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小孩安靜,不如要他好好學說話
文:張益勤
「囝仔人(小孩子)有耳無嘴」是傳統社會對小孩的教養第一步,認為小孩什麼都不懂,最好「惦惦(安靜)著聽,別多嘴」。但是愛講話真的不好嗎?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在網路發表文章「當學生像低價團客,只會『哇~』和行禮如儀地『謝謝老師』」,引起廣大迴響。文中提到,自己帶學生野外實習時,學生「只會低頭滑手機,聊天」,關心的不是自然解說內容或是保護區內的一草一物,而是「何時要走回去,何時開飯,雨要下多久,還有地上怎麼這麼滑?」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也發現,許多大學生到了大學仍不會表達、問問題,深究之後才知道,原來台灣教育長期以來「喜歡安靜、乖的小孩」,讓學生從小被訓練「沉默是金」。
說話固然在團體生活中容易影響秩序、紀律,但是彰化縣土庫小學老師林怡辰認為,若有適當的引導,「愛講話是件好事」。她強調,說話可以協助思考,幫忙孩子建立語文架構,甚至有益於寫作。「一味的禁止,容易影響孩子自信,也可能阻礙未來的學習發展」。因此,面對愛說話的小孩,林怡辰建議,可以善用一些技巧,讓愛講話成為一種優勢。
方法一:從講完整的句子開始
愛講話不等於會講話,許多小孩經常「連話都說不清楚」,意思是,要把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講清楚,其實也需要訓練。林怡辰舉例,有一次小孩來找她說,「牙齒痛」,卻沒說明牙痛的位置,或是需要什麼協助。她便引導小孩把話說清楚:「早上到校時還不覺得痛,但是中午吃飯後,後方牙齦開始隱隱作痛,能不能請老師幫我看一下?」
方法二:從講述故事開始
許多小孩愛閱讀,但是看過就忘了,或是教科書的內容也「有看沒有懂」。林怡辰建議,要經常與孩子練習講故事,簡單要孩子重述書中的四大元素「主角」、「背景」、「轉折」、「結果」。譬如,灰姑娘(主角)原本被後母禁止去參加舞會(背景),但是遇到神仙教母幫助他(轉折),最後與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結果)。
方法三:嘗試表達意見、理由
要與人辯論是一種高超的技巧,但是提出意見、表達想法,卻可以協助人與人之間更清楚的溝通。林怡辰舉例,班上有小孩經常早餐吃不完,但是只會跟媽媽說「我不要吃早餐」,讓媽媽誤以為小孩挑食,遭到一陣責罵。「我教他跟媽媽說,『我早餐經常吃不完,丟掉又很浪費,能不能幫我帶少一點,才不會浪費食物』」,精確地提出想法,便能避免一場更大的親子衝突。
講話也是一種情緒抒發,除了一味的禁止小孩說話,或許大人可以換個角度想,將說話轉變成孩子的優勢,也讓表達成為未來發展的利器。
★版權所有,轉載請加註作者及出處,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微信號:cn-parenting)
※請問教養專家:如何改善孩子遲到的習慣?
※兒科醫師:在家帶孩子,值得的投資
※缺乏手足互動的孩子會任性、自大?獨生子女教養兩原則
※請問教養專家:孩子頻尿,怎麼辦?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若你腦中常浮現這些話,就是母愛透支了
TAG:親子天下 |
※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的堅強,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
※自閉症:我不說話,不是爸爸媽媽對我不好,不了解我的人請安靜
※王寶強要是安靜,一個表情就讓你說不出話
※你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的堅強
※只要安安靜靜,多半沒幹好事兒!你家有沒有這樣的熊孩子?
※我也想要安靜的過一生,也不是非要讓現實如所願
※不要被這些「安靜的美男子」迷惑,它們只是怕一動就餓!
※如果能夠悟道,一定要安靜自修,不得不說的時候再去說
※安靜的孩子也可能是多動症?孩子在悄悄病著,你卻不知道
※狗狗想吃想玩就對主人大叫,要讓它變安靜很簡單,只需要一步
※波妞打針時一直在哭,修杰楷用一招讓波妞安靜,寶媽要好好學學
※我只是想安安靜靜的做做足療,可是為何你總是不能讓我安心
※胎寶寶會在子宮裡做一些你想不到的事,他可沒你想像中那麼安靜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分手後我安靜的等你,相信會有奇蹟!
※一位離婚女人的心裡話:我只想和孩子安靜的生活,請不要來打擾我
※你們都蹭熱點,我不蹭;你們都去遊玩,我不去;我只想做一名安靜學習的美男子
※我們都需要安靜而勇敢的陪伴
※孩子哭鬧要求買玩具,馬未都一句話讓孩子安靜,父母威嚴咋煉成的
※此刻,我不想說些什麼了,就這麼安靜地看著是極好的呢
※噓,不要說話,安靜是這裡唯一的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