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經眼錄
碑帖經眼錄[叄] 張翕 自署
以下碑帖拓片未分朝代順序
僅做照片處理展示
此雍州出湖州烏程縣令長孫墓誌卻是大周另一個人的墓誌石磨掉再刻的,清廉可見一斑,想來也是軼事一樁,暫且不宣……
更多精彩金石磚瓦陶文碑帖拓片
請您繼續關注artxu,請掃描下圖二維碼
碑帖保存與裝裱方法
【一】拓片的保存方法
將各種器物,經過上紙上墨,拓印成拓片。但這項工作還不能算是結束了,而更重要的則是如何保存這些拓片。
拓好每一張拓片後,首先應該將刻石或器物出土的地點、時間、名稱,是碑陰、碑陽或碑側,及時用鉛筆在拓片的右下角寫明。如果所拓的只是石窟雕刻、墓室畫像石或造像碑中的某一部分,那麼還應該將其在整體中的具體部位記清楚。這些記錄雖然字數甚少,但是它卻關乎著拓本的價值。
類似碑帖、墓誌和畫像石的大幅拓片,揭下後應將拓片上下對摺,按檔案袋的大小(大16開)摺疊,放入袋中保存。小件拓片可直接入袋。無論大小拓片入袋後,必須在檔案袋上註明該拓片的名稱和拓片的張數,並編號入庫,登記入冊,以便曰後查用。在博物館和圖書館裡,拓片還必須按規定編製庋藏卡片和分類目錄(按時代,也可按地區),以供讀者選用。
【二】拓片的保護措施
拓片能否保存更長的時間,同其所處環境的酸度、微生物、溫度、乾濕度和氣體都有直接關係。古紙可延長壽命主要歸之於它所含的鹼性物質。然而在現代卻要面臨著紙自身的分解,因為現今紙漿在混合過程中使用了亞硫酸和次氯酸溶液,經過強力的化學作用加以清洗和漂白,這些遺留下來的酸性殘餘物會直接破壞紙的纖維,很容易造成紙張的腐蝕和朽壞。因此,如何去酸成了保存紙張的主要問題。由於古紙在化學上存在的優點,在今天江西、安徽二省,某些造紙廠仍沿用傳統方法製造宣紙.
破壞紙質最常見因素是黴菌和昆蟲,特別是在中國南方溫暖濕潤的地區,最適宜菌、蟲害的生長,且蔓延很快。不僅使紙張性能變得脆弱,還極易遭受蟲蛀的危害。另一方面紙張的纖維都是有機物,在製作過程中大多還要加入動物膠和澱粉,在裝裱拓片時所用的各種糨糊原料,這些都給黴菌和害蟲生長提供了條件。在氣候潮濕的江、浙一帶,舊拓本很難保存下來就是上述原因造成的。所以,拓本的保存必須經過消毒處理, 以達到防霉、殺菌的目的。
消毒的方法:一種是直接用殺菌、殺蟲劑進行熏蒸。常用於紙張消毒的熏蒸劑有麝香草粉、甲醛蒸氣和環氧乙烷氣體等:二是利用防霉葯紙。將這種紙夾在拓本中,可起到防霉、殺菌的作用。
另一種方法是將拓片放入檔案袋裡,在外表標明拓片名稱和時代。在外面再套一無色透明的塑料袋封好。既防蟲,又防潮。因為紙張本身易吸水,過量的水分會使紙張性能減弱,所以必須注意防潮。
在乾燥的北方和西北地區,主要危害紙張的因素常見的是昆蟲。傳統防除害蟲的方法是化學處理紙張法:拓片在裝裱過程中,黏著劑是不可少的,在黏著劑中添加特製的草藥可改進拓片的防蟲效果。唐朝曾將草藥及化學品加入黏著劑中,如花椒、苦棟、黃鉛、白芨及蔓生百步的鱗莖等。在裝裱時,先以花椒熬湯,濾去花椒,待涼,將白麵粉逐漸輕輕摻入,不必攪動。過夜可攪勻,澄清後,倒掉清湯。另在糊內加硼砂、水揚酸、二氧化鋅和樟腦,再加水,至氣味清淡為止。糨糊用火煮熟,多加攪動,不能使之成塊。即成防腐防蛀劑。在裝裱拓片時取乳香水略和防蛀劑攪勻就可。防蛀劑不可過濃。過濃,糊易脆化,有傷纖維。刷糊要均勻,多刷。褙紙用皮紙。這些年正是發展工業造成污染最嚴重的年代,即使是收藏在室內的文物,也難免遭受污染的危害。有些拓本或繪畫作品出現一層灰色,就是空氣污染的結果。
二氧化硫和空氣中的氧氣、濕氣形成酸性很強的硫酸,進一步造成酸雨。這些氣體和強酸會嚴重損害石刻、古建築、壁畫、紙張和繪畫。尤其在潮濕的南方,除濕度和含硫的廢氣以外,人類製造的廢氣中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氮。這種氣體溶於水中會形成和硫酸同樣強的酸性物質一一硝酸。除了造成與二氧化硫相同的危害以外,還會腐蝕水解纖維素,破壞力也是很強的。
所以,拓本選擇適宜的存放環境,是保護拓本的首要問題。要設置測量光線、溫度以及相對濕度的工具,控制庫房的溫濕度。在放有拓本和字畫的柜子里,必須放入防蟲劑,如樟腦、雄黃和黃櫱。要重視環境因素對紙張的危害,進而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為了防止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對紙張的影響,存放的環境必須保持潔凈。
拓片收藏的另一方法是:將拓片夾置在兩片五色透明的有機玻璃當中,四周用膠紙粘封起來。即方便陳列,又便於觀瞻,還可使拓片保護在一個封套中,避免觸摸磨損,並且可以安插排列在架子上,有利於管理。當然如此保存的拓本不可能太大。一些博物館在保存拓片和織物殘片時就已經使用了這種方法.
