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何建明:道教的三維一體結構

何建明:道教的三維一體結構

2017年4月12日上午,我所何建明教授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學術講座,講座題目為「道教的三維一體結構」。


在本次講座中,何老師從當下影視作品和文化名人筆下的道教形象入手引入主題,根據是否植根於老子之道、是否有以譜系傳承的道士為主體,區分了正信和迷信的道教,並以道為核心,以道與神、仙、人的關係為三翼,構建出道教的三維一體結構。


講座由我所講師鍾智鋒博士主持,我校哲學、宗教學等專業本、碩、博同學聆聽了講座。

何建明:道教的三維一體結構


主講人簡介:何建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入選者,中國宗教學會理事,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學術顧問。研究專長為道教與中國社會、近現代中國佛教史、基督宗教來華及其與儒佛道的相遇和對話。 主要成果有:《道家思想的歷史轉折》、《佛法觀念的近代調適》、《澳門佛教——澳門與內地佛教文化關係史》、《隋唐道家與道教》(合著)、《近代中國佛教與基督宗教的相遇》(合著)等,以及《中國近代佛教史上的激進與保守》、《道教「坐忘」論略——〈天隱子〉與〈坐忘論〉關係考》、《天主教輔仁大學之國學與陳垣》、《吳雷川的耶穌人格論》、《Buddhist-ChristianEncounter in Modern China: A Case Study ofRenJianJueBanyuekan》等論文100餘篇。


何建明老師首先提出,宗教在中國作為哲學的下一級學科,是一個整體,是很難輕易就深入進去的,需要運用哲學的解構與分析方法才能對其進行全面而詳細的了解,即從道教的不同方面透徹地理解道教地「現象與本質」。我們都知道西方基督宗教的「三位一體」論,我今天要提出一個中國道教的「三維一體」論。由於我國儒教長期佔主導地位的國情,道教的研究大部分都是民間研究,所反映出的,是中國的民間文化和社會性問題,近年來受到了國際學者的重視,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並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一、


當今社會的道教視角


首先通過近代中國與道教有關的影視、文學作品《道士下山》《道士出山》《嶗山道士》《道士塔》等對中國民間對道教的認識勾勒出了一個大致的框架。其中重點指出了王圓籙這一道教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在著名學者余秋雨筆下成了「歷史罪人」「骯髒的土道士」,實在是世人對道教的一個十分令人遺憾的「誤解」。這也反映出當今中國一些社會精英對於道教的了解非常有限,可以說只是看到了道教的一些表面,特別是負面的東西,而根本不了解道教的內在本質。


其實,在近百年的中國文化社會發展中,不少學者和作家對道教的認識有了一定的轉變。魯迅先生認為:「中國之根柢全在道教。」許地山先生認為:「道教思想是中國社會的一種『支配思想』。」學者林語堂則認為:「道教思想是中國思想中的浪漫派……第一,他主張重返自然,因而逃遁這個世界,並反抗狡奪自然之性而負重累的孔教文化.其次,他主張田野風的生活,文學,藝術並崇拜原始的淳樸。第三,他代表奇幻意象的世界,加綴之以稚氣的質樸的天地開闢之神話。」等等這些都反映出,道教對於中國傳統和現代文化來說,並不是可有可無的,也不都是負面的。

何建明:道教的三維一體結構



二、


道教認識的辨別

對道教的認識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為「正信的道教」,即有著規範的信仰模式的正統道教,另一種則為「迷信的道教」,多為民間信仰,缺乏科學性的同時為道教帶去了不好的名聲。


1、正信的道教


正信的道教通常分為三類,他們各自以道家思想的不同部分作為自己傳承的基礎,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共同為道教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以「道」為中心的道教。他們謹遵經書中「道可道,非常道」中的真理,然而為了追尋「不可道」的「道」,他們把神靈認作「道」的化身,把信仰神靈看作是信仰「道」,認為通過知道、修道的方法能夠追尋到「道」的真諦從而得道成仙。


