這些反饋在近期中美交往中得到了更多應證。從近年來數十份美國公開智庫報告上看出,美國政府尤其是特朗普總統執政以來,在「一帶一路」的看法有鬆動。2017年4月初「習特會」上,習近平主席表示歡迎美國加入一帶一路。這是第一次中國主動向美國伸出「一帶一路」橄欖枝,獲得了美國的積極回應。可以預見,中美在「一帶一路」展開重大合作的可能性更是越來越大,而這將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的全球新進程。
以上十個故事並非是最典型的,卻是筆者親歷的。當然,親歷遠不只這些,而這篇文章用故事的方式講述,是希望引起更多的社會共鳴與學術思考。「一帶一路」是顯學,也是新學,它不是從理論到理論,而是從實踐到實踐,是「需要腳底板走出的學問」,需要調研出來的研究結論。
誠如筆者此前曾說,「一帶一路」的框架性、戰略意義式的研究已終結,下一步關鍵是要推進案例式的研究。「一帶一路」不能只有乾巴的數據、生硬的道理,更要有活生生的、豐滿的一個個故事。講好「一帶一路」故事,不只是對外交、外宣、智庫、學術、媒體等機構層面有重大意義,對文學、電影、哲學、旅遊等個人層面同樣意義重大。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年薪10-50萬新銳中產:最愛刷手機 六成要還貸
※父母啊 愛你是真的,傷害你也是真的
※女教授離開清華赴美任教 曾有過哪些貢獻?
※艾瑪·沃森獲首個無性別最佳表演獎 但被吐槽慘了
※日媒:亞開行敵人是內部落後的制度 可能和「一帶一路」合作
TAG:觀察者網 |
※腎病患者出現這4種情況,證明身體需要透析了!怎樣避免這一步?
※腎衰竭只有透析一條路?並不!這才是腎病治療的最後「籌碼」
※不想發展成尿毒症,不想跟那兩透析管子過一輩子,有耐心的看看吧
※肌酐三四百,醫生叫你等著透析?這樣只會提前腎衰竭!
※有了腎病或是腎透析,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該如何合理飲食,這一篇告訴你
※不想患上腎衰竭?這5類食物一口都不要多吃,別等透析了才知道
※喂 你有一條透析知識「信號延遲」
※如果透析不可避免,那麼這件事腎友必須提前準備
※經常做3件事,加速患上尿毒症!不想一輩子透析,改掉一個也是好的!
※這幾種尿毒症患者,往往不需要透析
※每個透析室里總有「一群不要命的人」
※一道測試,透析你目前的婚姻狀況!非常准!
※腎病發展到透析階段,連飯都不讓吃,這是真的么?
※尿毒症選擇透析後,就會像吸毒一樣上癮嗎?戒癮還得這樣做
※別讓臨時透析變成規律透析!說說腎病治療透析背後的邏輯
※腎友堅持做好3件事,腎功能會一天比一天好,後半生不用擔心透析
※腎衰竭除了腎移植,還有第二條道路可選!注意不是透析!
※血液透析一旦開始就無法擺脫?聽聽祈康專家怎麼說
※腎病的真兇找到了!注意:不想去醫院透析,這4種習慣一定要改
※尿毒症就得馬上透析嗎?原來真相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