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大乘到底是啥意思?(上)

大乘到底是啥意思?(上)

大乘到底是啥意思?(上)



大乘到底是啥意思?(上)


七大性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四:「常願欲得無上菩提,願求菩提是名大乘」。何謂「大乘」,看看《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六怎麼說。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六:


諸菩薩乘與七大性共相應故,說名大乘。何等為七?


《菩薩善戒經》卷第七:「云何名大乘?有七事大故名大乘」。


《顯揚聖教論》卷第八:「大乘性者:謂菩薩乘與七大性相應故。說名大乘。云何為七?」


《瑜伽論記》卷第十一(之下):「諸菩薩與七大性相應故名大乘等者:前三唯地前,四增上意樂大唯在地上,五資糧大:測雲二地已上。景雲通地前地上,六時大性通始終,七圓證大即所證菩提。此與顯揚所明七大性同,對法七大性與莊嚴七大義名異體同,與此論不同。」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二:「已說菩薩說法有八果,次說大乘七大義。偈曰:緣行智勤巧,果事皆具足,依此七大義,建立於大乘。釋曰。若具足七種大義說為大乘:一者、緣大:由無量修多羅等廣大法為緣故。二者、行大:由自利利他行皆具足故。三者、智大:由人法二無我一時通達故。四者、勤大:由三大阿僧祇劫無間修故。五者、巧大:由不捨生死而不染故。六者、果大:由至得力無所畏不共法故。七者、事大:由數數示現大菩提大涅盤故。」


「乘」就是車。車能夠運載,從甲地運載到乙地,就是從凡夫地能運載到聖地,由凡而聖,它有運載的作用。若是修學十善,做種種功德,不能使令人轉凡成聖,它沒有運的意思,也就是沒有「乘」的意思。現在這裡面說的,是有「乘」的意思,小乘佛法也有乘的意思,大乘佛法也有乘的意思。但是大乘佛法這個乘,要有七種大相應,也就是具足了七種大,才可以說是大乘佛法。


一、法大性


一者、法大性。謂十二分教中,菩薩藏攝方廣之教。


《菩薩善戒經》卷第七:「一者、法大。法大者:菩薩法藏於十二部經最大最上故名毘佛略。」

《顯揚聖教論》卷第八:「一、法大性:謂十二分教中菩薩藏所攝方廣之教。」


「十二分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長行重頌並授記,孤起無問而自說,因緣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論議俱成十二部」。「十二部」就是「十二分教」,就是全面的將佛法分成十二分。十二分就是從佛的語言文字的教導上說的。「菩薩藏攝」的「方廣之教」,十二分裡面有一分就是「方廣」,方者法也,廣者大也,就是法大。這個「法大性」,就是方廣之教。方廣之教就是指菩薩藏說的,發無上菩提心所學的大乘佛法。這個「藏」是含藏的意思,文裡面有義,義裡面也有文。就是由語言文字的施設、安立,裡面表達大乘佛法的義,所以文裡面有義。如果沒有文句的時候,能明白義嗎?沒有文,就沒有義了。但是義中也有文,就是佛菩薩證悟了勝義諦,依據勝義諦會施設種種的名言,所以義里也有文,所以叫做「藏」。這個就叫做「法大性」,這個「法大性」指菩薩藏說的,菩薩藏裡面也包括了小乘佛法的。


延伸閱讀:


聞思正法(1):聞三藏十二部經(上)


聞思正法(2): 三藏十二部經(下)


二、發心大性


二者、發心大性。謂有一類,於其無上正等菩提,發正願心。


《菩薩善戒經》卷第七:「二者、心大。心大者: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顯揚聖教論》卷第八:「二、發心大性:謂已發無上正等覺心。」


「二者、發心大性」,什麼叫做發心呢?「謂有一類,於其無上正等菩提,發正願心」,這就叫做「發心大性」,發無上菩提心,就是他要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廣度眾生的。小乘佛法裡面沒有這一個。

大乘到底是啥意思?(上)



