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第二茶聖」蘇東坡,比比看堪比第一茶聖陸羽孰高孰低?

「第二茶聖」蘇東坡,比比看堪比第一茶聖陸羽孰高孰低?


前段時間茶誦曾給大家帶來一篇《5個茶聖:5個站在最悲催茶人巔峰的男人》(敬請移步查閱),文中茶誦稱蘇東坡為「第二茶聖」,其實對於蘇東坡這樣的一個超級大牛人來說,這樣的評價可能不夠細緻和全面,會存在有失偏頗之處。因為在一個對茶的認識和了解,已經做到了「解決了一整個系統性問題」的人來說,他對於茶的認識更是一個完全的,多面的,全方位的,有縱深的,有角度的!



「第二茶聖」蘇東坡,比比看堪比第一茶聖陸羽孰高孰低?



那麼,今天茶誦就再一次和朋友們扒一下蘇東坡與茶的那些事:


茶誦觀點:沒錯!這個人,就是第二茶聖!

一,蘇軾有多牛?


詩、詞、書、畫、散文、佛學、中醫,真正的樣樣精通,不打一點折扣的:


詩:題材廣闊,清新豪邁,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詞:以變革者出示,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書法:為宋朝最高水準的「宋四家」之一,又稱為「蘇黃米蔡」,但是蘇是蘇東坡,而其餘的三個都是他的學生。其次,在書法上他還有著號稱「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


畫:畫甚工,氣韻無窮,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


佛學:他在佛學上造詣極深,比肩另一文學大家王安石,和佛家大師佛印禪師,辯才法師等人,常與之談論佛道;


中醫:蘇東坡深諳醫理,還發皇古義,闡發醫理,著書立說,自行配方治病,人稱「儒醫」,著有《醫藥雜說》,《蘇學士方》,《聖散子方》等醫學專著,並且與沈括合編了《蘇沈良方》。



「第二茶聖」蘇東坡,比比看堪比第一茶聖陸羽孰高孰低?


然而,這還不是全部,他還有更多的逆天的技能,來自民國大家林語堂:


對於蘇東坡的形容,林語堂說:


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釀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


二,蘇東坡的痴茶程度


可能你沒看到,但裡邊應該是有一個茶人或者品茶師的。他以他傑出的才華,造就出太多的關於茶的精彩與故事,完整的像人們展示出茶的魅力所在,和一個茶人的應有的樣子:


不滿於現狀:對前人的喝茶方法與認識提出改進措施,自創「蘇氏飲茶法」,獨步茶林。


對日常的泡茶有著清醒的認識和講究:及他的「飲茶三絕」——茶美、水美、壺美;


發現茶的其它價值:比如驅蟲,以及喝茶腹脹的醋解法等;


很好的創新能力:不僅僅創造了「蘇氏飲茶法」,還親自上手製作出東坡壺;

完成了自己成型且完備的茶道理念:靜中求無,虛中不留。翻譯到今天,約等於「和敬清寂」。


蘇東坡自創的「蘇氏飲茶法」是這樣的:間數日一啜,亦不為害也。


即是每餐後,以濃茶漱口,口中煩膩既去,牙齒也得以日漸堅密。而實際上他在當時使用的是中下等茶來漱口,而上等好茶不易得,所以不宜用來漱口。可見即使是貴為知府的他,也不會隨意糟蹋茶,日常飲茶還要做區別對待,正應了那句話:懂它的人才是最珍惜它的。


以蘇東坡的品茶水平,放在今天來看,至少是一位高段位的品茶師了。



「第二茶聖」蘇東坡,比比看堪比第一茶聖陸羽孰高孰低?



