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月宮一號」實驗室再啟程 全天候封閉進行科研和學習

「月宮一號」實驗室再啟程 全天候封閉進行科研和學習

「月宮一號」實驗室再啟程 全天候封閉進行科研和學習



5月10日,第一組4名參與實驗的志願者在入艙前宣誓。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新京報訊 (記者沙璐)昨日上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著名的「月宮一號」實驗室再次啟程,開始名為「月宮365計劃」的實驗。「月宮一號」是我國第一個、世界第三個空間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綜合實驗裝置「月宮一號」,該計劃將進行為期365天、多人次、更高閉合度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綜合實驗。


「月宮365計劃」入艙儀式昨日上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實驗室舉行。據了解,這並不是「月宮一號」第一次投入使用,2014年5月,北航已經成功完成105天我國首次長期高閉合度集成實驗。與上一次不同,此次實驗時間更長、人數更多。


「月宮一號」總設計師、首席科學家劉紅教授介紹,本次實驗為期365天,艙內實驗志願者共有8名,分為2組,設置3班,全天候封閉進行科研、學習、生活等。


記者了解到,此次「月宮365計劃」大科學實驗,「月宮一號」實驗團隊將要驗證和探索多項深空探測生命保障技術,推動中國航天深空探測技術的發展,是完成世界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中國領航的重要契機。

「此次實驗目的是,進一步驗證和完善系統長期穩定運行的調控技術,並研究該生物系統的可靠性評價方法。」劉紅表示,實驗將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保障人類在月球/火星等地外基地生存所需的技術,在世界上發揮引領該技術發展的作用。


「月宮365計劃」是世界上時間最長、閉合度最高的該類型實驗,將為宇航員搭建一個高閉合度的再生生命保障系統。


■ 揭秘


【面子】


「月宮一號」啥樣?

1個綜合艙、2個植物艙,總面積160平方米


「月宮一號」即空間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地基實驗裝置。


「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技術」是目前最先進的閉環迴路生命保障技術,是未來月球、火星基地等載人深空探測所需的十大關鍵技術之一。其特點是載人飛行器進入外太空後,可不再需要或很少需要地面物質支持,氧氣、水和食物在系統內通過生物技術實現再生,航天員可長期在站內工作和生活,使長期載人航天和行星探測成為可能。


如此「高大上」「高精尖」的設備長啥樣?「月宮一號」由1個綜合艙和2個植物艙組成,總面積160平方米,總體積500立方米。綜合艙包括居住間、人員交流和工作間、洗漱間、廢物處理和昆蟲間。每個植物艙分隔為2個植物間,可根據不同植物生長需要獨立控制環境條件。


「月宮一號」可實現航天員在太空長期生活,是可與地球媲美的「微型生物圈」。

【里子】


志願者忙什麼?


有人種植、做飯,有人管固廢、尿液等處理


此次「月宮365」實驗將驗證和探索多項深空探測生命保障技術。實驗長達365天,艙內志願者共8名,分兩組,每組兩男兩女,兩博兩碩,設置3班。1組值第一班,持續時間60天,2組值第二班,持續時間200天,1組再值第三班,持續時間105天。

首批四位入艙志願者是劉慧、劉佃磊、胡靜斐、高寒。其中,劉慧是艦長,負責統籌艙內所有工作,植物艙II種植、管理,做飯;劉佃磊是副艦長,負責固廢處理,尿液等廢水處理,秸稈粉碎,小麥脫粒等,黃粉蟲和蘑菇的養殖維護;高寒負責植物艙I種植及維護;胡靜斐協助高寒完成植物艙I種植和維護,負責艙內物品管理等。


除工作外,據媒體報道,志願者可打電話可上網,還準備了象棋和動感單車供娛樂健身。


【肚子】


志願者吃什麼?


