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瓷器窯口大全之浙江篇

中國瓷器窯口大全之浙江篇



中國瓷器窯口大全之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于越窯的青瓷窯。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瓷器窯口大全之浙江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朝初100多年間。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中國瓷器窯口大全之浙江篇



官窯:宋室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窯,先置修內司官窯,後立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專燒青瓷。


武義窯:在今浙江武義,故名。文獻未見記載,近年經調查在境內發現 青瓷窯址數十處,絕大部分均屬宋代,燒瓷以碗較多,碗里多刻 花蓖點紋裝飾,外部刻複線紋,這類碗盛行於宋元時期,在浙閩 瓷窯發現最多。元代遺址多燒龍泉釉盤碗,器里中心多印陰紋花 卉,偶有帶八思巴文者,為數不多。


西山窯:在浙江溫州西山,故名。燒造時代五代、 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質較細膩。釉層肥厚,以淡青為主,少數開片。裝飾以刻劃蓮瓣紋為主。


中國瓷器窯口大全之浙江篇



吳興窯:在浙江吳興,故名。為東晉唐宋瓷窯,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內呈黃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開片。


象山窯:在今浙江象山,故名。據明清著錄謂燒白瓷,似定窯瓷器而粗; 經查,判明唐已燒青瓷。遺址面積不大,遺留標本不多,所燒以盤 碗為主,直口平底碗的造型與浙江麗水、吳興、餘姚等窯相同,屬唐代前期流行式樣。



中國瓷器窯口大全之浙江篇



紹興富盛窯:因窯址在浙江省紹興縣富盛而名。是戰國時 期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窯合燒的窯場,這類窯 場分布在紹興市、肖山市一帶。印紋硬陶和原始 青瓷雖同燒一窯,但產品迥然不同。陶器質地粗 糙,一般都燒制容量較大的罐、壇一類貯盛器; 原始青瓷則胎質細膩,白中泛黃,器形多為碗、 盤、缽等飲食器。器物造型有自己獨特風格,如碗、缽灑盅等大宗產品。給人以輕巧的感覺;鼎 多取銅器形式。器形規整,器壁厚薄均勻,器內 底有細密的螺旋紋,器外底有切割線痕,說明系 用陶車位坯成形。紋飾多為吳越地區盛行的S紋。


黃岩窯:在浙江省黃岩市而名。時代從東漢 到唐宋都有發現,以青瓷為主。



中國瓷器窯口大全之浙江篇


紹興窯:在今浙江紹興,故名。已發現窯址兩處:一在富盛區長竹園一帶, 時代屬春秋戰國,遺物有原始瓷碗缽等器,器里有螺旋紋,是浙江早 期窯址之一;一在下蒲西一帶,出土罐壺等遺物多印有帶狀網紋及鋪首裝飾,具有吳、西晉時期特徵。


蕭山窯:地在浙江省蕭山市,故名。燒造時代上至春秋戰國下到東晉。東晉窯址於1954年發現,以燒造青瓷為主。胎色灰,碗盤為平底足有支燒痕。器物以盆、碗、盂等大口器為多。此外有天雞壺、四耳雙鋪百銜環壺、燈和盞等。盆、盂、碗的口沿上,有排列整齊的褐色斑點,是其特徵。



中國瓷器窯口大全之浙江篇



麗水窯:在今浙江省麗水市而名。屬龍泉窯系統,已發現窯址堆積二十餘處。主要燒造年代為元代。瓷質較粗。釉有青釉、灰青釉、黑釉。灰青釉的釉色接近影青。從出土的龍泉釉盤,碗一類器物中,有的器心印有蒙古官書「八思巴」文。


泰順窯:在今浙江泰順,故名。燒青白瓷,復燒窯具口大底小,是完整的整體,裝坯時先裝小器,依大小可裝九件,上面一件口徑最大。所燒器物釉色偏灰,器里有簡練的刻花紋飾。


慈溪窯:在今浙江慈溪杜湖濱湖地帶,故名。為新發現的一處青瓷產地, 與餘姚毗鄰。產品以壺灰較多,壺有多種式樣,腹部多有刻花與劃 花裝飾,肩部多帶雙系,系面也有多種紋飾;釉色多呈青灰,色調特殊,但瓷質鬆脆易破。



