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最極致的八個字——世間最高明的心理學
最有格調的國學微刊
王陽明心學告訴我們的最大真相,是我們根本沒看到世界的真相。每個人與世間之間,都不自覺的隔著一堵牆。
因為當我們面對這個世界時,我們的心理活動會一直處於活躍狀態,會一直在行動、想像或思考,心從來沒有留下空隙。而只有當我們的心理活動能夠停頓下來,我們的心才能感應到世界的真實存在。
對於這個道理,王陽明用八個字做了概括:此心不動,隨機而動。這八個字,堪稱王陽明的「八字真言」,乃陽明心學的最高精華。其背後,則是一種世間最高明的心理學。
心不動——王陽明最可怕之處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還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哲學絕非是書齋里的空想,而是實實在在的可以學以致用的學問。用到政治上,王陽明成了第一流的政客;用到戰爭上,王陽明則成了最可怕的軍事家。
他提出「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的八字真言時,正值江西的寧王造反,而他作為當地的最高官員負責平叛。當時,他的一個下屬抱著一腔愛國熱情,想與寧王奮不顧身地作戰,王陽明問他兵法的要義是什麼?這個下屬答不上來。王陽明隨即講了他的兵法要義,就是這八字真言。
這八個字到底告訴我們什麼?此心不動,更偉大的哲學家老子有最富有詩意的表達——「致虛極,守靜篤」。隨機而動,捕捉到事物的本質而在恰當的時機行動。要做到隨機而動,前提是此心不動,先讓你的心安定下來。
我們的心經常處於「妄動」狀態,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像滾雷一樣不斷地在我們心中炸響。絕大多數人卻對自己的妄動沒有覺察能力,套用精神分析的術語,這些沒有被覺察的妄動就是潛意識。我們以為,自己是根據意識層面的某種想法去行動的;但其實,是我們沒有覺察到的潛意識在驅使著自己這樣做。
未經開發和修行的潛意識是混亂的,其運作機制是以維護自我為中心,而不是道理和規律,所以充滿矛盾、頑固和狹隘。所以當我們被潛意識所控制時,我們就會處於程度不同的失控狀態。妄動,就是這種狀態。
這時,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是被我們的心念加工過的,被我們的成見扭曲過的,而偏離了真實。我們的行動就有點像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不可避免地犯一些低級錯誤,甚至滑向深淵。
寧王就是這樣一個人,所以他後來犯了很多戰略和戰術上的錯誤。作為對手,王陽明的心卻可以不動,於是他的心就是一面空明的鏡子,寧王的妄動會清晰地映照在這面鏡子上,其致命缺陷會被王陽明一覽無餘。結果,王陽明可以隨時抓住寧王的漏洞「隨機而動」,不僅可先發制人,也可後發制人。
寧王這種問題,即使在強人中也極為普遍。譬如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突襲蘇聯前,有無數情報被透露給蘇聯,但斯大林抱定一個念頭:「希特勒不會愚蠢到攻擊蘇聯。」所以對這些情報視而不見,並且在戰爭爆發前一天氣急敗壞地下令,槍斃了一個反叛到蘇聯的德軍士兵。甚至當德軍的大規模閃電戰開始後,斯大林仍認為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沒有及時下達反擊的命令,結果讓蘇聯紅軍在戰爭開始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伊拉克戰爭期間,薩達姆也是認定布希會像老布希那樣,發動戰爭就是為了教訓他一下,當美軍攻到巴格達時就會停下來。此外他還故布疑陣,讓美國和聯合國情報人員,懷疑伊拉克果真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從而投鼠忌器。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斯大林和薩達姆就是「此心已動」,對自己的念頭過於執著,結果就不可能及時看到事實的本相。
在「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的理念指引下,王陽明成了最可怕的軍事家,他一生打仗無數,未嘗敗績。他去世前一年,兩廣再次叛亂,其他人無法平叛,朝廷不得已再請王陽明出山。孰料,叛匪一聽說鼎鼎大名的王陽明要來,立即就投降了。
試著去了解一下你的內心,你一定會發現,你的頭腦中有著彷彿永不停歇的念頭。如果你想發現世界的本相,你想真正看到別人的存在,你的心就必須要有空隙。
心中出現了空隙,就會自然而然地感應到對方的真實存在,這時就是王陽明的「此心不動」。而心一動,你看見的就只是你的妄念在對方身上的投射,而不是對方的真實存在了。
做到心不動——世間最高明的心理學
如何做到心不動?答案就是:讓念頭自然流動。
而我們平常都是怎樣的呢?念頭起來了,要麼跟著它走,被念頭綁架;要麼是對不好的、自己不認可的念頭自責和壓制,這就與自己的內心發生了對抗。無論哪種,人往往都是不自覺的,這就是執迷的癥結所在。