他創作的散文《葉嘉傳》,以擬人手法,形象地稱頌了茶的歷史、功效、品質和製作等各方面的特色。蘇東坡一生,因任職或遭貶謫,到過許多地方,每到一處,凡有名茶佳泉,他都有留下詩詞。


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蘇軾任徐州太守時作有《浣溪沙》一詞:「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形象地再現了他思茶解渴的神情。此外還有:


「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是描寫杭州的「白雲茶」。

「千金買斷顧渚春,似與越人降日注」是稱頌湖州的「顧渚紫筍」。


而對福建的壑源茶,則更是推崇備至。他在《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一詩中這樣寫道:


仙山靈草溫行雲,洗遍香肌粉末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此詩雖稱戲作,實乃傾注了東坡對茶茗的特殊情懷,特別是末句「從來佳茗似佳人」,以詼諧、浪漫的筆調著墨,更是歷代文士茶人耳熟能詳的名句。


後來,人們便將蘇東坡的另一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與「從來佳茗似佳人」放在一起,陳列到在茶館之中,成為一副名聯,作為茶堂的展示。


三,蘇東坡最喜歡什麼茶?


兩種,一種是麥冬茶,一種是龍井茶。

【麥冬茶】:主要出產於浙江、四川、江蘇等,在飯前飲用麥冬茶具有養脾胃的作用,為接下來的大吃大喝墊底,也可在飯後飲用消食。麥冬茶味微微甘甜,滋味較好,適合小孩子、老人等脾胃較弱的人群常食用。


說白了,是一種養生茶,對於熟稔中醫的蘇東坡來說,對它的熱愛就更添智慧與思考了。他對麥冬茶的喜愛可以在他的《睡起聞米元章冒熱到東園送麥門冬飲子》一詩中看到:


一枕清風值萬錢,無人肯賣北窗眠。


開心暖胃門冬飲,知是東坡手自煎 。



「第二茶聖」蘇東坡,比比看堪比第一茶聖陸羽孰高孰低?



【龍井茶】:作為中國茶中的榜首,它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的特點。龍井茶得名於龍井。龍井位於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的龍井茶村。


對於龍井茶的喜愛,蘇東坡可謂愛的至深。並且因為他對龍井茶的巨大影響,還在龍井上有個專門的稱號——今天的人們將他與宋代辯才法師徐無象、兩任杭州知府趙抃三人並稱為「龍井三賢」,三人在壽聖院內有過以茶會友的感人故事,一直被後人傳為佳話。到了南宋,當地還在壽聖院增設了「三賢祠」,供奉辨才、趙和蘇東坡三人塑像,供後人瞻仰。


元豐二年北宋高僧辯才法師歸隱故地,他就與蘇東坡等文豪結交甚密,並在龍井獅峰山腳下壽聖寺品茗吟詩之處,蘇東坡有「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之句讚美龍井茶,並手書「老龍井」等匾額,至今尚存壽聖寺胡公廟、十八棵御茶園中獅峰山腳的懸岩上。


蘇軾在杭州當知州時,甚至還做過考證過西湖種茶歷史的工作。最終考證的結果是,他認為南朝詩人謝靈在西湖是下天竺一帶翻譯佛經時,從天台山帶來的茶樹種子。而茶聖陸羽,在所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也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和推斷,二者是一致的。

四,蘇東坡的愛茶緣由


蘇東坡之所以喜歡喝茶,和他自幼的生活環境和以後的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



「第二茶聖」蘇東坡,比比看堪比第一茶聖陸羽孰高孰低?



蘇軾出生在北宋的四川眉山,在當時被稱為「天府之國」,集佛道、文化、茶道、美食等於一體,並九負盛名。同時,蘇軾的家庭環境賦予了他得天獨厚的茶藝熏陶。父親蘇洵喜與名僧交遊,母親程氏更是篤信佛教之人,佛家思想和飲茶習慣讓少年時代的蘇東坡耳濡目染,深刻地影響了他的人生思想,以致後來的蘇東坡才會被佛道高人影響,一生與茶結下不解之緣。


可以說,從此以後,蘇東坡的日常生活就和「茶道」結下了不解之緣。


此外,「茶興於唐,盛於宋」,宋代是茶葉生產和品茗藝術的全盛時期,喝茶品茶是一種全民性的行為,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把茶視作生活的必需品,正如當時人所說的「一日不可無茶」。作為大文豪,大書法家,大詩人的蘇軾自然也是「不可一日不可無茶」的。