中國瓷器窯口大全之浙江篇



東陽窯:在今浙江東陽,故名。六十年代發現窯址九處,七十年代後期又續有發現。始燒於唐而終於宋,其地屬婺州,所燒瓷器屬婺州窯系。

寧波窯:在今浙江寧波,故名。已發現郭堂嶴、雲湖及小洞嶴三處窯址, 以郭堂嶴窯燒瓷歷史最早,東漢後期即燒青窯、黑瓷,與上虞、小仙壇窯近似。雲湖與郭堂嶴隔嶺相望,燒瓷始於東晉終於南朝,以 青瓷為主,有少量褐釉。小洞嶴窯標本具唐代特徵,以碗為主,光 素無紋者多,少數印有雙魚紋;有於碗口裡外飾以半圓形褐色斑點 者,與金華地區唐婺州窯有相同處。


哥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南宋時有兄弟二人,各主一窯,史所燒者曰「哥窯」, 弟者曰「弟窯」。兩窯的記載最早見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浙江通志》: 「相傳舊有章生一、生二兄弟,二人未詳何時人,主琉田窯造青器,粹美冠 絕當世。兄曰哥窯,弟曰生二窯。」此後有關兩窯的著錄漸多,均源於此。 哥窯多仿三代銅器式樣,釉開片形如冰裂,紋片呈黃黑二色,因有金絲鐵線 之稱。傳世品較多,多收藏於故宮博物院。龍泉窯經多次調查與發掘,迄未 發現傳世哥窯標本,哥窯是否屬於龍泉窯系統的問題還有待於證實。



中國瓷器窯口大全之浙江篇



江山窯:在遼寧遼陽市江窯屯,因名。為遼金時期民窯。創燒於遼晚期,盛於金。以燒白釉粗瓷為主,兼燒白釉黑花器、黑釉器、三彩等。白釉色白而微黃,黑釉色純黑。所燒器物,以碟、碗、杯、盤、瓶等生活器皿為多。均旋化妝土,黑釉產品多粗糙大器。


上虞窯:在今浙江上虞,故名。已發現窯址達三百處以上,是國內發 現窯址最多的縣。燒瓷自東漢迄於宋。東漢小仙壇窯址出土標 本,已具備成熟瓷器的各種條件,當時除燒青瓷外,還燒黑瓷。 三國、兩晉、南朝窯址也發現很多,江蘇墓葬出土有上虞窯帶 紀年銘文的瓷器。五代到宋代窯址最多,所燒瓷器與鄰近地區 餘姚、寧波、鄞縣等窯關係密切,造型、紋飾有共同點,同屬以餘姚上林湖越窯為主的越州窯系;吳越王錢氏用以供奉的瓷 器,絕大部分都取給於這些瓷窯。



中國瓷器窯口大全之浙江篇



臨海窯:在今浙江臨海,故名。共發現窯址兩處,均燒青瓷,一在五孔嶴,燒瓷在南朝到初唐之間,所燒瓷器以碗為主;一在許市,燒瓷在五代到北宋之間,器物胎薄,釉 色青綠,有雕鏤極精的香薰,屬越窯系。


秘色窯:即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的浙江餘桃上林湖越窯。秘色之名始見 於晚唐徐寅的《貢余秘色茶盞詩》,唐人對此未加註釋;南宋趙德麟 《侯鯖錄》釋為:「今之之,故云秘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陶瓷驛站 的精彩文章:

TAG:陶瓷驛站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瓷器的歷代窯口大全
北宋磁州窯傳統窯口別樣之美
中國瓷器古代各地方的窯口
高古瓷器各窯口,瓷片標本大全
目前最全中國瓷器的歷代窯口,附拍賣價值
匠心瓷韻——東莞市博物館藏各地窯口陶瓷展
北宋/金各窯口瓷器將在香港拍賣
玄色之妙Ⅱ:黑釉瓷的代表性窯口
宋代汝窯的各個窯口的裝飾技法和藝術風格
玄色之妙丨黑釉瓷的代表性窯口
玄色之妙:黑釉瓷的代表性窯口
品珍堂說瓷:元代之後偏窯口瓷器識別舉例
這件國寶級文物的年代和窯口」答案
猜猜看|這件國寶級文物的年代和窯口
麥溥泰:古瓷收藏,別盯著五大名窯,我們還可以收藏這些地方窯口!
高古瓷,各窯口瓷片標本大全,玩收藏必備知識,看看認識幾個
「猜猜看|這件國寶級文物的年代和窯口」答案
快來撿漏!這個窯口瓷器等同定窯價值低估瓷器鑒定真知堂
無意中發現了一個窯口的遺址,滿山遍野的瓷器碎片,撿回來了不少
這幾個窯口的瓷器你家有嗎?有趕緊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