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三字經」錯了,弗洛伊德也錯了

「三字經」錯了,弗洛伊德也錯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三字經》開篇的這段文字可謂經典之作,義大利教育家瑪利亞?蒙台梭利(1870—1952)也發現人之初是富有愛心的,隨著成長,她的困惑也跟《三字經》一樣,為什麼人變得越來越喪失愛心,越來越「壞」呢?人們把這個現象都統統的解釋成這是受到社會污染的結果。

人類自古就對了解自己的本性有很大的興趣,通過觀察沒有受到文化影響的幼兒性情被認為是一條可靠的途徑,因為兒童受到文化的影響比較少,他們的行為、心理更能反應其固有的本性。《三字經》和人們對現象的觀察是正確的,但是對成因的解釋卻是錯誤的。雖然一個人的基因在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的一瞬間就已經確定不再改變。但是,其一生性格的形成和變化卻不是在一生中一成不變的,基因序列上的遺傳密碼並不是同時起作用的,它們按照一定的程序打開,在胚胎形成時期,塑造了人體的基本外形,出生之後,決定成長和發育,這些我們都是非常清楚的。可是,不經意間,人們忽略了無形的部分也就是習性或者說行為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時間序列。

「三字經」錯了,弗洛伊德也錯了

一隻小老虎很可愛,它除了樣子看上去非常招人喜歡,同時,它沒有攻擊的本能,性格溫順。長到一定的年齡和體重之後,獸性就會發作了。即使一隻幼小的老虎,完全隔離起來,人工餵養,到了一定階段,仍然是一隻吃人的老虎,雖然,它因為沒有在合適的時機向母親學習撲食技巧和能力,會造成終生缺憾,但食肉的獸性是不會改變的。人類也只有到了青春期才有強烈的性衝動,並不是貫穿終生的,這也不是文化教化的產物。

如果你仔細思考,就會發現性格形成在時間序列上的安排也是非常巧妙的。幼虎缺乏攻擊性是因為它尚不具備攻擊的能力,如果有攻擊性,反而讓自己的生存處於更危險的境地。基因對生存策略的指揮顯得極為老謀深算。

反過頭看「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對不對呢?性善是孟子的主張,性惡則是荀子的主張,迄今也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雙方都能找到有利於自己學說的證據。蒙台梭利說幼兒對父母的依戀和愛是發自內心的,是至誠至真的,在成年人身上你觀察不到這樣的情形。基本上支持了人之初,性本善的主張。這個觀察雖然真實,卻只強調了善的方面。一個幼兒同時也是非常自私的,他不願意別人動他的玩具,還會去搶別人的玩具,到了四五歲的年齡,幼童經常打架,有的幼童還咬人。等到他們懂點事情時,也不願意媽媽再為他們生一個妹妹或者弟弟。幼兒也有自私的天性,這種自私主要表現在爭奪食物資源、與同齡人打鬧以學會日後生存所需要的技能上。但總體上說,嬰兒競爭力很弱,就像小老虎一樣,是性善的。

「三字經」錯了,弗洛伊德也錯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性競爭、地位競爭等矛盾日益突出,所以人即使不受社會的污染,也會越來越「壞」。青少年的叛逆行為並非受到後天污染所致,而是基因序列規定的程序。「苟不教,性乃遷」這句話是不對的,即使教,性也會遷的。儒家仁愛的哲學是歷代封建帝王和士大夫的必修課程,但宮廷和政治鬥爭中所用的陰謀詭計無所不用其極。六十年前,中國試圖通過教化,讓人們放棄自私自利的習性,養成為具體利益服務的公心,效果當然是很有限。教化和本性之間是一個協調和鬥爭的關係,用一隻停泊的船做比方,本性是錨,教化是船,有一定的漂移性,但不可能掙脫錨的左右,教化的目標和本性偏離太多,效果反而會更差。例如,承認人性自私,並加以約束比要求大公無私或者鼓勵自私效果都好。

教育和兒童是一個容易發表議論的題目,大多數名人都發表過關於這個問題的看法,這些看法多為一些個人主張,缺乏對兒童的觀察和研究。大多數父母和老師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和實踐,都建立在自己粗糙的總結和時下流行的格調之上,談不上正確。

和其他動物一樣,人一生中「天然性格」的變化都是具有適應性的,即這種行為方式有利於生存。想想看,一個幼兒若不愛他的母親、不依戀他的親代,被親代拋棄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少兒依賴母親的性格就會被自然選擇保存下來。

伴隨著成長,兒童依戀母親越來越不是那麼必要,這種愛的性格越來越被淡漠,這是自然選擇規律,就像我們觀察到的家畜和其他動物一樣。人類認識自身最大的障礙是總是不把自己當動物看。隨便看一看家養的動物,就明白這個道理。一隻小羊羔,樣子非常可愛,依偎在它母親身邊,如果它母親白天出去吃草,把它留在家裡,它非常想念它的母親,母子之間依依難捨,到了傍晚,小羊羔知道它媽快回來了,早早的到了羊圈門口咩咩叫,想它媽媽情真意切。兩三個月之後,母子之間的感情就淡漠了,直到形同陌路。因為從子代的角度來說,再依偎在母親身邊已經沒有了意義,它不再需要母親的奶水和保護。對於母親來說,兒大不由爺,它能夠獨立生存了,小羊如果再試圖吃奶,就會被母親頂撞,親密的感情已經失去了意義,遺傳的任務這時已經完成,基因的火炬已經穩妥地交給了子代。

