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郭常喜兵器藝術博物館參訪記

郭常喜兵器藝術博物館參訪記

由於爺爺和父親都是鐵匠,郭常喜自幼耳儒目染,承襲父祖世傳的打鐵技藝,至十三歲正式繼承家業,開始打鐵。在當時的農業社會中,各地均有製作鋤頭、鐮刀等農具的打鐵街。然而時代演變,農業逐漸沒落,郭常喜也轉移了打鐵的方向,改製武器與機械用刀,更遠赴日本習藝八年。

郭常喜兵器藝術博物館參訪記

文革時期,台灣民間輾轉收購許多中國文物。在日期間即熱衷收藏武士刀的郭常喜認為,日本武士刀源於唐朝,中國刀劍的發展遠比日本悠久,卻不曾好好地保存與發揚。希望發揚保存傳統刀劍文化的他,賣掉武士刀,帶著資金開始收購中國古物。當時大陸尚未開放,郭常喜從香港坐火車進入內地,跑遍各大古都,買回幾個貨櫃的古兵器。若刀劍因年代長遠而鏽蝕,郭常喜便親自重新打造,陸續蒐集的器物數量近五千件,為兵器藝術文物館成立的濫觴。

郭常喜兵器藝術博物館參訪記

開始鑽研中國刀劍文化和鍛造技術的郭常喜,參考有關寶劍名刀等中國古籍,仿造古代刀劍鑄造各式兵器,並於一九九○年成立興達港刀舖,不斷鑽研源於春秋戰國的「積層摺疊花紋鋼」。一九九三年成功開發摺疊鋼鍛打技法,一九九八年時更進一步發展出可控紋路的摺疊鋼技法。二○○二年在歷史教授林智隆的協助下,成立郭常喜藝術兵器文物館。

積層摺疊花紋鋼是以中碳鋼與高碳鋼交疊鍛打,多次摺疊製成,每摺疊一次,層數加倍,可達數千甚至數百萬層以上,最後再夾入一層高碳鋼黏合外露,形成刃口。因經無數摺疊鍛造,鋼材細密紮實,抗鏽蝕力佳;在反覆疊打中,形成多采多姿的花紋。原為莫測不定的花紋,經由製程的改變,卻可巧妙製造出預設圖案,是美觀實用且極具市場價值之絕佳刃材。

郭常喜為研發的技術申請專利保障時,日本人共來異議三次,指此為日本的發明。由於需經三個月公布期無人反對才能領到執照,郭常喜最後提出春秋時代名劍幹將有龜殼紋,莫邪有水波紋為證,說明中國自古即有積層花紋鋼鍛造技術,而日本直至唐代才自中國習得刀劍製法,晚了數個朝代。直至二○○二年,智慧財產局才通過專利申請,前後延宕四年。

郭常喜兵器藝術博物館參訪記

此外,郭常喜也為電影打造兵器,《卧虎藏龍》劇中的青冥劍等各式兵器,即為導演李安委託打造。郭常喜也曾與作家金庸討論兵器製造的原理,並為其演示積層鋼刀削鐵如泥的威力,令金庸瞠目讚嘆不已。郭常喜亦曾依金庸小說所記,鑄造了倚天劍與屠龍刀。

大學時曾習武術的我,對兵器也有興趣,想見識出自知名鑄劍師之手的名刀寶劍。得知博物館正展出「縱橫萬軍--大刀特展」,遂偕老友婉寧至茄定參觀。館內古物甚多,不只刀劍。原僅二人並無導覽,巧遇中山大學的外籍交換生和僑生來訪,可同聽館員解說。學生一到,館內頓時熱鬧起來。

郭常喜兵器藝術博物館參訪記

郭常喜兵器藝術博物館參訪記

一入館,首見左方展示櫃內為《卧虎藏龍》中李慕白所使之青冥劍。相傳「青冥劍」為吳王孫權所用,青色是長年青苔累積所致。郭常喜依古法鑄煉重現寶劍風采。劍旁有塊炮彈頭,據說打鐵師父會去撿拾遺落各地的炮彈,因製造炮彈所用鋼鐵極佳,是打鑄刀劍的良材。往前是長刀的展示櫃,下方一把又重又大的長關刀橫置,刀上紋路明顯細膩,十分精緻,整把刀粗曠豪氣,工藝精湛。

一樓展廳大多為長刀、關刀等大刀,能舞動這些重長兵者,必是高壯力大之人。我搖頭心想,本人不高不壯,拿拿菜刀即可。廳內有一尊站立的秦俑,據說秦俑均是真人等身,我忍不住立至其旁比一下高度。我說,古秦人都這麽人高馬大啊。婉寧笑說,那不都北方人嘛,個子大點。