三、勝解大性


三者、勝解大性。謂有一類,於法大性,生勝信解。


《菩薩善戒經》卷第七:「三者、解大。解大者:解菩薩藏毘佛略經。」


《顯揚聖教論》卷第八:「三、勝解大性:謂於前所說法大性境起勝信解。」


「三者、勝解大性」,什麼叫做「勝解大性」?「謂有一類,於法大性,生勝信解」,就是有一類大乘佛法的學者,於法大性不斷地學習,建立了我空、法空的勝解,我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勝信解其實就是智慧,但這個智慧不是聖慧。對於佛法的學習,加上修止觀,這時候成就對於佛法的信解,是決定不移動了,任何的外道、其它的非佛法的學者怎麼樣辯論,不能動搖他對於佛法的信解,這時候叫做「生勝信解」。這個「勝」就是有力量,不可以動搖。初發無上菩提心的時候,對於佛法的學習不是那麼樣的深刻,也有信解了,但是不是那麼有力量。所以這個第三大「勝解大性」是進一步,發無上菩提心以後,就要學習佛法的。學習佛法到了這麼一個程度,叫做「勝解大性」,就是通達了我空、也通達了一切法空的智慧。


四、增上意樂大性


四者、增上意樂大性。謂有一類已過勝解行地,證入凈勝意樂地。


《菩薩善戒經》卷第七:「四者凈大。凈大者:菩薩發心已其心清凈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顯揚聖教論》卷第八:「四、勝意樂大性:謂已超過勝解行地入凈勝意樂地。」


「四者、增上意樂大性」,什麼叫做「增上意樂大性」?「謂有一類已過勝解行地,證入凈勝意樂地」,有一類的菩薩已經超過了勝解行地的程度。「證入凈勝意樂地」,就是斷除去分別煩惱,分別我執、分別法執了,這個時候見到第一義諦了,見到法空的道理了。「言說安立的一切法都是畢竟空的」,見到畢竟空了,這個時候有殊勝的意樂,有殊勝的意願,這就是初歡喜地了。


五、資糧大性


五者、資糧大性。謂福德資糧,智慧資糧,修習圓滿,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菩薩善戒經》卷第七:「五者、莊嚴大。莊嚴大者:菩薩具足功德莊嚴智慧莊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顯揚聖教論》卷第八:「五、資糧大性:謂已成就福智二種大資糧故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五者、資糧大性」,什麼叫「資糧大性」?「謂福德資糧,智慧資糧,修習圓滿,能證無上正等菩提」,前面「凈勝意樂地」是初歡喜地,現在這個「資糧大性」應該是二地已上,由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乃至到第十地。說是到一個很遠的地方去,去的時候要帶著資糧,才能夠到達目的地。如果沒有帶資糧,馬上就有困難了,到不了目的地。從凡夫地發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要到無上菩提那裡去,要有資糧。以什麼為資糧呢?「謂福德資糧,智慧資糧」,這兩種資糧。約六波羅蜜來說,般若波羅蜜就是智慧資糧,前五波羅蜜就是福德資糧,可以這麼說。或者精進、靜慮波羅蜜通於福,也通於慧,這麼說也可以。總而言之,一個是福德資糧,一個是智慧資糧。


「修習圓滿」,福德資糧也圓滿了,智慧資糧也圓滿了,這時候才「能證無上正等菩提」,才能成佛,所以這是「資糧大性」。不像阿羅漢和辟支佛,準備的資糧不需要那麼多。若是想得無上菩提,資糧是要廣大的,這是「資糧大性」。


六、時大性


六者、時大性。謂經於三無數大劫,方證無上正等菩提。

《菩薩善戒經》卷第七:「六者時大。時大者:菩薩摩訶薩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三阿僧祇劫修行苦行。」


《顯揚聖教論》卷第八:「六、時大性:謂三大劫阿僧企耶時,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聲聞乘的學者最長是六十劫,辟支佛乘的學者最多是一百劫,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這麼長的時間,「三無數大劫,方證無上正等菩提」。