五,茶對於蘇東坡的作用


對於蘇東坡來說,品茶主要發揮著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以茶交友

文人雅士一般都喜歡以茶會友,或者以酒會友。蘇東坡是一個豪爽坦然的人,他把品茶融入了自己的人際關係圈之中,以品茶來聚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敘天下大事,共同追求坦然脫世的高尚情懷。


2,以茶求樂


品茶遵循一個嚴格過程,而蘇軾對品茶的流程和器具的選擇都很精通,簡直到了一般人難以理解的地步。茶葉、茶器、茶水、茶香、茶末等,都是他的追求和享受。時常會鼓搗出自己的茶具,泡上一壺好茶,以此來增添生活的樂趣,抑制人生的消極。


3,以茶養生


東坡自己也深受喝茶養生的道理之體會,常常作詩句來闡釋喝茶的健康功效。其實,養生最重要的是心靜,安神和享受,茶正是這樣的一個認識和享受的最好的展現。


六,蘇東坡的品茶


「品茶」,在古代的文人心中,是一個很閑逸飄雅的享受。所謂「品茶」,是一個有著很多步驟和注意事項的過程。品茶的整個過程講究審茶、觀茶、品茶。



「第二茶聖」蘇東坡,比比看堪比第一茶聖陸羽孰高孰低?



審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審看茶葉,內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綠茶、紅茶、花茶、青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種類來。更講究的還可以分出「明前」、「 雨前」、「龍井」、「雀舌」等。什麼茶用多高溫度的水,沏、沖、泡、煮方法各不相同。

觀茶是指看茶葉的形與色。茶葉一經沖泡後,形狀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幾乎會恢復茶葉原來的自然狀態,特別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葉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品茶既要品茶味還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經沖泡的干茶葉。茶香可分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葉一經沖泡之後,其香味便會隨之從水中散溢出來,此時便可以聞香了。


所以,真正的「品茶」是審茶、觀茶、品茶三者的結合。



「第二茶聖」蘇東坡,比比看堪比第一茶聖陸羽孰高孰低?



而回頭來看這幾點,蘇東坡可謂是一個在品茶上的集大成者了。他對於茶葉、水質、器具、煎法,都頗講究,其中有《試院煎茶》詩為證:


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


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


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今煎水意。


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

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


我今貧病常苦飢,分無玉碗捧娥眉,且學公家作茗飲。


博爐石銚行相隨,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


詩中談論煎茶要注意火候的問題,其描述茶、茶湯、茶具及茶效,一氣呵成,引人入勝。還有他對泡茶時候,水的使用即講究,他在《汲江煎茶》中寫道: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經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七,蘇東坡的品茶佳話


一個愛茶的人,行為生活中少不了茶的人,那麼這個人的生命中就必然會有很多關於茶的故事,對於蘇東坡這樣的一個超級頑主,他的故事可謂豐富和傳奇。



「第二茶聖」蘇東坡,比比看堪比第一茶聖陸羽孰高孰低?



1,王安石辨水


據說王安石患有痰火之症,醫生告訴他用陽羨茶可治癒,但須用長江中峽瞿塘的水煎服才有效用,那時東坡服父喪期滿,正將返京復職,王安石梢信給東坡,要他出川時順道帶一瓮中峽的江水進京。


東坡因貪看沿途的風景而忘記取水的事,等他想起時,船已到了下峽,遂取下峽的水交差,卻被王安石發現了,王安石解釋說:


上峽水性太急,下峽水性太緩,惟有中峽的水,緩急相半,水性中和;此水烹陽羨茶,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濃淡之間,方才見茶色遲遲未現,故知必為下峽水。


2,巧治童僕偷懶


東坡烹茶,獨鍾金沙泉水,常遣童僕前往金沙寺挑水,僮僕不堪往返勞頓,遂取其它河水代之,但被蘇東坡給識破。


後來他便準備兩種不同顏色的桃符,分別交給僮僕和寺僧,每次取水必須和寺僧交換桃符,如此僮僕就無法偷懶了。


呵呵。


3,黑白之爭


一天,蘇東坡、司馬光等一批墨人騷客鬥茶取樂,蘇東坡的白茶取勝,免不了樂滋滋的,但當時在場的司馬光當然是不願意的。


當時茶湯更崇尚白茶,司馬光便有意難為他說: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欲陳;君何以同時愛此二物?


