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史書的一點歷史思考

讀史書的一點歷史思考

文/謝根洪

01

我非常喜歡讀古書,尤其喜歡讀歷史書,不但是因為歷史書給我帶來歷史上曾經出現的英雄人物和他們的精彩的英雄故事,更重要一點,就是通過讀到一些歷史現象,從中可以領悟到當今社會的發展規律和方向,博古通今,指導自己當下點的為人處事,減少自己做事盲目性是非常有好處的。正所謂古人所說:讀史書,明得失。這「明得失」也是我喜歡讀歷史書最大的原因吧。

最近,我通讀《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這本書,合書沉思後,頗為感慨,中國歷史王朝長則三百至八百年,短則十幾年壽命,就轟然倒塌。王朝開創時,都是人心凝聚,萬眾一心,朝氣蓬勃;王朝覆滅時,都是民不聊生,屍首遍野,貪官橫行,朝政腐朽。為什麼會出現王朝的興衰更替現象呢?為什麼一個王朝不能長期統治下去?是什麼決定一個王朝的壽命?

02

許多人曾經寫過文章,都探討過類似的問題。有的人說,王朝的長短是天命,凡人不可決定,是王朝所處的地理位置所決定。如西漢王朝,劉邦奪取江山後定都長安,長安乃是關中地帶,這裡土地肥沃,四面環山,攻守兼備,可保王朝長盛久安。也有人說,王朝壽命長短是人才決定,王朝人才輩出,君賢臣忠,必是長久之王朝,如李唐王朝,李淵剛創立唐朝時,可謂名將如雲,人才濟濟,這才是王朝歷經千秋萬代的保證。還有的人說是王朝頒布的政策英明,也有的人說是統治者善於利用宗教思想說服民心等等。

我想,以上這些因素都是決定一個王朝的壽命的長短的因素,但不是最核心的原因。我認為最核心的是要看社會的總財富到底集中在哪個階層。如果總財富集中在上層階層人士的手中,那麼必定激發下層農民的反抗,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如果總財富分散在下層農民的手中,貧苦階層溫飽有著落,他們生活有了奔頭,那麼貧富矛盾就不尖銳,國家就處於國泰民安當中。其次,還要看上下階層的財富是否自由流動,社會財富不能停滯在上層階級的手中。

03

我們來看看西漢時期,劉邦剛打敗項羽,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皇帝。他登基不久,就大封異姓諸侯王,複員軍隊,「兵皆罷歸家」,釋放犯人和奴婢,鼓勵人口生殖,王朝實行土地私有制和「輕徭薄賦」政策。所有政策表明:劉邦要還財富於民。劉邦要把「戰國七雄」以及秦帝國的貴族階層所聚攏的財富歸還於天下百姓,主要體現財畗形式就是土地。土地要分給老百姓耕種,又實行薄稅免稅,之後十幾年,家家戶戶糧食滿屋,財富滿盈。那麼此時,若有人要起義反抗西漢,那麼還有誰那樣傻去響應?誰還會活路不走,要走死路呢?後來的西漢文景二帝時期,統治者通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王朝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到漢武帝時期,劉徹才有北抗匈奴、南征百越的雄才大略資本。

那麼,到了西漢末年又是什麼情況。西漢自元帝之後,統治階級變得曰益貪婪,大地主不斷兼并土地,各種苛捐雜稅強加百姓頭上,那就意味著廣大農民失去生命相依的土地,也失去 手中的財富。又加上戰亂和天然災害,他們流離失所,餓死病死遍布荒野。社會的總財富不斷向官僚和大地主集團聚攏,而民間財富不斷減少,一旦減少到大部分農民都不能生存,只有餓死的時候,農民必然揭桿而起,橫是死,堅也是死,起義反抗可能有一條生路!果然,西漢末年各路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以劉秀為首的農民起義軍,轟轟烈烈地以拉枯掃葉之勢,把腐朽的西漢王朝和王莽新朝一併埋葬。

好了,到了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目睹了山河破碎,屍橫遍野,田園荒棄,他一登基就實行「柔道治國」之策,其中有解放奴婢、精兵簡政、解放土地。劉秀曾六次下詔釋放奴婢回家,再裁減大量軍士回家種田,又放開土地政策,田 地有了,勞動力又有了,王朝實行寬鬆的土地政策,百姓哪有不富之有?劉秀「柔道治國」理由只有一個:就是要藏富於民,使大批荒蕪的土地有人耕種,使下層百姓能豐衣足食。百姓富,天下安。

此時,社會的總財富又回來廣大的百姓手中,歷史又經歷了一個艱難痛苦的輪迴,又開始一段開創盛世之旅——光武中興。歷史也這種起伏跌宕中不斷邁向前進。

04

這裡說王朝的覆滅,並不包括「猝死型」的王朝,如秦朝和隋朝,這兩個王朝是魯莽王朝,國家剛剛統一,不是休養生息,護國撫民,而是大興土木,耀武揚威,恣意妄為,引起整個社會的不滿而導致猝死。還是一種不包括就是「外族滅亡型」的王朝。如北宋、南宋的覆滅,是由於國家的虛弱而導致外族的入侵而亡國。這兩種「王朝覆滅」方式並是自身發展的衰亡,而是王朝內外的激烈矛盾所致的死亡,就另當別論了。

一個人有壽命,一個企業有壽命,一個王朝同樣有其壽命。而導致一個王朝壽命長短的決定因素是社會總財富的「駐紮地」。當總財富駐紮在廣大人民的手中,藏富於民,那麼國家就會興旺發達;當總財富不斷聚合在少數人手中,社會貧富矛盾就會激化,王朝就會動蕩不安,一有風吹草動,王朝頃刻改朝換代,中國歷史無數的王朝興衰更替,無不證明這一點。

當然,人是貪婪的,是自私的,人可以通過合法的途徑獲得更多的財富。但企業家或富人獲得更多社會財富的同時,不能忘了其社會責任和義務,他們所獲的利益是社會財富,理應通過慈善等形式回歸社會大眾,惠及更多的下層民眾。另外,國家也要通過稅收政策調節社會貧富差距,補貼下層民眾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支出,使下層民眾安居樂業,奮發有發。只要社會財富在上下兩個階層順暢流通,那麼國家就會長治久安,蒸蒸日上,千秋萬代也不在話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夜讀史書之一
一個歷史愛好者,最大的樂趣,絕不僅僅來自讀史書的快樂
古人打仗誰最強?熟讀史書的毛主席排出了前兩名
她6歲讀史書,15歲進宮,22歲當上皇后,足足掌控國家16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