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英語很差,考研考了3次,博士讀了7年,如今他的成果轟動世界,是響噹噹的「7-11」 院士

英語很差,考研考了3次,博士讀了7年,如今他的成果轟動世界,是響噹噹的「7-11」 院士



(一)






他出生在山東沂蒙山區,家鄉非常貧窮,


第一次考研,高等數學只考了39分,


第二次考研,物理只考了39分。


備受打擊,但他依然堅持。


第三次考研,終於考進中科院物理所。


之後他也頗為曲折,


博士讀了長達7年的時間。





但最終厚積薄發,


35歲晉級教授,


41歲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


49歲時,他領銜的科研成果被譽為諾獎級發現……






他有一個響噹噹的名號「7-11」。


早上7點扎進實驗室,一直干到晚上11點。


這樣的作息時間,他堅持了20多年。


他認為做科研不是單打獨鬥,


更需要「高情商」,


他直言自己屬於高情商科學家。



他就是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











(二)




清華距離世界一流大學有多遠?


這或許不是薛其坤第一次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提問的同學

拿出展板,


上面列著幾行數字:


QS:清華排名24;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清華排名57;


泰晤士報:清華排名35。






對於一般人而言,


看國際排名是了解一個學校水平最直接的方式。


但是,作為國家頂尖學府的老師,


如果僅把目光停留在排名上,


則顯得格局小了些。



薛其坤承認了這幾個排名的可信度,

但強調更應該理性地去看待這樣的排名,


大學的排名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而有一個歷史演進的過程。







目前中國的大學正在全方位地創新變革,


在一些具體的項目上做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


學的本質和核心在於「學生」,


所以更注重的應該是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


清華北大培養的不只是科研人才,


「也可以是其他方面對社會有用的,有正能量的人才」。





薛教授是繼李稻葵、錢易、顏寧等人之後,

又一位登上央視《開講啦》舞台的清華「大先生」。




在短短的幾十分鐘時間內,


他不僅和青年學生們分享了他的求學經歷,


重點談了如何才能培養出最優秀的人才。








(三)




「這是中國本土首次諾獎級的實驗工作」





2016年9月,


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結果揭曉,


薛其坤獲得了「物質科學大獎」。


「實至名歸!」


學界對他獲獎如此評價。


薛其坤在2012年提出界面高溫超導,


2013年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開闢全新領域。







「這是中國本土首次諾獎級的實驗工作」,


楊振寧先生這樣評價他的發現。


而為了這一成果的實現,


他和他的團隊等了四年,


測量了1000多個樣品,


最終還是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


生長出了高質量的薄膜材料,


才得以成功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什麼是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呢?


薛教授做了這樣通俗的解釋:




正常情況下,電子在器件中運動是雜亂無章的,電子之間會發生很多碰撞,而造成電子走彎路,這樣電子產品就會產生更多的能耗,從而發熱。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應用,可以改變電子的運動軌跡,使其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減少了中間阻礙,降低熱量消耗率,加快運行速度。這樣我們就再也不用擔心手機發熱、耗電快的問題。







如果這項技術將來能夠投入實際生產應用,


超級計算機可能變成ipad大小的掌上筆記本。





(四)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




薛其坤已經站在了科學研究的頂端,


對他而言,


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卻是培養了眾多優秀的學生。







執教18年來,


他帶出了17位博士後,


72位博士和3位碩士。


更讓他感到欣慰的是,


他的很多學生畢業後也走上了教育的道路,


有的已成為清華、北大、復旦和南京大學等高校的教授,


科研的火種就這樣一代代地傳承了下去。



他用一種「工匠精神」去要求自己和學生,


科研容不得丁點的馬虎和錯誤。


實驗器材操作不當,


可能就是幾萬幾十萬的損失,


數據整理稍有差錯,


可能就毀了幾個月的努力,


做科研就得精益求精!





「勤奮、專註、執著」,


這在薛其坤團隊成員看來,


是他們取得實驗成功的首要秘訣。






有一次學生拿一篇論文給他看,


論文中的內容是那位學生研究了好幾年的成果。


薛其坤看到的第一感覺卻是:


他的英文寫作水平怎麼跟我的口語一樣差!



