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云:「中國」概念與其經濟介面
西周封建親戚以藩屬國,建立了一個巨大的天下國家。所謂天下國家者,意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民,乃是一個沒有邊界的秩序。因為沒有邊界,這一秩序有無限的進退空間。西周封建實是殖民帝國,姬姜人民,隨處武裝移民,就地封殖,奪取當地資源,維持其人民的生活。周代封國,其實是一系列駐屯在交通路線及戰略要地的城堡,「國」是城國,國護的駐防基地,周王室的號令,只能達到城邑的「國」,城外即是鄉野。國人(君子)與「野人」之間,是華夏與夷狄的區分,其中並不意味「君子」的文化優於野人,姬姜與其外的異姓,以婚姻繼承,也以城鄉國野的資源共享,逐漸的融合為一個一個在地的共同體,緩慢將國人的殖民帝國,轉化為春秋戰國的列國。於是國人的封建網路,本是線形交織,在列國在地自我充實後,逐轉化為戰國的領土國家。
秦漢統一天下,中國本土建置郡縣。這一龐大的政治體,因其內部的安定,區間貿易,互通有無,基本上,由於各地自然條件不同,各處特色足以互補,中國頗可自給自足。拙作《漢代農業》一書,即是探討中國全國市場經濟網路與精耕農業及農會工業的關聯性。不過,這一天下國家,依然因其沒有邊界,其汲取資源的吸管,漸向中國以外伸展。中國與四夷諸群體之間,或和或戰,其實都有經濟介面的活動。戰爭是不得已的手段,貿易還是交往的常態,是以漢人文獻資料(例如,〈鹽鐵論〉,史漢中各外國傳……)都陳述外地牲口、產品大量輸入中國的現象。中國開通西域是為了「斷匈奴右臂」,西域遠在邊外,人口不多,匈奴中國之間的軍力平衡,未必有顯著影響,中國西進,還是為了將西方貿易從匈奴轉移到中國。是以西域道上,中國商販絡繹不絕。開通的西南夷,也是經濟介面的利益見功,而完全未在經西南夷聯絡西域的戰略目的上,有任何後果。
秦漢在邊地郡縣往往有「道」的制度,這些「縣」下的「道」(例如僰道、氂牛道)深入戎狄,可能先是為了貿易而開闢的商路,繼而成為移民拓殖的交通道路,最後則是官方經此管道設立行政系統。從漢代以下,迄於清代這一充實邊地的發展過程,一次又一次重現於史書。古代希臘城邦的殖民,也由經濟介面開始,母國的貿易在外面建立商站,然後有相當數量的人民移殖新地,即在地建立新的城邦,與母國互通貿易,但不隸屬於母國。中國與希臘方式的不同,在於希臘是適合殖民,新城懸置海外,中國是先有網路上的郡縣,分布的據點之間,有無數空隙,隨時以「道」的延伸,補充填實。經濟介面的接合,有其重要作用。
唐代帝國的聲勢盛大,但是帝國結構其實包括兩套不同的管理。一套是內地本部,分道設立州縣,編戶齊民,以文官系統管理。另一套是羈縻州府,治所多達將近全國州縣之半數,涵蓋地區十分廣袤,尤以今日中亞為多。這些羈縻州府的首長,都是在地族群的君長,掛了大唐的官銜(例如都督某處軍事,某州總管之類),其實獨立行使其治權。這些羈縻州府,願意與唐廷有此關係,不單是獲得大唐承認其地位,也為了合法與中國貿易的利益。有些貿易(如日本)是以朝貢為名,大多數的中亞部族,則徑以國內貿易的方式進行。
中國在中亞設立四鎮,派兵駐守。從高仙芝在吐邏河之敗的規模而言,軍隊人數不多,卻配備了不少工匠。例如杜環《經行記》所載,高仙芝軍中的中國造紙工匠被阿拉伯人俘虜,遂將造紙工藝傳入中東。高仙芝當時帶去大批工匠,生產諸種產品,我猜想,也有可能是就地生產中國工藝品,供應附近的市場,換取屯戍軍隊的給養。如果這一假設成立,則羈縻州府與中國的依存,仍是由經濟介面功能所牽成。
