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讀書要格物致知
曾國藩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是在歷史課本上認識的,認為他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其實曾老先生的文化素養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讀過曾國藩家書的人,都會一致認為曾國藩的家書中充滿了讀書、做人、做事的智慧。尤其在讀書這方面,不但見解獨到,格物致知的功力可以說臻至大成。
「格物致知」出自於《大學》,是儒家思想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意思是:格:推究;致,為求得的之義;格物致知的意思就是在探究事物原理,並從中獲得智慧或者某種心得體會。
通常情況下,格物致知常與知行合一起使用,這就是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到實踐中去。曾國藩也很看重這一點,在給諸弟的家書中,有過一段經典的論述,既是曾國藩對豬弟讀書的要求,也是曾國藩多年的經驗心得。
我們來看看曾國藩的這段論述:
格物,致知之事也;誠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謂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國、天下皆物也,天地萬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而窮其理也。如事親定省,物也;究其所以當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隨行,物也;究其所以當隨行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養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齊坐屍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書,句句皆物也;切己體察、窮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謂誠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並進,下學在此,上達亦在此。
通過這段家書的內容,可以看出,曾先生對於格物致知的理解是如此的透徹和精湛,其格物致知與知行合一的完美結合的一生,或許這段論述就是其人生中最核心的東西。
在這段家書中,世界存在的一切客觀事物都被曾先生描述成「物」,對於「物」的究其所以被划進「格物」的範疇,得出的理定然就是「致知」的本意和體現,讀書也是如此,把每天讀書的內容踐行於實踐之中,付諸實際之事,通過讀書提升自己的能力,彌補自己的不足,探究道理的奧秘,最後把真理運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或許才是讀書的真正含義。
當下,我們往往太過於浮躁和嘈雜,太過於去追求快節奏的生活,快點成長,快點讀書,快點成家,快點立業,「快」這個字眼,似乎和我們如影隨形,太多的人去追求一夜致富、一夜成名,而不願去靜心下來去思考,去總結,去學習,去進行長期的沉澱和積累,特別不願意去進行道德心靈和文化方面的修行,認為這些東西都是空洞的、虛假的存在,如此會浪費大量的光陰和生命,會耽誤其去追求名利的時機,或許一個不小心就會失去一夜暴富的機會。
當我們靜心去閱讀那些偉人傳記,我們會發現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大多是厚積薄發,不但具有宏圖偉志,又同時具有務實本性,潛心修行之時,靜默等待天時的到來,天時、地利、人和之際,便是他們厚積薄發之時,一旦抓住機會,就會捷足先登,勝利在握。曾國藩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證明,如若沒有前期的格致修誠的積累,或許曾國藩會出現在史書的某一段中「曾國藩,道光年間生人,二十八歲中進士,居京任職多年,官至……」歷史上大多數的官員基本如此。
曾國藩憑藉這招就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曾國藩的這封家書主要是針對心生浮躁的六弟,但其中的道理確實是可以為我們所用。
讀書會使一個人更加的寬容,更加的謙遜,讀越多的書,你就會越感覺世界之大,人之渺小,越會更加的充實自己、提升自己,會吸收更多的優點,會獲得更多的能力,當我們把這些優點和能力應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之事,我們會更加深信學以致用、格物致知的道理。
讀書不能是為讀而讀,更不能不知道讀了什麼,沒有明確的目的,只會讓我們的閱讀失去意義,在閱讀的路上越走越遠。讀書也是一門學問,格物致知,也是一門學問,當我們把讀書格物致知了,我們會更深刻地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讀書讓我們知道做什麼怎麼做,格物致知讓我們在行動中更加明白讀書的重要性,讓閱讀帶來收穫,讓自己更務實一些。
※曾國藩:突遇變故時,你需要有顆強大的心
※曾國藩:以誠為本,本立而道生
TAG:品讀曾國藩 |
※曾國藩:讀書要附驥名師
※曾國藩的讀書之道
※曾國藩:唯有讀書,可以放大格局!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謀心的讀書——看不見的財富《曾國藩家書》讀書會有感
※曾國藩:知命而心定
※曾國藩的教子之道:唯讀書可變其氣質
※曾國藩:我讀書的道與術!
※曾國藩之我讀
※曾國藩為人「四知」:知命、知禮、知言、知仁!
※曾國藩與《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家書》——曾國藩
※曾國藩的讀書「三字訣」
※曾國藩致曾國荃書、郭嵩燾論洋務書
※曾國藩:鍛造氣質從讀書開始
※曾國藩的「讀書四法」,實用
※我讀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你的原則,就是你的良知曾國藩家訓第59集
※曾國藩說自己不信書 是否在宣揚讀書無用論?
※曾國藩: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曾國藩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