郭常喜兵器藝術博物館參訪記

樓梯口前的一區,展示台灣原住民各族的刀,形制差異不大。二樓則展示著中國的歷代兵器,可見刀劍的演化流變。其中有把溫潤潔白的玉劍,玉石所製,無法應敵,應是禮器。長廊中央擺設的則是郭常喜的名作幹將與莫邪,雙劍劍身上龜紋與水紋清晰精美,榮獲二○○九年台灣工藝競賽傳統類佳作獎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

先秦時期的劍,劍身厚實而形制簡約,頗契合我的審美觀。當時劍與刀分別不顯著,劍亦不走輕靈,刀的砍劈招式亦是劍招。唐制的刀劍,混有西域風格,劍身窄而長,唐刀也相當狹長,刀身不寬,略成彎曲狀,類似日本的武士刀。唐代刀劍工藝傳至日本,加以改造成了武士刀,也是日本的一個代表印象。

郭常喜兵器藝術博物館參訪記

其中一把特別的劍,宛若金庸小說《碧血劍》中的金蛇劍,劍身蜿蜒呈曲狀,劍尖處開叉如毒蛇吐舌。我與婉寧觀看許久,不知是出土古劍亦或郭師傅依小說打造的新劍,刀劍繁多忘了拍照留影,但後者可能性更高些。另一把吸引我注意的則是青鋒皓月劍,此劍與館內多數刀劍的古樸無華不同,劍身光亮如鏡,帶有劍光。後研讀另一鑄劍師所寫之寶劍評斷要點,才知此應是製劍鋼材密度高,研磨技巧超凡,磨製出的劍身毛孔微小,才能完成一把帶有劍光的寶劍。

二樓還展有一塊隕石,我趁無人注意時,好奇伸手感覺它,並未碰觸,因博物館展示物品多不允許觸摸。奇特的是,手心只覺陣陣冷氣自隕石中冒出。後聽學生詢問,館長林智隆教授說,隕石有磁場,大家可以伸手感覺一下,能感覺到的表示和它有緣。我打趣問:有緣如何,可以帶回家嗎?林教授趕忙說:不行不行,有緣就是……有緣。

今日見到大名鼎鼎的青冥劍與幹將莫邪雙劍,並未看見郭師傅其餘得獎刀劍作品。如二○○五年獲台灣省第五十九屆全省美展工藝類入選獎的天梯穿雲劍,和二○○六年第二屆大墩工藝師金工類第一名的豐喜祥劍。

館內亦展有各式奇兵異器,我沒多細究,因已參觀多時有些疲累,再者興趣也不高。記得有把劍上真鑲有鯊魚齒的鯊齒劍,和南瓜槌等等。這些兵器設計奇特,感覺不好使,後經解說用法,不覺失笑。戰爭確能把創意發揮得淋漓盡致,但以殺人為目的發明至此地步,令人啞口無言。(槌類兵器據館長說是騎兵雙方用長兵未擊落敵人而卡住時,用來敲對方腦袋的。)

出博物館後,至郭常喜的打鐵舖參觀。鐵舖在興達漁港內,是觀光景點,附近一條街滿滿的海鮮小吃攤,對吃素的我來說味道太過腥濃。但既來之則安之,我也趁機見見漁港的繁華。聽館長說郭師傅身體欠佳去了醫院,不在舖內。鐵舖內僅一男一女兩位年輕人看顧著,牆上掛滿照片與獎狀。婉寧與我繞繞漁港,鐵舖內逛逛後,我買了塊磨刀石,時至午後,才啟程返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客江湖 的精彩文章:

刀與骨,揭開武松那頭陀套裝的神秘來歷!
文人愛刀不遜武人——說說裁書刀的演變
大大方方承認吧,喜愛刀劍的人都是吃貨

TAG:刀客江湖 |

您可能感興趣

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
琉璃藝術博物館
保利藝術博物館「圓明園獸首」參觀記
美國聖安東尼奧藝術博物館一行訪問蘇州博物館
陶瓷上的「舞蹈」——專訪陶瓷微書藝術家王芝文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館藏中國古代青銅器
北京必去的藝術類博物館
藝術|淘氣 陶瓷
振鏞堂藝術人物·康鵬
振鏞堂藝術人物·趙健
觀國之光,旅於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中國玉器珍品!
西班牙藝術學習之旅,博物館篇——提森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之歐洲中世紀藝術
中華巧女翰墨名家——訪陶瓷藝術、工藝美術大師李鳳蘭
澳門藝術博覽會上的瓷器精品
藝術 淘氣 陶瓷
藝術人物 徐建斌
劉海粟藝術欣賞(無錫博物院展覽)
陝西博物館:唐代藝術珍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