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千多年的科舉制最該感謝兩個人,一個是亡國之君,一個是武則天

一千多年的科舉制最該感謝兩個人,一個是亡國之君,一個是武則天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最為有效的人才選拔機制,為廣大的寒門子弟提供了參與政治的機會,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也極大的促進了文學的發展。


科舉制度的起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有兩個人的作用最大,一個是隋煬帝,另一個是武則天。


秦朝以前,官員的任用主要是世卿世祿,官位繼承。漢朝是察舉制和徵辟制,依賴於官員的推薦。魏晉南北朝則實行九品中正制,全都缺乏一個統一、明確的標準,流弊甚多。


一千多年的科舉制最該感謝兩個人,一個是亡國之君,一個是武則天



直到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才首次出現面向全國的考試,一共有十科,當時主要考策論和時務,開啟了中國科舉制度的雛形,隋煬帝的首創之功不可磨滅。


唐朝代隋後,經過唐太宗的大力提倡,考試科目越來越多,竟至五十餘種。武則天稱帝後,大膽改革,逐漸形成「進士科」一科獨大的局面。


一千多年的科舉制最該感謝兩個人,一個是亡國之君,一個是武則天



武則天本人極為喜好文藝,因而漸把進士科改為只注重文章,朝中主要官員無不由文章進身,因此造成了舉國喜好文墨的風氣,一直持續到唐朝滅亡。


此時的文章和策論最大的區別是對文採的重視,進士科的文體規定為賦體,對考試者的文學素養要求極高,唐玄宗時又加入了詩歌的內容,終於讓詩歌成為一代之文學。



一千多年的科舉制最該感謝兩個人,一個是亡國之君,一個是武則天


除此之外,武則天還有兩大創新,一是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考試,後來逐漸成為定製;二是武舉,為習武之人提供了一條進身之路,安史之亂時力挽狂瀾的郭子儀就是武狀元出身。


終唐一朝,詩賦都是進士科的主要內容,很多著名的詩人同時又是高級官員,而官員群體則沒有不會吟詩作賦的。


然而,到了北宋宋神宗年間,王安石力主進士科只考策論,不考詩賦。從此之後,只有文學才能的讀書人越來越難進入官員階層,詩詞歌賦逐漸沒落,詩人騷客的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香藝文志 的精彩文章:

孤獨是酒,越飲越愁,這十首詞就是十杯酒,量淺者慎之
如果沒有這個女人的默默付出,哪裡有什麼萬世留名的「三蘇父子」
永遠不要嘲笑一個人長得丑,他們認起真來連自己都怕
這100首詠物詩完美詮釋了什麼叫「格物致知」
你有愁過嗎?他用一首詩寫盡「愁」之苦,太貼切了

TAG:沉香藝文志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科舉制狀元人數最多的地方,它要是說第二,全國沒人敢說第一
這個被罵了幾百年的科舉制度,其實對當時的考生很公平?
這個被罵了幾百年的科舉制度,其實對當時的考生很公平
此人是科舉制的最後一位狀元,寧做華丐,不當漢奸,三次拒絕日本人
武則天發明了一種用人制度,千年後的世界都在用,並不是科舉制度
中國的科舉制度,歐洲崛起的關鍵之一,卻讓中國弱了千年!
科舉制史最倒霉的人,因名字中兩個字得罪慈禧太后,結果丟了狀元
我國武舉制的含金量到底如何?千年中僅一人登入頂級名將梯隊
只因這兩點,讓唐宋的科舉制有了本質的差別
綿延千年的科舉制度,是怎麼消失的
科舉制度有利有弊,但有一些公平之處,放在現在都不為過
蒙古國選舉制度中,還有成吉思汗的影子嗎?還有一個詞!
所有人都誤解了!確立了科舉制度的唐朝並沒有狀元,只因為……
一種沿用到清朝的人才選舉制,讓百姓也可以入仕當官
科舉制度在不同朝代的制度是怎樣的?哪一個朝代比較公平呢?
一千餘年的科舉制該不該廢除,清政府廢除後又帶來了哪些影響
他創建科舉制後來是中國最重要官吏銓選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
古代如何選拔人才的?除了科舉制,還有這些方式可能是你不知道的
科舉制度最後一位「三連冠」,其書法怎樣?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他發明科舉制,同為千古一帝反差卻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