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一下你為什麼不快樂
有
這麼個大家熟悉的小故事。說從前有兩對夫婦比鄰而居,其中一對是地主,另一對是開豆腐店的。開豆腐店是很辛苦的,起早貪黑,終日勞作,可是家裡常常傳出夫妻倆歡快的笑聲。地主妻子很不理解:我們倆吃得比他們好,住得比他們好,但是怎麼沒有她們倆開心呢?地主說,這個簡單,今天晚上我拿一塊金子扔到隔壁院子里,他們就笑不出來了。果不其然,從揀到金子開始,開豆腐店的這對夫妻再也沒有了笑聲。他們整天想著怎麼花這塊金子,用它賺更多的錢;又害怕金子的主人前來索要,煩心得很。開豆腐店的這對夫妻,本來每天工作、吃飯、睡覺什麼也不想,反而很快樂。有了錢以後失去了清凈自在的平常心,同時也就失去了快樂。
不久前,有人做了一個關於中國人幸福指數的調查。按常理說,誰最不幸福呢?當然是生活在社會最下層的老百姓了。誰最幸福呢?大家都認為應當是有錢人。但是結果卻出人意料:幸福指數的高低和財富的多少並不成正比。很多有錢人認為自己不幸福。這些人算計過多、心機太深,比起一般的老百姓,離天生的情趣越來越遠。他們物質有餘,精神上卻常陷於困頓、煎熬之中。這樣一來,他們的幸福感反而比平民百姓還差。拿我們道門的話來說就是他們的內心艱辛、疲憊的太厲害,沒有片刻的清凈。由此可見,清凈實在是人生的旅途上不可或缺的歸宿。
有人說: 「人人愛讀《清靜經》,只因其中有清靜」。清凈,只有在經過大風大浪,翻過大跟頭的人,才會理解它的價值。所以道門一向崇尚清靜無為。
記得豐子愷先生曾經把人的生活總結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世俗生活,第二個層次是精神生活,第三個層次是靈魂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對應,世俗生活的主要內容是物質生活,物質生活的滿足需要我們辛勤的勞動。中華民族以吃苦耐勞而聞名,作為其中的一分子,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一個豐衣足食的生存環境。然而,如若止步於此,一味地追求物質的富足,則難免會陷入貪慾的漩渦,帶來無盡的煩惱,身心疲憊。正如《清靜經》里所說的「人心好靜,而欲牽之。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長沉苦海,永失真道。」那麼,靈魂生活又將歸向何處?道教給出的答案之一就是「清靜」。因為,只有清靜,才能自然;只有清靜,才能自在;只有清靜,才能無為而無不為。清靜,正是人的心靈最為理想最為和諧的狀態。
清靜,首先是人生修養的起點和根基。諸葛孔明說過,「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說的便是人生的起點,人格的基礎,必須要從清凈內心開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多少煩勞的身影,有多少盲從的腳步。如果一個人的生活中充滿了你爭我奪,勾心鬥角,充滿了不斷滋生的慾望和貪求,這樣的生活又怎能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安寧?每當看到一個個原本前途無量、正值事業巔峰的成功人士,因為在紛擾的世間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走向自我毀滅的深淵。我們常常不禁發問:「為什麼金錢和權力沒有給他們帶來幸福,反而卻使他們步入歧途,離原來的人生軌道越行越遠?」因為他們喪失了一顆懷有清靜的平常心。一個人沒有足夠的修養,就無法控制足以通向更高的山峰的攀援能量。就好比一輛汽車,有著強勁的發動機,平順的變速器,但卻沒有控制速度的剎車踏板。駕駛著這樣一輛汽車行駛在人生的旅途上,好似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是十分危險的。而且,動力越強勁,危險係數就越大。「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清靜正是這樣一種不爭不應得的修養,一種破除執著慾念的修養。它猶如一把拂塵,時時掃去飄落在我們心靈上的塵埃;猶如一眼清泉,常常滌清蒙蔽我們雙眼的心障;猶如一盞明燈,每每在我們將要偏離人生軌跡的時候引領我們回歸。
其次,清靜又是一種崇高的人生境界。有的人常常感嘆:「我活的太累了。」是什麼剝奪了他們的快樂、他們的幸福?是什麼讓他們這麼累呢?其實,境由心造,「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有的人不堪其憂,也有人不改其樂。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心,其實生活本身就是這麼簡單,所以,道祖在《道德經》里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清靜無為,瀟洒自在從來不是什麼難事?《清靜經》里說的明明白白:「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觀空亦空,空無所空」,能夠看破空色外在,直指內心,做到無無亦無的人,又怎會心靈無處停歇,終日苦惱呢?