他讓那位同學修訂10遍,


每遍改完新存一個版本。


可是第二天收到學生郵件的他,


著實又被氣到了,


因為有些文件保存的時間僅相隔了1分鐘,


1分鐘的時間無論如何


是沒有辦法看完一篇七八頁的學術論文的,


更遑論仔細校正了。




他只好把那位學生叫到辦公室,


帶著他去逐字逐句地修改文章,


小到語法錯誤,


大到句間邏輯,


學生恍然大悟。



修改完一段後,


他讓學生回去按照同樣的方法再次修正,


第一遍查語法,


第二遍查用詞,


第三遍查段落間的邏輯聯繫……



小到寫報告的標點符號,


大到操作儀器時的手法習慣,


薛其坤都對他的學生有著嚴格的要求。


而正是因為有這樣「嚴苛」的學術態度,


薛其坤和他的團隊才能取得如此大的突破。







當然,他也不總是那麼嚴肅較真。


在學生的眼中,


他樂觀、充滿活力、愛好廣泛,


在課堂之外對他們極為和藹,


甚至還會買好吃的東西「賄賂」他們。



他一手帶出來的學生,


也有部分人最終選擇了「背離」學術道路,


去了投行、證券等金融行業,


他理解也支持他們的選擇。


「理想目標和選擇的方向沒有高低之分,」


他相信他帶出來的學生的品質,


無論他們去了哪個行業,


都會做得非常出色。





(五)




科研不是單打獨鬥




有個研一的學生給薛其坤發郵件,


問他欣賞什麼樣的大學生?


或者是作為他的研究生,


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品質。


薛教授給他回復的郵件里,


提到了四條:


對學術非常有興趣;


學會與人和諧地相處;


有比較紮實的數理基礎;


對物理學概念要清晰。






而讓那位學生印象最深刻的卻是第二條:


學會與人和諧地相處。


他覺得很詫異,


因為很少有導師提出對學生這樣的要求。



而這種「與人和諧相處」的品質,


卻恰恰是薛其坤所看重的。


科研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單打獨鬥,


而需要一個團隊的合作,


要有一個溫馨的工作環境,


但是尊重和幫助是相互的。






在一次採訪中,


他這樣說道:


「好的科研團隊才能催生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和科學家,


做科研不能『單打獨鬥』。


希望我們的探索,


能在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的團隊建設方面做一些推動」。



直到現在,


薛其坤還保持著每年和學生聚會的習慣,


他的畢業生們聚在一起,


非常要好,


就像兄弟姐妹一樣。







作為一個有著眾多優秀成員團隊的leader,


如何協調團隊成員的關係,


特別需要智慧。






在這一點上,


薛其坤也做得特別好,


他很善於發現每個成員的特長,


安排他們做最擅長的事情,


並積極給年輕人創造機會,


把他們從實驗室往前推,


調動學生們的科研積極性。





(六)




「7-11」 院士




人們被薛其坤所獲得的榮譽晃花了眼,


心底里認定這是一位「少年天才」。


可實際上,


還真不是!




1984年,


從山東大學本科畢業的他,


開始考中科院的研究生。


沒想到,


這一考就是三年。




畢業的時候,


因為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只好繼續跟著導師讀博士。


別人的博士讀5年,


一般最多6年就可以畢業了,


他卻讀了7年。



讀博期間,


他被導師送到日本東北大學進修,


可是讓薛其坤始料未及的是,


這恰恰是「噩夢」的開始。



在日本的導師要求他們:


一周工作6天,


不管颳風下雨,


都要準時到達實驗室!


