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五百年後金陵出天子,孫權自謂當之,有人不服
古人認為,天運是在不斷變化的,約三十年一小變,約一百年一中變,約五百年一大變,周而復始。對此,秦始皇嬴政深信不疑。
秦始皇統一天下數年後,有人對他說,「東南有天子氣」(《史記·高祖本紀》),具體位置不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遊渡江,風水先生遙望金陵,隨即上奏,「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景定建康志》),位置確定。
金陵,即今江蘇南京。五百年後,金陵地區將出天子,這讓旨在建立萬世不朽基業的秦始皇很緊張。為了防患於未然,秦始皇「鑿鍾阜,斷金陵長隴,以通流」(《景定建康志》),並改金陵為秣陵,以此來泄掉金陵的天子氣。
秦始皇做了這麼多工作,仍沒能避免秦朝覆亡。西楚、兩漢,繼而進入魏、漢、吳三國鼎立時期。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都洛陽;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四川,都成都;公元229年,孫權稱帝江東,都建業(今南京)。
其實,東吳最初的都城不在建業,而是在武昌(今湖北鄂城)。據《三國志·吳主傳》記載,公元229年四月,「夏口、武昌並言黃龍、鳳凰見。丙申,(孫權)南郊即皇帝位」。當年九月,孫權遷都建業,太子孫登留守武昌。
孫權文治武功,深諳歷史,不可能不知道秦始皇晚年流傳的「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這句話。再者,孫權身邊有個名叫趙達的術士,「用思精密,謂東南有王者之氣」(《三國志·趙達傳》),孫權能不心動嗎?
武昌,位於長江中游,距離建業千里之遙。孫權把都城從長江中游的武昌遷到位於東南地區的建業,認為自己在建業(金陵)做皇帝,就是秦始皇晚年那句「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的應驗,故「自謂當之」(《晉書·元帝紀》),未免有些沾沾自喜。
對此,晉人孫盛不服,而且拿出了有力論據。據《晉書·元帝紀》記載,「及孫權之稱號。自謂當之。孫盛以為始皇逮於孫氏四百三十七載,考其曆數,猶為未及」。孫盛認為,從秦始開始關注金陵,到孫權稱帝遷都,中間只隔了四百三十七年,與「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的說法在時間上對不起來。
孫盛認為,「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應注意這個「後」字,不到五百年的不算。既然孫權不算,誰算呢?孫盛認為,「元帝之渡江也,乃五百二十六年,真人之應在於此矣」(《晉書·元帝紀》),說晉元帝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距秦始皇五百二十六年,正合「五百年後」之說。
歷朝歷代,講求正統,以此來標定合法性。西楚代秦,西漢代西楚,新莽代西漢,東漢代新莽,曹魏代東漢,西晉代曹魏,東晉是西晉的延續。晉元帝建立的東晉,雖然只有半壁江山,偏安一隅,但仍是正統,具有合法性。在古代史學家眼裡,只有正統的天子,才是真正的天子,才是具有天子之氣的所謂「真人」。
相比而言,孫權這個天子,不是正統的合法天子,只是割據一方的皇帝。孫權雖然在建業做皇帝,國土面積和人口均不足當時中國的三分之一,故東吳不足以代表中國。從這個層面看,孫權的確算不上是有天子之氣的皇帝。
晉元帝雖是正統天子,但他是靠地主豪強才君臨天下的,故一直沒有底氣,非常疲軟,四十七歲就被權臣王敦活活氣死了。晉元帝後世中,只有明帝司馬紹、孝武帝司馬曜較有作為。東晉傳十一帝,國祚百餘年。而後,宋、齊、梁、陳四個政權依次更迭,均建都建康,直至公元589年隋文帝一統天下。(劉秉光)
※二十四史,其中一部的作者身份很特殊,他的謚號更奇葩
※兩次距皇位一步之遙,面對第三次機會,他卻不敢做皇帝
※史上最牛縣令,沒做過皇帝卻被稱作聖君,原因讓人吃驚
※皇帝被殺,她被另一皇帝佔有,又轉贈他人,兒子很優秀
※唐朝政壇奇葩瘟神,靠山山崩,靠樹樹倒,終被砍頭滅族
TAG:劉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