也就是說:你丫是不是人格分裂啊?


蘇東坡隨意想了想便回答說:奇茶妙墨俱香,公以為然否?


司馬光問的妙,蘇東坡答的更巧,眾人深深為之所折服。



「第二茶聖」蘇東坡,比比看堪比第一茶聖陸羽孰高孰低?



4,妙口茶聯


蘇東坡平素是不講究衣著的,愛玩與民同樂,這種接地氣的事,而且是接地氣的非常。


一天,他穿一件普通的長衫,到一個寺院里,寺院的主持大和尚並不認識他,僅說了一句:坐。


並招呼接待者:茶。


蘇東坡沒有回理他,只是集中精力欣賞寺內的字畫去了,主持和尚見此位來客器宇軒昂,舉止不凡,不由得肅然起敬忙道:請坐!


緊接著,又吩咐接待者說:敬茶!


回頭主持和尚向旁邊的人請教客人的姓名時,方知客人竟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時,滿臉堆起笑容,以恭請客人之禮拱手說:請上坐!


隨之連忙招呼接待者說:敬香茶!


文人墨客行走之處都會被邀請留下墨寶,隨後當主持和尚請他寫一對聯時,蘇東坡就隨手寫下了: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當面打臉那主持,將勢利鬼的姿態刻劃得淋漓盡致。


因此,從以上的所有來看,蘇東坡這個「第二茶聖」可謂實至名歸?又與茶聖陸羽想比較如何?


………………………………………………………………………………………………………………


【注】:本文部分文章來源於網路,更多精彩敬請移步茶誦公眾號,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茶席,你布置對了嗎?
漳平水仙——方寸之間的茶味茶香
喝茶,其實是對自己最划算的投資!
黃芪當歸茶男人可以喝嗎?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蘇東坡:十首禪詩,一生般若
比白菜好吃,比娃娃菜便宜,文豪蘇東坡說堪比「熊掌」,不吃虧了
蘇東坡驚天三對,第一幅勵志聯,第二幅千古憾聯,第三幅最牛啞對
歷史四大吃貨,蘇東坡才排第三?
「百菜之王」比菠菜營養,比木耳好吃,蘇東坡也讚美它
歷史上四大「對子」高手,句句堪稱「絕對」,蘇東坡只能排第二
千古絕對!上聯:獨塔巍巍 七級四面八方,蘇東坡一句話彰顯國威
林夕:蘇東坡的一首奇詩
八旬老翁納妾,蘇東坡寫下一首詩,被笑了一千年
羅浮山:它被譽為「嶺南第一山」,蘇東坡亦曾為之賦詩一首。
黃庭堅最經典的一首豪放詞,堪比蘇東坡《赤壁懷古》!
蘇東坡四首七言哲理詩,看看你讀過幾首?
杜甫的「黃四娘家花滿蹊」,蘇東坡說詩一般,黃四娘挺好玩
蘇東坡的一首奇詩
蘇東坡的「西湖」情結:天下西湖三十六,東坡元是西湖長
江蘇十分低調的城市,有「陶都」之稱,被視為蘇東坡第二家鄉
蘇東坡的一首奇詩,祝福兒子變傻,明朝兩位文豪大唱反調
曹雪芹自號「雪芹」?原來與蘇東坡的一首詩及一道菜有關
蘇東坡游廬山,把李白誇上天,把另一詩人貶得一文不值
中國歷史上「十大全才」,蘇東坡勉強入選,諸葛亮只能排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