唐代羈縻州府的建制,在中國後世歷史上,沿用不絕。在邊地的「屬國」,其君主取得中國冊封,在國內是不折不扣的統治者,而對於與中國的貿易是以定時或不定時的朝貢,在邊關或港口,由中國官商承接商貨,中國則以「賜貢」的名義,償還貢品價值。舉例言之,明清兩代的琉球,不斷派遣貢使來福建貿易,實是琉球與明清經濟互動的重要項目。
在西南諸省,自從蒙古設立宣撫使等土官司,明清沿用此制。這些在地族群,大致言之,都保持相當程度的自治。對明代中國是受中央監督的地方官,對其臣民是十足的統治者。清代有過改土歸流,但到民國時,雲貴還是有土司土官。明清土官,也是以接受冊封,保持合法的自治者地位,而又以中國體制內的貿易與白人交換資源。雲南馬幫,以食鹽為工具交易土產,即是在地族群與中國市場的互動。
羈縻州府,土司土官的制度,以至日本朝鮮與安南等處的朝貢關係,無非是在中國「天下國家」的體制內,另闢既非外國,又非本部的特殊空間。這些單位名義上隸屬中國皇帝的地位;實際上則是在體制內的治權獨立;而又以此特殊地位,在互利經濟介面,參加中國龐大市場的資源交換。
以上所述,若以現代區域性的經濟組織為參考,中國的華夏體制,自周代以來,即在文化介面之外,實也有相當重要的經濟介面,維繫其不在中國本部的族群中與其國的關係,使其能參加中國的龐大經濟體。「中國」的概念,實是一個文化、經濟與政治三個介面的體系,其內涵的複雜程度與系統性,不是單一介面的體系可比,竟延續兩千多年!今日歐盟,是由歐洲經濟共存互動發展為經濟共同體,然後演變為一個區域性的國家聯盟。歐盟的發展,是由經濟介面為主要接合的層面。中國傳統上號稱為皇帝制度的帝國體,揆其實際,又何嘗沒有經濟介面,維繫中國文經體系的功能!今日台海兩岸關係,正在重要的轉折點上。歷史上經濟介面的作用,當可有古為今用的參考意義。
※中國人何時開始認識西方
※帝制時代中國的西方形象
※杜環《經行記》
※宋代官府藏書制度考
※晚清聯日外交的一次實踐——以1898年上海亞細亞協會為視角
TAG:深圳微生活 |
※施誠:大國興衰背景下的「財政國家」概念
※范瑞華:界定中國畫的概念與標準
※美國概念攝影:風與夢
※中國哲學中的「良知」概念
※劉進寶:「絲綢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國的傳播
※我國的GDP在全球是什麼概念,是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總和
※《復聯4》曝最新概念海報,美國隊長犧牲,場面太扎心!
※「金磚國家」概念提出者:美國發動貿易戰,非常愚蠢
※美國當世界老大讓世界更安全嗎?「中美國」概念該拋棄
※新美國安全中心文章分析 美國需要有戰勝中俄「侵略」的作戰概念
※美國提出概念後,中國研製出世界唯一武器,結果美國還在畫圖紙
※德國青年:一些中國人尚未開化,他們不懂社會禮儀的概念
※美國推動針對中俄的作戰概念創新
※仁懷來蓉推介首提「中國醬香酒產區」概念
※為美國國家地理的紀錄片進行概念設計
※文藝批評 | 汪榮祖:「中國」概念何以成為問題 ——就「新清史」及相關問題與歐立德教授商榷
※朝代、帝國、王國,這三個概念如何區分?
※美國海軍一直在思念F-14,未來或將其概念復活,曾差點出口中國
※劉作虎談出海:國際化是一個偽概念
※《復仇者聯盟3》超級英雄的概念圖曝光:美國隊長新盾牌最搶眼