勝解行地要一阿僧祇劫,從初地到第七地一阿僧祇劫,從八地到第十地又一個大阿僧祇劫,所以總計是三個無數大劫。


七、圓證大性


七者、圓證大性。謂即所證無上菩提。由此圓證菩提自體,比余圓證功德自體,尚無與等;何況得有若過若增。


《菩薩善戒經》卷第七:「七者、具足大。具足大者:菩薩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自莊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顯揚聖教論》卷第八:「七、成滿大性:謂即無上正等菩提。此所成滿菩提自體,比余成滿自體尚無與等,何況超勝。」


「七者、圓證大性」,第七個大是指什麼說的呢?「謂即所證無上菩提」,這就是「圓證大性」。


「由此圓證菩提自體,比余圓證功德自體,尚無與等」,由於圓證無上菩提,福德、智慧無量功德莊嚴都圓滿了。菩提的本體,就是無量功德,積聚了無量功德為自體。「比余圓證功德自體」,其它的呢,那只有辟支佛和阿羅漢他們所成就的功德。「尚無與等」,他們不能和佛菩提相等。「何況得有若過若增」,何況還有誰能夠超過無上菩提,能比它的功德多呢?沒有這回事了。

當知此中若法大性、若發心大性、若勝解大性、若增上意樂大性、若資糧大性、若時大性,如是六種,皆是圓證大性之因。圓證大性,是前六種大性之果。


《菩薩善戒經》卷第七:「法大、心大、解大、凈大、莊嚴大、時大,如是六大名之為因;具足大者名之為果。」


《顯揚聖教論》卷第八:「此中法大性乃至時大性,此之六種是成滿大性之因,成滿大性一種,是前六之果,應知。」


「當知此中若法大性」,就是所學習的。「若發心大性」,這是開始修行了。「若勝解大性」,就是資糧位,也應該包括加行位。「若增上意樂大性」,那就是初歡喜地了。「若資糧大性」,就是從二地到第十地。「若時大性」,三大阿僧祇劫。「如是六種,皆是圓證大性之因」,都屬於因。「圓證大性」,最後得無上菩提「是前六種大性之果」。


延伸閱讀:


《瑜伽師地論》五停心觀系列合集


《觀諸法如專欄》(2016)文章合集


發 心


由於官方關閉iOS版微信公眾平台文章讚賞功能


蘋果手機用戶請長按二維碼隨喜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彌陀要解》 難度能度,諸佛轉贊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二):3
《彌陀要解》 信願持名,金台影現
佛魔對話 佛陀流淚?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大家都在紋的「六芒星」,到底是啥意思?
在川藏線上開車,經常看到姑娘們舉著「求RB」這到底是啥意思呢?
【有趣】一夜刷屏的skr到底是啥意思?
翡翠原石上的「暗號」到底啥意思
「小滿」到底是啥?你真知道這個節氣是啥意思嗎?
古錢幣收藏說的大開門到底是啥意思?
汽車大燈閃一下、兩下、三下,到底是啥意思
ACGN到底啥意思?
「頭無腦油腳上無汗,到老還是窮光蛋」,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墓碑上的:故、顯、考、妣,是啥意思?清明將至不妨看看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到李淵面前「跪而吮上乳」,到底是啥意思?
老祖宗說:「酒不上臉,為人陰險」,啥意思?喝酒上臉有啥說法?
在川藏道路上的女遊客舉的牌子,上面求RB有啥意思?驢友都知道
買車是大排量好還是小排量好?網友:終於明白啥意思了!
清朝軍服上的字是啥意思?一字之差,竟是天壤之別!
乾隆是清朝「大」才子,他在奏摺上批了四個字,誰也不知道啥意思
大家在談的睡後收入是啥意思?
老人常說的「眉上一根長,能抵萬擔糧」,到底啥意思?一般人沒有
排位賽遇到「補位」到底是啥意思?娜可露露告訴你到底是什麼
老話:「窮人腳上無毛」,啥意思?下半句道出富人的特徵,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