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舊書的底蘊

舊書的底蘊

中國人淘書的歷史從何時開始,已無可考。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在市場上印刷體書籍種類十分繁多;一部分讀書人因經濟條件限制,買不起新書,因此到舊書攤選買舊書;而收購和出售舊書又有利可圖;這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才會出現淘書這一文化現象。據一些書話家的記載,晚清民初、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新中國成立後的五六十年代,舊書攤、舊書店在上海、北京(北平)十分興盛。「文革」期間,舊書攤、舊書店被掃蕩以盡;直到鄧小平復出整頓以後,舊書攤、舊書店才稍稍復甦。新時期到來,舊書攤、舊書店立時崛起。但進入二十一世紀數碼時代後,舊書攤、舊書店又開始逐漸衰落,淘書人已日見其少。在此情況下,有書話家韋泱其人者,出面為舊書業、淘書者鼓與呼。韋泱把舊書的意義和價值分為三個層次:


一、舊書是一大筆文化財富。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裡舊木簡、舊竹簡(也就是當時的書)、舊書出世以後,總要遭遇刀兵水火的命運,更不要說像秦始皇那樣的全國性焚書了。所以,遺留至今的舊書,是一筆很大的文化財富。從古墓中出土的木簡、竹簡,如今已是價值連城。即使是舊書精裝本彩印的《故紙堆》,皇皇十大冊,各類故紙少說也有二三千種,地契、股票、信札、稅單、廣告等等,折射出明清以降的社會風貌。其價值和意義,不能僅僅以人民幣估價的。抗戰爆發後,由浙江省戰時木刻研究會創辦的「木刻用品供應社」所製作的木刻刀,一盒六把,經過半個世紀,刀刃稍有銹斑,但仍完好可用,刀柄已顯淺黃色,手感依然清爽,彷彿還留著鐫刻者的無數次摩挲的手溫。它被韋泱淘得後,「讓三位年逾九軼的木刻界前輩(按:指楊可揚、邵克萍、楊涵),對那段滄桑歲月有更為刻骨銘心的記憶與感慨」。

舊書的底蘊


二、舊書代表了某種文化傳統。譬如,舊書中常夾有藏書票,魯迅先生無疑是引路人,他總計收藏藏書票二十四種,至為珍貴。郁達夫、宋春舫、施蟄存,或介紹、收藏過藏書票; 或設計過自己的藏書票。詩人、翻譯家孫大雨,趙蘿蕤,作家溫梓川也都喜歡選擇合意的藏書票為己所用。藏書票文化無疑是一種傳統。再如連環畫,從晚清民國年間的連環畫算起已有百年多的歷史,連環畫舊書也代表了一種文化傳統。至於舊書中的書信文本文化、日記文本文化、書衣文化,也都是可貴的文化傳統。繼承舊書內蘊的文化傳統,十分必要。


三、舊書中保留有中華文化中的大量民主性精華。文化有精華、糟粕之分,有的民主性精華佔優勢;有的封建性糟粕為主導。經過時間和讀者篩選留存下來的舊書,其中民主性精華是主要的。孫伏園編輯的《晨報副刊》,魯迅有不少文章刊於此報。韋泱淘得的《晨報副刊》第100期、第101期,即有何一公的劇本《誰的愛》、孫席珍的《寒食節夜過作家門外》等名文。冒舒湮的《愚昧比貧窮更可怕》,費在山的《緣緣錄》,劉金的《笨拙的頌歌》,丁英(丁景唐)編寫的《怎樣收集民歌》等現已罕見的舊報、舊刊、舊書,雖然出自不同年代的不同作者,都有民主性的精華在。


通過對舊書三個文化層次的介紹和評論,彰顯了韋泱舊書的底蘊所在。由此可見,舊書攤、舊書鋪、舊書店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鄭振鐸、巴金、阿英、葉靈鳳、施蟄存、王辛笛、黃裳、丁景唐等文化名人甘心情願做淘書人,在舊書攤上彎腰屈背,在書鋪、書店裡踮腳伸手,淘書不倦,淘書不止,成為淘書者的楷模也絕不是偶然的。

舊書的底蘊



舊書的意義和價值如此,因此,淘書人不同於一般的購物者。從《舊書的底蘊》看出,韋泱的淘書過程是他的文化品位不斷提高的過程。起初,他只是作為書籍愛好者的讀書人,為滿足個人書癖而淘書。不少人對髒兮兮的舊書,避之唯恐不及。它經過幾十年、上百年的顛沛流離,紙頁泛黃,書脊破損,封面上污漬斑斑,蓬頭垢面,實難討人喜歡。但在愛書成癖的淘書人韋泱看來,「這是舊書難得的舊氣,留著時代的烙印,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真讀書人徜徉在「一家家舊書店,摩挲著一本本舊書,當是一種幸福」。


而後,韋泱作為學者因寫作和研究需要而淘書,進入淘書的中級階段。這時,韋泱淘書的經驗豐富了,眼界高了,什麼書有價值,什麼書並無多少價值,他一看便知。他淘舊書時,留個心眼,「在地攤的故紙堆中,看看有否值得收藏,或可供寫作的參考資料」。楊之華編的《文壇史料》,三版出版於1944年3月,內容按關於魯迅、作家評傳及印象、文壇逸話、文藝社壇史料及附錄分類。尤其是第二部分作家評傳及印象,是作家眼中的作家,將五十餘位當時頗負盛名的作家幾乎「一網打盡」。此書對韋泱的寫作和研究很有助益,所以,儘管該書缺目錄第一頁,書尾亦缺七八頁之多,品相不佳。少正式封面且缺頁的破書,也許會被藏書家與書商不屑一顧,而韋泱卻毅然以三十元拿下。為寫作和研究而淘書,韋泱淘得孫過庭的《書譜》拓本、于右任著的《標準草書範本千字文》等許多好書。再進一步,韋泱作為大寫的「中國人」,為弘揚中華文化而淘書,上升到淘書的高級階段。他在《舊書的底蘊·後記》中寫道:「舊書有歷史的沉澱,有歲月的印痕。其豐厚的文化底蘊,是取之不盡的寫作源泉。」「我希望這本書儘可能被更多愛書人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宋代官府藏書制度考
晚清聯日外交的一次實踐——以1898年上海亞細亞協會為視角
《尚書》是先秦眾多思想流派的文獻之源
民國時期孫中山演講文獻擷英
《大學》、《中庸》里的「慎獨」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舊書憶往:「藏書」
舊書的魅力
沉默的舊書攤
訪書、賒賬、留書、藏書:舊書店中的書事與人情
擺舊書攤的陳老闆
舊書之愛
老照片里的舊書攤
我在書展擺舊書攤
舊書里的煙火
書與人│淘舊書的樂趣
我的舊書情緣
舊書市場的淘書趣事
孫濤:我的舊書收藏
舊書店 舊辰光
五年舊書憶往:淘書
淘舊書的記憶
舊書背後的故事
舊書里的好時光
舊書新想
那些淘舊書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