而最讓薛其坤痛苦的是語言不通,


他從來都聽不懂導師的指示,


每當同學們操作實驗的時候,


他只能一個人絕望地在旁邊站著。







回憶那段時間,


「每天就是三件事,


吃飯、睡覺、搞科研,


有時候困得坐在馬桶上都能睡著。」



這種身心備受摧殘的生活,


薛其坤硬生生地撐下來了。


1995年,他在科研上取得了一個重要的突破。


教授獎勵他,


讓他去美國做一個20分鐘的學術報告。


可是這20分鐘的學術報告,


又讓薛其坤犯了難。




他的英語口語極差,


甚至都沒有辦法用英文完整地說出一句話,


那還怎麼做英文的學術報告呢?













不知所措的他,


只能把要講的每一個單詞,


每一句話,


全部一個字不漏地寫出來。


並專門找了一個房間,


進行模擬練習。


到了正式作報告的時候,


他已經事先模擬練習了80多遍。







隨著練習的進行,


他不但發現了以前沒有意識到的發音上的錯誤,


同時自己對整個報告的把控能力,


也達到了「讓人不可思議」的狀態。




做完報告後,


有很多的教授,


甚至以前那些只能在文獻中見到名字的教授,


都過來祝賀他。




在學術領域「初出茅廬」的薛其坤,


瞬間得到這麼多大師的鼓勵,


這讓他興奮不已:


「就像我們在夏天,


非常渴的時候,


來了一杯冰水那樣痛快和舒服。」



到了清華大學,


他的這種吃苦勁兒從來沒有改過。


早上7點,


他準時地出現在實驗室,


直到晚上11點才從辦公室出來,


因此他有了一個比院士還要響亮的名號:「7-11」。








薛其坤是一個追求極致的人,


卻也是一個懂得享受快樂的人。


在他看來,


科研從來都不應該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


而是充滿著探索的新奇和發現的滿足。



「在科學研究的不同階段,


你能看到不同的風景。


這不斷在促使你看到更優美的風景,


探索科學上更有趣的現象」。



能擇一業終一生的人是幸福的,


而能像薛教授這樣,


不僅終一生,


還讓自己的愛好成為了事業,


更是幸福的!




—THE END—


? 灼見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灼見 的精彩文章:

孔子在成為聖人前都幹了啥?
胡歌:如果皮囊難以修復,就用思想裝滿它
你為什麼沒有自制力?
希望世界上不要再有房思琪
真正的高情商,就是善良

TAG:灼見 |

您可能感興趣

14歲女孩900分考入清華,當年轟動一時的學霸,如今33歲了
2017年全球最轟動的海軍故事,不是航母與055,而是中國這次行動
2018年世界盃第一美女出爐,她的身份引轟動,據說身價堪比C羅!
歷史回顧:2002年姚明當選狀元,他在美國引起了多大的轟動?
她活了101歲,當了一輩子農婦,生了10個孩子,80歲那年卻轟動世界!
她活了101歲,當了一輩子農婦,生了10個孩子,80歲那年卻轟動世界
世紀轟動懸案!失蹤女孩12年被「目擊」8000次仍未找到,她究竟在哪?
票房19.62億,他收9375萬片酬,李連杰卻尷尬了,史泰龍最轟動一次
歷史上的今天——1901年4月21日,羅丹的作品《維克多·雨果》引起轟動。
這一次,紐西蘭黑科技轟動了世界!讓你的細胞在6周內年輕15 20歲
14歲上大學,21歲轟動世界,你的14歲呢?
35年前那個出生14.5斤轟動全美國的巨嬰,現在成了這樣!
2017年最狠的復仇!今天,中國重磅出擊,轟動世界,舉國沸騰!
他是中國數學天才,卻遠赴美國刷20年碗筷,58歲時轟動數學界
2018年不幸離世的5位明星,最後一位轟動全球,網友:全人類的損失
出名不必趁早:她76歲畫畫,80歲轟動美國,100歲仍有少女感
90名俄軍對抗700名匪徒,最終僅倖存6人,普京一跪轟動世界
科比退役那天有多轟動?一場比賽讓湖人賺了2.2億,勇士73勝被忽視
1947年,轟動津門的箱屍案女犯,70多歲時在香港被人發現!
100年後,美國人在鞋盒裡發現了6000張中國老照片,轟動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