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歐歷史上的劍與劍術淺談藤枝投稿

中歐歷史上的劍與劍術淺談藤枝投稿












中歐歷史上的劍與劍術淺談藤枝投稿

2017-05-11 袁騰飛

中歐歷史上的劍與劍術淺談藤枝投稿



文/孫輝

···


劍,在中國冷兵器中號稱百兵之祖、百兵之君。自古文人武將都有佩劍的習慣,可見古人尚武之風之重,古代詩詞中也有不少關於劍的描述,比如李白的「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辛棄疾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李賀的「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等等。然而劍作為兵器在中國歷史中到底發揮了多少作用?在冷兵器戰爭中到底有多少實戰效果呢?


中國最早把劍用於戰爭是在青銅器時代,至今發現出土的青銅劍應是以春秋戰國時代居多,那時的劍長度很短,起初大概也就30厘米左右,相當於後來的匕首,到了戰國末期秦朝左後,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劍身有所增長,能達到7、80厘米左右,我認為這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劍。春秋戰國時期兵器種類較少,冶煉成本較高,劍在近戰武器中處於主流地位,雖然劍是雙刃,理論上可刺可砍,但由於當時的鍛造技術問題,劍身較脆,劍刃不夠鋒利,所以實戰中主要以刺擊為主。所以劍在當時的主流地位是由於科技的落後。漢代隨著冶鐵等科技的發展,劍也有了質的飛躍,無論從尺寸,鋒利度,韌性,美觀程度上都與青銅劍有了本質的區別。然而就是因為科技的發展,在冷兵器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出現了——馬鐙。由於馬鐙的發明,士兵可以充分利用馬的機動性來發揮武器的威力,因此比劍更有長度優勢的矛、槍,比劍在劈砍上更有優勢的刀,更加頻繁的運用於戰場,劍也就因此慢慢的退出了實戰歷史的舞台。

中歐歷史上的劍與劍術淺談藤枝投稿


既然劍已經逐漸失去了在戰場的實用性,那麼為什麼依然能夠留存發展?除了她有很大的裝飾作用和象徵身份的作用之外,她是否還有其他的實用價值呢?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因為古今中外的武器中,除了大部分都運用於戰場,還有一個需要的地方,就是——江湖。所謂江湖,當然不是武俠小說中的那種武林門派紛爭,奪取神兵秘籍什麼的,而就是存在於老百姓生活中的走街串巷,看家護院,自衛防身。劍作為防身武器在當時真是太有實用性了,一是外形美觀,挎上寶劍逼格立顯;二是輕便易攜,比刀輕,比棍短;三是實戰性強,這裡的實戰性主要指普通械鬥,而非鐵甲加身,立馬橫刀那種軍隊戰爭。因為在徒步無甲的情況下,劍的靈活性,速度,劍尖的角度變化才更能發揮她的實戰效果。因此古代不少文人墨客都有佩劍和練劍術的習慣,最著名的當屬李白李大詩人,有記載說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可見其劍術水平之高。


關於中國的劍術,這裡指的是實戰劍術,留存的歷史資料並不多,因為劍在中國冷兵器戰爭中退出的太早了,雖然劍術後來一直留存於民間,但到今天保存的資料和技術並不多,多數只能觀其形,不能知其用。至於那些武術表演中的劍術套路,與實戰更是風馬牛不相及了。因此本人對中國實戰劍術的水平一直保有一定的懷疑。

中歐歷史上的劍與劍術淺談藤枝投稿



現在再來說說歐洲的劍,首先歐洲人對刀和劍貌似是分不清的,劍的英文翻譯是sword,刀也是,我覺得這和他們對劍的製造和實用上有很大的關係。首先和中國冷兵器史一樣的是,歐洲的劍最早也是服務於戰場,早期最著名的當屬羅馬短劍,劍長大概70厘米左右,劍寬5厘米左右,基本上屬於短粗型,比同時代中國的漢劍長度略短,但寬度要更寬。當時的羅馬短劍是要配合陣型使用的,士兵一般是一手持盾,一手持劍,利用短劍角度靈活,刺擊速度快的優勢作戰。但真正說到歐洲鑄劍和劍術的興起,還要從德意志雙手劍的誕生說起,伴隨著文藝復興,歐洲各種科技都有了蓬勃的發展,冶煉和鍛造技術自然也在其中。歐洲人可以做出更長,更堅固,韌性更好的大劍來。德意志雙手劍的長度可以達到120厘米。她的誕生完全秉承著科學,實用的原則,是多種學科的完美結合。很多國人看到歐洲的劍都覺得又長又大,肯定非常笨重,無非就是靠著蠻力胡亂揮砍而已,實則不然,德意志雙手劍術體系是非常科學而且完善的。