太上說:「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歸根復命,也就是回到人的清凈之性。而清凈正是生命的常態、人生的常態,正是我們一切追求最後的歸宿。所以,回到清凈之性,正是人生的一種崇高境界。
最後,清靜還是一種合理有效的行動指南。曾經有位朋友這樣問我:「如果我們都清靜無為,無所事事,社會怎麼進步,個人怎麼發展呢?」這個問題,大概每位道友同修都曾經面對過。我對他說:「你錯誤地理解了清靜的含義,清靜不僅不是社會進步的攔路虎,個人發展的絆腳石,反而是大同世界的必備品,個人成功的金科玉律。」試想,人類最大的敵人莫過於戰爭,戰爭不正是國家和民族喪失清靜的產物嗎?《道德經》里說:「天下之至柔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又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我們時常聽到體育評論員、教練這樣評價賽場上的健兒——這次比賽,他的心態很好,超常發揮了。有時也說:「這次比賽他的心態沒有調整好,發揮失常了。同樣,老師也經常這樣評價自己考場上的學生。可見,心態對於成功是十分重要的。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由一次次比賽、一場場考試組成的呢?有了清凈的心態,離成功就更近了一大步。一個人如果總是想著得到和索取,又怎麼能很好的融入社會,為祖國做貢獻,與他人和諧相處呢?一個人如果連和他人和諧相處都做不到,不能很好的融入社會,不能為國家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為社會作出自己應做的那份貢獻,又怎麼可能走向成功呢?
一個人最矛盾、最痛苦的時候往往是他當面臨選擇的時候,真是左右為難,不知所措。其實,這其中的種種困惑,很多時候是我們的私慾在作怪,因為,再繁難的事情也有它應該解決的正確途徑。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每到這時,不妨試試放下自己的種種私心雜念,以一顆清靜的心來面對抉擇。當面臨多數人與少數人利益衝突時,以多數人的利益為重,因為多數人的利益大於少數人;當面臨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私人利益衝突時,以國家的利益、民族利益為重,因為沒有國,就沒有家;當面臨晚輩與長輩的利益衝突時,選擇以長輩的利益為重,因為是長輩養育了我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樣去選擇,還會讓人感到為難、困惑,乃至痛苦嗎?道祖說的「清靜以為天下正」就是這個道理。
作者單位為上海城隍廟
原載於《中國道教》2010年第4期
原標題《保持一顆清靜心》
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為什麼人一親近,往往只看到對方的過失?
※從凋零到復甦:白雲仙館的日與夜
※是日純陽呂祖仙師神誕,見者吉祥,功德無量!
※你猜,如果有機緣相見,呂祖會把你收為徒弟嗎?
※呂祖仙跡廣州尋:純陽祖師與羊城的不解之緣
TAG:廣州純陽觀 |
※「這些遊戲這麼有意思,為什麼沒什麼人討論?」我們來
※當我們討論狗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當我們討論音樂節目時,我們在討論什麼——萬象
※當我們深夜故事不講情不講愛不煽情,我們還可以討論什麼
※買了一隻兔子,討論一下怎麼養!
※男人夠不夠愛你,和他討論這些話題就會一清二楚!
※對付二哈拆家,你有什麼好的辦法嗎?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我們為什麼要討論可知
※當我們討論防晒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幽默笑話:這都快熟了,我才反應過來你們是在討論烤我
※如果一個男人經常和你討論這件事,說明他不想娶你了
※一起來討論一下「佛系」吧
※即使這樣,我還要去討論
※晒晒我家孩子一周的早餐,你們的早餐都長什麼樣?一起討論下
※當我們在討論安卓的時候,我們再討論什麼?
※撩妹必備|我們為什麼要「翹頭」?現在需要重新討論一下…
※為什麼大家更傾向於討論二戰,卻不注重一戰?真相沒有那麼簡單
※我的一些聊天記錄:「我不討論神,但我喜歡看別人討論神」
※當我們在討論敦煌時,我們應該討論什麼
※?邪不壓正?觀後——看不懂的進來,我們討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