「三字經」錯了,弗洛伊德也錯了

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在人的潛意識裡,人的性慾一直處於壓抑的狀況,社會的道德法律等文明規則使人的本能慾望時刻處於理性控制之中。他認為女孩有戀父情結,男孩有戀母情結。1900年,著名的《夢的解析》出版,成為影響至深的心理學著作。從進化的原理上,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幾乎是一派胡言。弗氏將性延伸到兒童時期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很多家養動物都會讓你知道這不是事實,青春期的基本規律也會讓人們知道性並不是貫穿人的終生的。

我們稍微詳細的解釋一下戀父和戀母情結,因為它廣為人知,影響較大。戀父情結也稱「厄勒克特拉情結」,指女孩親父反母的複合情緒。相傳古希臘神話,厄勒克特拉公主因母親與其情人謀殺了她的父親,故決心替父報仇與其兄弟最後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弗洛伊德藉此來說明兒童性心理的特徵。認為小女孩對父親的深情專註,潛意識中有一種取代母親位置的願望。特別是到了性器期發現自己沒有男性生殖器,故埋怨並妒忌母親佔有父親的愛。一個女孩在成長的過程中,始終無法與父親實現心理分離,結果,與母親的關係疏遠不說,與同齡男性的正常交往乃至婚戀也常常會受到嚴重影響。

戀母情結,又稱俄狄浦斯情結(Odipus complex),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衝動力為核心的一種慾望。在古希臘神話中有這麼一個預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兒(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將會殺死他的父親而與他的母親結婚。底比斯王對這個預言感到震驚萬分,於是下令把嬰兒丟棄在山上。但是有個牧羊人發現了他,把他送給鄰國的國王當兒子。

俄狄浦斯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誰。長大後他做了許多英雄事迹,贏得伊俄卡斯忒女王為妻。後來國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殺掉的一個旅行者是他的父親,而現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親母親。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雙眼,離開底比斯,獨自流浪去了。

「三字經」錯了,弗洛伊德也錯了

俄狄浦斯情結是指男性的一種心理傾向,是指無論到什麼年紀,總是受到依戀母親情結的支配。戀母情結是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也是最早發生的人際關係,長大以後的各種人際關係都不同程度地受戀母情結的影響。

弗洛伊德的理論誕生在《物種起源》發表40年後,在他的整個理論體系中,沒有考慮到進化的邏輯,兒童時期的行為是為了生存而不是性,從道理上非常清晰,現實中隨處可見,根本無需高深的理論,只需把人真正地看成一種哺乳動物即可。生存是第一動力,貫穿一生;性是第二動力,只在有性能力時才起作用,弗氏將人的一生解釋成性動力,這顯然很荒謬。他的理論超乎想像,同時人們關於自身的認識非常無知,所以弗氏並被廣泛傳播和認同。儘管現在人們發現了弗氏理論已經式微,在心理學教材中很少被引用,可是人們還是沒有看出這個理論為什麼是荒謬的。

只要腦筋轉一個彎,我們就很容易想像,即便從出生就讓嬰兒成長於洪荒的環境,不受任何人類文化的影響。他的心理與只能發育仍然有自己的節拍和特點,後天的變化絕非純粹文化影響。

人類像所有有較長壽命,較長發育期的動物一樣,自然選擇保留那個階段適應性的心理、行為模式。

「三字經」錯了,弗洛伊德也錯了

書名:人性與個性的邏輯

作者:孟慶祥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35.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勸有些孩子不要選擇留學美國——一位心理老師的筆記
油價飆升,我有我的省油竅門
華為基層員工自白:每一個華為人都愧對家庭
製作簡單成品可愛的DIY小手工:創意熱縮片
無印良品——日本的生活哲學

TAG:書問科普 |

您可能感興趣

三字經還沒背下來?這次聽一遍,就再也不會忘了!
書法三字經,朗朗上口!
馬雲,身後一群敗家娘們的,三字經,真不要臉,我服了
茶也有三字經,你讀過嗎?
男人不愛你了才會說的「三字經」
道教「三字經」(2):煉丹所用三字經訣,你可曾背下來了?
《茶葉三字經》,太有才了!
女人在聊天時回復你「三字經」,其實是這個意思!別理解錯了導致分手!
哈爸:我老婆的「炫夫三字經」
球迷網上問大家更想要甜瓜還是詹姆斯,甜瓜「三字經」回復
《三字經》你可能讀過,但王力宏演繹的這一版,聽了就停不下來
聰明的大寶不到兩歲就會背三字經,全靠孕期我吃了這些!
喝茶三字經!
男人不愛你了才會常說的「三字經」
3歲孩子都會背誦三字經、弟子規了,家長高興了,幼兒園的回答卻很無奈
清華大學出的《新三字經》,字字珠璣,不可錯過!
它與三字經並列,雖是幼兒的啟蒙讀物,卻被世代傳頌
不管再怒、再氣,一定不能對老公說的「禁語」「三字經」
不一樣的三字經&明日歌,我唱給你聽
講義:三字經5 玉不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