這兩條路,都是不歸路。被念頭綁架的結果,是在不斷造作中加固著自我的執念;壓制念頭的結果是堵塞情緒出口、積累負面能量,長久必會爆發和崩潰。
怎麼才對?看到自己的念頭,並且不做任何抵抗,讓心中的念頭自然而充分地流動。心的澄明,不是沒有念頭,一念不生,而只是「不住」。所以禪宗《壇經》里六祖慧能說:「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
這種念頭的流動,王陽明用明鏡照物進行了比喻:「聖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則隨感而應,無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聖人的心就像明鏡,清清明明,任何事物來了都可以照見,等它們去了也不留下任何痕迹。莊子也曾說過一樣的話:「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
因外境而起的念頭也是如此,內心因過去留存的執念而生的念頭也是一樣。超凡脫俗者心如明鏡,念頭的流動則是平常人達到心如明鏡狀態的唯一途徑。
無數相互矛盾的念頭,以及圍繞著這些念頭的種種努力組成了我們的「小我」,也即心理學家們所說的「自我」。通常,當你說「我如何如何」時,你其實說的都是這個「小我」。我們很容易執著於「小我」中,這時「小我」就會成為一堵無形的牆,阻礙我們內心深處的「真我」與外部世界建立直接的聯繫。
每個人的「小我」都是不同的,有人喜歡追求快樂,將快樂視為最重要的事情;有人經常沉溺在痛苦中,視痛苦為必然;有人視助人為絕對原則,有人則將索取視為理所應當……總之,我們都在「小我」之牆所圍成的院落內,過著自以為是的生活。
但不管這個院落內所奉行的法則看起來是多麼美好或偉大,它們都是我們與其他人、其他存在乃至世間萬物,建立真實聯繫的障礙。
很多人努力修鍊自己的謀略或技巧,目的是為了解別人、掌握別人並利用別人。看起來這是非常有價值的,但當這樣做時,卻忽略了最重要的自己。如果自己心中充滿種種妄念,那麼無論我們掌握多少謀略或技巧,在使用這些東西時都會事倍功半。因為心妄動,人就妄動,事自然也妄動。
所以將焦點集中在自己身上,監視自己,是最有價值的事情。對一個人幫助最大的從來不是他所受的教育,哪個大師或哪本書,而是對自己的反省和認識。並且,當焦點集中在自己身上時,就會感覺雙腳踏實地踩在大地上,心裡會安寧很多。
當焦點集中在別人身上,結果就只能是不斷地猜測和焦慮。男人會說,他的成就感來自於能否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女人會說,她的幸福在於找到一個什麼樣的男人;媽媽會說,孩子好好學習,她就快樂;孩子會說,如果父母給他包容與認可,他才能輕鬆……這些想法都藏著一個共同的含義:我的人生不是我負責,而是另外的人負責的。
真相卻是,人只能自己對自己負責。「佛不渡人,唯人自渡」。除非我們將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否則我們的人生將永遠處在虛妄和悲哀之中。
結語——生命真正的境界
心的閥門打通了,所有我們曾懂得的道理就會如墨水入水,擴散至無窮無盡,包羅萬象,世間萬物皆可看個通通透透。純凈無垢的洒脫心境該是怎樣的呢?那是一種很慢又很快的狀態,身心合一,更從容、更專註、更有力量。我們所有的思維、所有的行動訓練有素卻波瀾不驚,中規中矩卻無招勝有招。
就如王陽明,這邊雲淡風輕地講學育人,那邊指揮千軍萬馬剿匪、平定藩王叛亂。這些費腦的事情,就如幼年時他在飯桌上用果核排兵布陣一般,一通百通。
所謂「此心不動,隨機而動」,大約也就是此種境界吧!
本文系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編撰整理
轉載須授權,侵權必究
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外聘作者計劃
——誠意招募——
文章題材為中國傳統文化類,各方向均可
不限地區,簽訂合同,有償約稿,穩定合作
有意者請將簡歷及代表作發送至郵箱:
期待你的加入
※只有兩樣東西能讓女人打敗歲月,心中的詩書,眼中的風月
※美到不行的聲律啟蒙,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滋養
※梁實秋:喜歡早起的人,是在修行人生
※胡雪岩:人品就是財富,誰都有雨天沒傘的時候
※莊子筆下3大人生定律,看完什麼都看開了
TAG:京博國學 |
※學心理學的最終目的
※學點心理學-君實讀書心得
※學點心理學,四大心理!
※心理學的洞見
※心理學
※論「曹學」與「紅學」的內在溝通——心理視點中的「曹學」
※心理學家:社交高手常用的3個心理學小技巧,你會幾個?
※陽光早課:智慧心理學
※學點心理學:從心理學的角度該怎樣去看待人性?
※有趣的心理學
※心理學家:最讓男神傾心的五個小動作,第四個你一定不知道!
※心理學家:冥想是最高效的鍛煉方式!
※跟著大腕學心理學
※為什麼孩子不愛學習:心理學和腦科學研究的最新發現
※心理學:讓你成為「聊天達人」的4個心理學小技巧
※奧妙的心理學
※心理學:心理學是什麼?
※雨後彩虹-「差」生的心理學學習心得
※心理學:為什麼活在當下是最大的智慧
※讀書 三種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