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從皇家禮物,看傳統文化匠人的匠心之道

從皇家禮物,看傳統文化匠人的匠心之道

萬壽山頂的智慧海,五彩琉璃多寶塔,金碧輝煌的佛香閣,蜿蜒曲折的西堤,煙波浩淼的昆明湖……

作為世界最大的皇家園林,頤和園,不僅美輪美奐,更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根脈。它將中華古代文明在建築、園林、藝術方方面的造詣,摹畫於萬壽山與昆明湖之上,完美融于山水、宮殿、迴廊、水堤之間。






傳說,它是乾隆為母祝壽仿西湖而建的,因此自古就與杭州西湖有著深遠的淵源。此次,頤和園便與杭州開啟了一場親密聯姻,尋夢頤和——「杭州傳統文化走進頤和園」活動,讓杭州多家堅持繼承傳統文化、不忘初心的傳統品牌,有幸走入了頤和園,成為皇家禮物。







當享譽百年的皇家園林遇上傳統文化繼承人,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我們有幸專訪了三家進入頤和園的杭州傳統品牌管理人,感受百年傳統文化企業的魅力,以及創新進取的精神,在他們身上,幾十年的辰光,是沉靜,也是鮮活的。



朱炳仁

·

銅:八千錘鍊,如銅般厚重與精緻的人生




銅匠,意味著什麼?在90年代,銅匠的身份是卑微的,與「體面工作」相去甚遠。而從浙江大學化學專業畢業以後,

朱軍岷

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選擇:放棄國家給予的幹部身份,義無反顧地接棒父親的事業,成為一名銅匠。這種發自內心的喜愛,一堅持就是近

30

年。








朱軍岷

,喜歡用

八千錘

來形容一個銅茶壺的製作過程。這個

朱府銅藝

第五代傳人身上,有著太多榮耀的標籤,但對他自己而言,他更願意稱呼自己為一個簡單的手藝人。




父親朱炳仁,中國當代銅建築之父,自然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從銅招牌、浮雕、銅建築,從靈隱銅殿到雷鋒塔銅頂,從杭州香積寺里的銅雕建築到河坊街的江南銅屋,朱軍岷或親眼見證、或親自參與了這一件件大師級作品的創作,也帶給世人一件件精美震撼的作品。






讓銅重新回歸生活

,是他繼承祖業後的最大心愿。他更希望看到

銅,以生活用品或文創產品的形式出現

。在他的努力下,古老而沉重的銅工藝正在變得

時尚而輕靈

,人們生活領域中的當代銅藝也被不斷地開拓與創新。他還重點研發故宮文創,以文化之名成就

日用之美

, 創作全新的銅藝生活美學。




對於

工匠精神

,朱大師也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我覺得匠心最主要是在心上面,你的產品要做到極致。匠心精神應該是跟整個製造業說的,當然我們手藝匠人更需要匠心精神。






他提到,

對於傳統手工藝人來說,這個是一個很好的時代,我們正在學習跟互聯網合作,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銅、愛上銅。

這也是他此次與頤和園合作的初衷。依頤和園經典元素而設計,如清晏石舫、十七孔橋等,精心製作了銅尺、書籤、銅梳等文房及女性文化的文創衍生品,從而贏得更多年輕人的喜愛。他信心十足,更堅定如初。




楊先生:情懷像麻花一樣,清香「誘人」



在杭州美麗的西溪,一對楊姓兄弟,專註麻花二十多年,聯合打造了楊先生品牌。他們的父輩們都是手作麻花的匠人,將麻花古老的手工製作技藝代代相傳。從小耳濡目染的兄弟倆自然也習得一身好手藝,從一家小小門店起家,沿用傳統技法從麻花開始製作售賣,並不斷進行創新,把麻花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一段段原木敲打的聲音,一陣陣米面烘烤的清香,尋著木槌聲和稻米香,來到一面春意盎然的綠植牆面前,這裡就是楊先生在西溪的店。揉面、醒面、擀麵、切面、搓條、油炸,麻花在師傅靈巧的雙手裡逐漸成型,就像一場視覺的盛宴慢慢盛放。







據說楊先生的麻花可是經歷了七七四十九練,才

幻化成型

的。無論是選材還是做工,楊先生都甄選最傳統的優質小麥和純壓榨植物油。因此,他們做出的麻花不僅口感清香酥脆,色澤更是自然金黃,讓人食慾大開。







把傳統麻花和城市景點相關聯,讓大家置身於這種傳統與城市相融的文化氛圍里的體驗感,自然也讓他的實體店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與此同時,楊氏兄弟也將目光投向了網店,用網店抓住實體店的回頭客,用實體店擴大網店的影響力,相得益彰。產品上線後發展驚人,而他認為,網店能夠大獲成功的根本原因則在於,楊先生總是能將傳統的麻花翻新花樣。