以「老子」為中心的道教。他們將老子的言論、傳承作為自己的理論中心,又被稱為「老教」「老氏之教」等。


以「五千言」為中心的道教。他們以道家「五千言」作為自己的根本經典,以「慈、儉、謙」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是一派「尊道貴德之教」。老子的「五千言」又被他們尊為《道德真經》。


作為正信的道教,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宗族制度的影響,以有譜系的道士為傳道和修道的主體,在入道的道號上有著明確的輩分劃分,因此代代延續的道教才算得上是正統、正信的道教。


2、迷信的道教(民間信仰)


在歷史的長河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以道教儀式為基礎的民間信仰,具有不同時代的不同特徵,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以「道教神靈」為中心,信仰的對象只是神靈,而不是「道」,盲目崇拜各種「演化」後的古怪神靈,以獲取各種現世的功名利祿;

將正統道教與民間信仰混為一談,通常其傳教及相關活動以謀取私利為目的;


以衣著相對華麗的巫婆神漢等為儀式主體,有的有著傳承的傳統但均不成譜系。


(在對迷信的道教的分析中,何建明老師提出了「人是宗教的主體」「神靈本身不能代表宗教內涵」的看法,並因之闡釋了迷信道教對神靈的盲目崇拜導致了他們誤入歧途的原因,我們認為,就對宗教經典的態度而言,解經應當比經典本身佔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3、對兩者的總結


通過對正信的宗教和迷信的宗教的認識,何建明老師簡要地分析了現代社會中道教逐漸衰落的原因。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宗教的地位往往取決於社會主流文化的方向,而迷信道教的傳播使得道教在社會中並不能得到廣泛的接受,因而也無法在社會中佔據重要地位。同時,任何宗教的興盛都需要在特定領袖、精英人物的引導之下完成,或是解讀經典的大師、或是傳播福音的聖徒,而道教則長期以來缺乏如此璀璨的明星。以上兩點或許是現代道教在中國社會中日漸衰微的原因。


最後,何建明老師對兩者的區分作了總結性的闡述:


「正統道教」:道化為神,道本神末,道母神子,分為有道之神與無道之神;(同時由於中國特殊的政府體制,正統道教場所多需要得到政府授予的「場所證」,得到政府承認的宗教才是正統的宗教)


「民間道教」:混雜不清,佛道混雜,鬼神不分,民間信仰與道教不分。

何建明:道教的三維一體結構


三、


道教四元素與「三維一體」


在道教的傳承中有著四個核心元素,即道以及道的三個部分:神、仙、人。其中「道」即道教的本源、根基所在,自是不必多說,而神、仙、人三者則具有下圖所示的關係(即道教的「三維一體」):

何建明:道教的三維一體結構



1、本體之道(道教哲學)


本體之道屬於道教哲學方面的元素,它以《道德經》作為道教本身整套哲學理論的基礎,提倡道(無)生一(有),一生二(陰陽),二生三(天地人三才),三生萬物的本體論觀點,用道教的視角提出了具中國獨特傳統的道家世界觀,有「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等觀點。其中也不乏將這一套道家哲學運用於實際生活的人,如《重修王屋山陽台宮碑》中「味老於五千言」而行事於世之人,可見道家的本體之道在道教中的重要作用。


2、道化為神(道教神學)


道教有云:「一氣分為玄、元、寶三氣」「一氣化三清」等。在道教的發展歷程中,自然也形成了一整套道家獨有的神學體系。不僅有譜系完整、層次分明的修道傳統、神靈系統,對整個道教的著名人物(仙)的典故也有著詳盡的記載,如「廣成長生」「龍伯釣鱉」「子晉登仙」「張仙打狗」等。在道教神學系統中,認為「神為道子,以氣為母」,對人與神的關係則有「功德成神論」,認為人的功德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便自然會成為神,仙之修神之路亦是如此,而與之相反,若是功德不多反而作孽,則會引來惡鬼作惡,重者甚至會帶來嚴重的自然災害等。最後還提到非命而死之人則會變為厲鬼為害於人間,非到其怨恨消解或是有人超度不可去也。


3、得道成仙(道教仙學)