通過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實現自給自足


通過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BLSS),載人飛行器進入太空後可不再需要或很少需要地面物質支持。也就是說,志願者在密閉空間中基本可以自給自足。


2014年首次試驗中,團隊栽培篩選出5種糧食作物、15種蔬菜作物、1種水果。利用植物不可食生物量(發酵處理秸稈)培養黃粉蟲提供部分動物蛋白。


志願者收穫糧食、蔬菜、水果和黃粉蟲,在系統中加工並食用,而不可食用生物量與人的糞便及食物殘渣等廢物,採用生物技術處理製備類土壤基質循環用於植物栽培。


與首次實驗相比,此次種植的蔬菜、水果等增至30多個品種,包括茄子、西紅柿、蘑菇、草莓等。


曾參與首次實驗的志願者、北航博士生董琛說,「這次溫濕度控制系統更加精準,光源設置也更加人性化,閉合度預計高達98%,比3年前高出一個百分點。」


■ 探訪


飲食嚴格計算 肯定不餓肚子


昨日中午,新京報記者來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從校區南門往裡走百餘米,便是「月宮一號」。「月宮一號」一層樓高,白色外牆配著藍色拱形屋頂,入口上方掛有「月宮一號」字樣,十分醒目。


從「月宮一號」正門進入,首先看到的是兩個植物艙。艙高3米多,艙內亮著粉色彩燈,兩側整齊擺放著植物。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月宮一號」科研團隊隊員介紹,植物艙內通過無土栽培,育有各種植物。除小麥等糧食作物外,還有蔬菜和水果。


植物艙門外貼有封條,艙外有科研團隊隊員值班,實時監測數據。據正在值班的同學介紹,在這兩個植物艙後面還有一個綜合艙與之相通。


據了解,該科研團隊共有30多名成員,包含劉紅等4名教授。昨日,劉慧、高寒等4人作為首批入艙志願者正式進入月宮一號實驗艙。「他們在艙內的飲食都是經過嚴格計算的,但肯定不會餓肚子。」艙外一科研隊員說道。


新京報記者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宣傳部獲悉,目前,第二組志願者正在做準備工作。新京報記者 潘佳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男子作死把吸塵器放在熟睡女友嘴邊做實驗,測試後女子瞬間悲劇了
實驗告訴你 偉哥也能讓「花兒」堅挺無比
想要毀滅地球嗎?來做這兩個實驗
MIT人工智慧實驗室發布最新項目,機器人可以教機器人了
人類進行的5次超級實驗 差點毀滅地球

TAG:實驗 |

您可能感興趣

上交所:科創板技術系統全天候測試預計於3月下旬開始
我軍在東南沿海跨晝夜實彈演練,全面檢驗海上全天候作戰能力
哪家券商科創板能開戶?至少20套技術系統改造,3月下旬全天候測試,券商和開發商加班加點應戰一件事
殲-15艦載機進行晝夜起降和實彈攻防演練,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
這是我國最先進的步槍,具備晝夜全天候作戰能力
殲-15夜間起降訓練畫面曝光,遼寧號航母已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
J15艦載機實現全天候作戰,遼寧艦入庫大修整,轉身就是戰鬥艦
中國正式啟動了一支全天候作戰部隊
它是我國最先進的步槍,具備晝夜全天候作戰能力
美軍空中堡壘能擋核攻擊,一旦起飛,俄立刻進入全天候一級戰備
日本解除海自宙斯盾艦全天候追蹤朝鮮導彈機制
國際上公認的最佳全天候室外運動場地坪材料——塑膠跑道
同步軌道光學衛星的用處?全天候監察各項環境,被稱為環境保鏢
《封神》實力最深不可測的一群人:全天候出勤,秒殺一切神仙妖魔
忘掉驚悚的核反導導彈吧!俄軍新陸基反導系統已全天候作戰
法國唯一航母將回歸戰位,最先進光電系統曝光,全天候無盲點
俄羅斯道爾防空系統,可全天候攔截中低空飛機、導彈
安倍捅了馬蜂窩!俄羅斯導彈系統全天候瞄準
軍事學者分析 中國航母已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
俄研發出「獵戶座」全天候無人機 可在霧霾中監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