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大在腐殖酸對鐵的地球化學行為影響研究領域取得突破
本站訊5月3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tific Report在線發表了題為「Capacity of humic substances to complex with iron at different salin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and East China Sea」(《不同鹽度下長江口和東海區域腐殖酸對鐵的配合容量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此項成果由中國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楊茹君及其課題組完成。這是學校以第一完成單位在Nature旗下期刊上發表的又一重要成果,彰顯了中國海洋大學在相關研究領域的國際地位和重要影響力。
鐵是海洋浮游植物必須的重要痕量營養元素,然而在全球三分之一的海洋中存在鐵限制現象,因此,海洋中溶解態鐵的含量對全球海洋初級生產力乃至氣候變化具有重要影響。由於99%以上的溶解態鐵以有機態存在,有機質對鐵的溶解和去除具有重要影響。腐殖酸是鐵的天然海水中有機配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腐殖酸在海水中的溶解或去除將影響鐵的地球化學行為。
楊茹君及其研究團隊指出,腐殖酸的溶解度受到鹽度、洋流等因素的影響,在我國長江口海域,隨著鹽度的增大,腐殖酸出現絮沉,溶解態鐵濃度隨之急劇降低。
楊茹君團隊在研究中還發現,長江口腐殖酸、富麗酸和鐵的去除率分別為67%、74%和96%。鐵的去除率高於腐殖酸和富麗酸,原因不僅在於腐殖酸在河口區的去除,還在於腐殖酸和富麗酸在鹽度升高後,由於Ca和Mg含量的升高,分子中的配合點被Ca和Mg競爭,導致單位重量的腐殖酸和富麗酸對鐵的配合能力(The iron binding capacities (IBC))也降低了,且IBC的衰減也符合指數衰減模型(圖1)。該數學模型不僅可以用來估算長江口溶解態鐵的損失率,還可以用來評價國際其他海域河口區腐殖酸對鐵的地球化學行為的影響。
圖1:單位濃度的腐殖酸/富麗酸(HA/FA)對溶解態鐵(dFe)的配合容量(IBC)在長江口(YRE)隨鹽度增加而衰減的數學模型(S代表鹽度)
文章鏈接:http://rdcu.be/rLFR
TAG:中國海洋大學新聞網 |
※北京大學朱衛國研究組又一次突破,在染色質結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行走在地球科學研究的前沿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大型甲殼動物適應深海化能生態環境分子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的豬亞科化石研究
※中國科大在碳基材料電催化析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地表流域有機碳地球化學研究進展
※中國管理學研究的三大基石
※中國與全球抗逆轉基因水稻研究的可視化對比分析
※美能源部與美空軍、海軍共同資助關於高能、超快脈衝激光器的發展研究,旨在提高美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地位
※英國衛生部新研究:致命的中國禽流感或引發全世界範圍大規模流感
※舞蹈症基因首次引入豬體內:我國科學家在舞蹈症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在地球內部發現一顆古老地球,顛覆傳統科學認知
※C羅倒鉤世界波影響超越足球,一所大學已對他的進球展開研究
※川普防中國研究學者,這些敏感行業的中國人,將被限制進入美國
※中國糖尿病防治的轉化醫學研究:機遇與挑戰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在地球內部發現一顆古老地球,顛覆傳統科學認知!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在蚊蟲傳播蟲媒病毒的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中國人民大學國企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揭牌
※中國歷史動物地理學研究芻議
※中國的醫學大數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