道教以追求「道」為終極目的,自然免不了其獨特的「仙學」的存在,認為「仙道貴生,鬼道貴終,生道合一」,即修仙的過程即是養生、修生的過程,長生往往便是得道者的象徵,故有「道價」與「生價」等的說法。在修行的過程方面,講求「我命在我不在天」「修內行外謂之仙」「清靜無為即為道」,主張修道、修仙者內外結合,強調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又要契合「道」的本質,積善成仙,才能最終達到「仙道」。最後,道教也依據功德將仙劃分為了各個等級,即所謂的「仙品論」


4、結論:道教三學的歷史呈現

何建明:道教的三維一體結構



在此之後,何建明老師又簡述了以上道教三大門學問的歷史,列舉了道安的《二教論》、劉勰的《滅惑論》等著作,以及元代的《順德府通真觀碑》《中都十方大天長觀重修碑》等歷史遺產,供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後能夠對道教的「三維」有著更全面細緻的了解。

何建明:道教的三維一體結構



問與答


1


問:能否致力在社會上擺脫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帶來的誤解?

答:余秋雨先生的著作已經編入中學生教學課本,而且余秋雨作為政府所承認的大師級學者,其作品自然具有相當的社會影響力。但是,這種將敦煌藏經洞發現和保護的功臣,隨意說成是「歷史的罪人」,甚至進行人身攻擊,說王道士是一個「骯髒的土道士」,這會給社會上、尤其是在廣大的中學生當中形成一個深刻的印象,就是道教的主體——道士,都是「骯髒的」、「土的」,甚至還是「歷史的罪人」。如果道士都這種形象了,中國傳統的道家道教文化還有什麼價值可言呢?這對於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會取得什麼作用呢?

何建明:道教的三維一體結構



2


問:中國文人的道教觀念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答:道教作為文人所創立的宗教,其本質是文人性質的宗教,其創立的最初目的是使老子的文化得到延續,因而為了吸引世人,後人便在原有老子文化的基礎上建立了完善的神學體系,把老子由一個靜態死亡的狀態,即過去時,變成現在時和未來時,這神學體系與道教的關係正如同耶穌復活對西方基督教的振興作用相似,使道教在傳承中充滿生機與活力。在唐代時,道教人士往往是作為社會精英參與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而此後在宋元後道教面臨世俗化的威脅,走向了民間化,精英的質量和數量都有所下降,又受到同時代的宋明理學融合佛道兩家的影響,在中國文人心中的地位日漸衰落。到了近代,人文知識分子的批評以及科技的進展更使得道教「一蹶不振」,長期缺乏精英導致道教文化缺乏新鮮血液,世俗化程度的加強則使得道教衰頹的趨勢變得越加明顯,已不復早期道教那樣至尊至上的地位了。


3


問:道教的符咒是怎樣畫成的?


答:道教也講求與神靈相通,作符之人通過道教獨特的修道方法達到「清靜無為」的狀態從而與神(道的化身)相通,通過與西方類似的「神啟」的方法,接受神的意志而自然而然地畫出地所需地符咒。我們人人都是道的一部分,因而能在回歸於「道」的狀態中與之相通而畫符。

何建明:道教的三維一體結構


4


問:「宗教中國化「潮流中道教的未來如何?


答:在世俗化趨勢嚴重的今天,道教作為中國本土的傳統宗教,更重要的是在現代化社會中尋找到自己的身份定位,而不是在社會中被長期認為是不受政府承認的不科學的「民間信仰」,同時明確道教的自我認同與界限。最後,與「宗教中國化」相反,對道教來說更迫切的是需要汲取西方文化與現代科學知識,豐富自身教義、鞏固道教文化,才能使道教繼續在中國傳承延續下去。


文字整理:陳智宇、陳皓宇、祁博賢


藝術欣賞

何建明:道教的三維一體結構


何建明:道教的三維一體結構


郭關簡介:一九七六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詩文、斫琴、裝置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東渡》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人生當如唐伯虎,執筆浪天涯
古琴譜的文化解說
漢服 《煙雨》
中國歷史上著名畫家及畫派
攝影構圖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70年前的今天,上海解放!專訪何建明:一座革命的城市,一座可以讓革命成功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