為了傳播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在博物館陳列或展覽中,一些實物必須靠好的形式來體現。
托裱對拓片有著保護作用。拓片使歷代名跡得以較好地保存下來,成為我國非常珍貴的民族二化遺產。如:我國古代的著名學者歐陽修,曾把他收集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漢唐石刻拓本2000多餘件,裝裱成軸,多達千卷。在徽宗宣和末年,編成了一部30卷的《金石錄》,當然對這些拓本長說也是一種保護。
【三】拓片的裝裱方法
全拓的裝裱
具體托裱方法是把要托的拓片反鋪在檯面上,在上漿水時,不能用大排筆,只能用兩三管小排筆或大毛筆。用羊毫筆蘸漿水,在刷漿水時,一定按拓片紋飾或文字的結構,用筆慢慢刷抹。拓片有皺紋的地方,讓它原樣皺著。漿水上濕點關係不大。將托紙覆上後,用雞毛帚輕輕一掃,稍等一會兒。將吸水紙鋪在旁邊,把上好托紙的拓片提起,放在鋪好的吸水紙上,用棕刷刷實,
起吸濕作用。然後在托好的拓片四邊刷上稠漿,在下邊貼一小紙條作啟口,上牆。待數日干後揭下,裁剪整齊即可。留邊應寬,以便書跋題箋。
在托裱立體圖形拓片時,其方法與上述托裱整張拓片方法相同,只是應將青銅器銘文的全文粘附在立體圖形上端的某一位置上,要合乎章法。這樣,才能成為一幅完整的立體圖形拓片。裝裱成軸後,可作為藝術品欣賞或珍藏。
冊頁的裝裱
裝裱之法因人所好不同, 目的不一,其裝裱形式也就不一樣。在唐宋時期盛行剪裱本,也就是將拓片剪成條分頁裝裱成冊頁。如敦煌石室發現的四種碑刻古拓,仍保留唐代的形狀,為剪裱本。有些人把好的字剪下來進行裝裱,則是為了以之作為學習書法的範本。
此方法要求拓片的字數和行數,必須依照原石刻的文字順序,其跳行空格、損泐之字均不能剪棄,也都應盡量剪裱。每頁有若干行、抬頭、年月、落款以及首尾附題小跋的位置均應畫好樣式;文詞必須連貫,方可剪成條,再分條裝裱。裝裱冊頁多用羅紋紙鑲嵌,潔凈古雅。冊面可用織棉或緙絲糊制,也可用楠木或紅木製作。
碑帖拓片或僅墊薄紙一層,每一層接縫處,以紙黏合,循環舒捲,稱之為經折裱。
如果字比較大,可一頁一字,或一頁二字,貴之綾絹。綾絹易脫落,以紙為佳。
碑帖拓片也可裝裱成書籍形式,線穿成冊。本雖便於觀賞,但也有它的弊端,年久易脫膠,裝成推蓬式冊頁。其四邊如欲包邊,切不可用華穿線一邊,每頁墊紙條,使厚薄均勻。只是剪裱特別容易遺散。
★注意事項
在對拓片進行托裱之前,首先要對拓片進行仔細的觀察,確定方案後方可實施。因為傳拓時是把紙刷在字和花紋的裡面,這裡面的紙即已伸開,到了拓成揭起時,雖然宣紙有收縮性』但伸耳的部分絕不會恢復如前。
尤其對新拓片,在托裱之前,把它摺疊起來,用紙包住,不要壓得太實,避免文字緊貼。放進蒸籠內蒸20一30分鐘,使墨膠牢固地定在拓片上,不至於在托裱過程中因濕水而脫墨。
藝術欣賞
郭關簡介:一九七六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詩文、斫琴、裝置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東渡》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何建明:道教的三維一體結構
※人生當如唐伯虎,執筆浪天涯
※古琴譜的文化解說
※漢服 《煙雨》
※中國歷史上著名畫家及畫派
TAG:郭關藝術 |
※經典碑帖:文徵明《離騷經》
※書法碑帖雙子星,魏碑十大經典碑帖
※經典碑帖:張雨《論書帖》
※歷代碑帖|《集王羲之書金剛經》
※經典碑帖:王寵行書《述病帖》
※經典碑帖 米芾三吳詩帖
※馬一浮書法碑帖散論選錄
※碑帖之論
※歷代書法碑帖目錄線索,好好好!
※經典碑帖:王獻之《復面帖》
※經典碑帖:米芾《玉筆格帖》
※經典碑帖:米芾《論草書帖》
※經典碑帖欣賞 | 索靖章草《皋陶帖》
※經典碑帖:索靖章草《皋陶帖》
※魏碑經典——《元瞻墓誌》原石碑帖
※碑帖拓片收藏基礎知識
※碑帖收藏系列:《李靖碑》
※經典碑帖:米芾草書《吾友帖》
※經典碑帖:饒介《蘭亭帖》冊頁
※經典碑帖:王羲之《此郡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