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水庫蓄水與地震發生之間的關係淺識
關於水庫蓄水與地震發生之間的關係淺識
(只是自己目前的一點認識)
俯衝帶示意圖(圖片來自網路,僅用於學術討論)
這裡我以俯衝帶地震發生過程為例,根據目前我已經理解的程度,來簡單介紹下地震發生的基本過程。
圖中一個板塊俯衝到另外一個板塊下,他們之間的接觸面,也可以理解為俯衝斷層帶。地震前,由於兩個板塊相互俯衝擠壓,導致兩個板塊的岩石圈擠壓應力逐漸增大。由於岩石圈的溫度還不是特別高,力學性質以彈脆性為主,因此,等擠壓應力累積到一定程度,超過兩個板塊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那兩個板塊的岩石圈就會發生快速的相對運動,也就是發生地震。這個過程,類似於我們使勁擠壓一根筷子,當力量達到一定程度,筷子肯定會瞬間崩斷。
因此,一個地方是否發生地震,有如下幾個關鍵因素在影響(或者說控制):
1)地層(或者說石頭吧)自身的綜合強度,這個取決於地層的類型及本身內部裂隙的多少。比如說是沉積砂岩層的力學強度,總體比火山侵入的花崗岩要弱;另外,如果同樣的地層類型,其裂隙越多,綜合強度也越弱;
2)地層受擠壓程度,這個好理解,擠壓越厲害,就越危險;
3)地層內摩擦係數的大小。內摩擦係數越大,同樣的擠壓力下,其靜摩擦力也就越大,抗擠壓的能力也就越大(當然一旦發生地震,危害程度也越高)。
4)孔隙水/裂隙水的壓力。通常情況下,岩層都存在很大孔隙和裂隙,而且在一些地勢低洼地區,岩層孔隙和裂隙中都充滿了地下水(稱為孔隙水、裂隙水),如果孔隙水/裂隙水的壓力增大,有效摩擦力降低,導致抗擠壓能力降低,從而在擠壓狀態不變的情況下,也能發生地震。
因此,水庫蓄水,主要不是通過蓄水給地層帶來的壓力來影響地層是否地震,因為其帶來的壓力,是豎直方向的,不是簡單線性的疊加在水平擠壓力上(這其實是一個三維空間應力張力問題,有興趣的後續再詳細解釋)。但水庫蓄水後,會使得地層內部孔隙水/裂隙水壓力增大,降低了地層的有效摩擦力,從而在擠壓狀態不變的情況下,也能發生地震。
上面這些過程,雖然我用的是文字來定性描述,但其實,現在都在儘力用數學物理公式來定量表述,從而發展起來了岩石物理學和地球動力學等分支。其中,岩石物理學,旨在實驗室或者野外原位條件下獲取岩石在不同條件下(比如不同溫度、壓力、飽水度等)的各種物理性質(比如力學強度),然後基於這些基本岩石物性參數,放入地球動力學模型,進行數值模擬,來研究地層在各種構造擠壓條件、及天體間引力作用對地球所產生的固體潮下,其內部應力狀態隨時間如何演化,達到什麼條件就開始破裂等過程。(當然,這裡只是地球動力學在實際應用中的一個方面而已)。
因此,我是相信,隨著大家對地球內部成分、結構等全面探測與認識,對實際地質問題有一個很接近實際的約束後,再結合地球動力學和數值計算,是能夠很好的了解清楚:地層從開始受擠壓後,其內部應力及其他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場隨時間演化的過程。
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你我一兩句話就做到了,而是需要幾代或者更長時間,全球科技工作者共同體,共同努力,才可能攻克的。
理解不到位或有誤的地方,歡迎大家使勁拍磚!!!
※南京理工大學合成全球首個全氮陰離子鹽
※發現中微子的萊因斯:不靠譜才能創新
※南京大學賽珍珠紀念館
※巴布亞企鵝神秘消失之謎被揭開
TAG:科學網 |
※胸腹-情緒的蓄水庫
※衛星和全球模型估計的陸地蓄水之間的差異
※我國蓄水量最大淡水湖泊,不是鄱陽湖,湖水清澈見底,水質I類優
※火星發現液態水湖,有巨大的地下蓄水層,增加了曾有生命的證據?
※世界上最能蓄水的樹,一棵樹能存2噸水,是當地人的生存保障
※太原1蓄水池發生泄漏,當地村莊數百米公路被淹,村民緊急疏散!
※三峽水庫蓄水前後對比:多張衛星圖讓你領略三峽的前世今生
※世界「最牛」水庫,蓄水量是三峽4倍,曾因儲水多引發20次地震!
※全世界最能蓄水的樹,可蓄水2噸,中國將它引進卻另有用途
※沙漠地區蓄水水庫,澆灌60多萬畝耕地
※桂陽桃源水庫完成首輪蓄水
※蒙古有一個湖泊,比中國全部的淡水湖蓄水總量還要多
※重新蓄水 太原汾河景區碧波蕩漾
※中國最大蓄水量湖泊,淡水儲量佔全國十分之一,相當於12個滇池
※我國西南地區蓄水量較大的人工湖泊在西河
※給樹安上閥門就能當蓄水池,儲水量達兩噸,趕緊去看看
※世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排名
※中牟將大範圍實行」降壓供水「,請廣大群眾做好蓄水準備!
※厲害了我的國,亞洲最大沙漠蓄水工程,又一大建築奇蹟旅遊勝地
※那一年村裡人蓄水澆地,水庫里出現了魚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