「在德意志劍術體系中,長劍的劍身被分為強部(靠近護手的位置)和弱部(靠近劍尖的位置),德意志雙手劍劍術要求在攻擊和防禦的劍刃相格中,使用劍身的弱部攻擊,而使用強部進行格擋和防禦,從而使自身在槓桿中始終處於有利的一方。」——引自幻想狂劉先生的《之高之術—西歐劍術的起源、興盛、衰亡與復興(中)》。


正是由於文藝復興帶來的科技發展,使作為武器的劍也得到了加強,因此劍作為武器在歐洲冷兵器戰爭的歷史上也存活的更長。因為雙手劍既可以突刺殺人,又可以劈砍破甲,尺寸夠長,劍身也非常堅固。我想是否因為這種劍,包括羅馬短劍那種寬刃劍,既劈砍又能突刺,所以歐洲人才刀劍不分,都稱作sword?

中歐歷史上的劍與劍術淺談藤枝投稿


與中國的劍不同的是,在雙手劍橫行於戰場的同時,「江湖用劍」也在悄然興盛起來。她就是迅捷劍,迅捷劍劍身很細很長,護手較大,重心比較靠近護手,完全是靠刺擊戰鬥的一種劍。於外觀上講,我個人認為迅捷劍是外形最優雅的劍,修長纖細的劍身,護手的設計美觀到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然後在她美麗的外表之下,隱藏的是嗜血、致命、無情的本質。俗話說「刺死砍傷」,在冷兵器戰鬥中,無甲的情況下,刺中身體的致死率要遠比砍傷高,如果刺中軀幹很容易造成內臟破裂導致內出血,迅速死亡,恐怕之所以叫迅捷劍也有這層意思吧。說到迅捷劍的技術,我認為在古今中外所流傳下來可考證的一對一擊劍劍術中,迅捷劍技術是最科學完美,最具有藝術感的技術。而把這項技藝發揮的最淋漓盡的也是歐洲最具有藝術氣質的兩國人——義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兩國的劍術風格各有特色,兇狠中帶著華麗,嗜血中夾雜著浪漫,乃至在由迅捷劍技術演化而來的現代擊劍運動(主要是重劍項目)中,依然有義大利和西班牙兩種技術流派。

中歐歷史上的劍與劍術淺談藤枝投稿



在隨後的歷史變遷中,從中國北方而來的少數民族們帶來的強悍戰鬥力也改變了歐洲武器的發展,雙手大劍也慢慢被馬刀所代替,馬刀其實就是現代擊劍運動中佩劍(saber)的前身。今天咱們主要說劍,既然是刀就不多說了。


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到了今天,無論是什麼劍,都已經徹底退出了戰爭歷史的舞台,歐洲人由於文藝復興後諸多藝術大師的存在,他們文武雙全,精通多項本領,包括醫學,繪畫,解剖學,因此古代歐洲很多鑄劍和擊劍的技術都有文字和圖畫保存了下來,而且發展出來現代擊劍這項體育運動。而我們中國,劍只流傳在古代文人雅士的詩句中,和在現代工藝打造出的中看不中用的藝術品之中罷了。每想到此,我都是唏噓不已。


想投稿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我撐傘走來,以為你就在身邊
戰爭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軍事上取得的成功
晚餐決定你體重和壽命!晚上吃它們不亞於慢性自殺
穿高跟鞋崴腳?八款時尚粗跟鞋走路穩穩的,還很漂亮
網上認識的妹子,該怎麼拿下?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西文化的分途與前景—讀《經濟史:歷史觀與方法論》(三)
歷史中的陶淵明、及其詩文
走近非遺——朱仙鎮木版年畫的歷史與藝術特色
文史宴:歷史漫畫——古代朝鮮與東北亞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女劍客
歷史趣聞——慈禧太后和李鴻章秘史
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北宋為何被遼金吊打
歷史中、文本中和黃土中的不同隋煬帝
鄧小南:略談歷史研究中的材料與議題
歷史的見證——日本出光美術館的中國陶瓷
歷史的另類臉譜:袁世凱與段祺瑞決裂,北洋之龍出山解圍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
解讀《琅琊榜》,還原歷史上的南梁之梁武帝
談談四大名玉之一——獨山玉的歷史文化
英格蘭景觀中的歷史
漫畫:古代朝鮮的傳說與歷史|文史宴
一張圖說清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觀
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五)——貞觀之治
談談《爐石傳說》歷史上最令人詬病的卡組之一:青玉德
向輕薄歷史、抹黑英雄的行為亮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