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他們還開發了芡實糕、牛軋糖等幾十個品類,只為了給大眾帶來不一樣的傳統糕點。也無怪乎大家對這些逐漸沒落的傳統小食,再次

吃性大開

、 熱情爆棚。




楊先生提到,

做食品,很難做到讓每個人都喜歡。千種人有千鐘口味,但是我們盡量會把一些傳統的東西做得更大眾化,讓更多人去接受。

此次的尋夢頤和園項目,他們同樣做了一些產品的創新和設計。例如包裝上,以頤和園景點作為內包裝的背景圖案,其中包括金支秀華,十七拱橋等。場景化和畫面感更強,既保留了歷史傳承感,又不失現代的元素,如此能夠更受年輕人的青睞。







在傳承、健康、創新的道路上,楊先生會一直走下去。




老杭邦:善為制餅之道,亦為做人之本




當你走在西湖邊上,不消幾步就能發現好幾處

老杭邦

,這家起於

1933

年的民國老店,時刻在喚醒人們關於西湖的溫情記憶。








蘇東坡、許仙和白娘子,並不是西湖的全部。這家承載了杭州八十餘年記憶的老店,也含著西湖許多的情懷和故事。老杭邦創立於民國

22

年,原為西湖邊的茶肆,為往來賓客商賈供應各類茶水及點心,並提供休憩之所。當時的掌柜於糕、餅之道頗有所得,所創餅食獨樹一幟,皆以手工見長,並注重食材的新鮮和原味,製作時不加入任何添加劑。







歷經

80

余年的發展,這個歷史悠久的傳統企業幾經湮滅,穿梭於現代的生活方式里,將傳統的手工製法不斷革新,才讓這個彌足珍貴的味道保留了下來。




品牌新生後,老杭邦更專註於

餅道

,秉承

發於心,善為本,恆創新

的品牌精神,嚴格遵守原傳統工藝技法的基礎上,專註於桂花高、老杭邦酥餅、村卷等產品的研發與文化的研究和發展。







品牌秉承先輩「無加匪物」之理念,老杭邦注重食源的純粹,在自有工廠生產過程中絕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防腐劑等雜物。將傳統文化中真善美,融於產品之中,通過商品的具化形態的體驗,進一步傳播了傳統文化。







作為杭州舌尖上的傳統美食代表之一,在尋夢之旅的過程中,老杭邦靈感迸發,從而為頤和園量身定製了以頤和園園林文化,皇家宮廷御膳文化為一體的頤和桂花芸豆皇、頤和精品龍井酥。桂花芸豆皇典雅的花格中,呈現精緻的頤和八景,江南風雲與皇家格調融為了一體。精品龍井酥溫潤內斂的綠葉傳遞著西湖春天的芬芳,食源純粹,料真價實,配比巧妙地追尋傳統與時尚味道間的平衡,酥香的滋味無以復加,入口即醉。







把「根」留住,讓傳統與創新血脈相連




也許,在當今社會日漸式微的傳統手工藝中,流失的不僅是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更是一種文化的消逝。此次活動的意義,就在於代表傳統文化的企業之產品和技藝與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進行了更多橫向的交流與對接,也極大地促進了傳統文化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同時,頤和園的園林文化,皇家文化等歷史文化也通過這些企業創製的產品傳播了出去。








通過眾籌的方式,讓更多年輕人感受自古流傳的傳統手工藝和尊貴的皇家定製禮品,並將博大精深的統文化發揚光大,不能不說意義非凡。守住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在通融中用創新把

留住,這將是一個需要不斷思考的命題。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



江南風物

,皇家禮物

眾籌主會場,


尋回你心中念念不忘的皇家禮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熱門時尚創意 的精彩文章:

這十二個創意攝影小技巧你造嗎?
超有創意的設計~生活不就該這麼有情調嗎?
創意十足的「杯具」設計,每一種都讓人讚嘆不已!
廣告好不好,創意很重要~
洗髮水平面廣告創意分析

TAG:熱門時尚創意 |

您可能感興趣

傳統文化中的做人之道
「匠心衣道,以衣載道」,發掘傳統漢服文化之美
和田玉雕,中國最古老的雕刻品種之一,傳統文化與技藝的傳承
傳統文化講座之茶道
傳統文化所謂的魯班術之說
品歷史人文,賞古城古韻,傳家國思想,揚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之儒家
互聯網時代如何傳承傳統匠心精神,捍衛匠心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之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
陶瓷藝術的創新之道:根植傳統,文化相融
傳統文化,蜀藝之美
學習古人智慧和傳統文化健康養生之一:道家思想與養生文化
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物品——中國人都該知道的鈞窯瓷
紫砂文化和傳統之美
只有日本有匠人精神?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工匠精神更加感動人心!
七夕情人節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九「道」精髓
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什麼?
禮敬中華傳統文化,茶道學起來
龍紋是陶瓷器裝飾的傳統紋樣之一,集古雅玩之——最全的龍紋瓷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